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年。面对“两大变量”叠加“三重压力”的超预期变化,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勇当推进“两个先行”奋进“五个率先”排头兵,“青春之城”韧性持续显现。
表1 上虞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2年 | 增幅(%) |
年末户籍人口 | 万人 | 71.42 | -0.4 |
地区生产总值(GDP) | 亿元 | 1241.76 | 4.7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2171.63 | 12.0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416.03 | 3.5 |
自营出口 | 亿元 | 409.57 | 35.6 |
实际利用外资 | 万美元 | 19697 | 1.0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140.95 | -17.3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幅) | 亿元 | 91.01 | 1.2 |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本外币) | 亿元 | 2135.78 | 18.6 |
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本外币) | 亿元 | 1868.20 | 18.0 |
全社会用电量 | 亿千瓦时 | 81.72 | 10.7 |
#工业用电量 | 亿千瓦时 | 60.54 | 8.0 |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77890 | 4.4 |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44946 | 7.1 |
一、综 合
综合实力稳步攀升。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百强区第33位,比上年提升两位。据初步核算,2022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1.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7%。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73525元,增长5.2%,按年平均汇率(6.7261)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25799美元。从三大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6.33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47.71亿元,增长6.9%,其中工业增加值549.69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37.72亿元,增长2.6%。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7:50.2:45.2演变为4.5:52.2:43.3。
二、农 业
农业经济稳中向好。2022年我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7%,与绍兴平均持平居首位。其中农业产值56.42亿元,增长2.0%;林业产值5.19亿元,增长9.3%;牧业产值4.19亿元,增长14.8%;渔业产值10.91亿元,增长6.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0亿元,增长10.3%。年内生猪出栏10.06万头,增长16.4%;牛出栏156头,增长6.1%;羊出栏1.79万头,增长7.3%;猪肉总产量0.85万吨,增长8.0%;禽肉总产量0.14万吨,下降26.2%;水产品产量2.37万吨,下降11.6%;园林水果产量11.03万吨,增长0.4%;茶叶产量1652吨,下降21.6%。
现代农业高效发展。荣获浙江省产粮大县、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在全市率先完成3.17万亩粮功区“非粮化”整治任务,高质量建成高标准农田5000亩、省级绿色农田试点3000亩。全力推进丁宅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和章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验收,梁湖、杭州湾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扎实推进,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农业“双强”赋能增效,全区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09%,杂交稻精量机插秧及全程机械化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项目列入2022年全省农业“双强”重点突破试点项目,完成雾耕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建设,农创智谷产业园投入运行。新建省级水稻千亩高产创建示范区6个、区级百亩高产创建示范区8个,总面积达7678亩。
乡村振兴活力彰显。全区财政对农林水事务投入10.92亿元。荣获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单位、再获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工作优胜县,东澄村成功创建省第一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创成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4个,建成乡村振兴先行村8个。强村富民全面发力,深入实施区内“山海协作”,共富驿站实现村村全覆盖,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80万元以下行政村,村均经营性收入达104.66万元,增长29.2%;激活闲置农房面积35.80万平方米,新培育农创客402人,开展农民培训1.78万人次。
