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青海考察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互助、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全县生产消费稳步恢复,发展动能持续集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态环境不断向优,经济平稳有序发展。

一、综合

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25.73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4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43.77亿元,同比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56.92亿元,同比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0.36:33.95:45.69调整为19.92:34.81:45.27,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提升0.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受市场影响,比重较上年下降0.4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总体平稳。

全县年末户籍总户数11.35万户,户籍总人口为40.1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0.95万人,占总人口的52.3%;女性人口19.15万人,占总人口的47.7%,男女性别比为109.44:100,人口变动幅度小。按城乡分,城镇人口9.24万人,占总人口的23.04%;乡村人口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76.96%。按民族分,汉族人口28.71万人,占总人口的71.6%;少数民族人口11.39万人,占总人口的28.4%。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土族人口7.57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6.46%;藏族人口2.64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3.18%;回族人口为1.09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57%。全县出生人口3292人,出生率8.21‰,死亡人口2604人,死亡率6.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1‰。全县常住人口33.79万人,其中城镇12.67万人,乡村21.1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7.5%。

二、农业、农村

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43.23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种植业产值24.46亿元,同比增长4.1%;林业产值8826万元,同比增长25.7%;畜牧业产值17.43亿元,同比增长4.5%。实现农业增加值27.1亿元,同比增长4.6%。

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95.33万亩,比上年减少3.57万亩,下降3.6%。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6.46万亩,比上年增加0.04万亩,粮食作物总产量12.71万吨,比上年减少1.26万吨,同比下降9.0%,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5.1万亩,同比增长19.8%,小麦产量4.93万吨,同比增长13.3%;青稞播种面积2.41万亩,同比增长19.9%,青稞产量3534吨,同比增长17.8%;豆类播种面积5.55万亩,同比增长0.7%,豆类产量1.14万吨,同比下降24.0%;洋芋23.39万亩,同比下降16.3%,洋芋产量(折粮)6.28万吨,同比下降19.6%。油料作物种植面积27.8万亩,比上年减少1.53万亩,油料总产量6.11万吨 ,比上年减少0.04万吨。蔬菜作物种植面积7.2万亩,比上年增加0.05万亩,蔬菜总产量15.22万吨,比上年增加0.85万吨。中药材种植面积0.51万亩,比上年减少4.94万亩,中药材总产量6606吨。瓜果类种植面积1222亩,同比增长5.3%,瓜果类产量1368吨。其他作物种植面积3.27万亩。全县粮油综合产量达24.93万吨,较上年减少1.34万吨,同比下降5.1%。

全县主要畜禽期末存栏76.77万头(只),同比下降2.0%,其中,生猪存栏25.49万头,同比下降5.6%;牛存栏9.13万头,同比增长27.9%;羊存栏35.85万只,同比下降4.0%;鸡存栏6.3万(只),同比下降7.9%。年内主要畜禽出栏51.6万头只,同比增长49.6%,其中,生猪出栏19.73万头,牛出栏2.54万头,羊出栏20.5万只,鸡出栏8.84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36万吨,奶类产量1.67万吨,禽蛋产量108.3吨。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29.38万亩,草地面积253.47万亩,天然林管护面积173.15万亩,森林覆盖率43.3%。当年完成造林面积8.87万亩,同比增长8.7%,零星植树89.1万株,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5万亩,年末封山育林76.25万亩。

全县各种自然灾害受灾13个乡镇154个村,受灾农户2.07万户,受灾人口8.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3.95万亩,农作物成灾面积13.33万亩,其中,粮食7.93万亩,油料5.4万亩,因灾减产粮食687.23万公斤,因灾减产油料354.79万公斤,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802.15万元。

三、工业、能源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29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制造业完成产值31.22亿元,同比增长1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产值4.07亿元,同比增长9.2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1.88亿元,同比增长10.2%,产销率为90.3%,其中,制造业完成销售产值27.81亿元,同比增长10.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销售产值4.07亿元,同比增长9.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33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制造业增加值8.5亿元,同比增长5.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1.17亿元,同比增长6.0%。

