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

选择区域:>>

2018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朝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综合

  经过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23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195.8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251.27亿元,增长8.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1%。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0986公顷,比上年增加11320公顷,同比增长5.7%。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8600公顷,增加4423公顷,同比增长10.0%;玉米播种面积159470公顷,增加7983公顷,同比增长5.3%;大豆播种面积339公顷, 减少190公顷,同比下降35.9%。

全年粮食产量189.81万吨,比上年减少25.19万吨,同比减少11.72%。其中,水稻产量46.2万吨,比上年增加2.7万吨,同比增长6.2 %;玉米产量139.86万吨,比上年减少28.04万吨,同比减少16.7%,大豆产量0.17万吨,与去年持平;全年油料总产量0.64万吨,比上年增长156%;蔬菜产量18.54万吨,比上年减少146.86%;瓜果产量1.0万吨,比上年减少76.19%。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农业农村全面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有效克服严重春旱,粮食总产达到40.5亿斤,继续保持稳产高产。园艺特产业发展到27.8万亩,打造规模化棚膜经济园区3个,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546亿元。落实惠农政策补贴资金6.7亿元。整合投入“三农”资金14.4亿元,增长7.4%。品牌优势日益彰显。“德惠小町”米产业带建设全面提档升级,“德惠市水稻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获评省级、长春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德惠小町”米现已站稳闽、浙、沪等南方城市中高端市场,“中国优质小町米之乡”优势和潜能加快释放。德大、吉星、德翔、佳龙、阔源、佰顺等6户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农业农村部第八次监测,占全省上榜企业的1/7。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4条66千伏农网改造升级,建设高标准农田10.3万亩。新建农村公路125公里,岔路口镇河北、马家店跨江大桥投入使用。万宝拦河闸、松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农机总动力发展到143万千瓦,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实施水稻病虫害飞防作业22.3万亩。在岔路口镇打造了全省首个乡镇级GS1溯源平台,新认证“三品一标”16个。布海镇“全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项目获国家批复。现代牧业稳步发展。“德惠市肉鸡产业园”被评为长春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肉鸡产业园培训中心建设完成。新建养殖小区10个,创建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5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投入使用,兽医实验室建成运营,非洲猪瘟防控形势稳定,畜牧业产值实现73亿元。农业农村改革提速。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3900户、600个,流转土地114.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基本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实施,国有林场改革通过省级验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203户,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75.7亿元,同比增长14.5%。

民营经济企业个数6566户,同比增长28.9%;实现产值1650同比增长13.8%,营业收入实现1600亿元,同比增长10.3%;增加值实现439亿元,同比增长7.9%。

德惠市2018年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饲料

万吨

62.2

-31

鲜、冷藏肉

万吨

7.2

-16.3

水泥

万吨

21.2

-8.6

人造板

万立方米

0.7

16.7

家具

万件

2.6

-93.7

大米

万吨

59.3

14.7

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21家,比去年减少一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5.27亿元,同比增长6.62% 。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强后劲,积蓄发展动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16.4亿元,同比下降60.3%,其中工业投资68.9亿元,同比下降68.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9.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4亿元,同比下降62.4%。

达利短保食品、回头客休闲食品等项目投产达效,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新校区(一期)投入使用,才府玻璃包装容器(一期)、丰驰木业等项目试产运营,鼎庆管业、金鸟保健品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发展质效明显提升。

五、贸易

市场经济繁荣发展,个体工商户47899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9.1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城镇消费增长10.6%,乡村消费增长13.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增长2.5%。

六、财政和金融

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53279万元, 同比下降5.2%,可比口径下降13.9%。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77381万元,同比下降28.3%;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91219万元,比上年下降9.1%。在支出上,优先保障了工资和各项民生事业等支出。

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85279万元,比上年增加5481万元,同比增长6.9%,完成年度预算的84.2%;地税部门完成47144万元,比上年减少14315万元,同比下降23.3%,完成年度预算的125.6%;财政部门完成20856万元,比上年增加458万元,同比增长2.2%,完成年度预算的124.1%。(全口径财政收入)

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19224万元,比上年减少15194万元,同比下降44.1%,完成年度预算的81.8%;地税部门完成37533万元,比上年减少15616万元,同比下降29.4%,完成年度预算的105.1%;财政部门完成20624万元,比上年增加226万元,同比增长1.1%,完成年度预算的122.8 %。(地方级财政收入)

从主要税种收入完成情况看,增值税( 100 %部分)完成1.5268亿元,同比下降44.3%;营业税完成(100%部分)0.0025亿元,同比下降96.1%;企业所得税(100%部分)完成0.5745亿元,同比下降45.4%;个人所得税(100%部分)完成0.1007亿元,同比下降19.8%;耕地占用税完成0.3581亿元,同比下降80.7 %。

