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跃升这个主题,创新发展思路,强化发展措施,圆满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全县上下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结构日益优化;城乡联动发展、“三化”进程日益加快;民生全面改善、幸福指数日益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全年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增长,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1961万元,比上年增长2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28515万元,增长21.4%;第二产业增加值862747万元,增长25.3%;第三产业增加值1110699万元,增长15.5%。三次产业结构为29.6:30.8:39.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860元,比上年增长19.8%。
图1 2007—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单位:万元
表1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单位:万元
指标 | 2011年 | 2010年 | 比上年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 | 2801961 | 2332664 | 20.1 |
第一产业 | 828515 | 682648 | 21.4 |
第二产业 | 862747 | 688643 | 25.3 |
工业 | 624627 | 495443 | 26.1 |
建筑业 | 238120 | 193200 | 23.3 |
第三产业 | 1110699 | 961373 | 15.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227051 | 195146 | 16.4 |
批发和零售业 | 199628 | 182408 | 9.4 |
住宿和餐饮业 | 59274 | 52641 | 12.6 |
金融业 | 80499 | 72204 | 11.5 |
房地产业 | 61434 | 56044 | 9.6 |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 18725 | 17267 | 8.5 |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 | 209797 | 157749 | 33.0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52774 | 48678 | 8.4 |
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 | 201517 | 179236 | 12.4 |
二、农业
今年以来,全县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集成推广玉米栽培“十项技术”和水稻“三推两早一达标”技术,积极改造中低产田,大力发展水浇农业,努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努力推进现代牧业建设,积极促进林业生态建设。
农业:全年实现农业(第一产业)增加值807733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47750公顷,比上年增长7.3%,其中:玉米播种面积317832公顷,比上年增长8.7%;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3944公顷,比上年增长8.5%。
全年粮食产量400.1万吨,比上年增加20.9%。其中:玉米产量376.5万吨,比上年增长80.3%;大豆产量2.4万吨,比上年增长50%;水稻产量10.9万吨,与上年持平。
全年油料总产量3.8万吨,比上年增长35.7%。其中:葵花籽产量1.7万吨,比上年增长41.7%;蔬菜产量45.2万吨,比上年增长14.1%;瓜果产量14.5万吨,比上年增长31.8%。
农用化肥施用量25.3万吨。农村用电量23015.8万千瓦/时。
林业: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69公顷,与上年持平。
牧业:全年实现牧业总产值714205万元,比上年增长4.5%。
渔业:全年水产品产量0.5万吨,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通过加强工业载体建设、集中签约开工项目、大力开发资源型产业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工业经济呈现出多极化、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实现创新发展。
全年实现全口径工业总产值2498508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97480万元。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24627万元,比上年增长26.1%,增幅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6.2%,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共84户,比上年增加29户。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食品加工业、石油化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8.6%和24.3%。
图2 2007—2011年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单位:万元
表22011年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 | 单位 | 产量 | 比上年增长(%) |
原油加工量 | 吨 | 539200 | 24.3 |
汽油 | 吨 | 195759 | 14.8 |
柴油 | 吨 | 194888 | 12.2 |
液化石油气 | 吨 | 105521 | 40.1 |
泵 | 台 | 18649 | 55.4 |
饲料 | 吨 | 5120 | -20.9 |
塑料制品 | 吨 | 1547 | 76.4 |
鲜、冷藏肉 | 吨 | 196968 | 228.9 |
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266563 | 45.6 |
水泥 | 吨 | 2086588 | 14.2 |
饮料酒 | 千升 | 229223 | 6.5 |
软饮料 | 吨 | 51098 | -0.3 |
啤酒 | 千升 | 216863 | 4.8 |
硝酸磷肥(实物量) | 吨 | 476731 | 52.4 |
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38120万元,比上年增长23.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71034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57483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一年来,全县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强化投资进度、优化投资结构,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攻坚战,全力推进龙源风电、华润风电等重点能源项目和新大石油、华润啤酒等扩能增效项目的建设。富士康、大成、旺旺、一汽试车场等在谈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6848万元,比上年增长44.7%。
分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0063万元,比上年增长42.8%;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11万元,比上年增长67.3%。
招商引资:全年引进内资65亿元、外资5210万美元,分别增长15%和19.4%。
表32011年分行业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行业名称 | 投资额 |
农、林、牧、渔业 | 6600 |
采矿业 | 25000 |
制造业 | 903206 |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62150 |