全县2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统的8种工业产品中,5种产品产量增长3种产品产量下降,其中,白酒产量同比增长24.0%,混凝土产量同比增长11.4%,铁合金产量同比增长13.5%,植物油产量同比增长7.9%,沥青产量同比增长25.6%,水泥产量下降8.1%,钢结构产量下降30.4%,砖产量下降19.8%(详见表1)。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94.02亿元,流动资产总计52.32亿元,负债合计51.05亿元,营业收入35.05亿元,营业成本26.98亿元,营业税金及附加1.68亿元,销售费用7248.2万元,管理费用1.37亿元,财务费用7329.1万元,研发费用3650万元,投资收益4.46亿元,营业利润7.75亿元,利润总额7.7亿元,营业收入利润率22.0%,资产负债率54.3%,总资产贡献率12.2%,平均用工人数3109人,人均营业收入112.73万元/人,流动资产周转率0.67次/年,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37.28元,成本费用利润率25.2%。

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128.8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7%,其中,第一产业能源消费总量2.12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1%;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总量69.88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0.7%;第三产业能源消费总量38.2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0%。居民生活用能18.56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3%。全社会GDP单耗1.23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6%。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7.21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6.7%,其中,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6.1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97.2%;轻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0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8.4%,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1.2%。分行业看,制造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6.7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6.05%。高耗能企业主要集中在水泥、石灰和石膏制造业和铁合金冶炼业,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综合能源消费量43.5%和49.6%(详见表2)。

图片

从能源消费品种来看,原煤、焦炭均呈下降态势,天然气、汽油、柴油、石油沥青、电力能源消费呈上升态势,由于原煤、焦炭消费量基数大,故总体能耗呈下降态势(详见表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取水量220.6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8%,其中,地表淡水60.29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5.8%;地下淡水107.12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9.5%;自来水53.2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3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外排水量63.23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4.2%

全社会用电量总量14.25亿千瓦时,同比上升10.4%。全行业用电合计12.61亿千瓦时,同比上升10.7%,其中,第一产业1367万千瓦时,同比上升20.6%;第二产业11.44亿千瓦时,同比上升10.2%;第三产业1.04亿千瓦时,同比上升15.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64亿千瓦时,同比上升8.1%,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电8209万千瓦时,同比上升9.3%;农村居民生活用电8185万千瓦时,同比上升7.0%。

四、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建筑业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121个,比上年同期下降7.6%,本年新开工项目75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6.79亿元,同比下降31.3%,其中,县属投资33.51亿元,同比下降30.0%;河湟新区投资3.28亿元,同比下降42.5%。从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86亿元,同比下降23.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25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工业投资11.25亿元%,一般性工业投资 10.24亿元,同比增长11.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68亿元,同比下降42.6%。从投资类型来看,项目投资22.84亿元,同比下降24.5%,占全社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62.1%;房地产投资13.95亿元,同比下降40.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9%。从投资构成来看,建筑、安装工程完成投资32.95亿元,同比下降25.4%;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完成投资 1.9亿元,同比下降38.1%;其它费用投资1.94亿元,同比下降69.3%。

全县房地产行业项目共有 22个,其中,县属项目 21个,河湟新区项目1个,本年有投资的项目15个,在库项目少,投资余量不足。全年完成投资13.95亿元,同比下降40.1%,其中,县属投资11.96亿元,河湟新区投资1.99 亿元。全县房屋施工面积 162.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2%,本年新开工房屋面积8.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7.2%。商品房销售面积13.4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2.9%,其中,商品房现房销售面积1.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2.7%;商品房期房销售面积12.3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3.6%。房屋待售面积 10.4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4%。商品房销售额7.27亿元,同比下降66.5%,其中,商品房现房销售额5938万元,同比下降88.9;商品房期房销售额6.68亿元,同比下降59.2 %。

全县9家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共签订合同额32.95亿元,同比增长73.6 %,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2.01 亿元,同比增长14.9 %,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了44.1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半年回落了59.2个百分点,增速比前一季度回落了60.2个百分点。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0.4%,其中,新开工面积9.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3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2.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5.6%,竣工产值2.45亿元,同比下降84.5%。建筑业期末从业人数1390人,同比下降16.0%,从事建筑业活动平均人数1496人,同比下降27.6%。