银行类金融机构10家,小额贷款公司11家,保险机构20家。各项存款余额302.7亿元,同比增长6.7%;各项贷款余额141.0亿元,同比下降35.32%。

七、教育、卫生、民政

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00所。其中,小学159所,初中35所,高中5所,职业中学5所,幼儿园93所,特殊教育学校、朝鲜族小学、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教职工9770名。其中,小学教师4079名,初中教师2370名,高中教师1325名,职业学校教师359名,教师进修学校教师97名,教辅单位职工138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35名,幼儿园教师1464名,中等专业学校教师41名。在校学生90536名。其中,小学学生40748名,初中学生23747名,高中学生13312名,职业学校学生1265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139名,在园幼儿11325名。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兜牢“底线民生”,保障“基本民生”,提升“质量民生”,全力实施幸福德惠行动计划,“十件惠民实事”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步伐坚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头等大事,投入最大精力、选派最强干部、集中更多财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4个贫困村顺利退出,287户、644人成功脱贫,脱贫比例累计达95%以上。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整合各级各类资金5407万元,实施了种养殖、光伏发电等产业扶贫项目35个,32个贫困村全部实现“一村一品”,3725户贫困户实现了产业项目全覆盖。新建饮水安全工程12处,解决了1.9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改造农村危房687户。义务教育阶段控辍率达100%。落实贫困户大病救助兜底政策,为贫困人口缴纳新农合等四项保险费用375万元,基本实现健康扶贫“四个百分之百”目标。社会保障更加有力。深入实施城乡居民增收“暖流计划”,新开发就业岗位7200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46万人次,报销城乡居民医疗费6亿多元,发放低保金4614万元、医疗救助金2607万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市医院医疗综合楼启动建设,全力打造市医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中医院康复中心,医疗能力不断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扎实开展,重点人群签约服务率达到65%以上。国家中医药先进县复检顺利通过。投资9800万元打造“温馨村小”20所,130所村小电取暖改造全部完成,连续5年实现平安高考目标,职业教育位居全省县级前列。文体事业全面发展,竞技体育保持全省县(市)领先水平。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全市户籍总人口881987人,同比下降0.1%。其中,乡村人口727556人,城镇人口154431人。

    全市人口出生率3.28‰,人口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长率-2.21‰。

    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年末在岗职工平均人数34640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2869元,同比增长1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00元,同比增长6.9%;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20元,同比增长5.8%。

全社会用电量11.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1%。

以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和省级环保督察为契机,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铁腕治污,切实保护和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大为改善。投资2亿元,加快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淘汰20吨以下燃煤锅炉243台(套),提标改造20吨以上燃煤锅炉39台(套),并全部纳入在线监测系统。严格开展扬尘治理,黄标车全部淘汰。立足疏堵结合,从严管控,露天焚烧秸秆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2天,优良率达到93.7%,是近几年空气质量最好的一年。

九、城市建设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城乡规划有序衔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报批,“三区三线”规划完成,消防、燃气、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56个村庄规划扎实推进,城市空间和生产力布局更趋优化。城乡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楼房开发44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2150套。完成60个老旧散小区巷路改造工程。省道其太公路(102至大房身高台子段)顺利通车,是我市农村公路标准最高、质量最好的示范工程。德环路(东风路至德惠路段)建成通车,城市内环框架逐步形成。智慧水务等15项供水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引入社会资本,首批城市基础设施PPP项目正式签约。城市管理精细高效。巩固“征收打违百日会战”成果,完成房屋土地征收拆迁60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1.24万平方米。全年供地154万平方米,新增114万平方米。持续整治露天烧烤、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昌盛街口、商贸大厦门前、红旗胡同占道经营乱象得以清除。开展了交通安全大整治、车辆超载超限专项整治行动,严打各类交通违法行为,交通环境和运输市场秩序得到净化。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扎实推进惠民公园、文化公园、高铁站前广场景观提升工程,公共休闲空间优化拓展。着力提升城区美化、净化、亮化水平,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复审。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投资2000余万元,购置配备压缩式垃圾运输车19台,启动建设乡镇正规垃圾中转站11个,“户分拣、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乡村垃圾清运处理模式初步构建。布海镇长山村成功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水系治理全面发力。累计投资4亿多元,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河湖警长制”,巡河治河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科学编制“一江四河”治理规划,全面启动“九项工程”,深入开展清河等“五大专项行动”,清理沐石河非法围堤73公里,清理河道内小围堤56.9公里,清理土方80.7万立方米。关闭非法采砂场10家。建成水质自动监测站2座,河道面貌明显改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面启动,建成粪污收集池442个、粪便处理中心1处。太兴垃圾场封场工程竣工验收,东风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朱城子污水处理厂主体完工,三道沟应急污水截流工程建成启用,污水防控能力稳步提升。土壤防治扎实推进。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土壤保护。克服各种困难阻力,关闭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302户,取缔“散乱污”企业35家,关闭黏土砖厂14家,农厕改造9000户。推广玉米保护性耕作23万亩,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加大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效加强。全年农防林更新改造200公顷,清收林地造林715公顷,商品林迹地更新81.5公顷,生态屏障不断筑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