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玉 溪 市 红 塔 区

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2022年3月18日)

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红塔区面对疫情下的复杂形势和发展压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认真落实“六保”任务,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稳中向好,社会事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34.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8.4%,两年平均增长5.3%。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33亿元,比上年增长9.8%,对GDP增长贡献率为2.6%,拉动GDP增长0.22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28.10亿元,比上年增长6.6%,贡献率为46.8%,拉动GDP增长3.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2.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贡献率为50.6%,拉动GDP增长4.2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2.3:60.7:37.0。

图片1.png

图片2.png

民营经济持续向好发展。2021年红塔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39.1亿元,同比增长10.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8.7%,拉动GDP增长3.26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32.8 %。分行业构成比重看,第一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7.59亿元,占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的2.2%;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47.53亿元,占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的43.5%;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183.98亿元,占全区非公经济增加值的54.3%。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5%、6.4%、12.9%。

二、农  业

2021年,红塔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培植农业新增长点,聚力打造“绿色食品牌”,推动农业与二产、三产融合发展,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全年,红塔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41.98亿元,同比(可比价,下同)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8.7%。其中:种植业产值28.4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7.8%,同比增长16.5%;畜牧业产值11.9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5%,同比增长3.9%;其他产值1.53亿元,同比增长7.6%。全年农业增加值完成23.47亿元,同比增长9.8%。

图片3.png

年内,红塔区高标准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县创建,打造“一村一品”花卉专业村,做精做优高原特色产业,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繁荣稳定和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为295435亩,比上年增加6687亩,增长2.3%;烤烟播种植面积28938亩,比上年减少7437亩,减20.4%;烤烟总产量393.1万公斤,比上年减少91.8万公斤,减18.9 %;油料种植面积26486亩,比上年减9.1%,产量474.4万公斤,比上年减5.2%。全年蔬菜种植面积194643亩,比上年增加7309亩,增长3.9%;蔬菜总产量为35444.3万公斤,比上年增加1852.8万公斤,增长5.5%;花卉种植面积17410亩,比上年增加5250亩,增长43.2%。全年粮经作物种植比例由上年的21.53:78.47,调整为20.78:79.22,经济作物比重比上年上升0.75个百分点。

图片4.png

主要农产品产量(万公斤):

名    称 2021年 比上年增减%
粮  食 3897.18 0.3
其中:水 稻 113.47 38.4
玉 米 3086.05 0.4
小 麦 104.03 -20.1
烤 烟 393.17 -18.9
油 料 474.4 -5.2
蔬 菜 35444.3 5.5

全区烤烟累计收购量520万公斤,完成520万公斤计划的100%,收购金额为16284万元,比上年增2078万元,增  14.6 %,平均价格为31.32元,比去年增2.91元/公斤,上等烟比例达72.76%,比上年增长5.7个百分点。

2021年末,红塔区农作物播种面积372916亩,比上年增加3115亩,增0.8%;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77481亩,比上年减2154亩。其中:大春粮食播种面积为58835亩,同比增加1071亩;小春粮食播种面积18646亩,同比减少3225亩。全年粮食单产503公斤;粮食总产量3897.18万公斤,比上年增12.34万公斤,增0.3%。

扎实开展林草生态建设。2021年开展绿化造林、森林资源的培育和绿色廊道工程项目。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92.3亩,种植乔木树种16391株;实施异地造林636亩,完成乡村绿化造林面积300亩,栽植树木15000株。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1.52%。种苗生产井然有序。年内,指导育苗户培育造林用苗52.5万余株。加大生态保护保护监控力度,全区共有湿地面积1012.41公顷,其中:自然湿地163.89 公顷,人工湿地848.52 公顷,湿地保护率为67.3%,自然湿地保护率为12.63% 。围绕生态保护,在春和街道飞井水库进行湿地、“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宣传,强化野生动物保护和疫源疫病监测工作。

主要林产品产量(万公斤):