五、商贸、旅游、服务业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34亿元,同比增长7.5%。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 12.93亿元,同比增长7.6%;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41亿元,同比增长7.3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84亿元,同比增长28.0%;商品零售业20.49亿元,同比增长5.1%。

全县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2.55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批发业实现商品销售额29.73亿元,同比增长9.4%;零售业实现商品销售额12.81亿元,同比增长14.3%。住宿业营业额1747.6万元,同比增长18.9%。餐饮业营业额3.33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限额以上营业额4555.8万元,同比增长24.4%;限额以下营业额2.87亿元,同比增长27.3%。

全县9家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额 5.96亿元,同比增长3.8%。分行业看,道路运输业实现收入2199.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0%;航空运输业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6.0%;装卸搬运和仓储业收入为2900万元,与上年持平;居民服务业营业收入2550.6万元,同比下降17.0%;娱乐业收入6963.2万元,同比增长5.0%。

全县旅游业全年共接待游客350.1万人次,同比增长7.0%,实现旅游收入17.25亿元,同比增长20.0%。

六、财政、金融、保险业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5.09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46亿元,同比增长4.3%;非税收收入完成1.63亿元,同比增长13.4%。一般预算支出完成44.84亿元,同比下降0.7%(详见表4)。

图片

全县金融机构2021年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6.31亿元,比年初增加10.07亿元, 增长8.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4.28亿元,同比增长11.3%;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2.75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性存款余额3.47亿元,同比增长19.1%;机关团体存款25.8亿元,同比下降0.6%。全县金融机构2021年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2.79亿元,比年初增加14.45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60.61亿元,同比增长25.0%;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42.18亿元,同比增长5.9%。全县涉农贷款余额63.41亿元,同比增长24.3%,房地产贷款余额17.3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3.14亿元,同比增长21.6%,精准扶贫贷款年末余额7.51亿元,同比增长8.1%,当年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4.04亿元,同比下降17.1%。

人寿保险收入6414.88万元,同比下降1.3%;财产保险收入6040.66万元,同比增长6.1%。人寿保险支出2314.11万元,同比增长7.1%;财产保险支出3344.64万元,同比增长42.6%。

七、交通运输、邮政、通讯业

全县公路总里程2337.59公里,其中干线公路里程378.69公里,县乡公路里程855.32公里,村社公路里程973.85公里,专用公路里程129.73公里。全县各类机动车辆合计30593辆,其中,汽车25329辆,挂车20辆,低速农用车173辆,摩托车5071辆。完成客运运输量1035.3万人,同比增长5.4 %,客运周转量43483.4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0.6 %。货运运输量611.5万吨,同比增长14.3%,货运周转量31408.5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5.5%。

全县有邮政局1所,邮政所17所,邮路总条数17条,邮政公路长度(单程)1609公里,同比增长7.2%,全年邮政业务总量达880.88万元,同比增长22.1%,国内信件3.02万份,累计订销报纸296.04万份,订销各类杂志累计达4.7万份。

电信业务总量达5421万元,同比增长2.0%,移动业务总量达10485万元,同比增长12.0%,联通业务总量达2567.37万元,同比下降5.6%。全县手机用户31.93万户,同比下降1.5%,其中移动用户17.02万户,联通用户4.56万户,电信用户10.35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8.84万户,同比下降1.8%,其中,电信互联网用户4.73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4.11万户。全县年末固定电话5.07万部,同比增长1.6%。

八、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

全县共有学校147所(不包含教学点),与上年持平。在校学生6.09 万人,比上年增加440人,同比增长0.7%,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0万人,比上年增加371人,同比增长1.9%,教职工人数4492人,比上年减少86人,同比下降1.9%,其中,女教职工人数2652人,同比增长0.8%,少数民族教职工人数1168人,同比增长5.6%。高中4所,在校学生8075 人;初中14所,在校学生9853人;小学62所,在校学生26428人;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487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81人;幼儿园65所,在园幼儿1.15万人。学前三年毛学入园率99.0%,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100.0%,义务教育巩固率99.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5.0%,小学升学率100.0%,初中升学率98.5%,高中升学率99.9%。高考考生人数3180人,比上年增加51人,同比增长1.6%,高考上线率100.0%,其中本科上线率84.7%。当年本科毕业人数1781,专科毕业人数979人。

