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泸州市统计局

2024年,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四化同步推进、城乡深度融合、一体两翼齐飞”,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生产需求稳步增长,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好。

一、综  合

行政区域。全市下辖三区四县,乡镇(街道)126个。其中,8个乡、92个镇、26个街道办事处。8个乡均为少数民族乡,其中苗族乡6个、彝族乡2个。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2228.76平方公里【2】。

行政区人口【3】在户籍人口统计年度内,全市公安户籍登记户数160.14万户,户籍总人口500.5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298.35万人,城镇人口202.22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0.4%。市辖区户籍人口153.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8.28万人,乡村人口34.74万人。迁入人口1.87万人,迁出人口2.77万人。

1   2024年末泸州市户籍人口及构成

                                        单位:户、人、%

指 标 名 称 年 末 数 比  重
户籍总户数 1601411
户籍总人口 5005658
按性别:男性 2575697 51.5
女性 2429961 48.5
按年龄:0-17岁 862877 17.2
18-34岁 1098212 21.9
35-59岁 1893026 37.8
60岁及以上 1151543 23.0
按城乡:城镇人口 2022194 40.4
乡村人口 2983464 59.6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7.1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197.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29.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市辖区常住人口16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7.6万人,乡村人口43.7万人。

d7a5dbd426524ccb9d96ace5b6377912.png

  市场主体。年末全市工商注册登记实有各类企业86821户,其中私营企业75591户,外商投资企业340户,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注册实有个体工商户312208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770户。

经济总量。根据市(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836.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9.72亿元,比上年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1327.25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1249.55亿元,增长5.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39.6%和54.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1.6、2.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3:47.8:42.9调整为9.2:46.8:44.0。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6445元,比上年增长3.9%。

a647dc1639cd44fb9e1893ce55ea48ce.png

民营经济【5】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701.6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占GDP的比重为6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1.46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846.64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603.53亿元,增长3.9%。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9:50.3:34.8调整为14.8: 49.8: 35.4。

物价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下降0.1%,其中食品烟酒类下降0.1%,衣着类下降3.5%,居住类【6】与上年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2%,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2.9%,医疗保健类上涨0.4%,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2%。

2  2024年泸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标名称 全市 指标名称 全市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0.1     衣着 -3.5
服务价格指数 0.8     居住 0
消费品价格指数 -0.6     生活用品及服务 -1.2
    #食品烟酒 -0.1     交通和通信 -0.8
 其中:粮食 -10.0     教育文化和娱乐 2.9
     猪肉 12.8     医疗保健 0.4
            烟酒 -1.0     其他用品及服务 2.2

就业形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1217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97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1299人。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6.6亿元,比上年增长2.4%。

95f0308f646948acaf92ce9b73f95e6d.png

农作物种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09.4万亩,比上年增长0.2%。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96.6万亩,比上年增长4.6%;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31.6万亩,增长2.4%;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0.1万亩,增长9.1%;烟叶播种面积7.0万亩,下降4.9%。

农作物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238.4万吨,比上年增长1.3%。其中稻谷产量111.4万吨,比上年增长1.3%;高粱产量11.4万吨,下降1.1%;玉米产量67.9万吨,增长4.3%。油料产量14.3万吨,比上年增长7.3%,其中油菜籽产量12.8万吨,增长7.9%。烟叶产量0.9万吨,比上年增长1.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32.2万吨,比上年增长4.2%。茶叶产量2.4万吨,比上年增长5.3%。水果总产量36.7万吨,比上年增长5.0%。药材产量4.8万吨,比上年增长14.1%。甘蔗产量8.1万吨,比上年增长3.7%。

现代农业。全年改造提升现代经作标准化产业基地10万亩,全市累计建成70万亩现代经作标准化产业基地。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高粱油菜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泸州市纳溪区合面稻渔现代农业园区、泸县潮河晚熟龙眼现代农业园区、合江县白米稻渔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区。