名 称 2021年 比上年增减%
水果 1907.0 -7.5
板栗 282.3 -6.0
核桃 47.8 -49.4
松籽 2.6 -22.4

畜牧业发展持续推进。2021年,红塔区推广良种畜禽,以生猪和家禽为主的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规模化养殖水平在提升。抓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高致病禽流感、猪蓝耳病等应免密度达100%,全年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年未,全年实现生猪存栏10.6万头,同比减24.0%,其中: 存栏能繁母猪0.76万头,减14.7%。生猪出栏达25.6万头,增 6.4%;出栏肉牛1万头,增12.7%;出栏家禽593万只,增 34.1%。全区肉蛋奶总产量64222吨,同比增4.1%;猪、牛、羊肉总产量26846吨,同比增5.3%,其中猪肉产量24306吨,同比增9.36%;禽蛋产量24867吨,同比增5.6%。

图片5.png

全面以乡村振兴为导向,聚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抓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能。年内,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项目共58个,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全区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保持零辍学,脱贫人口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覆盖,“四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自来水普及率100%。处理“找政府”APP救助平台申请救助226件,培训脱贫人口1991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200人,组织优质企业参加“直播带岗”招聘会4次,公益性岗位共安置脱贫劳动力915人,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719万元。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完成中央农业支持保护补贴444万元,完成中央农机购置补贴110.5万元,完成水稻、玉米、油菜政策性保险5.36万亩。抓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红塔区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1.04万亩。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10平方公里,实施农村饮水维修养护工程,确保了九千余人农村群众饮水安全,5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小坝塘整治扩容工程。完成洛河乡集镇抗旱应急工程、西北片区飞井水库抗旱应急调水工程、清水河泵站提水工程。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创文固卫及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为契机,全面整治农村卫生环境,加大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行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管理,全区实现生活垃圾收转运全覆盖。拆除大小广告类设施510处,清理粘贴式广告5万余条,清理墙体喷涂式广告5320平方米。开展新时代美丽村庄创建行动,初步完成3个精品示范村,24个美丽村庄选点工作。

持续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提升绿色化生产水平。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推广“绿色”防控面积30.65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6万亩、高效新型肥料10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3.5万亩。

2021年农村劳力就业规模呈下降趋势,全区乡村从业人员 184464人,比上年减2284人。其中:男劳动力94844人;女劳动力89620人。在农村从业人员中:从事农业的人员有  61764人,占农村从业人员的33.5%,比重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1年,红塔区坚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原则,强化协调服务,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力保疫情之下工业经济稳增长。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组建10个产业工作专班,全力推动制造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鲁玉绿色建材产业园、锦福年产5万吨智能设备基础件生产等项目建成投产,小马国炬智慧供应链二期、冷链物流及快递分拣中心开工建设。新增标准厂房5万平方米,恒源永生花、艾森珐琅锅等项目相继入园。

2021年红塔区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完成1206.4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11.5%,两年平均增长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60.9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11.8%。非烟工业总产值671.84亿元,同比增1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29.33亿元,同比增18.6%。

重点产业情况。钢铁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现代建材产业均有增长,卷烟配套产业、装备制造业有所下降。钢铁产业实现总产值306.24亿元,同比增长15.4%,占非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8.7%;卷烟配套产业实现总产值30.53亿元,同比下降0.4%,占非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9%;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1.25亿元,同比增长16.9%,占非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7.6%;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85.22亿元,同比增长67.1%,占非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13.5%;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实现总产值7.29亿元,同比增长26.7%,占非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1.2%;现代建材产业实现总产值27.40亿元,同比增长8.3%,占非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4.4%;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37.06亿元,同比下降0.5%,占非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5.9%。

图片6.png

工业企业效益下降趋势减缓。2021年,非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83.03亿元,同比增长11.4%;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累计34.47亿元,同比下降4.7%;其中:利润总额21.86亿元,同比下降12.4%。亏损企业46户(亏损面为31.9%),比去年减少2户;亏损企业亏损总额4.16亿元,同比增长16.4%。我区涉及的25个行业中,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11个行业利税总额为负增长,其它行业保持较稳定发展。黑色金属冶炼业实现利税总额4.57亿元,同比增长74.9%;医药制造业实现利税总额12.83亿元,同比下降1.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税总额0.07亿元,同比增长111.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税总额0.94亿元,同比下降53.5%;食品制造业实现利税总额2.55亿元,同比下降36.9%;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实现利税1.09亿元,同比增长106.1%;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实现利税1.05亿元,同比下降31.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利税3.5亿元,同比下降42.9%。

2021年,红塔区全部工业增加值603.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6.5%;占GDP的比重为58.3%,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

