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秦淮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履职尽责,砥砺前行,疫情防控开展顺利,经济发展稳中有进,顺利实现“十四五”和现代化建设良好开局。
综合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24.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93.37亿元,同比增长9.1%,占GDP比重7.0%;第三产业增加值1231.05亿元,同比增长8.3%,占GDP比重93.0%。
财政
全区财政总收入212.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4%。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9.90亿元,同比增长12.4%。
工业
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6.67亿元,同比下降9.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78.79亿元,同比增长16.4%;重工业产值97.88亿元,同比下降2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4.56亿元,同比下降32.9%,利润总额11.6亿元,同比下降37.6%。
建筑业
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42家,其中一级资质28家,二级资质50家,三级及其他资质64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65.6亿元,同比增长3.8%。
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195个,其中房地产项目35个、固定资产项目160个。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9.78亿元,同比增长27.9%。
贸易业
全区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1.04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限上零售额796.25亿元,同比增长10.0%。限额以上主要支柱品类中,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20.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长6.4%,日用品类同比增长21.4%,金银珠宝类同比增长8%,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24.8%。
对外经济
全区实现实际利用外资30049万美元,地方外贸进出口额767.3亿元。
教育
全区现有幼儿园75所(共91个办园点),小学39所(含特殊教育学校2所、民办小学3所),初中12所(含民办初中2所、市属中学初中部2个),普通高中5所,职业学校1所,区教师发展中心、少年宫、开放大学各1所。
全区教育系统全年累计开展“书记讲党课”128人次、专题学习286次、研讨学习208次、各级宣讲250余场。举办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全市首发“四史”学习教育研学手册。承办市级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实践展示2场,区级实践展示10余场,2所学校获评南京市家校共育“四史”学习教育示范项目一等奖,3所学校获南京市中小学“四史”学习教育课程优秀案例一等奖。20余篇报道登上学习强国,秦淮经验多次在省市交流分享、被《中央党史学习教育简报》《南京日报》《南京教育》《市青少年“四史”教育简报》宣传报道。
10月召开秦淮区教育改革发展大会,聚焦“办更有情怀的美好教育,创更高质量的教育强区”目标追求,编制《秦淮区“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教育改革6项文件,发布为教师、为学生各办十件实事。区政府与南师大、南航大、晓庄学院签署教育专项、战略合作协议;区教育局与南大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匡亚明学院签署教育专项合作协议。
将“双减”作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一号工程”,构建“1+N”制度体系,成立工作专班,建立由25个部门组成的“双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全区中小学课后服务“5+2”全覆盖、常态化,学生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3.67%,主动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达全区教师总数的95.59%。游府西街小学、夫子庙小学等多所学校“双减”工作举措获新华社、央视新闻点赞,5所学校入选南京市“双减”工作重点实验项目。
全年组织中小学校园体育赛事25项,夫子庙小学交响管乐团获2021年江苏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特等奖第一名;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第二十七高级中学分获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沙排、帆船冠军;9名秦淮学子亮相全运会冠军队伍,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5名学生获江苏省委办公厅个人记大功奖励;奥星幼儿园立项“2021年度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示范园试点项目”;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勇夺第九届南京市高中生“五四”辩论赛第一名,成为第一个获此荣誉的区属中学;南师附中秦淮科技高中、第二十七高级中学获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一等奖;后标营小学入选首批“北斗科普基地”名单、全省唯一;石鼓路小学入选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4所小学及幼儿园被认定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秦淮区入选“2021中国公平教育百佳县市”榜单,位列十四,排名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区教育局创成江苏省文明单位,另创成江苏省文明校园5所、南京市文明校园19所。全年共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立项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5个;在南京市“基础教育精品课”评比中,全区累计获奖60项,其中一等奖20项、全市第一。