林竹业生产。全年完成营造林20.02万亩,实施森林管护368万亩,巩固两轮退耕还林成果79.06万亩。完成四川省赤水河流域水源涵养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第二阶段退化林修复13.5万亩,人工造乔木林0.25万亩,封山育林0.25万亩,小型水利水保设施400处。常态化管护已认定公布挂牌古树3051株,实施“一树一档” “一树一策” “一树一责”。叙永县林下食用菌产业示范建设项目入选首批“天府森林粮库”示范项目,纳溪白节高峰现代竹基地等11个现代基地获评省级现代基地。全市以“控发生、防反弹、保安全、守底线”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方针,积极推动森林防灭火各项工作,发布森林火险预测377期,精准分级防控1287个重点林块网格,查治火灾隐患1355个、重大隐患11个、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365个,以“视觉氛围+听觉感知”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全民防火意识,查处违规野外用火294起,组织森林火灾应急演练1781次,安全培训2342次。

畜牧业。全年生猪出栏391.2万头,比上年下降7.3%;年末生猪存栏221.1万头,比上年下降5.3%;牛出栏7.0万头,比上年下降11.9%;羊出栏46.0万只,比上年下降15.8%;家禽出栏3582.4万只,比上年下降9.9%。肉类总产量38.7万吨,比上年下降3.2%,其中猪肉产量30.2万吨,比上年下降2.2%;牛肉产量0.9万吨,下降10.0%;羊肉产量7058吨,下降17.7%。禽蛋产量5.0万吨,下降5.5%。

渔业。全市水产养殖面积9336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投放鱼种量1.42万吨,比上年增长4.8%;水产品总产量11.76万吨,比上年增长5.5%;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24.88亿元,比上年增长5.9%。

三、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工业生产。全年工业增加值1059.18亿元,比上年增长2.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6%,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39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5%。

51f8e658ff27479ba6f6cf6d84025a8b.png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重工业增加值下降2.1%。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6%,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2.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0.8%,私营企业增加值下降11.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11.4%。

从主要行业看,医药健康产业(仅含医药制造产业)比上年增长11.6%,装备制造产业增长10.1%,食品轻纺产业增长1.1%,电子信息产业(仅含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下降8.0%,能源化工产业下降3.6%,先进材料产业下降1.0%。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主要监测的工业产品中,机制纸及纸板比上年增长7.2%,钢化玻璃增长14.7%,挖掘机增长27.4%,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38.1%,粗钢增长42.2%。

工业经济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盈利840户,产品销售率90.2%;实现营业收入1721.3亿元,比上年下降7.2%。其中,酒的制造业营业收入下降4.5%;实现利润总额342.5亿元,下降5.0%。亏损面10.5%,比上年扩大3.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2.3亿元,下降4.9%。资产负债率52.9%,比上年上升1.0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19.9%,上升0.5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62.1元,增加0.4元。

3   2024年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总量

(亿元)

比上年增长(±% 总量

(亿元)

比上年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合计 1721.3 -7.2 342.5 -5.0
其中重点行业:酒的制造 653.7 -4.5 252.1 1.7
能源 148.9 5.0 16.4 43.5
化工 122.3 -26.3 8.1 9.6
医药 24.7 -11.4 3.1 -36.1

 

4  2024年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石灰石 万吨 398.3 -5.8
饲料 万吨 26.8 15.5
人造板 万立方米 6.5 -38.7
化纤长丝机织物 万米 150220.8 7.5
浓硝酸(折100%) 万吨 5.9 -22.4
烧碱(折100%) 万吨 0.0 -100.0
合成氨(无水氨) 万吨 94.6 5.3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 万吨 59.6 8.6
水泥 万吨 197.0 -12.5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992.3 -4.2
亿块 7.1 -66.5
瓷质砖 万平方米 117.8 -15.9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1131.8 -24.9
钢化玻璃 万平方米 218.0 14.7
夹层玻璃 万平方米 30.1 -21.0
中空玻璃 万平方米 82.1 -19.1
卫生陶瓷制品 万件 8.1 -4.7
化学药品原药 万吨 2.0 -28.6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16.3 38.1
罐头 万吨 0.6 -14.3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万千升 71.6 -10.2
啤酒 万千升 2.4 -22.6
饮料 万吨 0.9 0.0
服装 万件 513.4 -21.7
家具 万件 26.3 -22.4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87.8 7.2
纸制品 万吨 23.8 -37.0
电子元件 亿只 20.2 5.2
聚碳酸酯 90141 0.3
金属包装容器 33930 129.4
液压元件 万件 94.8 -23.3
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 万台 2594.5 -41.2
传感器 万只 19634.0 72.5
液晶显示屏 万片 181.1 -36.5