图片7.png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幅度有增有减。水泥产量总计为357.35万吨,同比增长7.1%。钢铁行业的生铁产量总计464.40万吨,同下降11.2%;粗钢产量为515.34万吨,同比下降9.4%;钢材产量总计为567.06万吨,同比下降1.8%。塑料制品产量为8.87万吨,同比增长4.0%。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14974台,同比增长43.5%。

部分工业产品产量:

品   名 单位 2021年 同比增减%
精制食用植物油 145032 -18.0
机制纸及纸板 4805.92 -74.5
自  来  水 万吨 3749.45 33.3
配 合 饲 料 68353 0.6
塑 料 制 品 88721.99 4.0
塑 料 薄 膜 86797.46 4.2
其中:农用薄膜 57952 6.0
水       泥 万吨 357.35 7.1
粗       钢 万吨 515.34 -9.4
生       铁 万吨 464.40 -11.2
成 品 钢 材 万吨 567.06 -1.8
软  饮  料 万吨 17.88 7.5
  化 肥(标量) 15171.13 -25.8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4.90亿元,比上年增长9.8%;完成施工产值140.46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图片8.png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红塔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实干为要”的鲜明导向,投资动能大幅提升,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1.2亿元,新增专项债券9.71亿元,获得银行授信25亿元。加强低效闲置土地盘活,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启动建筑工业化集成制造基地建设,新增入库项目197个,计划总投资296.6亿元,增长99.7%。固定投资增速大幅增长,呈现高开平稳的走势。全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3.9%,增速高于全市(7.8%)的16.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7%。其中,民间投资增长7.1%。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中,非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4.0%;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23.8%。

图片9.png

从产业投资情况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57.0%;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1.2%;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5%;非电力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2.8%。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8%。从主要行业投资完成情况看,生产经营性行业投资同比增长22.8%,占投资完成总额的23.4%,比重同比下降0.2%;房地产行业同比增长26.2%,占投资完成总额的50.8%,比重同比增长0.9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42.5%,占投资完成总额的16.2%,比重同比增长2.1个百分点;社会公共事业投资同比下降4.6%,占投资完成总额的9.6%,比重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

2021年,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完成投资97.16亿元,同比增23.8%。其中:住宅投资63.7亿元,同比增12.4%;办公楼投资2.02亿元,同比增241.8%;商业用房投资5.71亿元,同比增13.7%;其他投资25.74亿元,同比增58.7%。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的65.6%。截止年末,红塔区共有联网直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65家,其中:具有一级资质等级1家,二级资质等级5家,三级资质等级7家,四级资质等级13家,五级资质等级39家。有项目开发的房地产公司51家,共68个在建楼盘,其中新开工项目22个。

五、交通、通信业

2021年,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网”建设步伐加快,昆玉电气化铁路、中老铁路(玉磨段)、晋红高速建成通车,弥玉高速(红塔段)主体竣工,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建制村通客车达100%。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87.16公里,增加3.3公里,同比增长0.2%。其中:国道60.9公里,省道71.5公里,县道163.7公里,乡村道路1091.1公里。公路网密度146.4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五纵四横、四环九互通、两枢纽”立体式综合交通网络。

邮电通信持续稳定发展,互联网规模不断壮大,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2021年末,红塔区本地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50.81万门,与上年基本持平。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2.04万户,比上年减少2.64万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146部,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139部。全区拥有互联网出口总带宽4.2TB(全市汇集),互联网宽带用户快速增长,有25.53万户,比上年下降1.3%,用户宽带光纤化率达90%以上。推进公共建筑、公共资源、公共空间向5G建设开放,建成开通5G基站1080个,中心城区实现全覆盖。

图片10.png

六、商业和物价

2021年红塔区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稳增长促消费政策效应日渐显现,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夜市经济”,完善集聚区配套设施,优化整合交通、商业、生活等各种环境因素。电子商务产业稳健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园入驻企业63户,线上销售额达3.8亿元。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31亿元,同比增长10.2%,两年平均增长3.3%。

分销售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9.80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城区实现零售额202.76亿元,同比增长10.8%。乡村实现零售额为62.52亿元,同比增长9.1%。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额225.42亿元,同比增长10.6%,占全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4.6%;餐饮收入76.89亿元,同比增长9.0%。