绿色转型稳步推进。配方肥替代平衡肥行动全面推进,创成省级肥药两制综合改革试点县和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省综合性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品牌建设持续打响,“三品一标”占比率达59.2%,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在98%以上。推进“四季仙果”数字化产业发展示范项目建设,创新开发“一部手机管果园”等应用场景,成功列入省级茶产业大脑重大应用第一批“先行先试”单位。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砥柱中流。创成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列入全省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考评激励名单,有望夺取省首批“浙江制造天工鼎”。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171.63亿元,增长12.0%,产销率为95.2%。从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产值442.30亿元,增长7.9%,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产值1729.33亿元,增长13.1%。分行业看,规模以上机械装备业实现产值530.50亿元,增长21.7%;医药化工业实现产值725.40亿元,增长11.8%;轻工纺织业实现产值193.88亿元,增长6.9%;照明电器业实现产值39.61亿元,下降10.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27.21亿元,增长11.3%,总量和增速均居绍兴市首位。全年工业用电量60.54亿千瓦时,增长8.0%。
新旧动能转换提速。全年实现规模以上新产品产值1033.90亿元,增长22.7%,新产品产值率为47.6%,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等行业增加值分别为378.18亿元、202.12亿元、70.48亿元,增长12.0%、24.0%、21.6%,总量均居全市首位、增幅前二。环保、健康、高技术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5%、17.1%、35.8%,均高于规上工业。数字经济荣誉频添,电机产业大脑入选数字经济系统优秀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名单;“电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获省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成功列入全省第二批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市、区)创新培育名单;新增省级未来工厂试点1家。
企业效益持续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54.87亿元,增长10.6%,比绍兴平均高4.8个百分点居首位;利税总额240.21亿元,增长15.0%;利润总额194.56亿元,增长18.0%。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0%,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总额为91.4元,同比降低0.9元。
大型企业引领发展。全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36家,其中年营业收入50-100亿元企业3家,10-50亿元企业36家,5-10亿元企业45家,1-5亿元企业199家。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855.16亿元,增长16.1%,营业收入1729.81亿元,增长16.6%,利润总额190.36亿元,增长22.5%,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达85.4%、88.5%、97.8%。96家大中型企业领跑全区,产值、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51.8%、48.0%和70.0%。
节能降碳稳扎稳打。深入实施“节能问诊”和“一企一策”服务机制,促进节能降耗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188.04万吨标准煤,增长7.4%;万元产值能耗0.086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4.1%;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4.2%。
建筑产业优化升级。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573家,其中特级7家,一级4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254.08亿元,增长2.1%;建筑业税收14.9亿元,增长12.8%;建筑工业化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完成PC构件产量27.7万立方米、装配式装修部件43万平方米、轻钢构件产量4010吨。“两装”项目深入实施,全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103.9万平方米,中心城区新建民用建筑100%实施装配式建造。创优夺杯成果丰硕,获全国性奖项29项、省市级奖项55项,其中获鲁班奖7项、国优工程奖5项、全国优秀建筑工程装饰奖17项等。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投资运行稳中有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1.81亿元,增长13.1%。分结构看,民间项目投资,交通运输投资,生态环保、城市更新和水利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等五大投资分别增长26.8%、5.9%、-5.8%、57.0%和36.1%;房地产投资增长10.6%;制造业投资和民间项目投资占比分别为29.4%和32.4%。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13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4个、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
房产销售回归常态。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94.41万平方米,下降32.7%;商品房销售额127.02亿元,下降22.9%;房屋施工面积652.33万平方米,增长7.8%,其中新开工73.80万平方米;年末待售面积27.97万平方米,下降17.2%。
五、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扩容提质。“一江两岸”新出让总部楼宇项目全面开建,南丰社区入选省第二批未来社区,曹娥江“一江两岸”特色产业风貌区入选省首批城乡风貌样板区。住房保障不断完善,排查房屋数量超37万幢,摸排出18处危房,对115个住宅小区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民生实事全面推进,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2万平方米、房屋征收180万平方米,新增停车泊位1620个,加装电梯55台,创成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0个,无物业小区全面清零。
