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县202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0

选择区域:>>

二0二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带动、统筹城乡、全面小康”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以赴优结构、转方式、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呈平稳向好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53亿元,增长3.4%,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4.2个百分点,在13个区县中位居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38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8.86亿元,增长2.2%。全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2.2:22.4:45.4,二三产业占比稳步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从三次产业贡献结构看,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2.2%,对GDP的贡献率为33.9%,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为22.4%,对GDP的贡献率为36.0%,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为45.4%,对GDP的贡献率为30.1%,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经济发展仍然保持了较强的增长势头,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且平稳运行特征较为明显。

近年来,黄龙全域旅游逐步发展完善,带动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6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1%。

表1: 2020年全县国民经济分行业情况

指标名称 增加值(亿元) 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 19.53 3.4
#第一产业 6.29 3.8
第二产业 4.38 5.6
#工业 3.55 2.3
建筑业 0.83 22.8
第三产业 8.86 2.2
#批发和零售业 0.8 -2.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0.19 -1.4
住宿和餐饮业 0.48 -18.4
金融业 1.09 9.7
房地产业 0.77 5.2
营利性服务业 1.06 5.7
非营利性服务业 4.28 3.0

二、农业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强农、富农、惠农政策力度,着力培育核桃、苹果、中蜂、中药材,形成以四大支柱产业为支撑,大闸蟹、羊肚菌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4+X”产业布局。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20年(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73535 0.054
秋粮 73467 0.049
油料 1854 -28.86
其中:油菜籽 1100 72.40
烤烟 300 2.39
水果 77693 10.99

林业按照生态优先,经济、社会效益并举的原则,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完成各类造林24100亩(含黄龙山林业局)。

主要林产品产量

2020年(吨) 比上年增长(%)
核桃 11716 -9.87
板栗 360 -45.45
花椒 124 3.33

家畜存、出栏及主要畜产品产量

22020年(头、吨) 比上年增长(%)
牛存栏 3470 7.20
牛出栏 2001 -5.21
生猪存栏 11026 25.58
肉猪出栏 12901 2.54
羊存栏 11100 39.10
羊出栏 5499 11.38
肉类总产量 1519.9 1.19
其中:猪肉产量 972.8 5.74
牛羊肉产量 412.4 -10.36
禽蛋产量 994 -9.31

全年水产品产量77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县化肥使用量(折纯量)10665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以发展新能源为突破口,优化提升特色优势工业,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企业入住投产逐步将生态食品加工业、农林产品加工业延伸链条,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小寺庄煤矿技改完成投产,全力推进工业经济促投资、稳增长。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2.3%。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下降3.01%。

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建筑项目增多,建筑业稳步提升。实现建筑业增加值0.83亿元,同比增长22.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15.4个百分点;占第二产业比重为18.9%。拥有资质建筑业企业2家。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签订合同金额3.41亿元,增长14.81%;完成总产值2.94亿元,增长9.7%;期末从业人员468人,与上年持平;房屋施工面积7580平方米,下降27.6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招商引资力度持续加大,新能源建设步伐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2020年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55亿元,增长56.6%,从国民经济行业看,一产完成投资0.65亿元,占总投资的1.6%;二产完成投资5.28亿元,占总投资的13.0%,主要是新能源投资;三产完成投资34.62亿元,占总投资的85.4%,主要是高速路建设项目,拉动了三产乃至全县投资高速增长。

五、国内贸易

2020年,面对新冠疫情对国内贸易的巨大冲击,全县狠抓疫情防控,积极落实促消费稳市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消费市场逐季回暖回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不断收窄,在全市排位始终保持靠前。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8亿元,同比增长0.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第二位。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0.64亿元,增长4.2%。按地域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9亿元,增长-1.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8亿元,增长4.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0.51亿元,增长-8.8%,商品零售3.57亿元,增长1.9%。限上企业数量持续增长,2020年新增3家限额以上贸易单位,为全县社零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城乡市场分化较明显,城镇消费占主导,零售业仍是拉动主力,占主导地位,住宿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回落明显,餐饮行业持续稳步增长。

 

六、交通和邮电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0.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1.4%。

公路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黄蒲高速于12月23日建设完工并通车;延黄高速黄龙段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投资约35亿元,预计2021年6月底建成通车;韩黄高速临时用地及控制性工程征地工作已启动。242国道县城过境线项目各项前期必备程序积极推进,全县47个建制村,已实现了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及通客车工作目标,全年共修复通村公路57.7公里,处理油路翻浆60000平方米,垫补油路坑槽123660平方米。新能源公交车公司2020年3月正式运营。对外通高速、县内村村通的公路网络为推动黄龙迅速步入大交通、大物流时代,为全县脱贫攻坚、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生态旅游发展及县域经济崛起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有效提升了全县公路综合服务水平。

 

七、财政和金融

发展环境逐步优化,财政收入实力增强,金融信贷稳步增长。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225万元,同比增长11.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553万元,增长18.3%,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4.3%;非税收入完成4672万元,增长4.6%,占比为45.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9702万元,同比增长1.5%。

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31亿元,比年初增加4.02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0.56亿元,比年初增加2.7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35亿元,比年初增加2.63亿元。

