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艰苦奋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就,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各项改革有新的突破,农业丰收,工业步入快车道,就业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对外放开继续扩大,招商引资成就斐然,城乡人民生活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增加,金融运行平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电、环保、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 综 合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根据核算2005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5348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197522万元,同比增长5%,第二产业151166万元,同比增长23.1%,第三产业206593万元,同比增长13.6%。二产中工业增加值为103285万元,同比增长28.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09元,同比增长11.3%。三次产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8;24.4;37.6调整为35.4;27.3;37.3,二产比重上升了2.9个百分点。
二、农 业
200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认真贯彻中央1号和省委3号文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虽遭遇四次洪峰和两次台风袭击。但仍保持稳步发展势态。农业总产值实现44.26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种植业16.01亿元,同比增长2.4%,粮食总产102.76万吨,同比下降3.2%,其中小麦24.07万吨,同比增长14.6%,水稻总产76.43万吨,同比下降4.8%,油料总产4.94万吨同比增长11.9%,棉花总产296吨,同比下降68.7%,麻类总产342吨,同比下降79.6%。我县粮食总产再次名列全省第一,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
各项惠农助农资金落实到位。全年免征农业税及附加总额6200万元,农民人均减负46.7元,发放粮食直补1947万元,亩均合11元,水稻良种补贴2505万元,亩均合15元,同时还落实了农机、小麦良种、阳光工程、油菜良种、种粮大户、农村教育“两免一补”等资金656万余元。
林业生产。以工程造林为契机,以建设生态霍邱,绿色霍邱为动力,坚持人才强林、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生产力,全年实现林业产值1.76亿元,同比增长0.1%,实施各种造林面积924公顷,退耕造林67公顷,绿色长廊48.1公里,四旁义务植树726万株,育苗102公顷,幼林抚育9240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为3.8%,林木绿化率10.96%。造林绿化连续三年在全市评为第一,林业生产再次荣获市政府颁发的“秀美山川杯”金奖。
牧业生产虽遭禽流感影响仍保持稳步发展。全年实现牧业产值21.44亿元,同比增长4.93%。生猪饲养量200.2万头,同比增长6.2%,出栏140.4万头,同比增长8%,家禽饲养量2897万只,同比增长6.4%,肉类总产16.73万吨,同比增长8.5%,禽蛋总产5.51万吨,同比增长5%。
畜牧业规模饲养发展迅速,全县饲养生猪30头以上,家禽1000只以上,白鹅1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今年新增千户,为今后规模养殖打下坚实基础。
渔业生产增势强劲,全年实现渔业产值4.35亿元,同比增长12.47%,水产品产量6.32万吨,同比增长7.8%。其中名特优水产品总产量2.4万吨,占总产的38%,同比增长33.3%。
2005年水产品发展特点是:名特优养殖品种多,投放大规格优质鱼种比例高、网箱养殖示范继续增加,水产品外销势头强劲,投资水产品开发热情高。
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推进,一是建基地,目前全县已建立40万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8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10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沿淮杞柳基地今年新增2000亩,已达到8万亩,二是扶龙头,坚持小扶大、大扶优、优扶强的发展思路,2005年重点扶持了庆发湖、华安达20个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其中庆发湖、华安达被授予全国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全年新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38家。2005年县农委被评为“全省无公害农产品工作先进单位”。县植保站荣获“全国农牧渔丰收二等奖”。
农业机械化程度逐年增加。2005年底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1.14万千瓦、同比增长9.4%,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590台,同比增长7%,小型拖拉机78534台,同比增长3.5%,农用排灌机械20789台,同比增长3.63%,农用运输车4732辆,同比增长2.2%,联合收割机807台同比增加14.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9.63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7.62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4.85万公顷。