全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达87.25%,省市优质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6.58%,顺利通过省级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验收。全省首家市级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成功落户秦淮。5所初中获评南京市第五批“教育现代化初中”建设(培育)学校,5所高中分获南京市高中教育规范办学、突出贡献等奖项。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连续四年位列南京市职业学校综合管理考评特等奖第一名,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2021年暑期疫情暴发后,教育系统迅速响应、联防联控,开放58个教学点作为全民核酸检测点,4016位教师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累计1万余人次,服务总时长近7万小时,全区近9万名师生员工无一例感染。在全市率先启动并完成12-17岁学生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接种率全市领先,区教育局被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全年新增江苏教师年度人物1名,省先进工作者1名,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优秀教师1名;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3名、市有突出中青年专家1名、市“师德标兵”1名、市“师德先进个人”6名。全区现有特级教师39人,正高级教师25人,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4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3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8人;“陶行知奖”12人,“斯霞奖”23人;宁教名家4人,市学科带头人137人,市优秀青年教师336人。区教育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江苏省脱贫攻坚和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先进集体”;1校、1人分获“江苏省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奖励”记大功集体、记大功个人。累计派出援藏援疆援陕教师28人;其中10位仍在援疆援藏。
全年推进校舍更新等工程项目24个,新建、抗震加固改造中小学幼儿园17所(竣工交付3所);完成36所学校智慧技防建设,全区智慧校园创建率达100%,光华东街小学获评“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举行安全教育活动11场,组织开展危化品、燃气安全、门卫安防、用电和假期安全等专项检查8次。
科技和人才
2021年度共1044家企业通过科小评价,179家企业通过高企认定,净增64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85家。入选高峰人才2人、创新型企业家14人、市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8人。新增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市级备案3家,累计孵化引进企业273家,全年营收突破11亿元;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超72亿元。6家企业入选省产研学合作项目,1家企业入选市级重大科技专项。发布《秦淮区科技创新产品推广示范实施办法》,运行创新产品线上超市,发布创新项目和信息600余件。2020年度国家级孵化器绩效评价优秀2家、良好1家,获奖率100%。省级孵化器绩效评价优良数位居全市第一方阵,孵化器运营成效明显,区域单位面积省级以上孵化器家数全市第一,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绩效评估为优秀。与南京银行共同打造“秦淮・鑫智力”金融产品,完成鑫智力贷款52家企业,授信额度2.97亿元。全年开展金融对接活动10场,完成贷款700笔15亿元。圆满召开2021秦淮区创新名城示范区建设推进大会,组织实施2021南京创新周秦淮区18场主题活动(4场活动被认定为重点(头部)活动)。全年招引科技企业9家,其中物联网产业头部企业2家,实到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有质量企业2家。开展各类主题科普活动130余场次,利用各平台推送科普信息12万余条,2021年度科普工作位于主城区第一方阵。
旅游
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背景下,深入推进等级旅游景区预约管理,预约系统、隔离点、防疫物资、人员等设置到位。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继续加强星级旅游厕所建设,规范旅游景区标识标牌。加强景区智慧管理,夫子庙景区推进线上分时预约系统建设,门东街区监控系统完成升级改造。全面启动秦淮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近585亿元。举办“秦淮666国际消费节”,围绕游、住、娱三大体验场景,精心打造“文化养心”、“夜间休闲”、“亲子研学”等六大体验攻略。将非遗植入景区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开展“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工作,夫子庙景区和市民俗馆两个项目入选首批“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试点项目”名单。