六、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复苏向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03亿元,增长3.5%,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25亿元,增长14.8%,比绍兴平均高7.8个百分点居首位。限额以上批、零、住、餐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32.4%、21.3%、19.0%、22.1%。全力促进消费提升,发动区内商家积极参与绍兴5亿消费券活动,核销1.8亿元,拉动消费5.7亿元;“以旧换新”活动累计销售车辆1388辆,拉动消费3.2亿元。加快推进电商发展,新增(跨境)电商主体88家,全年实现网络零售额84.48亿元。商品市场繁荣活跃,投入5000万元标准化改造提升31家农贸市场、56家商场超市,创成省放心市场、星级市场19家。数字文娱、新材料科技服务业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
利用外资形势良好。新办外商投资企业23家,新批外商增资项目11个。全年实现合同利用外资5.8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率居绍兴第二。新引进总投资亿美元以上项目数2个。
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62.91亿元,增长30.7%,其中进口总额53.34亿元,增长2.5%;出口总额409.57亿元,增长35.6%,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为17.09‱,同比提高3.19个万分点,出口总额增速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全区有贸易往来国家(地区)达191个,其中出口超亿元的国家(地区)49个,出口总量居前五位的国家(地区)依次为美国、巴西、印度、泰国、韩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144.64亿元,增长61.2%;出口超亿元的企业97家。从出口方式看,一般贸易出口352.62亿元,增长23.5%;加工贸易出口12.85亿元,增长61.2%。从出口产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出口126.62亿元,增长22.3%;化工产品出口125.68亿元,增长21.8%;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38.49亿元,增长29.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5.37亿元,增长54.3%。积极培育外贸新业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累计结关货值6.54亿美元,卧龙集团越南海外仓已成功获评第七批省级公共海外仓。
外经合作有序推进。3家企业列入全省本土跨国经营榜单企业。全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14个,实现境外投资额8159.6万美元,增长540.3%;实现境外工程营业额6006万美元。全区累计拥有境外企业166家,总投资额27.28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24.46亿美元。
七、交通和旅游
交通事业高速发展。出行保障有力强化,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南北中心大道(人民西路至五甲渡大桥段)、舜江大桥拼宽工程顺利通车,曹娥江上浦船闸建成通航,杭绍甬智慧高速上虞段加快推进。新增(更新)公交车辆46辆,其中新能源车辆比重达到91.2%,新增(更新)清洁能源出租车20辆;新增特色公交1条、普通公交线路4条。新建(改建)公交候车亭41个,建成公共自行车第六期,新增212个租还车点,新投放4000辆公共自行车。农村公路全面提档,全年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8.1公里,养护72公里,亮化70公里。资金保障全力落实,全年新增融资28.74亿元,转贷63.78亿元。
旅游品质持续提升。曹娥江旅游度假区列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意向名单,岭南乡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丰惠、盖北、下管镇被命名为省4A景区镇,同时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乡镇;岭南东澄村入选全省首批金3A景区村培育名单;长塘桃园村、上浦东山村获评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深入开展,今年入库“微改造”省系统项目137个,累计完成投资4.71亿元。全年全区接待旅游总人次411.3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52亿元。全区共有五星级饭店1家,旅行社19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2家。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40.95亿元,下降1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01亿元,同口径增长1.2%(剔除留抵退税因素),自然口径下降9.1%。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72.61亿元,同口径下降3.1%,自然口径下降15.3%,其中增值税下降52.7%,企业所得税下降7.5%,个人所得税增长34.2%,契税和耕占税增长28.5%。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按同口径计算为82.3%,自然口径为79.8%,居全市第二位。民生支出全力保障,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37.29亿元,增长5.9%,其中民生领域支出104.64亿元,增长9.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2%。稳进提质落实有力,“第一时间+直达快享”兑现惠企资金22.98亿元,留抵退税25.63亿元。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4003.98亿元,增长18.3%,本年新增620.49亿元。存款余额2135.78亿元,增长18.6%,本年新增33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123.80亿元,增长21.8%;本外币贷款余额1868.20亿元,增长18.0%,本年新增285.5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733.09亿元,增长16.3%,中长期贷款1021.63亿元,增长14.7%。全区银行不良贷款率降至0.41%,比上年降低0.07个百分点。