农村用电量11512万千瓦时,其中农业用电4927万千瓦时,全年化肥施用量68297吨(折纯)、地膜使用量1646吨。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新成就。治淮工程基本完成9项,正在实施2项,准备开工的3项,基本完成了城东湖保庄圩,移民建房一期工程已全面完成。城西湖大堤加固,陈郢排灌站重建,临淮段加固、淠河险段处理,姜家湖大堤加固,以及行蓄洪区安全撤退道路的招标。开工建设了陈村西站,何家圩排涝站,淮干何家圩处理和汲东干渠放水建筑物配套及白蚁防治工程。冬春大打了一场水利兴修仗,效果明显,赢得了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议在我县召开,累计投入工日580万个,机械280台套,完成土石方620万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规模工业总产值198884万元,比上年增长21.36%,规模工业增加值65958 万元,比上年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53%,同比下降1.1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实现增加值2606万元,同比增长10.5%,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6387万元,同比增长13.9 %,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36493万元,同比增长23.8 %,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实现增加值16554万元,同比增长29.5%,私营企业实现增加值5359万元,同比上年增长45.5%。
2005年规模工业各种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单位
|
数量
|
比上年
+ - %
|
产品名称
|
单位
|
数量
|
比上年
+ - %
|
大米
|
吨
|
87023
|
6.18
|
合成氨
|
吨
|
28619
|
25.93
|
食用植物油
|
吨
|
1390
|
-91.46
|
标肥
|
吨
|
16827
|
16.42
|
白酒(商品量)
|
千升
|
2226
|
36.42
|
砖
|
万块
|
12218
|
107.75
|
配混合饲料
|
吨
|
14937
|
70.71
|
变压器
|
千伏安
|
335700
|
-14.2
|
棉纱
|
吨
|
626
|
-2.34
|
民用纲质船
|
综合吨
|
7800
|
8.33
|
水泥
|
吨
|
29.8
|
-45.57
|
铁矿石原矿量
|
万吨
|
202.4
|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153046万元,同比增长 33.4%,实现利税19171万元,同比增长5.7%,其中利润10448万元,同比下降6.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7.64%。
规模工业持续增加2004年全县为46家,3亿元企业3家,纳税超百万元企业已达6家,神虹、皇家庆宴被评为“全省著名商标”。
加大技改投入,2005年工业技改累计投入资金2.53亿元。
铁矿开发步伐加快,到2005年底,铁矿企业已累计完成投资8.5亿元,其中2005年投资3亿元,已投产的大昌、诺普两家公司2005年采选矿石202.4万吨,生产铁粉52.8万吨,实现产值4亿元,实现税收3862万元。到年底止矿山企业已建设各类矿井33口,其中建成16口,在建17口,建设选矿厂6个,其中建成3个,在建3个。
乡镇企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乡镇企业坚持贯彻工业化核心战略,通过结构调整、矿产开发、企业改制、机制创新等措施,骨干企业日益增多,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2863家,比上年增加940家,完成增加值254706万元,同比增长8.57%。
2005年乡镇企业新增工业项目多,全年新增工业项目73个,已办和即将建成的工业企业73家,总投资39584万元,招商引资额达2.32亿元,新增项目是去年同期的4.4倍,投资额增长1.73倍,2005年乡镇企业发展的特点是:新项目规模大,在73个新增工业项目中,规模工业就有19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6个,县外投资比例大,在新增73家工业企业中引资企业达59家,占总额80%。老企业改扩建力度大,2005年改建扩建的就有44家,扩建项目总投资12228万元。
乡镇企业2005年荣获“全省中小企业先进单位”,蝉联7年排名全省20强。
建筑企业持续发展。全年实现总产值56783万元,同比增长6.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66826平方米,同比增长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93073平方米,同比增长5%。建筑企业已发展到20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46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16亿元,同比增长8.2%,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同比增长44.4%,房地产开发投资1亿元,同比下降13.5%。
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观。全年城镇建设投资1.51亿元,完成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招商引资项目3个,其中投资4100万元蓼都国际大酒店已交付使用,并完成了商之都、蓼都花园、蓼城花园、菱湖公寓、疾病控制中心等工程。年初按照县政府确定的“两路打通、三路改建、四路整治”的工作思路,投资1000万元,重点实施了光明大道、西湖路改造,东小街、玉泉路、五岳路下水道改造和人行道规范等五项工程,光明大道和西湖西路改建工程进展顺利,主车道路基工程已全部验收。小集镇投资4800万元,竣工面积8.2万平方米,马店镇被省批准为“全省改革发展试点镇”,长集镇获得全市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
