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如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全县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项风险挑战,综合实力再攀新台阶,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72.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7.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6.04亿元,增长4.5%,两年平均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632.78亿元,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543.42亿元,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8.2%。全年三次产业结构为7.5:49.7:42.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4597元,增长10.5%。

县域经济实力增强。全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十九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在2021年中郡研究所发布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中,如东排名第33位,比上年度前进4位;在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百强评比中,如东排名第32位,比上年度前进3位;在稷夏智库发布的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榜单中,如东排名第41位,比上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排名前进4位;在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发布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如东排名第40位,比上一届榜单前进4位。

大众创业活力迸发。全年新设市场主体1.71万户,比上年增长6.9%,其中,新增个体户12185户、私营企业4282户、内资企业541户、外资企业17户。年末全县拥有市场主体11.80万户,其中企业法人1.96万户。年末,全县民营工业企业数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比重为86.2%,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占比74.6%。新增创业1606人,其中新增大学生创业300人,扶持农民自主创业850人;创业担保贷款累计发放220万元。

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34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6129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15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486人,开发青年就业见习岗位658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2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6%。

知识产权跨越明显。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13家,通过省级贯标绩效评价6家。中天宽带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中天科技成功立项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升级项目。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30笔2.51亿元。

质量强县纵深推进。新培育省质量信用A级企业142家、AA级企业1家。中天科技等9家单位入选南通市质量提升强基工程重点培育先锋队。年末全县拥有企业首席质量官721人,比上年末增加227人。全县新建全国性专业标准化技术机构1家,新增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8件,同比增长24%。

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87.95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08%,其中,城镇人口51.86万人,增长1.23%,城镇化率58.96%,比上年末提高0.76个百分点。全县常住人口出生率4.07‰,死亡率12.64‰,人口自然增长率-8.57‰。年末户籍人口99.2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9783人。按性别分,男性48.64万人,女性50.62万人。按年龄分,0-17岁9.33万人,18-34岁15.47万人,35-59岁38.75万人,60岁及以上35.71万人。

2021年末人口数及构成
指 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年末常住人口 87.95
城镇人口 51.86 58.96
农村人口 36.09 41.04
年末户籍人口 99.26
#0-17岁 9.33 9.39
18-34岁 15.47 15.59
35-59岁 38.75 39.04
60岁及以上 35.71 35.98
#男性人口 48.64 49.01
女性人口 50.62 50.99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551元,比上年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8.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090元,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35元,增长11.2%,两年平均增长9.3%。

2021年如东县居民人均收入和支出情况表
指标名称 全体居民 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
指标值 增速 指标值 增速 指标值 增速
(元) (%) (元) (%) (元) (%)
人均可支配收入 41551 10.1 54090 9.1 26435 11.2
工资性收入 25379 8.6 34046 7.2 14930 10.7
经营净收入 7794 9.7 7288 9.0 8405 10.6
财产净收入 3404 15.7 5467 15.4 917 11.8
转移净收入 4974 15.4 7289 14.2 2183 17.2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5533 20.4 30046 17.6 20094 25.0
食品 7326 17.1 8469 12.9 5948 24.3
衣着 2064 19.9 2680 13.4 1321 37.3
居住 3240 31.2 3452 35.6 2985 25.3
生活用品及服务 1729 17.5 1998 18.8 1405 15.1
交通通信 4482 22.9 5806 16.8 2887 38.6
教育文化娱乐 3999 15.2 4787 15.2 3050 14.4
医疗保健 1679 28.9 1745 24.7 1600 34.6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14 17.2 1109 19.1 898 14.0

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533元,比上年增长20.4%,两年平均增长9.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046元,比上年增长17.6%,两年平均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094元,比上年增长25.0%,两年平均增长10.5%。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15.9%和15.2%。城乡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8.2%和29.6%。

年末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82辆、助力车143辆、洗衣机105台、电冰箱122台、彩电227台、计算机64台、空调269台、热水器113台、移动电话263部;农村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57辆、助力车186辆、洗衣机110台、电冰箱144台、彩电216台、计算机39台、空调247台、热水器111台、移动电话277部。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7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9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数9.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3.8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4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6万人。