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入选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秦淮区入选首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南京夫子庙步行街和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入选第一批江苏省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夫子庙步行街入选首批江苏省旅游休闲街区;夫子庙、熙南里、新街口、门东入选南京市第一批市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门东历史文化街区、“十里秦淮”水上游览线、晨光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南京城墙中华门、大报恩寺遗址景区、秦淮人家精品酒店入选“水韵江苏·网红地标”。
文化
编制秦淮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市对区 “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文化高质量发展指标考核全市主城区第一。编制秦淮区“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全区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4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133.63亿元,占GDP比重9.6%。
围绕建党百年主题,开展了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百场” 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秦淮区专场演出、第十二届金陵合唱节秦淮分赛区活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秦淮区基层群众合唱团展演等活动,延续打造秦淮“四季歌”、“岁时秦淮”、“游见秦淮”、“云端·课堂”等线上线下品牌特色系列活动,开展“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乡音金陵”曲艺类项目保护成果展演、“匠心筑梦礼赞百年”非遗进社区巡演等特色非遗活动,全年全区共完成1800余场群众文化活动。推进文化队伍建设,完成全区一至四星级群众文艺团队的评定,5支队伍经申报被评选为南京市五星级群众文艺团队。秦淮区图书馆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顺利通过省市领导验收;秦淮区图书馆、门东游客服务中心、文采书屋三家单位获评获评2021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其中,门东游客服务中心被评为“最美公共文化空间”优秀案例。秦淮·非遗馆建成使用,总面积约7400平方米,总展陈项目135项,集展示展销、互动体验、传承交流、活化利用等功能于一体。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率先推出“府院联动”文物司法保护机制,出台了《秦淮区推进古民居保护利用管理办法》,编印《秦淮区“十三五”期间文物工作成果图录》。在全省率先成立古民居保护巡回法庭、挂牌司法保护示范点、设立法官工作室等,通过“文物+司法”的模式,以“惠民生、保民生、解民忧”为目的全方面打造服务保障体系。完成金沙井太平天国建筑、务本蚕种制造场旧址、天朝总圣库、英王府旧址等文物修缮。“曾公祠”和“天山协会旧址”两个项目获南京市优秀古迹评选项目。完成区内红色资源现状核查,已公布省级革命文物2处、市级革命文物5处,可移动革命文物3000余件,我区可移动革命文物数量位居全省、全市首位。制定《秦淮区推进古民居保护利用管理办法》。新增3家市级研学教育基地,组织开展9场“文博之夏——秦淮区博物馆暑期公益研学活动”。科举博物馆、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等博物馆的研学项目获南京市中小学优秀研学实践教育课程、南京市博物馆优秀青少年教育示范项目等奖项。启动非遗项目记录工程,完成秦淮小吃制作技艺和陶菎中医灸疗术记录工程。绿柳居素食烹制技艺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组织推荐24个项目,100多名传承人,在全市80余所大中小学开展传承普及工作,推进非遗特色校园建设,完成第三批非遗特色校园创建工作,5所小学幼儿园入选。
体育
成功举办秦淮区第二届运动会,全区198支代表队、8362人次参加了13个大项21个小项(职工部10项,社会部4项,青少部7项)比赛,呈现了一个热烈、隆重、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建成双龙足球体育公园,全区现有61片足球场地,指导区足协成立街道社区足球组织,积极开展“区足协杯”,“区长杯”等足球比赛,全年完成400场业余比赛,参与人数达15000人次。升级改造武定门体育公园,建成明外郭高桥门体育公园、双龙体育公园;完成月牙湖公园篮球场等7处体育场地灯光亮化升级;建成机场河健身步道3.2公里;完成40套健身路径更新改造工作。承办南京市“我为群众办实事”体育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全年完成78场“你点我送”、385场全民健身活动,发放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项目10000张健身券。充分发挥体育总会的作用,开展61场广场舞培训和展示活动;新成立区电竞协会。健全室外健身器材管理制度,强化健身场地属地管理。结合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开展室外健身器材专项检查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清查室外健身器材3079件,整治72处全民健身工程点,保障群众健身安全。推进“体医融合”改革,依托南京市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建成区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
