2021年镇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起始之年。一年来,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着力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科创强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质效持续提升,创新动能加快释放,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民生福祉稳步改善,“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全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52.4亿元,晋升到全省第18位,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839.7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405.7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之比由2020年的0.6∶64.4∶35.0调整为2021年的0.6∶67.0∶32.4(见图1)。

图1:三次产业构成

财政收支。全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9.9亿元,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6.0亿元,增长9.4%(见图2),其中,教育支出15.0亿元,增长7.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1亿元,增长24.2%;卫生健康支出7.0亿元,增长20.5%;科学技术支出4.0亿元,增长15.7%。

图2:财政收支及增速

市场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1%(见图3)。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呈现“六涨二降”格局,其中,交通通信类上涨5.3%,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4.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3%,食品烟酒类上涨2.1%,居住类上涨0.8%,医疗保健类上涨0.4%;衣着类下降0.4%,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7%。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108.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121.2%(见图4)。

图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图4: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

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承接化工产业大脑、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2项省级“揭榜挂帅”项目。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125”工程,全年全区新增19个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9个区级数字化车间、13个“5G+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净增市场主体2518户,其中企业1978家。稳步推进区属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立城市有机更新公司。推进资本领域创新,新增野马电池、镇洋化工、家联科技3家上市公司。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经营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5.4%、7.6%。

二、农业、农村

农业生产。全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7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8.74亿元,增长3.0%;林业产值0.17亿元,增长16.2%;畜牧业产值0.42亿元,增长32.6%;渔业产值0.05亿元,增长49.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9亿元,增长8.2%。粮食产量1.81万吨,肉类总产量0.04万吨,禽蛋产量0.04万吨,牛奶产量0.16万吨,水产品总产量0.02万吨。完成粮功区“非粮化”整治任务4192亩,建成投用万头猪场。

农业基础设施。全年全区农田基本建设开工4处,建成2处,累计完成土石方1.7万立方米,兴建防洪渠道18.9公里,疏通河道20条。农业机械化保持较高水平,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0万千瓦,其中,大型拖拉机48台,小型拖拉机及手扶拖拉机145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687台,联合收割机35台。机耕面积10.0万亩,机割面积4.4万亩,机耕率、机割率和机灌率均达100%。

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编制完成《镇海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打造乡村产业发展平台,启动南岚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建成“悠游十七房”、“草木光明”2个市级美丽乡村综合体,打造田杨陈村“稻海粮仓”等一批精品村。成功举办“镇蜜”番茄节等特色农事节庆活动,“镇蜜”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知名度显著提升。承办宁波市第二届乡村旅游季闭幕式,乡村旅游收入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全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47.4亿元,比上年增长33.7%(见图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生产法)713.5亿元,增长9.6%。年末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0家,比上年增加10家,其中,工业总产值超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企业分别有210家、54家和29家,分别增加23家、8家和6家。工业结构更加优化,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技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8%、8.9%、7.7%、11.3%和12.6%。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累计达7家。

图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增速

建筑业。全年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1.6亿元,比上年下降4.1%。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9亿元,比上年增长22.6%。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5.0%,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3%。从投资结构看,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78.5%,产业投资增长35.3%,建安工程投资增长19.5%,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增长16.7%。

城市建设。 稳步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实施城市品质提升“1618”行动,“烟雨江南”风情线获评全市最美精品线,招宝山街道、九龙湖镇分获省、市美丽城镇样板。全年全区完成“三改一拆”201万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82.9万平方米,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63.6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安置房548套。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建成“无废城市细胞”50个。生活垃圾分类合格率95%,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镇化率全市第1。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旅游

国内贸易。全年全区完成商品销售额比上年增长35.1%,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35.1%;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3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7亿元,增长12.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49.6亿元,增长10.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1.1亿元,增长20.5%。年末拥有9个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712.8亿元,其中,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实现成交额378.0亿元。

对外经济。全年全区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6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进口总额309.6亿元,增长18.5%;出口总额312.3亿元,增长17.9%。引进外商投资企业15家,增资扩股企业11家,总投资额87034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3366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844万美元。

旅游业。年末全区拥有星级饭店8家,旅行社8家,A级旅游景区(点)7个。全年全区完成旅游综合收入4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11.9万人次,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551人次。招宝山景区、九龙湖旅游区、宁波帮文化旅游区、宁波植物园和十七房景区接待游客人数分别达到221.1万人次、151.6万人次、95.2万人次、92.5万人次和18.9万人次。

六、交通、邮电、电力

交通业。路网体系持续优化升级。完成世纪大道快速路镇海段、杭甬高速复线威海互通连接线一期等重点项目。5号线一期通车,2号线二期后通段、3号线二期稳步推进。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县道、乡道综合路况全市第1。交通治堵成效明显,全市率先试点企事业单位停车错时共享、小区业主停车认证等模式,全年全区新增各类停车位4750个,新增定制公交11条,开通全市首条“招手即停”微公交。年末拥有营运性公路运输工具7321辆,其中汽车7316辆,航运业总运力达203万吨。完成货运量0.6亿吨,货运周转量690.6亿吨公里。镇海港域完成货物吞吐量566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91万标箱。

邮电业。全年全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9亿元,发送信函量18万件,报刊订销量1691万件。电信业实现业务收入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0.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0.4万户,互联网用户32.8万户。

