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对农安经济发展来讲是不寻常、不平凡的一年,更是令人振奋、令人鼓舞的一年。一年来,面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下一心,咬定发展不放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战胜了种种困难,全县经济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国民经济
经济总量
经济总量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1,02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26.5%。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624,368万元, 619,043万元,957,613万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4.6%, 26.2 %, 41.9%。
经济结构
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在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中的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3.3:27.0: 29.7 ,调整为2009年的28.4: 28.1:43.5。
财政收支
2009年,受支柱企业的强力拉动,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1872万元,同比增长101.4%。成为长春市外县(市)区唯一突破10亿元的县,跃居全省财政收入十强县行列。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1%。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48305万元,同比增长26%。国税部门完成60205万元,同比增长215.6%;地税部门完成40207万元,同比增长43.2%;财政部门完成11460万元,同比增长36.5%。从严从紧控制一般性支出,确保了法定支出、正常运转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民生项目支出。一般预算财政支出212019万元,实现了收支平衡。
农业
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27460公顷。在遭受严重伏旱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仍然保持在42亿斤阶段性水平,虽然比上年有所下降,但随着政策性收入的增加、粮食销价的上扬、农业保险政策的兑现,粮食减产并没影响农民增收。2009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12.0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
种植业实现了稳定性发展。全年实现种植业总产值43.0亿元,实现增加值28.6亿元。全县册内地粮食播种面积323850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9.3%,其中:玉米播种面积289708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6.7%;大豆播种面积6190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74.5%;水稻播种面积11840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0.6%。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1108公顷,比上年同期下降59.8%。粮食总产量达到2086313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5.0%。其中:玉米产量1890010吨,比上年同期下降27.1%;大豆产量13393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1.9%;水稻产量103022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4.4%。经济作物获得较好的收成。全县油料总产量19360吨,其中:葵花籽产量10696吨。蔬菜产量242090吨,瓜果类产量154913吨。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60公顷。
牧业生产发展相对稳定。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6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肉类总产量达到768809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4.7%;奶类产量10128吨,比上年同期增长51.5%;禽蛋产量60649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0.1%。生猪总头数发展到5898832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6.2%。其中:生猪存栏1877755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6.0%;生猪出栏4021077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大牲畜存栏达到706645头(匹),与上年基本持平;羊存栏602294头,比上年同期增长1.3%。
渔业生产继续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4615吨,比上年同期增长0.54%。
农业投入相对平稳。全县化肥施用量(实物量)242486吨;农村用电量17293万千瓦/时。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所提高。
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26户,新增11户;实现产值73.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9%;实现利税 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0%。食品加工和石油化工两大支柱产业实现产值66亿元,实现税金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3.8%和4.3倍,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税金总额的83%和92%,其中新大石油实现产值35亿元、税金3.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2.5亿度,同比增长3.4倍。
固定资产投资
2009年,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机遇,全县包装申报项目78个,通过审批44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00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8%。其中,工业投资740000万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38.1%。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淞源玉米完成投资167000万元;华能热电完成投资260000万元;鲁能生物完成投资51973万元;成达食品完成投资98500万元,新大石油已正式投入生产运行。
建筑业
建筑业稳步发展。建筑业增加值实现20286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0.3%,建筑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8%。 全县施工面积703840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7.8%;竣工面积191585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长15.6%。
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邮电业持续发展。全县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182993万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6.2%。邮电业务收入达到3553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215万元,增长17.2%。
国内外贸易
2009年,在国家实施家电下乡、汽车拖拉机销售补贴等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政策的拉动下,我县贸易业保持了快速发展。2009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58394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7619万元,增长了17.7%。全县从事外贸出口业务的企业已发展到38户,新增3户,实现外贸出口创汇额150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4%。
基础设施建设
2009年,城市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围绕加快城市化建设,融资7.6亿元,改造棚户区地块12个,完成拆迁21.5万平方米,县城新建楼房51.6万平方米。投资7800万元,大修街路5条14.1万平方米,新修街路11条4万平方米;铺装人行步道12.3万平方米,铺装马路边石2.1万延长米;铺设居民区排水管线2380延长米。完成龙府广场和人民公园二期工程年度建设任务。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政务大厅、室内体育馆正在进行收尾。引天然气入城工程安装用户11092户。改建县级公路53公里,新建“村村通”公路260公里。我县顺利通过省专家组评估和终审鉴定,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卫生县城”。
金融保险业
金融保险业持续发展。银行各项贷款余额达到925322万元,其中农业贷款203427万元;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99639万元,其中居民储蓄余额达到722512万元。金融保险业为促进生产、保障人民生活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社会发展
科技和教育
科技综合实力增强。2009年末,全县拥有各类科学技术人员33346人。其中:自然科学技术人员17114人,社会科学技术人员16232人。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教育观念进一步更新,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合格率,均居全省县(市)领先地位。特殊教育学校扩建工程全面竣工,新建、维修校舍5.4万平方米,撤并学校8所,改造薄弱校30所;面向社会招聘教师193名,高考成绩再攀新高。
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承办了中国戏曲学会第六届年会,迎国庆系列文体活动成功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扎实开展,参加了全市老年运动会。县广播电台恢复播出,重建广播站29个。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医疗卫生水平逐步提高。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全县没有发生大的疫情。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247人,每万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人,现有床位2137张。
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
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达到1166223人,比上年同期增长7.7%。其中,农业人口926499人,比上年同期增长7.9%;非农业人口239724人,比上年同期增长7.0%。全县人口出生率5.1‰;人口死亡率5.14‰;人口自然增长率2.37‰。
就业和社会保障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增城镇就业4057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225人。下岗失业人员技能培训2249人,农民科技培训1.5万人次。参加社保人数达到3.4万人,新增3600人;农村低保达到3.66万人,新增3000人;城镇低保达到2.3万人,新增1300人。新增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160人,新增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105人。救助弱势群体4.2万人次。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6%。
2009年末,全县职工总人数达到36058人,比上年同期下降2.0%;职工工资总额60.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7%。职工平均货币工资1682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0%。
农民人均纯收入547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72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