资本市场做优做强。蓄势赋能“凤凰行动2.0”,成功入选首批资本市场普惠服务试点县(市、区)。上市公司累计达19家,总市值达2434.10亿元,占全市的35.8%。新增上市报会和报辅导企业6家次,完成企业股改44家,重点拟上市企业达36家。资本运作持续活跃,全年完成直接融资224.52亿元,其中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现直接融资80.32亿元。基金投资项目产业园建设持续推进,新增长塘镇浙里新起点创投产业园1个,累计达3个。数字人民币试点扎实推进,全年对公钱包完成1.41万个,个人钱包44.77万个,交易笔数77.67万笔。金融业态不断丰富,今年新引进兴业、嘉兴、稠州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杭州银行顺利升格综合支行。全区累计银行业金融机构26家、证券省级分公司1家,证券期货营业部11家、保险公司29家、小额贷款公司4家、民融中心1家、担保公司3家、典当行5家。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引擎赋能发展。连续两年获评省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勇夺省“科技创新鼎”。创新驱动势能增强,挂牌运营曹娥江实验室,新增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1家;新申报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3家,市级研发中心19家;新增省“尖兵”“领雁”项目8个;列入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297项。创新资源加速集聚,累计引进3所应用型大学、12家大学研究院、42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新获批省级众创空间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累计达到27家。人才引育激活动能,获中国政府友谊奖1名,入选国家级、省级以上领军人才6名,新增市级以上海外工程师12名;新申报省外国专家工作站1家。科技成果加快转换,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4项,登记科技成果295项,完成技术交易额31亿元。全年专利授权数7410件,其中发明专利730件。
教育发展质效并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完成省级评估。全区共有小学43所,在校学生40172人;普通中学33所,在校学生28502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6795人,九年制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100%。接收义务教育阶段新居民子女入学16854人,入学率达100%,占全区义教段学生总数的29.4%。“学在上虞”持续打响,123位学生上浙大分数线,83位学生被C9联盟学校录取。“强师工程”结出硕果,4位教师获评省特级教师,2位教师荣获省“春蚕奖”,新增省、市级“名师工作室”11个。教育供给持续优化,新建、改(扩)建11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优质学位4345个。新增区内教共体结对学校28对,教共体结对帮扶学校达100%。新组建教育集团4个,扩容教育集团3个,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学前教育释放活力,全年新增2040个优质公办学位。改革试点区域领先,跻身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综合试点区,成为全国首批“央馆虚拟实验”教学规模化应用唯一试点区,入选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省“义务教育阶段作业改革实验区”和省“体卫融合”试点区。社会培训持续扩面,全年完成各类社会培训3.7万人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开创新局。上虞青现代国际陶艺中心入选第一批省级公共文化国际交流基地;“曹娥庙历史文化街区修复改造建设工程”入选全省首批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利用示范项目;“非遗有戏”成功列入省级应用试点。文化惠民深入落实,总投资2.2亿元的上虞博物馆建成投用,成为上虞新的文化地标;建成97个“十五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4家城市书房、5家天香书吧、1家文化驿站;全年完成演出下乡活动360场,送电影下乡4500场,文化走亲11场,送展览讲座到乡镇184场。原创越剧现代戏《祝家庄里的年轻人》入选第五届中国越剧艺术节展演节目,获浙江省第十五届越剧节兰花奖•新剧目大奖。全区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13个、市级非遗项目45个、区级非遗项目181个。全区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33.35万册,年末数字电视用户达18.5万户。
卫健事业筑实屏障。科学规范落实常态化管控,首创重点行业人员核酸检测预警系统、“无疫村社”建设和“场所码”扫码抽奖等系列做法,高效处置48起55例输入性疫情,常态化核酸日检测人次达到13.58万。推动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办院主体转换,总投资5.2亿元的城南医用综合中心二期、疾控中心实验大楼、妇幼保健院改造提升等项目启动建设。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内就诊率、基层就诊率分别达90.1%、67.1%。规范化建设改造村卫生室(站)17家,选派49人到浙江中医药大学委培。实施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及“名医名科名院”工程,上虞妇幼保健院通过省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复审,新建名医/专家工作室(站)4个,下沉各类专家8638人次,获“健康浙江”考核优秀四连冠。建立电子健康档案66.2万人,建档率84.2%。65岁老年人体检11.8万人,农民健康体检14.1万人。
体育事业大放光彩。荣膺浙江省首批体育现代区,荣获2018-2021年全省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2022全国拳击锦标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围棋赛等4项国家级赛事相继落户上虞;全省首个围棋人才基地“落子”上虞;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等5项体育赛事成功入围绍兴市体育品牌赛事名单;举办浙江省足球超级联赛等特色赛事7项;新增1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2所省级足球特色学校,6所学校成为首批绍兴市棒球进校园定点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惠民,实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8平方米,新建“体育+公园”项目5个,社会足球场2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2个,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3个,建设百姓健身房7个,健身步道50公里,形成15分钟健身圈。
十一、生态环境
生态建设进展顺利。连续两年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达到三星标准,荣获首批“清源杯”,被列入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储备库,创新开发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平台,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创建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