电力。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16.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4%(见图6),其中,第一产业用电0.1亿千瓦时,增长21.5%;第二产业用电100.3亿千瓦时,增长4.1%,其中,工业用电99.6亿千瓦时,增长3.9%;第三产业用电9.7亿千瓦时,增长17.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6.1亿千瓦时,增长11.4%。电力日最高负荷180.3万千瓦,增长6.7%。

图6:全社会用电量及增速

七、金融、证券

金融业。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88.7亿元,增长11.8%,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471.5亿元,增长17.8%;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40.4亿元,增长20.7%,其中,住户贷款余额470.8亿元,增长20.0%,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764.0亿元,增长20.3%。

证券业。全年全区证券机构证券成交总额145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股票成交额1159.4亿元,增长10.6%;基金成交额24.5亿元,增长1.5%。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4.2亿元,增长2.5%。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数52038户,增长0.7%。

八、科技、教育、人才

科技创新。甬江实验室成功揭牌,新型研究型大学顺利签约,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启动运营,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一期)开工建设,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正式运营。集成电路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半导体产业基金顺利成立。全年全区新增省级博士后工作站5家,市级院士工作站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41.7亿元,比上年增长40.5%。获得专利授权3609项,增长24.9%。年末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66家,区级科技(科普)示范基地15家,科技型企业1580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294家。举办各类科技培训311次,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423份,技术交易额29.9亿元。

教育事业。教育基础设施供给不断加大,建成投用区中心学校箭湖校区、崇正书院和蛟川实验幼儿园等一批公办校区,加快建设静远小学等一批学校项目。年末全区拥有幼儿园60所,在园幼儿17670人;小学21所,在校生29998人;初中10所,在校生12413人;高中5所,在校生5645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2793人。幼儿、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均达100%,高中入学率99.83%,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100%。稳妥有序做好“双减”工作。

人才开发。“人才金港”建设纵深推进。深入实施人才引育工程,全年全区入选国家级引才工程8人、省“鲲鹏行动”计划2人、市甬江引才工程项目34个。组织各类人才招聘活动123场,引进和培养各类人才10144人,其中,博士91人,硕士及副高以上814人。接收各类大中专毕业生4550人,其中,硕士225人,本科2156人。年末拥有专业技术人员64674人,其中,高级2446人,中级10741人。年末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1家。加大技工人才培养力度,筹备建设区技工学校。

九、文化、卫生、体育

文化建设。“厚德镇海”建设不断深化,获评“中国好人”3人、“浙江好人”2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持续提升,列全国“幸福百强区”15位。高水平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重大主体宣传活动,成功创建“中国琵琶之乡”。文明典范城区建设高标准常态化推进。年末全区拥有镇(街道)文化站6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541个。全年组织大型文化演出活动90场,群众性文化活动342次。年末累计开通有线电视用户7.1万户,其中,农村3.2万户。新开通数字电视小区12个。

卫生事业。持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快人民医院三乙创建步伐,启动中医院三乙创建,加快危化医疗急救中心扩建等项目建设。龙赛医疗集团与宁波市第二医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龙赛医院完成功能转型,康复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服务机构278家,其中,医院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8家,村卫生室73家,疾控、监督2家,妇保机构1家。年末医院实有床位2541张,拥有专业卫技人员4409人,其中,医生1802人,护士(护师)1863人。

体育事业。竞技体育亮点不断,全年全区获得国家级金牌7枚、银牌3枚、铜牌2枚;获得省级金牌45枚、银牌30枚、铜牌28枚;获得市级金牌52.5枚、银牌42枚、铜牌49枚。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130余次,参与人数5.3万人,年末拥有各类健身路径350套,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年末全区拥有户籍人口114097户、280791人。人口出生率5.7‰,死亡率5.2‰,自然增长率0.5‰。女性初婚人数686人,二孩率35.8%。

居民收入。全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367元,比上年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064元,增长8.9%。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上年的1.758:1缩小至1.756:1。年末拥有私家车(9座以下)12.7万辆,增长7.4%。

就业和再就业。全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16241个,开发保持公益性岗位632个,帮助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实现再就业3607人,其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70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3%。

社会保障。年末区属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分别为26.3万人、27.4万人、19.5万人、27.7万人和18.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7.6%、5.5%、6.8%、6.7%和8.1%。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各类福利机构11家,床位4491张,福利企业16家。支出各类救助金8614万元,募集慈善捐款4755万元,纳入低保对象1042人,发放低保金1169万元。

十一、生态环境、社会安全

生态环境。加强绿色空间管控,编制完成《镇海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年全区PM2.5平均浓度2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6.8%,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80%,达标率保持100%。高效整改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红石膏堆场等问题成功销号。淘汰落后产能项目25个,腾出用能空间9.2万吨标煤,全社会单位GDP能耗稳步降低。“森林镇海”建设持续推进,年末城市绿地面积2890公顷,绿地率38.3%;公园绿地面积58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3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3021公顷,绿化覆盖率40.0%。

公共安全。2021年底,面对突入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区仅用6天时间实现社区清零,12天时间实现集中隔离点清零,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完成率居全市前列。深化“平安镇海”建设,有效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扎实开展矛盾化解,调节成功率98.1%。全力防御“烟花”“灿都”台风。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3.3%、44.4%。入选“中国放心食品百佳县市”。

说明:

1.本公报所列2021年的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行业、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达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4.年末全区按户籍口径统计的总户数和人口数据不包含贵驷街道。年末贵驷街道6050户、138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