城区自来水改造继续深化。完成了一、二级泵房机电设备改造与配套,新建3.5万吨滤池和加药间各一座,改建3.5万吨平流沉淀池一座,铺建城区主支管网45条1700米,完成加氯和加药系统改造,自来水公司完成管网到户改造8200户。
五、商业贸易和旅游业
商业繁荣、稳中趋旺。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944万元,同比增长12%,其中县以上零售额64747万元,同比增长13.2%,县以下零售额166197万元,同比增长11.5%,全县人均消费水平由上年的1367元提高到1506元,同比增长10%。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业20592万元,同比增长20%。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外贸出口创历史新高。2005年以来我县不断派出组团前往发达地区招商引资,在苏州成立了霍邱商会,并恢复了北京办事处,全年共引进内资6.82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工业引资6.28亿元。17个乡镇引入了500万元以上工业引资项目。外贸出口完成6510万美元、同比增长4.1倍,县对外贸易出口总量跃居全市第一,全省“县级市第三”佳绩,并获省、市商务厅局通报表彰。
个体和私营企业长足发展。2005年全县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20579户、同比增长7.1,私营企业550户,同比增长28.2%,个体和私营企业实现税收5918万元,同比增长41%。
旅游业2005年接待人数18.2万人次,同比增长6%,其中国内18.15万人次,海外旅游人数500人次、旅游业总收入1.01亿元、同比增长12.6%。
六、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大幅度增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0366万元,按同比口径增长32.8%,其中地方级收入13419万元,同比增长25.9%,在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入14709万元,同比增长45.4%,工业税收5246万元,同比增长93.9%,采矿业实现税收3533万元,同比增长227.7%。全年财政支出58399万元,同比增长7.9%,其中教育支出22280万元同比增长15%,卫生支出2084万元,同比增长46.2%,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250万元,同比增长26.5%。
金融系统继续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调控,推进改革,金融形势保持健康平衡运行。年底金融系统存款余额445363万元,同比增长19.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2810万元,同比增长24.8%。各项贷款余额270884万元,同比增长13.5%。货币投放总额1383180万元,同比增长18.5%。货币回笼总额1356051万元,同比增长19.2%。
保险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2267万元,同比增长54%,其中中国人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0512万元,同比增长57.6%,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755万元同比增长36%。支付各类赔款2043万元,其中寿险1245万元,财险798万元。2005年中国人寿保险霍邱支公司进入全省十强县,受到省、市公司和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七、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持续发展。年底全县有各种路面2041.254公里,其中国道107.071公里,省道85.28公里,县道534.166公里,乡道695.181公里,村道619.556公里。
全社会公路客运量282万人,同比增长30.5%,客运周转量19670万人公里,同比增长30%。全社会公路货运量232万吨、同比增长30.3%,货运周转量1390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0%。
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10926辆,同比增加1265辆,其中载客汽车4028辆,同比增加465辆。
全年共改建和维修道路8条123公里,完成建设投资2520万元。完成对长花路二期工程15公里的改建,罗花路4公里大修任务,邵三路二期工程11公里,枣树根至高塘14公里。
八、邮政、电信、电力业
邮政、电信仍趋于高速发展。全县邮政、电信业务总量18813万元,同比增长12.24%,年末本县电话用户193105户,同比增长8.3%,其中城镇42250户,乡村150855户,分别增长4.2%和9.4%,移动电话用户164000户,同比增长43.9%,放号16万户,移动公司荣获省级“诚信标兵单位”称号。
通讯建设日益完善。城乡邮政储蓄网点全部实现了全国通存通取,开通了电子汇兑。移动公司当年新增基站11座,基本实现全县无缝覆盖。电信当年完成了小灵通的网络优化,交换机升级扩容和宽带设备升级改造,基本实现了“业务开通和故障处理”,投资2330万元完成了市交换机换型改造。
供电业取得新成就。全年完成供电量3906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1.4%,售电量3582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1.9%,其中工业用电2171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2.9%。