建筑业 | 500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27791 |
批发和零售业 | 21570 |
房地产业 | 74450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39447 |
教育 | 12012 |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 2000 |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 10088 |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9174万元,比上年增长67.7%。年末全县城乡共新建楼房1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0%,开发建设楼房70万平方米,南部新城新收储土地84公顷,开发高标准住宅楼18万平方米。合隆、烧锅、伏龙泉等重点镇新建楼房90万平方米。
五、贸易
今年以来,全县加快发展城镇服务业和农村商贸服务业,努力壮大现代服务业规模,积极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工作。通过扩大内需、拉动消费政策,促进了居民消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增长速度继续加快,贸易业的流通规模和现代化程度继续增强。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1898.3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分销售地区看,县的零售额569348万元,比上年增长14.07%;县以下零售额232550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489531.55万元,比上年增长17.2%;餐饮业完成312366.75万元,比上年增长9%。
六、财政和金融业
今年,由于主体税种完成情况较好,财政收入保持了稳定健康良性的增长,收入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财政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了较好保障。加快发展金融业,今年新建北银村镇银行和吉林银行两家金融机构。各金融部门充分利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好形势,继续努力上争资金,扩大资金投放量,实现金融企业和县域经济同步发展。
财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01047万元,比上年增长29.9%,完成年度预算的111.7%;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03074万元,比上年增长42.1%,完成年度预算的122.7%;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支出363847万元,比上年增长26.7%。
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94204万元,比上年增收13666万元,比上年增长17%,完成年度预算的102.4%;地税部门完成85671万元,比上年增收31639万元,比上年增长58.6%,完成年度预算的112.7%;财政部门完成21172万元,比上年增收979万元,比上年增长4.8%,完成年度预算的176.4%。
从主要税种收入完成情况看,增值税(100%部分)完成28165万元,同比增长13.5%;营业税完成24127万元,同比增长13.4%;企业所得税(100%部分)完成11030万元,同比增长62.7%;个人所得税(100%部分)完成2498万元,同比下降7.9%;耕地占用税完成23226万元,同比增长255.4%;消费税完成58040万元,同比增长21.5%。
金融:全县年末金融机构达到8家,金融网点达到88个。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14768万元,比年初增长25.0%,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22229万元,比年初增长19.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16145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37339万元,比上年下降20.6%;中长期贷款余额332702万元,比年初增长21.6%。
七、教育、卫生和体育
教育、卫生和体育事业取得了明显进步。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做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及农村“留守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全年撤并学校7所,改造校舍13万平方米,补充招聘教师186名,中小学校车实现统一管理,高考高分段人数居长春地区外五县(市区)之首。全县教育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方式,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好成绩。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全县加强新农合的运行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县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体育事业取得了较好发展。
教育:全县共有6所高级中学、42所初级中学、2所职业中学、313所小学和71所幼儿园。教育从业人员共13631人。全县所有在校学生120988人。其中高级中学22133人;初级中学21905人;职业中学3926人;小学53534人;幼儿园15522人。
卫生: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医院+乡村卫生所)43处,其中医院12处;乡村卫生所31处。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565人,每万人(常住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69人。拥有医院床位数2356张,每千人(常住人口)拥有床位19.92张。
体育:全县共获得全省性比赛奖牌14枚,其中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6枚。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全县通过制定100项民生任务和148件乡镇民生实事促进民生的发展,一年来,民生得到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指示连年攀升;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镇建设实现提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劳动就业机会逐渐增多。
人口: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达到1182429人,比上年同期增长0.54%。其中,农业人口854406人,非农业人口328023人。全县人口出生率8.06‰,人口死亡率6.28‰,人口自然增长率1.78‰。
全县年末在岗职工36135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1694元,比上年增长14%。城镇新开发就业岗位7000个,安置就业人数8240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数35万人次。
人民生活: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21元,比上年增长38.2%,农民人均纯收入8100元,比上年增长27.1%。县城实施暖房子工程35万平方米,新建、回购廉租住房816套,农村完成泥草房改造1750户。
九、城市建设
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20%,完成6条主要街路建设,新修13.4公里绕越线和立交桥。新增集中供热面积48万平方米,垃圾处理厂投入使用,全面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22个乡镇基础设施投入达到3.5亿元,合隆镇陈家店村通过土地增减挂钩新建农民新区3万平方米。城市建设呈现出城乡联动开发、规模迅速扩大、品位日益提升的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