市队区办项目南京市射箭队参加江苏省青少年射箭锦标赛(江苏泰州),获得3金1铜,射箭队获体育道德风尚队称号;南京市速度轮滑队参加第一届长三角体育节轮滑联赛(江苏赛区)获得6金8银9铜;参加全国轮滑大联动— “轮动•冰感”中国轮滑巡回赛(盐城站)获得 16金13银 12铜。推进“体教融合”改革实践,实施青少年体育“5621”计划,确定布局项目9个(足球、篮球、排球、田径、跆拳道、游泳、射箭、轮滑、蹦技),布局学校43所(小学30所、初中8所、高中5所)。
2021年全区新增市及以上比赛注册运动员431人。区对市输送人才9个项目41人,输送人数全市第一。我区3所初中(市一中初中部、第三高中文昌初中、第二十七初级中学)被命名为“南京市初中体育后备人才示范学校”,完成年度后备人才招生选拔招生工作,28人录入示范校的学习。承办2021年南京市少年儿童阳光体育联赛射箭、速度轮滑、棋类等三项赛事,参赛选手673人。区体育局与区教育局共同组织秦淮区少年儿童阳光比赛羽毛球、手球、游泳等三项赛事,参赛选手612人。
卫健
全区现有区属医疗卫生单位19家,其中现有二级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家、公共卫生单位3家;在岗人员2129名,其中编制内982名;事业编制数1326个。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秦淮区卫健委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机制,优化工作方案,固化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应急指挥机制,确保一旦发生本土聚集性疫情,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转换为区应急指挥体系;全力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强化重点人群“应检尽检”,顺利完成6轮330余万例全员核酸检测任务;严守院感防控安全底线,组建86个包干网格和2支专项督查队伍,常态化开展督导督查和专项执法检查;稳步推进疫苗接种,共接种新冠疫苗近170万针次,18岁以上人群第一剂、第二剂接种率在全市均名列前茅;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最多时同时为38家隔离酒店的3000多名隔离观察人员和近3万名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提供医疗保障服务,圆满完成封控小区1100多名居民封闭期间的核酸检测、日常医疗、外出就医等保障工作,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区卫健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健康秦淮的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荣获江苏省首批社区医院示范区、南京市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南京市安宁疗护试点工作优秀集体等荣誉,在全市各项技能竞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进一步深化医联体建设,建设朝天宫中心与省中医院,淮海路、夫子庙中心与市第一医院,石门坎中心及红十字医院等联合病房。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明显,获中央财政资金奖励。妥善处理医疗纠纷,2021年共提交医疗事故鉴定3起。完成9家医疗机构9项限制类技术的备案工作。开工建设区公共卫生大楼,实现疾控中心、妇保所、监督所集约化办公;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出新改造了石门坎中心门诊五楼,推进止马营中心整体改造项目,14家中心全部通过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或基本标准,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成省社区医院,至此,全区社区医院6家,位于全市前列。15家区属公立医疗机构和4家民营医疗机构成立护理骨干为主的工作团队,为居民提供5大类25项护理服务,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计完成线下护理订单3000余例。
积极探索落实岗位设置“区管院用”模式,完成2021年人才招录的目标任务,规范完成医疗卫生单位中层干部职数及编外人员的规范管理。按照安全等保2.0的三级标准,加快建设我区新卫生数据中心;做好电子票据系统建设前置准备工作,确保区电子票据系统建设如期完成。积极推进社区医院建设部署,对照创建指标,指导石门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创建工作,力争再增社区医院1家。
举办秦淮区首届中医药文化节,组织开展第十届“进山采草药”、“中医膏方节”等活动,组织启动第十一届“中医药就在你身边”中医药健康巡讲活动。与省肿瘤医院合作,实施城市癌症早筛早诊早治项目,通过对45-74岁无肿瘤病史的人群进行五类高发癌症的危险因素收集,评估后有针对性地提供检验检查筛查等服务。已完成危险因素筛查评估近1.5万人,近5000人纳入高危人群,接受健康管理服务。结合世界家庭医生日、义诊咨询等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提高知晓率和参与度;将家庭医生签约与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相结合,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并提高健康管理服务效果。