图片11.png

2021年,红塔区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市场供需保持基本平衡,物价运行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呈现平稳的运行格局。12月我区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同月价格比上涨2.2%,与11月份价格比下降0.1个百分点,全年累计上涨0.9%,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项目价格呈现“三升四降一持平”的格局。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6%;衣着类价格下降0.3%;居住类价格上涨2.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1%;交通及通信类价格上涨3.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持平;医疗保健类价格下降0.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下降1.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2%。

图片12.png

七、外向型经济

红塔区创新招商方式,以“项目为王、实干为要”,夯实项目包装储备,突出重大项目、拓宽招商渠道,全面推进全区投资促进工作开展。年内,进一步落实重点产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工业项目投资优化奖补政策及招商引资项目管理措施,强化项目包装、突出精准招商,围绕打造“三张牌”、“三城”建设及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开展“进企业促发展”走访服务招商企业,着力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使企业及项目引得进来、落得了地、发展得起来,营造优良营商环境。2021年,共实施市外国内招商引资项目41项(省外32项,市外省内9项),引进资金同比减少7.0%,其中,到位省外资金同比减少9.0%。实施外资项目1个,到位外资400万美元。

受境外疫情影响,出口贸易口岸相继关闭,物流成本上升,进出口贸易下滑幅度较大。2021年,全区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达53173万美元,比上年减少6725万美元,同比下降11.2%,其中出口总额为52715万美元,比上年减少6582万美元,同比下降11.1%;进口总额458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43万美元,同比下23.7%。

图片13.png

八、财政、金融

202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冲击和严峻考验,全区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深化财政制度改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克服收支矛盾,严格控制预算,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全力优化支出结构,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各项重点支出,财政收入质量有所提高。全年,红塔区财政总收入完成36.83亿元,同比下降0.9%。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9亿元,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7.15亿元,增长8.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84.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0.20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0.17亿元,下降25.2%。

图片14.png

年内,认真贯彻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有序整治各类金融乱象,金融信贷平稳健康运行。据金融部门初步统计,2021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22.86亿元,同比增加98.21亿元,增长8.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35.11亿元,同比增加27.36亿元,增长6.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570.57亿元,同比增加51.37亿元,增长9.9%;机关团体存款余额182.97亿元,同比减少5.55亿元,下降2.9%。2021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53.98亿元,同比增加37.15亿元,增长4.6%。从贷款用户看,住户贷款余额228.55亿元,同比减少12.0亿元,下降5.0%;企(事)单位贷款591.23亿元,同比增加14.95亿元,增长2.6%。

图片15.png

九、城建、环境、应急管理

城乡统筹成效突出,城市品质显著提升。2021年,围绕“科教创新城、健康宜居城、生态园林城”定位,高质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中心城区控规“一张图”管理初具雏形。有序推进全区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共美家园、金信花园等22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幸福小镇、活发创意园建成完工。窑头、北城等5个农贸市场提档升级加速推进,葫芦、沙坝等4个农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新兴州城风貌保护、复兴广场、聂耳和国歌传习中心项目进展顺利,老五街、化工厂等棚改项目有序推进。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加快片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聂耳路(窑头段)、环山路延长线断头路顺利打通。红塔大道延长线、冯井中心路建设加快推进,城市“骨架”逐步展开。

乡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2021年推进红塔区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PPP项目完成86.0%,主要支流河道治理工程完成70%。继续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和民房抗震加固工作,实施农房抗震改造61户。持续深入推进全区“厕所革命”,落实“区级主导、乡(街道)主抓、村组主责”三级网格联动工作机制,全年共排查并消除各类旱厕7294座(其中公厕146座、户厕7148座)。旱厕拆除后,为解决群众上厕所难问题,计划投资6000万元新建公厕158座,改建公厕98座。