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9.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6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4.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5.3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95万人。

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养老床位总数(含社区养老)1.10万张,享受尊老金6.39万人,全年发放尊老金4956.10万元。年末全县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对象578人,发放孤儿、困境儿童养育资金826.60万元。年末城市特困人员(城镇“三无”)62人、农村特困人员(农村五保户)4832人,城乡低保4548户6073人,其中,城镇低保216户267人,农村低保4332户5806人。全年结婚登记3809对。

三、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0.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8%。其中,农业产值65.42亿元,增长11.1%;林业产值0.78亿元,增长1.3%;牧业产值31.42亿元,增长6.2%;渔业产值79.80亿元,增长1.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20亿元,增长5.3%。

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67.26千公顷。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1.1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49千公顷,增长0.3%,其中,夏粮播种面积67.69千公顷,减少0.15千公顷,下降0.2%;秋粮播种面积73.47千公顷,增加0.64千公顷,增长0.9%。全县粮食产量97.75万吨,比上年减产0.3%;粮食亩产461.63公斤,减产0.6%;棉花产量74吨,减产87.2%;油料产量2.54万吨,减产0.2%。全年生猪出栏64.04万头,增长33.3%;羊出栏22.79万只,下降9.6%;家禽出栏2955.83万羽,增长3.5%。水产品产量31.72万吨,比上年增产2.6%。

全县新增大中型拖拉机297台,联合收割机212台,水稻插秧机342台,无人植保机270台,旋耕播种机222台,农机总动力98.1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92.84%。

全县家禽规模养殖占比99.35%,畜牧生态健康养殖占比100%。全年建设农业农村重大项目30个(农产品加工流通类6个,农业基础建设8个,现代服务业3个,现代种养类13个),项目总投资61.255亿元,全年计划总投资25.76亿元,完成投入25.76亿元。全县累计登记在册并正常运行的省级示范场43家、市级示范场40家、县级示范场302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3家、县级龙头企业7家,年末拥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76家。年末全县拥有绿色食品获证企业19家,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获证总数47个。全年建成并通过验收2个绿色优质玉米基地和9个水稻基地,面积32.89万亩,年末全县通过验收的绿优基地达89.34万亩。全县新增农业物联网技术点10个,其中,种植业6家,应用面积新增801.2亩;养殖业3家,应用面积新增25亩;水产业1家,新增面积95亩。线上年销售100万元以上农业电商14个。

四、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2家,其中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293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8.9%,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6.5%和26.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21.4%,股份制企业增长19.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7.8%。全县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1.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1.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9.3%,营业成本增长18.7%,利润总额增长26.3%。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 增速(%)
光纤 亿米 258.33 2.3
光缆 万芯千米 292.50 5.9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206.54 109.4
铅酸蓄电池 万千伏安时 175.77 32.5
水泥 万吨 159.98 14.4
家具 万件 60.69 5.4
饲料 万吨 50.02 2.2
大米 万吨 30.81 36.8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25.39 -13.4
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 万吨 10.07 23.6
亿米 9.22 -9.5
服装 亿件 0.53 -6.9

年末全县拥有资质建筑企业310家,其中,特级总承包企业2家,一级总承包企业13家,一级专业承包企业9家,二级总承包企业36家,二级专业承包企业34家,三级及劳务企业216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674.89亿元,比上年增长9.4%;竣工产值495.21亿元,增长6.1%,竣工率25.1%;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758.89万平方米,增长7.0%;竣工面积1699.11万平方米,增长15.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225.14万平方米,增长15.4%。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3.8%,服务业投资下降5.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8.5%,民间投资增长3.5%,项目投资增长5.0%。