 

建筑业。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的入统建筑业企业633户,有工作量企业616户,建筑业企业期末从业人员26.88万人。全年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业总产值1319.76亿元,比上年增长7.4%。

服务业。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49.55亿元,比上年增长5.0%,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44.0%,拉动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2.2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比上年增长5.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6.2%,住宿和餐饮业增长4.9%,金融业增长5.7%,房地产业下降8.7%,其他服务业增长6.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8】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9】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7.5%,其中民间投资【10】比上年下降16.4%。

从投资结构看,基础设施投资【11】比上年下降30.3%;产业投资下降8.2%;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7.0%;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下降16.2%;其他投资下降1.3%。

从国民经济行业看,制造业投资比上年下降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下降26.8%,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增长19.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下降8.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下降64.0%,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下降10.0%。

5  2024年泸州市分行业投资增长速度

    比上年增长(±%      比上年增长

±%

农、林、牧、渔业 -2.0 房地产业(含房地产开发) -28.5
采矿业 -41.9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8.0
制造业 -3.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4.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1.8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0.3
建筑业 17.6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64.0
批发和零售业 -3.7 教育 9.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6.8 卫生和社会工作 -10.0
住宿和餐饮业 19.2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28.7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55.4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54.7

房地产开发。年末有经营活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146户,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62.62亿元,比上年下降27.0%,其中住宅投资131.38亿元,比上年下降24.4%。商品房施工面积1451.2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1.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082.4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0%。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39.4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7.2%,其中住宅178.0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4.0%。商品房竣工面积218.6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58.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4%。

商品房销售【12】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90.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9.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05.7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0.8%。商品房销售额229.24亿元,比上年下降40.5%。其中住宅销售额170.03亿元,比上年下降45.3%。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消费市场【13】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6.94亿元,比上年增长4.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35.03亿元,比上年增长4.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91.91亿元,增长4.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348.38亿元,比上年增长4.6%;餐饮收入178.55亿元,增长5.1%。

ba3c51e9a4f44d668ad2155469d2426f.png

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单位)1878户,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1460户,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单位)418户。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47.19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716.79亿元,增长5.6%。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3.82亿元,比上年下降26.3%。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1.7%,日用品类增长17.5%,中西药品类增长11.4%,家具类增长26.7%,通讯器材类增长84.8%,汽车类增长8.9%。

6   2024年泸州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分类

     总量(亿元) 比上年增长(±%
 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 276.30 21.7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29.54 -49
 化妆品类 7.80 -12.8
 金银珠宝类 8.24 -39.7
 日用品类 36.98 17.5
 体育、娱乐用品类 0.87 -14.8
 书报杂志类 0.38 14.2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47.48 10.4
 中西药品类 29.04 11.4
 文化办公用品类 9.43 3.6
 家具类 3.48 26.7
 通讯器材类 5.21 84.8
 石油及制品类 148.25 -1.7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5.02 26.9
 汽车类 97.50 8.9
 其他类 11.29 -8.6

旅游发展。泸县屈氏庄园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泸县道林沟景区、叙永县春秋祠、古蔺县画里乡村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末天府旅游名县3个,特色县1个,有A级旅游景区34个,其中4A级14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年末星级旅游饭店20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7家。旅行社45家,其中有出境资质的旅行社3家。国家乙级旅游民宿1家,天府旅游民宿2家,酒城旅游民宿5家,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25家。截止2024年底,全市有市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21个,省级中小学红色研学实践基地8个。