环境质量聚力提升。今年PM2.5浓度为26.28微克/立方米,AQI优良天数比例为83.5%,22个县控以上断面Ⅰ-Ⅲ类水比例和达标率为100%。20家重点涉气企业完成“科学治气”行动,80家工业涂装企业基本完成废气专项治理,60家纳入LDAR检测平台管理企业完成监督性检测全覆盖。城市区域环境平均噪声55.1分贝,符合功能区要求。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规模保持稳定。据公安局人口年报统计,2022年全区总户数26.66万户,户籍人口71.4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35.11万人,女性人口36.31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2%和50.8%。全年出生3243人,人口出生率为4.53‰;死亡5788人,人口死亡率为8.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6‰。2022年全区半年以上流动人口16.7万人。
居民生活稳步向好。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61元,增长5.6%。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890元,增长4.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4965元,增长7.6%;城镇恩格尔系数为29.61%,比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3平方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46元,增长7.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179元,增长8.2%;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1.50%,比上年下降0.1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1平方米。随着收入分配结构的改善,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73,比上年收窄0.05。
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全区新增就业3.51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就业0.67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0.2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8%。发放稳岗补贴、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一次性扩岗补助共0.96亿元,惠及单位1.72万家、职工23.35万人。招才引智大力推进,新增就业大学生22613人,其中博士96名,硕士742名。全年兑现各类人才补贴 2.93亿元,补贴力度省市领先。申报入选国家“引才计划”人才24名,居全省县(市、区)第3。新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2 家,培育区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4家,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55万人,新增技能人才7229人,新增高技能人才5200人。
社会保障共富共享。扎实构建共富型社保体系,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至年末全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43.22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5.94万人,实现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8连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6.0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8.7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8.9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1.74万人。大力优化人群服务,引导区内新业态从业人员、外地户籍人员按灵活就业参保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11家快递企业合计198人参加新业态工伤保险,累计办理外地户籍在虞灵活就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042人。
民政事业蓬勃发展。至年末全区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 5152户6519人,其中城镇842户1017人,农村4310户5502人。全年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7245.3万元,其中城镇1076.6万元,农村6168.7万元,低保标准提升至1050元/人·月,低边准入标准从低保标准的1.5倍扩大至2倍;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01亿元。养老服务提质扩面,新建一家智慧养老院,实现镇街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无感智能服务全覆盖,每万名老年人持证护理员人数达35人,新建7家老年食堂。慈善公益继续推动,新增6家慈善组织,全年发放各类慈善资金累计3188.75万元,销售各类福利彩票1.35亿元。
说明: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是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三次产业划分执行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指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 万元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 万元以上、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 万元以上、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 万元以上的法人单位及个体户。
4.图表中地区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历年数已按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修订。
5.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