拟定《秦淮区全面社会健康管理实施方案》,探索爱国卫生运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试点工作;在夫子庙、洪武路、光华路3个街道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全覆盖管理推广工作,现全覆盖街道数量达100%,位于全市第一;有序推进“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创建14家健康促进医院,夫子庙、双塘2个健康街道,4个省级健康社区、32个市级健康社区。
城市管理
推动城市管理水平再提档。深化环卫保洁全域覆盖,强化道路清扫降尘,实行深度保洁和水扫、水洗,主次干道机扫率达到100%,道路积尘常年小于3g/㎡。清运生活垃圾27.55万吨,无主垃圾110吨(包含落叶)。新改建公厕5座、中转站1座,针对群众反映公厕位置不合理、使用率不高的问题,优化调整路子铺3等3座公厕位置。贯彻“屯兵街面”,加强门前三包管控,强化背街小巷常态长效管理。深化路(街巷)长制,299名路(街巷)长全员上岗,建立“1+10”管理体系,打造苏家桥、状元境等50条各具特色的精品街巷。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划分19个收运片区、建立30余条收运专线,889个居民小区实现全覆盖。高质量完成违建治理年度目标,治违5.9881万平方米。清洗楼宇12栋,清理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重点区域乱张贴、牛皮癣25万余处,拆除木匠营、御道街等18座杂货亭,取缔关停电动车维修点、废品收购站等38处,规范经营1022家。清理违规大型户外广告86处、708㎡,整治店招标牌1147处3118.3㎡。筑牢大气扬尘管控城管防线,组建工作专班,加强部门联动,严厉打击无资质运输、不密闭抛洒滴漏、不清洗带泥上路等违规行为,开展整治207次,办理渣土案件178件,罚款61.2万元。推进停车惠民生工作,新增停车泊位4458个,小区园区融合泊位3787个。开展商业体侵占停车资源专项整治,加快共享停车平台建设,探索机关企事业单位车位共享,初步破解群众停车难题。规范非机动车停放8.9万余辆次,清拖乱停放共享单车4.6万辆次,约谈共享单车企业98余次,共享单车实现规划化管理,街面非机动车停放秩序进一步好转。
全力推进综合养护改革,出台改革意见,实行合同化管理,打破市政、绿化、环卫行业分割,整合路面管养力量,有力提升工作质量。在全市率先开展太平南路法桐控高修剪,完成全区独柱墩桥梁加固。完成建党100周年环境布置工作,在新街口、夫子庙新建10处园林景观,摆花13万盆,月牙湖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登上央视新闻1+1。认真开展道路隔离桩整治工作,治理隔离桩645个,改造缘石坡道95处、盲道绕井979处。严格管理道路挖掘,做好278件许可件的批后监管,做好燃气管线保护,向各街道移交违规挖掘案件33起。国控点范围内维修车行道5007平方、坑洞32平方,维护人行道1780平方、路牙436米、路沿56米、维护树池253米、隔离桩131个,路名牌2个。做好绿化设施养护,侧分带绿岛、行道树树池等黄土裸露现象采取苗木补植、卵石覆盖、叶面冲洗的方式进行管控,补植地被1.2万平方、灌木4106平方、行道树75株。
水体养护
全年持续加强河道保洁、岸坡养护、步道维护、绿化管养、岸线管控等“五位一体”综合养护力度,全面落实长效化、精细化管理,全年共增加割草船3条,水面垃圾收集器2座,清运水面垃圾约280吨,转运收割生态水草500余吨,累计巡查河道约13.2万公里,出动电动保洁车400余次,清除倒树约46棵,清理河道内丢弃共享单车80余辆,重新修整河长牌83块,树立指示牌、警示牌47块。
开展设施精细化维护窨井盖专项整治活动行动,完成了加装防坠网18411座,更换五防井盖的433座,有效保障了市民出行安全。整治期间安排专职巡查人员4名加强巡查力度,同时加快整改速度,遵循边查边改、立查立改的处置原则,对符合立即维修条件的即刻安排人员处置,涉及主要干道及交通繁忙地段,采取夜间施工,确保最快速度完成整改,约230米管道维修更换。
全面落实文明城市创建道路街巷专项整治要求,加强样本框道路、农贸市场周边及精品街巷等道路街巷雨水井的巡查及清疏,期间完成检查井盖维修更换32处,更换收水井盖16块,疏通漫溢2处,管道清疏管道约1500米、收水井清捞95座、收水井盖油污清洗21块。
对西玉带河、红花河等河道步道两侧景观树木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涂白工作,共计涂白树木1618棵,达到杀虫防虫和防开裂的效果,确保树木安全过冬。
水质
全区有8个考核断面(国考1个,市考7个),2021年全区重点断面水环境质量考核情况稳中趋好,国考七桥瓮断面水质年均值为Ⅲ类,市考过兵桥、凤台桥、西水关、铁窗棂断面水质年均值为Ⅲ类,解放南路桥、双麒路桥断面水质年均值为Ⅳ类,石杨路桥断面水质年均值为Ⅴ类,优于考核目标。
市场管理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开展冷冻冷藏肉品风险排查和冷链食品防疫相关工作,配合区疾控中心开展核酸检测。截至2021年底,开展农贸市场核酸检测376家次,采样6632份,冷链核酸检测134466份,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完成全程新冠疫苗接种率达100%。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督促全区225家零售药店做好退热、止咳等“四类药品”(含网络销售)销售工作。
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减少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限,积极推进许可改备案,取消“广告发布登记”,药品零售企业许可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营业执照等材料。截至2021年底,秦淮区市场个体工商户主体数109418户。全区新增个体工商户1.7万户,食品经营许可197户,药品零售企业许可175件、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307件、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207件,小餐饮备案366家。
依托白下高新区“1+X”服务中心,全市首批建设“秦淮白下高新区质量小站”。设立29个消费品缺陷信息监测点,截止年底,新培育申报省长质量奖1家、市长质量奖5家、省级质量信用AA级以上企业4家;7家企业入围“江苏精品”重点培育企业名单,江苏宝庆珠宝有限公司(足金首饰)产品获得“江苏精品”认证;新增省级质量信用AAA级企业1家、AA级企业2家、A级企业7家;新增国家标准33项、团体标准1项。培育4家单位申报江苏省标准创新贡献奖,3家单位入围形式审查合格名单。培育2个标准化试点项目获省局立项,实现秦淮区零的突破。被南京市质量发展委员会评为“2020年度质量强市工作优秀区”。