六、对外经济

自贸区。累计形成创新成果519项,获全国推广(表扬)9项、全省推广(表扬)36项。2024年新形成制度创新成果30项,“综合保税区一线进区货物‘即到即入’新模式”获商务部纳入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全国推广,“出口应征税货物智能快捷申报”“数字化实景现勘远程服务模式”等7项改革经验全省推广。泸州综保区完成进出口值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在全国综保区中排名第77位,占全市年度进出口总值54.6%。泸州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园获评全省唯一省级成熟型跨境电商产业园,全年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13.12亿元,比上年增长29.1%。泸州港全年完成集装箱箱量23.34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0.9%。全年进口粮食151.49万吨,比上年增长15.2%。成功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列,2024年开行泸州中欧/中亚班列30列次,进出口总货值突破5.89亿元。

进出口贸易【14】按人民币计算,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60.09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进口额74.48亿元,比上年增长6.0%;出口额185.60亿元,增长23.3%。

20dbbb4bb4594dcb87f0b2fc97e60854.png

招商引资。成功引入物元半导体(泸州)电子级特种气体项目、中山钰民(泸州)医疗器械生产基地、马来西亚闵和国际(泸州)粮油产业基地等项目。全市新签约产业项目217个,完成省外国内新增实际投资551.21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7家,FDI(外商直接投资)1373万美元。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机动车。年末实有出租汽车2121辆。年末机动车保有量110.20万辆,其中大型汽车1.68万辆,小型汽车61.11万辆,摩托车46.49万辆,新能源汽车3.88万辆。年末实有驾考中心18处,驾校71家,年末累计核发机动车驾驶证8.30万人。

公路建设。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22002.10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里程613.22公里,一级公路225.45公里,二级公路926.53公里,三级公路436.10公里,四级公路19476.73公里,等级外公路324.07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1178.96公里(其中普通国道655.51公里),省道915.78公里(其中普通省道826.01公里),农村公路(县道、乡道、村道)19907.36公里。

公路运输。年末全市公路运输营运车辆数18764辆(不含市内公交和出租车),其中客运车辆2680辆,货运车辆16084辆。客运线路627条(不含城镇公交线路),其中跨省线路87条,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全年完成旅客运输5221.41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18.83亿人公里。完成货物运输9451.53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42.15亿吨公里。

港口业务。泸州港集装箱码头已建成6个1000吨级直立框架式泊位和40万平米集装箱堆场,具备集装箱25.5万标箱吞吐能力。拥有经营性货运码头16座,生产性泊位44个,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27个,近洋航线3条,内河航线6条,铁水联运班列11条。全年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02.25万吨,比上年增长0.2%。其中,出港321.36万吨,比上年下降8.0%。集装箱吞吐量23.34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0.9%。

水路运输。内河航道里程926.54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136公里。年末民用运输轮驳船155艘,全年完成货物运输1703.31万吨,比上年下降18.9%;货物周转量234.18亿吨公里,下降7.1%;旅客运输0.41万人次,下降25.5%;旅客运输周转量3.11万人公里,下降10.0%。

铁路运输。全市铁路运营总里程404公里,其中客运铁路100公里,货运铁路265公里,客货共线铁路39公里。全年铁路货物运输量537.55万吨,比上年增长7.4%;货物运输周转量4.8亿吨公里,增长36.0%;铁路客运量642.94万人,其中泸州站587.07万人,泸州东站6.05万人,泸县站43.2万人,叙永北站6.62万人。

航空运输。年末云龙机场通航城市达49个,共保障运输起降21488架次,全年旅客吞吐量(客运人次)243.5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171.8吨。全国机场排名第73位。

公交运营。年末公交线汽车线路(包括县城、农村乡镇有固定停靠点)347条,其中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212条;公共交通汽车营运车辆(包括农村班线公交)1839辆,其中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253辆;城市公交汽车运营线路总长度4177公里,城市公交专用道170.2公里。全年公共交通汽车客运总量(包括农村公交)20110万人次,其中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8333万人次。

邮政业务【15】年末全市有邮政局(所)251个,快递企业88户(含异地法人在泸分支机构)、备案营业网点1470余个。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5.55亿元,比上年下降5.2%。其中,完成快递业务收入8.45亿元,比上年增长4.7%;完成快递业务量9521.18万件,增长2.2%。