年末全县拥有房地产开发企业61家。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1.47亿元,增长20.4%。商品房施工面积297.46万平方米,下降1.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37.26万平方米,下降6.8%。全县商品房竣工面积20.59万平方米,下降53.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5.75万平方米,下降52.4%。商品房销售面积126.03万平方米,增长12.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05.05万平方米,增长26.1%。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7.80亿元,增长17.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05.46亿元,增长18.1%;农村消费品零售额72.34亿元,增长14.0%。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444.30亿元,增长16.0%;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33.49亿元,增长39.5%。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24.6%,饮料类增长12.4%,烟酒类增长31.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6.8%,化妆品类增长139.6%,金银珠宝类增长22.5%,日用品类增长47.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5.3%,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7.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2.8%,汽车类增长5.9%。

年末拥有规上文化产业企业144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41亿元。28个文化产业项目进入市、县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10个市级重点项目年度累计完成实际投资额18.5亿元。全县入库旅游项目23个,旅游项目投入完成19.28亿元。年末全县拥有旅游星级饭店6家(其中四星、三星、二星各2家),旅行社7家,3A级旅游景区1处、2A级景区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星级乡村旅游点5个。新建、改扩建生态停车场9个、A级旅游厕所69个。

七、开放型经济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506.84亿元,增长28.3%,其中,出口总值174.87亿元,增长10.8%;进口总值331.96亿元,增长39.9%。

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4个,新批及净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3个;新批协议注册外资4.35亿美元,下降75.8%;实际到账注册外资3.79亿美元,增长11.6%。

全年新增境外投资项目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3212万美元,增长36.7%。全年对外承包劳务营业额4986万美元,下降62.2%;新派劳务人员145人,下降7.5%,年末在外劳务人员814人,下降24.3%。

八、交通、邮政电信业和电力业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22.09亿元,比上年增长0.2%。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达3151.447公里,公路密度为181.8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7.8公里,一级公路297.038公里,二级公路346.162公里,三级公路218.725公里,四级公路2211.722公里。航道总里程778.96公里,其中,等级航道7条,里程200.76公里,等外级航道578.2公里。拥有内河码头97个,泊位141个,岸线长度11248米。拥有出海航道2条,其中15万吨级烂沙洋北水道航道长40.9千米,7万吨级烂沙洋南水道航道长24.8千米。洋口港港区自然岸线长度29.5千米,港区港口岸线长度12.61千米;拥有3个沿海码头泊位,全年船舶流量249艘次;港口货物吞吐量796.4万吨。

年末拥有城市公交、客运班车、旅游客车357辆14595座,拥有营运货车5172辆66722吨,运输船舶100艘56576总吨。全年完成公路运输客运量19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56亿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036万吨,货运周转量20.92亿吨公里;水路货运量331万吨,货运周转量27.72亿吨公里。海洋铁路如东站全年发送旅客3.94万人次,栟茶站发送旅客2.02万人次,合计到达人数5.31万人次。

年末全县机动车保有量28.66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17万辆。其中,载客汽车22.07万辆,增加1.04万辆;载货汽车1.57万辆,增加0.44万辆;摩托车4.85万辆,减少0.48万辆。年末全县个人汽车保有量达22.11万辆,比上年末增加0.95万辆。

年末拥有邮政公司1处,邮政支局(所)47处,猫宁物流园1个,其他快递末端网点117个。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收入3.81亿元,增长4.2%。全县光纤宽带用户占固定宽带比重达到100%;电信、移动、联通等三大运营商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43亿元,增长3.3%;手机用户新增1.65万户、宽带用户新增2.52万户。全县新建5G基站935个,实现主城区、重点园区及主要节点5G信号全覆盖,农村地区从自然乡镇及周边区域向一般农村区域延伸覆盖。

全年用电量75.10亿千瓦时,增长1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4.70亿千瓦时,增长23.2%;第二产业用电量55.80亿千瓦时,增长11.4%,其中,工业用电量54.98亿千瓦时,增长10.7%;第三产业用电量5.73亿千瓦时,增长19.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8.87亿千瓦时,增长8.5%。