以网格化、精细化、智慧化和人性化推进城市管理工作。2021年在区级、街道、社区、街巷建立和巩固四级城市网格管理,城市管理工作中的短板逐渐消除,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加强市政道路维修维护和下水道清淤排水,定期对11座城市桥梁进行常规检测,修复破损道路11万平方米,持续增绿提容,新增绿化12.5万平方米。城市公共照明实现市场化管护,城市主干道路灯装灯率达100%,亮灯率在99%以上。狠抓创文、固卫、爱卫“7个专项行动”,建成洗手台1178个,新改建公厕317座,新增机动车、非机动车泊位12万余个。提高城区环境卫生质量,强化中心城区581万平方米道路的日常清扫保洁,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处理生活垃圾8.9万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接收处理红塔区生活垃圾5.8万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完成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向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的升级改造,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案件处置结案率95.69%。建成玉溪市建筑垃圾大数据监管平台、玉溪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路灯远程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建筑垃圾、停车泊位、市政路灯的智慧化管理。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考评名列全省前茅。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建设。2021年红塔区着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保护、大河综合治理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工作。以蓝天保卫战为重点,大力围绕建筑施工和道路扬尘、水泥行业脱硝、挥发性有机物等开展专项治理、深化“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成果。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玉溪大河、飞井水库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及时开展整治工作,深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严格落实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圆满完成了红塔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各项普查工作任务,为后续环境管理提供坚实基础。争取上级资金开展饮用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饮用水源地和玉溪大河周边村落为重点,开展饮用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环境监管执法全面加强,严格落实建筑施工场地扬尘管控措施,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8%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23.3万吨标准煤(当量热值),同比下降7.4%。用于规模以上工业生产的各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分别为:原煤消费39.5万吨、其他洗煤消费63.1万吨、焦炭消费201.0万吨、电力消费量为40.4亿千瓦时。

推进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创新监管体制机制,严格安全监管执法。年内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26起、死亡26人,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5起、死亡15人;工矿商贸企业事故11起,死亡11人,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

图片16.png

十、科技和教育体育

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明显。红塔区积极服务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教创新城”建设工作,健全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制,创新驱动全区经济高效发展。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完成技改投资27.43亿元,取得25项核心技术和21个国家级、省级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专利授权量达1769件,专利有效量达675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45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5家,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1个,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1.5%,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达61%。获评省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整合各方资源,新增入孵企业6户、开展创新创业活动12次、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42人。建立红塔区教育体育健康科技创新产业园,入驻企业45家。推进红塔区数字运营中心建设,集中展示我区数字经济发展成果,引导“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理念,通过孵化器吸引入驻数字经济相关企业20余家

教育事业优质发展。2021年,红塔区境内有学校(幼儿园)194所,其中:高等院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中学23所(初中15所,高中8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技工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71所,幼儿园90所。在校学生106059人,比上年增0.9%。其中:小学在校学生35328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0051人(初中17077人,高中12974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4306人;普通中专在校学生3369人;技工学校在校学生3097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665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9243人。全区有专任教师625人,比上年增2.1%。

图片17.png

2021年全区教育改革持续得到深化,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教育资源扩充取得新突破。实施学前教育项目建设,建成北城大营、李棋山头、春和波衣3所社区幼儿园,实现了每个村委会配有一所普惠性幼儿园目标,累计新增学前教育学位540个。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推进义务优质教育共建共享,建成玉溪一小紫艺校区、高新小学,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240个,中心城区义务教育学位得以科学配置。按照中央关于“双减”工作的统一部署安排,全力推进“双减”工作。实现全区84所义务教育学校“5+2”课后服务全覆盖,课后服务内容注重学生作业完成、辅导答疑和学习空间拓展和文体活动、劳动、阅读及社团活动,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稳妥有序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清理整治工作,促进校外培训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切实保障和维护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的合法权益,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体育工作取得显著成就。以第十六届省运会为契机,推动高原体育中心建设,深化教体融合发展。依托科教创新城,现已建成9块标准足球场,2块非标准足球场。组队参加云南省第二届青少年运动会15个大项比赛。抓好群众体育工作,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65人。开展老年人体育活动,组织126人参加体育健身骨干培训班。组织全区第33届老干部运动会,342名老干部参加比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体育比赛,组织元旦·春节环城赛跑活动、红塔区自行车爬坡赛等群众性体育赛事,参赛人数3949人次。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城镇社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要求,授予凤凰街道等5个街道、53个城市社区为15分钟健身圈建成单位。