全县有各类医疗计生卫生机构439个,同比下降2.7%,其中,医院7个,卫生院21个,村卫生室294个,社区卫生站21个,个体诊所54个,其他卫生机构42个。卫生技术人员 2175人,同比增长18.9%,每万人拥有医护人员数82.4人,同比增长10.5%。卫生机构床位数1698张,每万人拥有床位数50.25床,同比增长14.1%。育龄妇女人数9.79万人,同比下降0.7%,已婚育龄妇女人数7.01万,同比下降2.8%,采取节育措施人数958人,同比下降37.1%,综合节育率81.6%。

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演出场次106场,同比增长15.2%,其中农村演出场次24场,同比下降70.0%。艺术表演场馆1个,坐席数420个,演(映)出场次69场,同比增长165.4%,观众人数2.9万人次,同比增长165.4%。

全县有图书馆1个,总藏书量7.88万册,书刊文献外借2193册次,书刊文献外借2155人次。博物馆1个,馆藏案卷535卷,照片档案14250张,底图480张。档案馆1个,总建筑面积2659平方米,馆藏全宗115个,案卷12.48万卷,照片档案4264张,录音、录像、影片档案93张,底图1660张,本年利用档案1680卷次。

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平均每天播音时间9小时,电视平均每天播出时间11小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9.0%。

全县举办运动会3次,举办比赛6次,举办文化体育活动2次,体育场每天开放时间15小时,参加人数1500人次/天,体育馆每天参加活动人数350人次,体育馆举办培训班15次/年。

九、民生保障、社会就业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07元,同比增长9.1%,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6元,同比增长7.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39元,同比增长10.8%。

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456.81元,同比增长8.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097.11元,同比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686.92元,同比增长10.4%。

全县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13万人,同比下降2.8%;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2.17万人,同比增8.3%;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4.72万人, 同比下降0.9%。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32万人,同比增长7.1%;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792人,同比下降0.3%;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35.9万人,同比下降0.3%。失业保险参保1.27万人,同比增长7.6%。工伤保险参保4.21万人,同比增长63.2%,其中农民工参保2.81万人,同比增长3.36倍。生育保险参保1.34万人,同比增长2.8%。

全县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482户1053人,同比增长37.3%和50.0%,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74.04万元,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52.45万元;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6697户1.74万人,同比增长24.7%和26.1%,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137.67万元,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694.76万元。

全县特困供养对象1503户1583人,同比增长5.0%和5.5%,发放救助供养金2699.55万元。各类困境儿童355人,发放各类困境儿童保障金288.95万元。优抚对象1801人,同比增长0.5%,60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军人1122人。

全县残疾人1.47万人,其中一、二级残疾人7392人,参加技能培训的残疾人492人,残疾人就业人数1342人,发放残疾人补助1430.01万元,其中一、二级残疾人生活补贴464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797.79万元。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07人,同比下降1.3%,12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9%,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数10.01万人,同比下降3.0%,其中女性人数4.02万人,同比增长2.0%。按外出务工人口流动去向分,跨省外出1.06万人,与上年持平;省内跨区外出5.06万人,同比下降7.3%;地区内流动3.88万人,同比增长2.1%。外出人员务工收入8.05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跨省外出人员收入8528万元,省内跨区外出人员收入4.01亿元,地区内流动人员收入3.19亿元。

注  释:
[1]本公报中个别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国家统计局2012年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口径统计,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限额以上)企业的划分标准: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口径为年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2、限额以上批发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3、限额以上零售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4、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餐饮业企业;5、规模以服务业统计口径为:(1)年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服务业法人企业(2)年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或年末从业人员50人以上的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以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
[5]建筑业企业统计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来自县就业局;交通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机动车辆量数据来自县交警大队;通讯业数据来自县电信公司、县邮政局、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居民可支配收入、主要禽畜调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互助调查队;文化、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县文体旅游局;财政收支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金融业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互助县支行;保险业数据来自县人寿保险公司、县财产保险公司;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卫生健康事业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数据来自县社保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县医保局、最低生活保障数据来自县民政局、优抚对象人数来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林业数据来自县林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