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川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汉川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汉川市统计局

2022年4月26日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围绕加快建成“三区一城”的发展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攻坚克难,创新实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四五”精彩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产值除注明外,均为现价)为753.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20亿元,增长8.4%;第二产业增加值392.52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增加值276.41亿元,增长14.2%。三次产业结构由2020年的11.8:51.8:36.4调整为2021年的11.2:52.1:36.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415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6%。

二、农业

初步统计,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为159.07亿元,可比增长11.9%。实现增加值(含农业服务业)93.83亿元,可比增长9.4%。

全市全年粮食总产量52.59万吨,增长0.9%,连续11年稳定在10亿斤以上;播种面积124.34万亩,增加2.06万亩。

全年棉花总产量0.24万吨,增产26.3%;种植面积3.46万亩,减少0.03万亩。油料总产3.48万吨,减产0.09万吨,降幅2.5%;油料总播种面积20.19万亩,增加1.41万亩。蔬菜总产量112.96万吨,增长8.9%;种植面积43.36万亩,比去年增长5.1%,

全年生猪出栏56.83万头,增加18.17万头;家禽出笼2900.77万只,减少20.6%;禽蛋产量3.17万吨,减少4.8%。

全年水产品产量15.61万吨,增加0.8%。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6.28万千瓦;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747台、联合收割机3698台。全年有效灌溉面积128.87万亩。化肥施用量(折纯)3.93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1年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447家,全年完成总产值1563.01亿元,增长24.5%;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187.56亿元,增长25.3%;重工业完成产值375.45亿元,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0.9%。

从“5+5”产业链看,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以上工业中,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值712.98亿元,同比增长28.2%;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70.85亿元,同比增长27.2%;包装印刷业实现产值101.24亿元,同比增长30.2%;金属制品业实现产值160.68亿元,同比增长10.2%;电力能源业实现产值79.40亿元,同比增长25.2%;光通信业实现产值78.82亿元,同比增长15.9%;泛家居业实现产值100.09亿元,同比增长43.2%;智能装备业实现产值42.91亿元,同比下降10.7%;生物医药业实现产值29.82亿元,同比增长23.7%;新材料业实现产值86.21亿元,同比增长27.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24.8%,产品销售率为96.5%。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现价)为158.7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1.1%。

2021年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9家,实现总产值24.30亿元,同比增长30.6%。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6.7%。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4.9%,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1.3%,房地产业投资同比增长5.3%,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9.6%。

分产业来看,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50.6%,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34.9%,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6.0%。

全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9.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3.4%;商品房销售额27.9亿元,增长42.4%。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66.76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65.54亿元,增长53.8%。

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海关数) 63531.9万美元,增长30.4%;其中出口62668.5万美元,同比增长31.0%; 进口863.4万美元,同比下降21.4%。全市招商引资额(含省内资金)为6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149万美元。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2021年,全市交通设施投资11.65亿元,改建、新建公路里程196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4500.94公里,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例达到100%。

年末全市出租汽车拥有量360辆,公共汽车拥有量188辆。

电信业务总量4.37亿元,增长4.7%;邮政业务总量1.96亿元,增长19.5%。全年报纸发行数2.66万份,杂志期发数0.74万份;邮寄函件180.07万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为4.16万户,下降13.3%;其中城镇2.03万户,农村2.1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64.69万户。互联网用户77.01万户,增长13.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1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41.30亿元,同比增长24.0%。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66亿元,同比增长24.1%。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0.97亿元,同比增长24.6%,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1.7%。财政支出74.31亿元,同比增长1.6%。

全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8.98亿元,增长9.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4.34亿元,增长14.3%。全年各项贷款余额为303.79亿元,增长10.3%。

全年市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合计保费收入44151万元,已决赔款20130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共有幼儿园164所,在园幼儿24519人;普通小学113所,招生9177人,在校生59862人,毕业生10247人;初中招生10466人,在校生30550人,毕业生6771人;普通高中招生3810人,在校生12562人,毕业生3916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853人,在校生5401人,毕业生177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9.45%。

2021年,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886人,其中中级职称以上12680人。拥有科技馆2座,科研院所2家;省级科技孵化器2家,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家。科学技术支出25339万元,增长0.7%。新增专利授权数1104项。现有高新技术企业89家,高新技术产品(项目)222个。

九、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全市拥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剧场影剧院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年组织各种专场文艺演出45场,观众6万人次;组织艺术展览4次,观众0.4万人次。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站)1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100%,全市有线电视入户数20.7万户,其中有线电视使用户数为7.9万户。全年共发行各类图书261.43万册,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3.69万册。

全市拥有A级景区2家,省级度假区1家,文物保护单位68家,星级农家乐7家,农旅养融合示范点4家,旅行社(含分社、门市部)24家。全年旅游接待人数24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9%;旅游综合收入 16.35亿元,增长129%。

全市拥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538个,卫生技术人员5348人,其中执业医师1553人,执业助理医师439人。全年普查血吸虫人数14.58万人次,其中患病人数1855人;灭螺面积达2719万平方米。农村改水累计受益率79.6%。

全市共有体育馆1个,社会体育指导站37个。全年全市运动员在大型比赛获奖18人次。全年共举办运动会28场次,参与人数为1.1万人次。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1年,全市年末户籍总人口(公安局户籍人口)1044213人,其中女性485696人,非农业户籍人口256755人。年末总户数324176户。年内出生人口5476人,人口出生率5.21‰;年内死亡人口7834人,死亡率7.45‰;迁入999人,迁出10000人,暂住人口13199人。年平均人口105100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24‰。0-17岁人口185827人,18-59岁人口646003人,60岁及以上人口212383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20.34%。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8.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4.5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1.49%。

全年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68元,同比增长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9元,同比增长12.5%。

全年开展转业、转岗培训370人、就业前培训1081人;实现下岗职工当年再就业9868人,新增就业人数866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

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1.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49.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86.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6.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7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206.13万元。

民政事业费支出22453.6万元,其中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4187.98万元。享受社会救济对象人数42000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093人。各类收养性单位25家,社区服务机构总数543个。

十一、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

2021年,全市水体治理完成销号。截流渠、联合渠、二干渠3条城市黑臭水体得到全面彻底整治。全年完成城市供水5000万吨,供水覆盖率达到99%,综合水质合格率、管网修漏及时率保持在98%以上。全年“功能镇区”建设项目完工46个,实现建设投资3.2亿元;开工38个,完成建设投资2.6亿元。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22公顷,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5.06%。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0.9%。

注:本公报所列数据为统计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