十一、文化、旅游业和媒体电视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21年,红塔区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取得新成就。年内,创作花灯歌舞《哇家玉溪好地方》、《碧玉清溪美家乡红塔赞》等各类文艺作品创作共139件,舞蹈《同一片蓝天》获第九届全国校园舞蹈类表演创作一等奖。开展文化惠民演出50场,圆满完成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新提高,发挥两馆资源优势,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36场、公共文化讲堂进社区19场、送春联下乡活动19场,参与群众超过10万人次。持续做好两馆一站免开工作,图书馆每周免费开放70小时,采购新书2571册,入藏1295册;订购期刊358种、报纸81种,电子图书100万册、电子期刊4000种;线上线下合计外借9967人次、阅览892203人次。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区,更新九龙池文华院诗词楹联98副,新增兰溪桥诗词匾额34副。指导协助5家单位成功创建“中华诗教示范单位”,红塔区被授予“中华诗词之区”称号。(刘家亮)青花瓷传统烧制技艺成功申报为省级民族文化项目。文物和革命历史遗址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年内,加强全区文保单位安全保护,争取各级文物保护修缮资金300多万元,对玉溪文兴祥商号旧址等文保单位进行修缮。推动滇中民俗博物馆(红塔博物馆)建设。扎实推进聂耳和国歌传习中心、玉溪窑址博物馆、州城记忆博物馆、非遗博物馆等项目前期,编制博物馆群可研。利用北城李家大院9号院打造乡愁书院。举办“星火燎原 百年红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展览,共计接待观展人数19336人次。

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红塔区坚持文旅融合,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年内,编制完成《玉溪市红塔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和《红塔区东部片区乡村振兴规划(2021—2025)》;红塔区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已通过验收并公示,汇龙温泉文化庄园、丽棠酒店被评为精品酒店,黄草坝村被命名为省级旅游名村。建立健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服务高效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成2座旅游厕所评定、打点、上线,6座洗手台验收;5家A级景区分类垃圾亭建设。对新增加的A级旅游景区及32座旅游厕所上线“一部手机游云南”App。完善西部片区旅游标识指引功能。玉溪青花街拟评为云南省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加大红塔区文化旅游资源、重大节庆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和线路推介的宣传,推出“聂耳和国歌”红色旅游线路和红色旅游宣传活动。

截止到2021年末,红塔区共有国际旅行社27家,国内旅行社2家;年内7家星级饭店(四星级酒店2家,三星级酒店3家,二星级酒店2家)平均床位出租率达34.9%,比上年减少7.1个百分点。全年,红塔区共接待中外旅游者760.33万人次,同比增95.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6.97亿元,同比增134.2%,在国内旅游者中,一日游游客520.50万人次,过夜游客239.83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含港澳台同胞)17人次,同比减88.9%,实现外汇收入0.49万美元,同比减97.4%。

图片18.png

电视新闻宣传成效显著。2021年聚焦全区中心工作和百姓民生热点,全媒体、全方位策划做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三城”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宣传,全面展现红塔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典型、新成效。提高人民网、新华社、云南网、云南日报等中央、省级主流媒体上稿率,云南网采用播发稿件99条,被中央媒体采用播发稿件145条,其中人民网99条、学习强国32条、新华社客户端12条。积极打造“指尖上的新闻”,“移动优先”态势进一步凸显,加强云上红塔APP、现场云、抖音公众号建设,打造新媒体传播全矩阵。“红塔区发布”微信公众号推送发布信息1791条,“享红塔”客户端推送发布信息1243条;“云上红塔”APP推送发布信息5886条;“红塔融媒”抖音推送发布信息2042条、粉丝量10.4万人、总阅读量15600万次;两篇电视长消息在中国广播电视大奖2019-2020年度广播电视节目奖初评评选中获评二等入围作品和三等作品,短视频作品《玉溪红塔区初春玉兰满枝头 淡淡幽香徐自来》在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社音视频部等多个主流媒体平台展示。全区广播电视信号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

十二、卫生和健康

“健康红塔”深入实施,深化和巩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提高卫生健康保障水平。2021年,红塔区落实防控要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果明显,疫苗接种率达93%,群体免疫屏障加快建立。实现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扎实推进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建红塔区中医院,北城、研和中心卫生院和区疾控中心新建业务楼投入使用,实施新建10个卫生室建设项目,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水平居全省前列。中医药事业不断创新发展,红塔区以国家中医药示范单位创建和全国第四次中医药资源普查为契机,加大各项投入,全面实现乡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个规范的中医科室或中医馆,73%以上的村卫生室都能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医保政策对中药饮片处方提高5个点的报销比例。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稳步推进区域医共体建设。建立工作运行机制,搭建好“一院三片区”的实施架构和“12院+1公司+7中心的组织结构。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1+1”标准模式。按照建机制、控费用、调结构、强监管的原则,稳妥推进区级公立医院药品及耗材价格改革,在保障药品及耗材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供应充分情况下取消了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及耗材加成,实行药品耗材零差率销售。建立国家谈判药品使用情况监测和信息报送机制,对国家谈判药品的配备、使用和支付等情况进行统计监测并及时汇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了医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28种特慢病管理的927人,实现了28种疾病门诊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的政策倾斜。疾病防治成效显著,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全区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率达到82.46%。艾滋病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按期实现了艾滋病综合防治“三个90%”的目标任务。