通讯发展【16】全年电信业务总量49.9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电信业务收入42.55亿元,增长3.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含公用电话)80.67万户,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40.40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40.02万户,年末移动互联网用户430.84万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428.41万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96.33万户,互联网宽带电视用户(IPTV)179.61万户。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1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25.14亿元,国内增值税44.92亿元,企业所得税30.3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0.47亿元,其中教育支出91.12亿元,科学技术支出1.77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6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5.81亿元,卫生健康支出61.25亿元,节能环保支出16.07亿元,城乡社区支出43.95亿元,农林水支出73.16亿元,交通运输支出19.81亿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7.09亿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96亿元,住房保障支出15.05亿元。

  

d3263b8c81634c72b1d9d88a1bd17314.png

 金融体系。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779.6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273.2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8%;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985.47亿元,增长12.1%;各项贷款余额4173.9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300.3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2864.72亿元,增长20.2%。

7   2024年末泸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增速

指 标 名 称 年末数

(亿元)

比年初增减额(亿元) 同比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4779.60 469.57 10.9
其中:境内住户存款 3273.24 344.66 11.8
境内非金融企业存款 985.47 105.74 12.1
各项贷款余额 4173.92 556.64 15.4
其中:境内住户贷款 1300.36 69.88 5.7
其中:短期贷款 288.61 11.89 4.3
中长期贷款 1011.75 57.99 6.1

证券交易【17】年末在泸证券公司8家,所属营业部9个。股票有效账户数80.2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6.0%。持有股票市值1201.22亿元,比上年下降22.4%。全年证券成交总额为6516.97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股票基金成交3111.35亿元,增长21.1%。证券公司营业收入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利润总额0.85亿元,增长52.4%。

保险业务。年末在泸市级保险分支公司43家。全年保费总收入105.30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4.50亿元,增长4.2%;人寿险保费收入80.80亿元,增长3.2%。全年保险赔付52.02亿元,比上年增长36.1%。年末全市保险从业人员1.07万人。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学前教育。全市幼儿园【18】630所,在园幼儿9.74万人,专任教师6160人。其中,城区幼儿园163所,在园幼儿3.11万人,专任教师2400人。公办幼儿园209所,在园幼儿5.32万人,专任教师3129人。其中,城区公办幼儿园33所,在园幼儿1.64万人,专任教师1054人。

义务教育。全市小学188所,教学点239个,在校学生28.62万人,招生4.45万人,毕业生5.26万人,专任教师1.73万人,教职工1.80万人。初中169所,在校学生16.19万人,招生5.33万人,毕业生6.35万人,专任教师1.33万人,教职工1.45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总人数44.8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专任教师183人,招生185人,在校生986人,毕业生179人。

高中和中职教育。全市普通高中30所,专任教师7135人,招生3.43万人,在校学生10.43万人,毕业生3.76万人,专任教师713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3所,招生2.07万人,在校学生6.23万人,毕业生2.20万人,专任教师2902人。

高等教育。全市有普通高校【19】7所,招生3.59万人,在校学生10.55万人,毕业生2.61万人,专任教师4477人。其中,博士和研究生教育招生1490人,在读学生4240人,毕业生1165人。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招生34363人,在校学生10.12万人,毕业生2.49万人;非全日制本(专)科招生15730人,在读学生4.23万人,毕业生3726人。全市成人高等学校1所,专任教师69人,招生1695人,毕业生1231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5065人。

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全市共有考生6.57万人,报考普通高等院校考生4.39万人(普通类应届高中毕业生3.85万人,普通类往届高中毕业生0.53万人),报考对口高职考生2.19万人。普通高等院校考生中文科考生1.94万人,理科考生2.44万人。本科上线2.19万人,其中一本上线0.79万人,一般本科1.40万人。共被普通高校录取5.86万人,录取率89.1%,其中本科录取2.44万人。

社会化考试。全市共有成人高考考生0.9万人,比上年减少30.8%。其中高起专、本考生0.4万人,专升本考生0.5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人数2.6万人,报考5.76万科次。非学历考试中,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1.27万人,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4.1万人,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1.15万人。

