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烟台市莱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

选择区域:>>

2012年烟台市莱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莱山区统计局

2012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北部都市化、南部城市化”和“全域城市化、全域生态化”的总体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不断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全区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生产总值(GDP)突破200亿元,实现20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95.5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101.6亿元,增长16.9%。人均GDP10.4万元,增长13.8%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49.4:48.9调整为1.5:47.7:50.8。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国地税收入占GDP比重13.9%,同比提高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10.1%,提高1.1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8%,同比上涨1.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1.1%;新建住宅销售价格下降1.5%,二手房住宅销售价格下降2.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7.8亿千瓦时,下降0.8%。工业用电2.8亿千瓦时,下降14.5%;服务业用电3亿千瓦时,增长13.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5亿千瓦时,增长1.3%。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亿元,增长6.8%;增加值3.2亿元,增长6.7%。粮食总产量2万吨,与上年持平;水果产量3.4万吨,增长2.9%;蔬菜产量2.1万吨,增长2.6%;肉蛋奶产量1.48万吨,增长7.2%;水产品产量0.72万吨,增长7.1%。

三、工业

工业速度效益同步较快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76.2亿元,同比增长13.6%;营业收入244.3亿元,增长15%;利税30.2亿元,增长17.8%;利润20亿元,增长1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3家(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实现增加值66.1亿元,增长18.5%;营业收入207.6亿元,增长17%;利税27.7亿元,增长18.7%;利润17.7亿元,增长19.6%。骨干企业加快膨胀。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26家,增加值、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9.5%和40.4%,占规模以上企业比重分别为69.4%和70.2%。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8.5亿元,增长32.4%,占工业总产值比重49.1%,比年初提高5个百分点。主导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生物医药、设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四大行业规模以上企业62家,占54.9%,增加值、营业收入分别占80.7%、79.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6亿元,增长21.2%。其中,工业投资30.6亿元,增长16.4%;服务业投资200亿元,增长24.4%,占全区投资比重86.7%。在总投资中,城建和社会事业完成投资42.8亿元,增长59.7%。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83个,完成投资192亿元,占总投资83.3%。

五、服务业

服务业总量加快膨胀。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1.6亿元,增长16.9%,占GDP比重50.8%,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商贸业快速增长。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业完成增加值34.2亿元,增长25.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8亿元,增长15.8%。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3.2亿元,增长18.6%;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亿元,增长45.5%。

房地产业在困境中保持增长。完成增加值25亿元,增长8.3%。房屋施工面积446.7万平方米,增长4.9%。其中商务办公楼34.1万平方米,增长122.8%,住宅328.9万平方米,下降3.4%;房屋销售面积64万平方米,下降6.1%,其中住宅56.4万平方米,下降8.3%。

旅游业发展势头加快。实现总收入24.6亿元,增长20%;接待海内外游客315万人次,增长32%。

六、外经外贸

利用外资档次明显提升。新批外资项目16个,其中过千万美元项目4个;合同外资额1.6亿美元,增长16.7%;实际使用外资0.91亿美元,增长2.7%。

出口结构加快调整。外贸进出口完成12.9亿美元,增长8.6%。其中,进口4.8亿美元,增长13.8%;出口8.1亿美元,增长5.8%。出口按贸易方式分,一般贸易完成3.7亿美元,增长16.4%;加工贸易完成4.4亿美元,下降1.5%。按市场结构分, 对日本出口2.3亿美元,增长9.9%;对韩国出口1.5亿美元,下降13.5%;对美国出口1.3亿美元,增长14.3%。

七、财税、金融

财税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完成地方财政收入 20.2亿元,增长27.9%;完成国地税收入27.7亿元,增长18.2%。其中国税9.7亿元,增长12.9%;地税18.1亿元,增长21.3%。

居民储蓄较快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50.9亿元,增长22.5%;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6.9亿元,增长1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38.8亿元,增长7.6%。

八、人口、就业、居民生活

人口规模稳定增长。年末公安登记户籍68433户,户籍人口19.34万人,比上年增加2275人,增长1.19%。全年出生人口2361人,出生率12.28‰;死亡人口1291人,死亡率6.71‰,自然增长率5.57‰。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4470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47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9%;在岗职工平均人数41245人,增长13.3%;职工平均工资41566元,增长13.5%。

城市居民收入加快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64元,增长15.2%。其中工资性收入23813元,增长8.2%;人均消费性支出17829元,增长17.8%;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9.5平方米;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家用汽车56辆、彩电112台、冰箱116台、空调64台、热水器98台、电脑96台、移动电话236部。

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15073元,增长14.6%。其中工资性收入9051元,增长14.8%;家庭经营收入3945元,增长32.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232元,增长10.4%;农民人均居住面积35.7平方米;每百户农民拥有生活用汽车18辆、摩托车30辆、彩电115台、冰箱105台、空调18台、电脑34台、洗衣机56台,移动电话142部。

九、社会事业

科技水平明显提升。列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43项,成果鉴定13项,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累计29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3家,市级12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11家,市级16家。教育、医疗稳步发展。中小学在校生16526人,教职工1339人。卫生机构345所,床位2246张,卫生技术人员2586人。社会保障基本达到全覆盖。城镇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职工4.3万人,增长20.2%,征缴养老保险基金2.6亿元;城镇医疗保险缴费人数15万人,增长34.3%;城镇医疗保险缴费1.3亿元,增长14.1%;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