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妇幼健康服务保障进一步提升。2021年红塔区鼓励和引导群众按政策生育,优生优育,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强化红色高危孕产妇精准管理,全面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按进度完成免费孕前优生检查3939人,完成率83.99%,免费叶酸发放4758人,完成率113.69%。围绕“家庭保健、养老照护、科学育儿”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全面落实计生惠民政策,完成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独生子女保健费等十三项计划生育惠民扶助对象27115人,涉及金额1039.98万元。年末,全区住院分娩率达100%;孕产妇产前筛查3816人,其中产前诊断确诊人数219人;七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97.69%;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人数3991人。红塔区妇幼保健院顺利通过省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创建评审。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民生

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红塔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65元,比去年增加4193元,增长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3647元,比上年增加3497元,增长11.6%。

图片19.png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7元,比去年增加2059元,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377元,比上年增加2183元,增长12.0%。全区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7:1(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

图片20.png

2021年末,城镇居民人均拥有生活住房面积94.1平方米,汽车、家庭电脑、钢琴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户平均拥有家用电脑71台、健身器材15套、移动电话274部。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区农村居民人均拥有生活住房面积71.9平方米,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06台、电冰箱104台、家用电脑18台。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民生福祉不断改善。2021年,红塔区继续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兜底保障的已脱贫户实行“脱贫不脱保”、“救助渐退”和刚性支出扣减等政策措施,开展了民政领域社会救助“两不愁三保障”情况排查行动,共排查4169户4962人。对部分低保户、五保户、贫困户等困难群众实施春荒粮、冬寒衣被救助,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100万元、特困供养金320万元,对420户家庭进行临时救助,提供救助金220万元。依托微信小程序、“办事通”平台上线了政府救助平台,将手机申请社会救助由低保单一项拓展为低保、特困、临时救助全覆盖。建立了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协调机制,同时启动“持居住证办理社会救助试点工作”。稳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全区已建成运营养老机构5个,建成城乡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站)18个、村组老年活动中心(室)160个,共有养老床3024张(含市福利中心378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6张。积极推进区级失能老人照护中心建设,启动街道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84928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8.2%。年内,全区发放老年人健康补助38.69万人次,发放补助金额1321.41万元。

鼓励创业,促进就业。2021年,红塔区深入实施“促就业、重保障、惠民生、强人才”工作战略,紧紧围绕“创先争优 跨越发展”的目标要求,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春风送岗位,就业暖民心”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招聘会12次,参会招聘单位304家,提供就业岗位38000个,达成求职意向有3222人。扎实做好创业小额贷款工作,继续强化“贷免扶补”小额贷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三项贷款在扶持创业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发放贷款累计1.75亿元,扶持创业1230人,带动吸纳就业4千余人。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化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9万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2%。

十四、人口

2021年年末,全区常住人口总数为58.96万人,比上年增加0.08万人;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0‰。从年龄结构看,0-15岁9.22万人、16-59岁40.18万人、60岁及以上9.41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7.44万人。年末,全区城镇人口43.38万人,乡村人口15.58万人,城镇化水平达73.58%,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图片21.png

年末,公安部门登记的全区总户数189401户,户籍总人口466976人,比上年末增加3565人,增0.8%。其中:乡村人口183273人,比上年减少3375人,减1.8%;城镇人口283703人,比上年增加6940人,增长2.5%。年内,全区出生人口3912人,出生率为8.41‰;死亡人口2457人,死亡率为5.28‰;净增人口1455人,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3.13‰,比上年下降1.17个千分点。在全部户籍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79829人,比上年增加1476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7.1%。

图片22.png

注:1、《公报》中所列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

3、公报中2017-2019年生产总值总量数据为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修订后数据,2017-2020年为年报数据,2021年为快报数据。

4、本公报所列数据为年快报数据,正式统计数据以《2021年红塔区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