电力建设。投资1484万元完成了城区电网改造,投资3350万元完成了高塘110KV输变电工程和220KV供电线路阜阳至矿区勘测设计任务,对城区空中电信线路整改任务已基本完成,李楼、草楼、富昌铁矿35KV变电所已建成投产。
九、文化 广电 体育
文化、广电、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文化工作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不断开创我县文化工作新局面。年末全县有电影放影机构78个,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站32个,文物馆、图书馆、创作组、文化馆各1个,图书馆藏书5.4万册。
文艺创作再创佳绩,陈元仁创作的歌曲《生男生女都一样》《新世纪小女孩》入编并出书;罗本国创作的歌曲《问一声我的祖国》、《关爱》已编入计生征集专集,2008年奥运新歌《激情北京》被省台录音上报北京参评。全年发表并获奖各类文艺作品70篇件。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05年迎春书画展”和税法宣传书画展《双条鼓儿》、《娃娃看戏》、《小荷风采》、《淮河小丫》舞蹈荣获国家和省、市调演一、二、三等奖。
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检查,净化文化市场。2005年开展大型集中行动26次,出动481人次,车辆84台(次)累计稽查各类经营户723户(次),收缴盗版光盘760盘,非法出版物2800余册,收缴电子游戏机电路板16块,取缔网吧4家,查处违规经营户23家。
广电事业按照“三贴近”要求取得积极成效。2005年末全县有广播电台、中波台、有线电视台、微波中转站各1个,电视差转台4个、通广播乡镇32个,通广播村681个,通播率为98%,电视覆盖人口为95%。
广播外宣在市以上报刊电台上稿74条;电视外宣在中央台上稿10条,省台上稿56条,市台上稿525条,外宣工作为全市第一。
广电部门2005年投资200万元对5个乡237个村实施“村村通”广电工程。
体育事业成就斐然,2005年成功的举办了霍邱体育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届青少年运动会,参赛代表团44个,运动员467名,一些项目运动员崭露头角,成绩突出,受到社会各界一致称赞。
全力备战省常规赛,我县参赛项目有拳击、举重、武术、柔道、击剑等项。举重5人参赛,荣获铜牌1枚,有3人进入前8名;柔道25人参赛,荣获银牌1枚、铜牌1枚,有5人进入前8名。
体育部门投资40万元,为城区居民健身提供了活动场地。
十、科技、教育、医疗卫生
科学技术取得新成果。科技部门按照省、市提出的“加快发展、率先跨越”的要求,围绕经济建设,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05年荣获专利35件,在省排名第五,在市排名第一。荣获省市科技成果3项。全县有6家民营企业已为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庆发集团被授予优秀民营科技企业称号。神虹变压器有限公司“干式变压器”已被列入国家火炬项目计划,“组合型变压器”被认定为新技术产品。同时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申报。2005年共编写上报扩大杞柳基地开发,阳光工程等项目10余个。
年末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599人,其中中高级2481人。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县有各类学校602所,在校学生219363人,其中普通中学49所,在校学生67334人,职业高初中34所,在校学生32903人,小学484所在校学生112818人,幼儿园34所,在校幼儿6112人,另有成人中小学32所,在校学生5935人,职业技术培训677所,学生6931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27%,初中学龄入学率为97.58%,小学毕业普及率99.66%,初中毕业普及率96.89%。
高中教育势头良好。2005年普通高中招生9791人,比上年增加3408人,初中毕业升高中阶段比例为51.44%,同比提高17.25个百分点。高考报名6673人,同比增加960人。
2005年,进一步完善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出台了《霍邱县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实施方案》等相关配套文件,受到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实现了“一破三立”撤销了乡镇教育组,成立了乡镇中心学校。
危房改造已基本完成。投资2458万元,改造D级危房21023平方米,移民建校23所,捐资建校4所,新课改革力度加大。
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改善。全县有各类医疗机构39个,县级医院3个,中心卫生院6个,乡级卫生院27个,保健所、疾病预防中心各1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846人,拥有病床1394张,另有乡村医生1266人,个体医生11216人。
卫生工作完成了疾控中心建设任务,乡镇卫生院体制实施了上划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力度加强,针对禽流感疫情,县卫生局成立了人间禽流感防治技术指导组,编印上百份教材,印发宣传单万份,承办了100多人禽流感防治师资培训,扎实开展艾滋病、结核病、碘缺乏防治工作。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出生保持低生率势态。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为1543613人,比上年增加20179人,出生人口20118人,出生率11.33‰,比上年下降0.4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327人、死亡率为4.70‰,比上年增加1.6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63‰。
