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全市经济发展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49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18亿元,同比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258.48亿元,同比增长6.3%; 第三产业增加值189.44亿元,同比增长9.0%。
三次产业结构9.7:52.1:38.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0.99%、43.02%、45.99%,分别拉动GDP增长0.83、3.27、3.5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92108元。
全市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183.35亿元,同比增长10.0%,占GDP的比重达37%。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累计上涨0.6%,其中:食品烟酒类下降 1.1 %;衣着类下降 1.5%;居住类上涨0.1 %;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9 %;交通和通信类上涨3.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7%;医疗保健类上涨 1.5 %;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下降1.3%。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81.28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农业产值44.09亿元,同比增长11.0%;林业产值3.44亿元,同比增长10.3%;畜牧业产值30.39亿元,同比增长9.7%;渔业产值0.99亿元,同比增长 7.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37亿元,同比增长10.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82.51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轻工业产值215.87亿元,同比增长5.0%;重工业产值66.64亿元,同比下降0.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其中:烟草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扣除烟草外其他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9%。
主要产品产量:复烤烟叶同比增长22.5%;纸箱同比下降 18.9%;葡萄酒同比增长3.4%;白酒同比下降4.9%;软饮料同比增长15.0%;黄磷同比下降23.7%;大理石板材同比增长3.7%;铁合金同比下降21.7%。
全市本地建筑业总产值68.82亿元,同比增长20.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4%。其中:城镇投资同比增长18.1%;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1.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同比下降18.1%;第三产业同比增长23.4%。
全市产业投资同比下降4.6%,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0.7%;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2.9%,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46.1%。从重点行业投资看:综合交通运输同比增长249.6%,房地产业同比下降14.2%,工业同比下降28.6%,水利同比增长188.2%,教育同比增长64.6%,农林牧渔业同比增长3.9%,旅游同比增长3.5%,卫生同比下降46.8%,生态保护同比增长25.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2.94 亿元,同比下降11.4 %,其中,商品住宅投资31.99亿元,同比增长6.4 %;办公楼投资0.13 亿元,同比增长1.6%;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0.15亿元,同比下降 49.7%;其他投资10.66亿元,同比增长14.1%。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78.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0 %;商品房销售面积53.34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0 %。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6亿元,同比增长5.3%。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4.63亿元,同比增长5.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97亿元,同比增长5.3%。 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88.41亿元,同比增长4.2%;餐饮收入21.19亿元,同比增长10.1%。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953万元,同比下降27.6%。其中:出口总额2627万元,同比下降26.9%;进口总额326万元,同比下降32.8%。
六、交通和旅游
全市境内公路里程4044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149公里;境内铁路营业里程68.2公里。全市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325841.59万吨公里,同比增长6.6%;公路货物运输总量1904.51万吨,同比增长4.37%。全市旅客运输周转量9382.39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7%;旅客运输总量126.55万人,同比下降9.17%。
年末,全市共有汽车8.12万辆,同比增长7.3%。摩托车8万辆,同比增长12.9%。汽车驾驶员10.36万人,同比增长13.3%。
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1001.35万人次,同比增长20.3%,实现旅游总收入109.21亿元,同比增长33.0%。
七、财政和金融
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8.53亿元,同比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6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税收收入11.86亿元,同比增长16.5%;非税收入8.4亿元,同比下降9.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43亿元,同比增长6.1%。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2.66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住户存款185.76亿元,同比增长9.9%。各项贷款余额260.96亿元,同比增长29.4%,其中:住户贷款107.11元,同比增长23.5%;企事业单位贷款153.84万元,同比增长33.8%。
八、文化、教育、卫生事业
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9.53%,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9.42%。年末全市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 1个。
全市幼儿园206所,在园(班)幼儿20830人,专任教师1143人;普通小学87所,在校学生41067人,专任教师2524人;普通中学20所,在校学生32669人(初中21632人、高中11037人);专任教师2293人(初中1512人、高中781人);职业教育学校5所,在校学生1649人,专任教师92人;特殊学校1所,在校生158人,专任教师19人。
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1%,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5.0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1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100.89%。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16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405张,其中:医院1972张、卫生院433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868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 1260人。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55.3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49万人,乡村人口29.83万人;男性28.29万人,女性27.03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6.6‰,死亡率5.14‰,自然增长率1.47‰。
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27元,同比增长11.2%,按常住地分: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3715元,同比增长10.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988元,同比增长12.0%。
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5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人数为4.07万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为48.9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职工为2.6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为2.45万人。
年末全市敬老院9个。全年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2419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达1193.8万元;全年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465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达4731.56万元。
注释:本公报数据为年快报统计数,实际统计数据以《2021弥勒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提要》及相关部门正式年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