全县拥有发电装机容量611.55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容量560万千瓦,占全县总装机容量的91.6%,光伏发电、火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垃圾发电装机容量分别为35万千瓦、11万千瓦、2.5万千瓦、3.05万千瓦,占全县总装机容量的比重分别为5.7%、1.8%、0.4%、0.5%。

九、财政、金融

全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50亿元,增长14.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4%。其中税收收入56.40亿元,增长11.6%,税收占比达82.3%。各项税收占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4.8%。主要税种中,增值税实现22.50亿元,增长10.0%;企业所得税实现11.26亿元,增长7.3%。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6.37亿元,增长8.6%。公共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倾斜,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到80.6%,其中,卫生健康支出16.28亿元,增长18.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8.43亿元,增长30.6%;教育支出26.19亿元,增长12.2%。

全年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存款185.05亿元,年末存款余额1778.54亿元,增长11.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96.86亿元,比年初增长103.0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736.64亿元,比年初增长73.61亿元。全年金融机构新增贷款257.49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261.79亿元,增长25.6%。

年末全县拥有财产保险机构15个,全年财产险保费收入7.19亿元,增长1.3%;赔付金额5.15亿元,赔付率71.6%。年末拥有人寿保险机构22个,全年人寿险保费收入19.59亿元,增长7.6%;理赔给付及其他各类给付4.43亿元。

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6.41亿元,比上年下降17.5%;提取公积金10.52亿元,增长10.7%。全年实缴职工人数8.50万人,净增9299人。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专利授权量2715件,增长16.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03件,增长30.6%,年末发明专利拥有量242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7.60件,增长11.2%。商标注册量2728件,比上年增长33.1%。年末全县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5家,新增市级科创项目19项,新增省级加速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完成当年实付5万元以上的有效产学研合作项目数191项。

年末全县拥有建制幼儿园 56所(含两个分园),在园幼儿13896人,其中省优质园49所、市优质园3所;小学48所,在校生 30183 人;初中23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1655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10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8952人,其中四星级高中3所、三星级高中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3234人。中职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省赛获2金2银9铜,市赛获13金17银24铜;参加省创新创业大赛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参加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3个。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48平方米。县文化中心基础设施优化升级,新建成丁杰艺术馆、康平艺术馆、刘季平少年儿童图书馆并向社会开放。50余件文艺作品在省以上展演、参赛、发表,获得国际级奖1个、国家级奖3个、省级奖4个。县文化馆举办各类演出和展览展示150余场次;开设免费培训班15个,培训5000余人次。县图书馆接待读者47.88万人次,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108场次,蝉联三届国家一级馆并获评江苏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县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14.8万人次,举办临时展览8次,社会教育活动7场。县杂技团惠民演出892场,杂技剧《寓言》入选“2021—2022年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名单。

实施国清寺遗址保护工程和遗址公园展示工程;公布第四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个)和第四批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17人)。“如东承林红木雕刻工作室”入选“2021年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如东县第五次被文旅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47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9个,卫生监督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机构1个。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4133张,执业(助理)医师2379人,注册护士2008人。累计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240个,行政村覆盖率100%。

全年成功承办省级赛事2项次、市级赛事3项次,举办县级赛事1项次。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6691万元。

十二、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

2021年县城区实施“三河六岸”、鹤鸣公园等PPP项目2个;完成5个污水提质增效达标示范区建设;市政项目建设16项,实施10个城区绿化点位改造,新增造林面积1335亩、城市公园绿地22.4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8.89%。

全县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为:二氧化硫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19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54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24.2微克/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及细颗粒物年均值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为91%。城镇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为54.9分贝,交通干线昼间噪声平均值为67.0分贝,均符合国家环境噪声质量标准。

注:1、公报中发布的2021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别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根据江苏省科技厅和江苏省统计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发布<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2018修订版)的通知》(苏科高[2018]86号)进行统计。

5、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

6、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建设项目,房地产投资统计范围为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8、本公报中,就业、创业、农业、建筑、旅游、开放型经济、交通、邮电、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户籍人口、社会保障、城镇建设、生态环境等相关数据均来源于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