城乡人均收入持续提高,生活进一步改善。2005年全县全部职工工资总额38826.1万元,同比增加1616.5万元,增长4.3%,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10593元,同比增长10.8%。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37647.3万元,同比增长4.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2668元,同比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98元,同比增长6.5%,根据核算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5.8%。
全年实现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已达3.1万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8万人,参加医保人数3.7万人。征缴医疗保险费2550万元,同比增长116%,支出医疗保险费2236万元。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350个,实现下岗人员再就业1750人,其中“4050”人员340人,发放养老金3810万元,失业金331万元。落实城镇低保13054户791万元,对农村特困群众救助29794户271万元,并向15492名五保对象发放供养资金775万元和819名遗属足额发放遗补。
全年开展免费再就业培训1263人,免费提供下岗失业人员职工介绍1563人,全年外出务工人数36.86万人。
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全年争取扶贫和以工代赈资金2081万元,县内外捐款和捐款折款392万元,完成整村推进扶贫28个村,脱贫3.8万人、其中减少人均纯收入637元以下绝对贫困人口0.8万人。投资4915万元兴修乡村道路50条190公里,解决了80个村晴雨通车困难,实施农村饮用水工程,解决了1.8万人农村居民饮上了洁净水,完成了众兴小水电站840万元建设任务,使7.5万名农民用电每度下降0.8元。在13号台风后,快速安全转移10万人开展了生产自救,发放救灾金310.5万元,完成灾民建房486户。
十二、资源和环境保护
年初耕地总资源195020公顷,当年增加耕地880公顷,新开荒246公顷,园地改耕地520公顷,当年减少耕地195公顷,其中基建占地69公顷,退耕还林93公顷,耕地改园地33公顷,年末耕地总资源195705公顷。
土地管理,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和执行基本农田“五个不准”“六个不批”制度,积极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姚李、洪集7个乡镇25个项目进入了省、市、县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新增耕地备案项目库,其中姚李、邵岗等3个乡镇10个新增耕地项目通过省市验收确认,新增耕地1235.877亩,洪集等15个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新增耕地项目,新增耕地2413.08亩,正在等待省国土资源厅验收。
加大土地执法力度,全年开展动态巡查122次,发现违法行为65起,制止土地和矿产违法行为9起,立案查处33起,处理结案29起。
环境保护。环保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环境监督管理,大力开展城镇环境综合治理,严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改善了环境质量。全县设有监测站,监理所各1个,县内企业有污水处理设施6套,全年废水排放量946万吨,其中工业废水258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06%,生活废水688万吨、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586吨,其中工业456吨,生活4130吨,废水中氨氮排放量1107吨,其中工业763吨,生活344吨。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4461吨,其中工业3122吨,生活1339吨。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209吨,其中工业940吨,排放达标率70%,生活269吨,工业废气中粉尘排放量3700吨,达标排放率100%。全县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46.12万吨,综合利用量5.25万吨,尾矿贮存量40万吨。
当年投资102万元,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并立项计划投资5829万元建立污水处理厂一座。
十三、自然灾害和安全生产
农业自然灾害,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29248公顷,其中成灾20354公顷,绝收7698公顷,分别比上年增加24354公顷23715公顷7377公顷。粮食减少面积23222公顷,减产粮食52233吨,倒塌民房3937间,成灾人口20.7万人。灾后得到国家救济的19802人(次)。
全年生产和交通事故较上年减少。2005年安全监督部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责任制,注重宣传教育,加强安全监管,严把安全市场准入关,落实隐患整改,保证了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292起,其中死亡51人,伤224人,经济损失151.1万元,在安全事故中工矿企业事故3起,死亡2人,伤1人,道路交通事故229起,死亡48人,伤223人,经济损失120万元,其中重大交通事故1起,死亡3人,火灾事故60起,死亡1人,经济损失11.1万元。
霍邱县人民政府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