科学技术。2023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31.3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15%。获得省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24年,新增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家,省级引智引才基地1家,省级大学科技园1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全职新引进外国高端人才(A类)10人、专业人才(B类)24人。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038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32家。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517项,合同成交额60.37亿元,比上年增长62.0%。47家企业获批“天府科创贷”,获贷总金额2.48亿元,居全省第4位。

商标注册。2024年末全市有效注册商标达54856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3件,地理标志产品14件,地理标志商标18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健康

文化产业【20】四季度末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157家,其中文化制造业56家,文化批发零售业27家,文化服务业74家。年末电影放映院27个,全年电影票房收入72.86万元。

文化资源。全市建成文化馆8个(国家一级馆6个、二级馆2个)、公共图书馆9个(国家一级馆3个、二级馆5个)、美术馆2个,22个城市书房、126个街镇综合文化站、1488个村社文化室全面实现免费开放。全市图书馆总藏量246.4万册(件),其中图书藏量202.3万册。图书馆总流通人次159.5万人次。现有国家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个(泸县龙舞之乡、纳溪民歌之乡),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5个。

文脉传承。泸州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5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以上7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2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6人。全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泸县·雨坛彩龙”“合江·先市酱油”“古蔺·郎酒”“江阳·油纸伞” 入选“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先市酱油非遗工坊、纳溪区怡养坊桂花酿造非遗工坊入选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

广电传播。持续推进“高清泸州•智慧广电”建设,不断完善8个市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推进5G“智慧广电”建设,实施智慧广电社区(乡村)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广电5G手机700M信号基站建设,已基本实现广电手机信号泸州全覆盖。完成3个县广播体系升级改造工程、2个智慧广电示范区项目建设,建成“广电千兆5G智慧社区”省级示范点100个,改造156个村广电网络,提升泸州市应急广播直播间,持续完善7个区(县)级应急广播村村响平台,实现行政村广播“村村响”全覆盖,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光纤网络覆盖,实现城区覆盖100%、农村全域覆盖率88%,构建智慧广电传播体系。年末全市有线数字电视有效端口客户14.06万户,有效互动数字电视客户10万户,广播电视互联网有效客户5.96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7%。

体育发展。圆满举办泸州国际网球公开赛、泸州市“三大球”城市联赛、泸州市第九届运动会、泸州市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酒城麒麟杯”泸州市第二届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高质量承办“星火杯”2024年四川省帆船(帆板)、冲浪锦标赛和四川省第四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排球高校男子校园组总决赛、四川省第五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足球初中男子组预赛等省级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10个。全市累计建成各类体育场地数16230个,体育场地总面积119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平方米。体育馆8个,体育场6个。我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6枚、银牌8枚,其中邓雅文获得巴黎奥运会自由式小轮车女子公园赛冠军;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金牌24枚、银牌8枚、铜牌5枚,参加“星火杯”2024年四川省青少年锦标赛各项目比赛,共获得46枚金牌、59枚银牌、75枚铜牌。体育彩票销售站点361个,体育彩票销售完成6.41亿元。

医疗设施建设。川南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项目(一期)、川南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中心项目、西南医科大学附院肿瘤核医学中心项目、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建设项目等项目稳步推进建设。泸州市中医医院中医特色诊疗综合建设项目、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教综合楼项目已竣工。全市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17家(其中三甲医院7家、三乙医院8家;三甲保健院1家;三甲疾控中心1家),二级甲等医疗机构13家。

医疗卫生资源。年末全市开业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4520个,其中医院144个、基层卫生机构433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8个、其它卫生机构11个。在医院中,综合医院84个、中医医院30个、专科医院29个、护理院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健康教育所(站、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急救中心(站)1个、采供血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卫生监督机构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1个、卫生院104个、村卫生室2857个、门诊部3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281个、护理站1个。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37703人,比上年增加139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327人,比上年增加953人;注册护士17733人,增加414人。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9369张,其中医院床位数28403张,基层卫生机构床位数10105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61张。