八、教育、体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2所。其中,幼儿园10所(普惠性10所),普通小学7所,职业中学1所,普通中学4所。共有各级各类在校学生5934名。其中,在园幼儿1442名,普通小学2640名,职业中学156名,普通中学1696名(高级中学523名)。全系统共有教职工789人。其中,幼儿教师197人,普通小学教职工274人,职业中学教职工39人,普通中学教职工279人(高级中学85人)。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12.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1.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69%。全年大中小幼儿各类教育惠民政策精准落实全覆盖,受惠2193人次、资助金额148.19万元。招录特岗教师49名,全年培训各级各类教师71项、2641人次。全年加大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力度和薄弱学校改造,累计投资3168万元。

持续巩固提升“全民健身示范县”创建成果,依托黄龙生态资源优势,先后举办了“健体抗疫·踏青赏花”森林漫步活动、“黄塬厚土杯”职工(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中国象棋)比赛、体教融合主题夏令营活动、第五届“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陕西省群众足球三级联赛乙级联赛、“门协杯”门球赛暨全省少年门球赛、“迎全运·惠民生”体育健康行“五进”活动(黄龙站)、第三届65KM超级越野跑暨黄龙山地马拉松活动等体育赛事活动,累计参与群众达4200余人次。促进全县文体旅融合发展,有力地助推了我县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

成功指导9家中小企业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和1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依托“三区”科技人才,积极协调农业农村局和自然资源局将我县核桃、苹果、中蜂、大闸蟹等产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整合,形成全县科技人才工作队伍,赴全县各乡镇(村、社区)开展科技服务工作,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6场次600余人次,有力助推了全县农副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了农民增收。

 

九、文化和旅游

我县以助推生态旅游、满足群众多层次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坚持“节庆活动特色化、旅游演艺日常化”,呈现出“文化兴、旅游旺、百姓乐”的新局面。成功举办了2020年“春游黄龙赏花季”“夏游黄龙避暑季”“秋游黄龙红叶节”等系列文旅活动;承办了弹弓王大赛、山地自行车越野赛、65公里超级越野赛。全年完成了3部小戏、5个舞蹈的文艺创作。

黄龙游客集散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47个村均建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完成了全县7个乡镇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建设。“神道岭景区”“瓦子街烈士陵园”“白马滩印象圪崂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石堡镇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圪台苜渠村成功创建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黄龙县被省餐饮协会授予“陕菜之乡”,成功创建1个五星级、2个四星级农家乐。2020全年共接待游客210.5万人次,同比下降54.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1亿元,同比下降78.1%。

 

十、卫生

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卫生事业得到创新发展。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7个,其中医院2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乡镇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58个,诊所4个。全县医疗卫生单位编制人数380人,卫生技术人员402人,其中执业及助理医师112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1人。实有床位237张,其中县级医疗机构190张,乡镇卫生院47张。儿童免疫规划建证、建卡率100%,规划内疫苗单苗接种率95%以上,健康管理率98.17%。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为98.4%。组织健康扶贫政策及疾病预防健康知识讲座13场次,覆盖人群3880余人次。大力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开展了中医护理、中药熏蒸、蜂疗等20种中医诊疗项目,自主研制了10种养生茶和6种足浴熏蒸中药配方,新开展基底细胞癌扩大切除术、鳞状细胞癌扩大切除术等10余项临床诊疗技术。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与县医院进行医疗对口帮扶,开展门急诊诊疗3674人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3个,培训医务人员1785人,下乡义诊服务群众1976人次。县医院组织“流动医院”走进25个行政村开展义诊,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工作;中医院选派医疗骨干常住瓦子街卫生院、界头庙卫生院、红石崖卫生院进行对口支援工作;妇保院定期下乡入村,将优质的医疗资源搬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变“群众跑”为“医院跑”,将城区公共医疗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缩小城乡医疗服务差距,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城乡一体化医疗服务目标。

县人民医院综合住院楼、县中医医院发热门诊建设完成主体封顶,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建设已通过市卫健委验收,县疾控中心核酸实验室建设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行走的医院建设项目稳步实施。面对新冠肺炎,全县持续保持零确诊、零疑似、零无症状感染者“三零”局面。

十一、人口和就业

人口低速增长,自增率控制在计划目标范围。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77万人,下降0.95%。其中城镇人口1.43万人,乡村人口3.34万人;男性2.52万人,女性2.25万人。全县常住人口4.12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36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开展贫困劳动力就业和创业培训204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93万元,新建创业贷款信用村1个、新认定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3个、新认定就业扶贫基地5家、创建社区工厂5家。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高速路及投资项目建设给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苹果、核桃、花椒等农作物丰收,中蜂养殖、大闸蟹等畜牧业收入也有所增长;随着旅游的逐步恢复,以及黄龙旅游业的融合发展,繁荣了消费市场;退休人员增资、养老等保险上调等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群众享受到了生态旅游和改革的红利。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797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27元,增长8.0%。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城镇居民3.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为2.7,比上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

全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717人,其中城乡居民参保38139人,城镇职工参保6578人。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618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508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92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910人。全县城乡低保对象1601户3366人,特困人员390人,共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人员供养金、低保户和特困人员取暖费、价格补贴共计1905.93万元,切实保障好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发放临时救助资金724.07万元,其中实物救助217.07万元,并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储备金制度,确保了乡镇临时救助工作顺利开展;发放孤儿生活费、残疾人补贴和精神障碍患者以奖代补等资金200.37万元。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切实兜住了全县困难群众的民生底线,有力的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