积极构建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从全区和市场监管部门两个层面拟制《抽查工作计划》;推动全区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应用,强化涉企信息归集和公示,做好企业的经营异常名录管理等后续监管工作,推广企业休眠工作。全年检查各类市场主体8065户次,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9071户次,依法移出1818户次,企业年报率89.1%,全区26个成员单位全部通过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归集涉企信息,共归集涉企信息31652条,完成6家企业“休眠”。 加强“电梯智慧监管综合应用系统”、“食品餐饮云平台”、“食安员抽考”APP小程序等的推广和运用,提升科技监管在日常监管中的地位作用。
全年查处各类案件523件,其中食品安全类案件254件、药品和医疗器械类案件13件、特种设备案件18件、广告类案件70件、产品质量类案件65件、知识产权(含商标)案件27件、其它类型案件76件。合计罚没款人民币1037.79万元。推进审慎包容监管,全年共11件案件因轻微违法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于行政处罚。
做好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审验收工作,巩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区创建成果。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全年共排查整改食品安全隐患1021起,处置涉食品安全投诉1532起。全年开展食品快检256037批次,食品监督抽检4511批次,不合格食品均已启动后处置程序,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情况公示公告24期。推进小餐饮精细化管理,全年共检查小餐饮2522户,下发通报46期,发现各类安全隐患1115条并完成整改。
对全区182家药店、165家医疗机构、1家疾控中心、290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检查,开展药品抽检182批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403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100例,收集上报化妆品不良反应10件,被评为“药械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先进单位。查处“8·27”经营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化妆品案获国家药监局通报表扬,直接推动了我国第一个化妆品补充建议方法《化妆品中本维莫德的测定》的发布。被评为“2021年度全省药品稽查执法暨‘雳剑2021’专项行动先进集体”。
开展电梯、门式起重机、立体停车设备等各类安全专项整治10次,发现并整改隐患221起。对老旧小区电梯进行预诊预警安全评估,完成30台15年以上投诉率故障率较高的电梯安全评估。全力支持“96333”平台建设,电梯安全责任保险持续稳定在97%,全面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累计排查人员密集场所415家次,电梯3156台次,高层建筑电梯3428台次,起重机163台次,压力容器302台次,锅炉6台次,特种设备登记检验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依法应配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安全管理员的配备率、安全隐患整治率均为100%。
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检查,重点对婴幼儿配方乳粉、黄金珠宝、电动自行车及相关、成品油油品质量等重点产品进行检查抽查,对塑料购物袋重点使用企业和农贸市场塑料污染治理和计量器具监管进行行政约谈。强化检验检测机构认证认可监管,严格查处违法行为。全年完成区级各类相关抽检36批次,合格率100%。对国家、省、市抽检不合格产品后处置33件。
开展食品、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医疗机构、教育培训、金融广告和违法违规商业营销宣传整治行动,监测户外广告5237条次,发现整改涉嫌违法广告34条次。开展线上网络交易监测,6·18集中促销专项监测1214条次,命中金融、医疗、教育培训广告等450次。广告监管工作获得江苏省政府办公厅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
全年共受理12315、12345投诉举报23222件,来信来访486件,吹哨报到28件,12345工单综合满意率达93.65%。在继续深化“先行赔付”制度的基础上,率先在新街口商圈推行线下实体店7天无理由退货行动,推进12315投诉站的建设,新发展17家在线消费纠纷解决企业(ODR企业),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2021年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的《2020年南京市消费体验满意度测评项目报告》中,我区测评得分位列全市第二,消费维权位列全市第一。
全年全区专利授权量619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075件,同比增长43.0%,创历史新高;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671件;外观专利授权449件;PCT专利申请量达79件;商标申请量为10309件,商标注册量8556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总量达98件;对需求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一站式服务,帮助39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38亿元。协助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报成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区(园区),并成功申报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秦淮区成为江苏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我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贯彻执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行动计划成效明显,荣获南京市政府2020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表扬。5家单位申报成为省级“正版正货”承诺企业,3家企业市级知识产权保护“正版正货”示范街区创建单位,1家企业获批市级知识产权保护电子商务平台项目,2项专利获第二十二届国家专利优秀奖,2项专利获2021年度“南京市优秀发明专利奖”, 11家企业成功获批2021年度省、市各类知识产权相关项目立项。61家企业通过贯标绩效评价或认证, 5家企业获评市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企业平台中心获得市级公共服务载体绩效项目资助。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充分发挥区知识产权援助分中心作用,对32起电商专利侵权判定咨询的案件,出具法律意见书。
环境保护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8天,优良率81.6%,较去年上升0.2个百分点, PM2.5全年均值为31.0微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13.6%。全年共 70场降水,平均pH值为5.64,其中16场酸雨,酸雨率22.9%,区域内降尘均值4.02吨/每月•平方公里。2021年秦淮区市考以上重点断面由原先的7个变更为8个(国考1个,市考7个)。2021年全区重点断面水环境质量考核达标率100%。国考七桥瓮断面水质年均值为Ⅲ类,较2020年未下降,市考铁窗棂、西水关、凤台桥、解放南路桥、石杨路桥、双麒路桥、过兵桥断面年均值均达到或优于考核目标,其中铁窗棂、西水关、凤台桥、过兵桥4个断面年均值达到Ⅲ类。秦淮区功能区噪声达标率96.9%,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有22个,昼间均值52.9分贝,同比均值下降1.9分贝。交通噪声监测57个路段,平均值为67.4分贝,同比上升0.2分贝,其中达标53条,达标率93.0%,较上年上升5.3个百分点。
全年共获有效监测数据593839个,其中环境质量监测数据593827个,污染源监测数据624个,质控合格率合格100%。共完成污染源监测近72家次,配合完成秦淮生态环境局噪声信访监测等任务。
全年累计受理各类环境污染举报来访4888件,信访查办率100%、回访率达100%,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加大了环保执法的力度,累计出动人员1.5万多人次,出动车辆4000台次,网上办结行政处罚167件,处罚金额380.32万元。
人口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80408人,总户数263574户。按性别分:男性331113人,女性349295人。男女性别比94.8:100(女性为100)按年龄结构分,0-17岁88822人,18-34岁110930人,35-59岁265841人,60岁以上214815人。全年出生3227人,出生率4.74‰,死亡5533人,死亡率8.13‰,自然增长率为-3.39‰。
居民生活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596.9元,同比增长8.8%,其中工资性收入40375元,同比增长8.5%,经营净收入6969.9元,同比增长11.4%,财产净收入7385.6元,同比增长8.5%,转移净收入19866.4元,同比增长8.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6819.6元,其中食品烟酒消费14489元,衣着消费3818.7元,居住消费14309.6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4235.6元,医疗保健消费3367.1元,交通通信消费5932.9元,教育文化娱乐消费9091.1元,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1575.6元。
社会保障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稳步推进,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基金征收持续增长,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03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5.03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1.02万人;五项社会保险费征收总额54.09亿元。全区参加生育保险24.97万人。
政务服务
今年以来,共办理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6.3万余件。打造“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实现企业开办“一专区、全链条”并联审批,企业最快0.5个工作日即可“拎包开业”;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办理简易注销1919家,公示版普通注销1611家;深化“一业一证”改革,研究推出25个行业“一业一证”清单,打造全市首个“一业一证”改革标准化区域;推动跨区域通办,设立“省内通办”“跨省通办”专窗,与15县(市、区)签订《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包括公司(企业)登记、医师执业注册、社保卡申领等133个事项可实现“跨省通办”;今年以来全区共办理12345政务热线工单16万余件,其中,疫情防疫类工单4.9万余件,解决率超89%,综合满意率超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