38baf33732cf4544a901487cb812d9b1.png

医疗卫生服务。全年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2460.44万人次,其中门、急诊2337.79万人次,年出院人数136.3万人,组建家庭医生团队894个,常住人口签约336.1万人,全年健康体检128.13万人,老年人体检人数51.41万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4.1%,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42.27万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14.16万例。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达97.7%,建立艾滋病抗体检测确证实验室4个、筛查实验室34个、快速检测点227家。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8.51/10万、2.21‰、4.26‰,宫颈癌筛查9.61万人、乳腺癌筛查9.61万人。

人口生育。2024年自然年度人口监测共出生24023人,出生率5.63‰。其中,一孩出生12658人,二孩出生7999人。死亡31897人,死亡率为7.4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5‰,出生人口性别比【21】108.3。育龄妇女(15-49岁)85.73万人,已婚育龄妇女42.94万人。

十一、城市建设、生态环境

 城市建设。城市二环路52.5公里全线贯通成环,建成区道路达1277公里,城区10分钟生活圈全面形成。龙透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开工建设,长江五桥及连接线工程有序推进,过江交通瓶颈逐步缓解;茜草片区市政道路(西区)、沱江新城城西片区道路、医教园区市政道路、高铁站西北片区道路、长湿新城北部核心区支路等项目有序推进,片区路网不断完善;二道溪截污干管复线、丹艳路与瑞景西路交叉口人行天桥等工程竣工投用,持续补齐功能短板;茜草滨江绿地生态修复提升工程、柏木溪公园(一期)等工程开工建设,酒谷湖公园、高铁站前广场竣工投用,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住房保障。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积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2024年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758套(间),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588户。

居住品质。全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实施柏木溪公园一期、高铁站前广场、茜草滨江绿地生态修复提升工程项目等,2024全年新增绿地112.29公顷,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98平方米。全市已成功创建四川省首批百强中心镇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1个,中国传统村落32个,省级传统村落75个。

生态环境。截至2024年底,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以上优良天数300天,空气质量达标率82.0%。主城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降水酸雨频率4%,降水pH值范围为5.20~7.21,总均值为6.22。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长江泸州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总平均值53.4分贝(昼间)。

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9.7℃,其中市辖区19.9℃。最高气温43.7℃,其中市辖区43.7℃。最低气温-0.1℃,其中市辖区2.0℃。年平均相对湿度79.0%,其中市辖区78.0%。全年日照时数1280小时,其中市辖区1288.8小时。全年降水量1048.8毫米,其中市辖区1081.9毫米。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支。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748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工资性收入26439元,比上年增长4.3%;经营净收入8742元,增长4.9%;财产净收入2357元,增长3.5%;转移净收入10210元,增长4.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737元,增长3.8%。其中,交通通信支出比上年增长0.4%,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9.1%,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增长4.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46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工资性收入9798元,比上年增长6.2%;经营净收入6338元,增长6.5%;财产净收入351元,增长2.6%;转移净收入4760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681元,增长5.6%。其中,交通通信支出比上年增长5.0%,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1.3%,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增长12.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7.1%。

养老保险。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22】参保人数【23】302.6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2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4.89万人(参保职工70.73万人,离退休人数44.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6万人,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28909.9元,比上年增加1023.9元,增长3.7%;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92万人(参保职工8.50万人,离退休4.4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4.88万人(非待遇领取人数101.18万人,待遇领取人数73.7万人)。

全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253.55亿元,比上年增加11.76亿元;基金总支出252.74亿元,比上年增加11.47亿元。其中,发放养老金156.77亿元,比上年增加10.74亿元。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1.02亿元。

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基金总收入25.96亿元,比上年增加5.91亿元。其中,个人缴费收入11.91亿元,比上年增加5.46亿元;中央财政补助收入9.02亿元,增加1.32亿元;地方各级财政补助收入3.65亿元,增加1.01亿元。基金总支出14.97亿元,比上年增加3.33亿元,其中支付养老金14.75亿元,增加3.3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46.09亿元。

失业保险。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37.5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9万人,其中女性17.52万人,增加0.35万人。失业保险金月标准达到1773元。

工伤保险。年末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8.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52万人,其中农民工25.47万人,增加1.63万人。全年有3843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比上年末增加194人。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3.53亿元,比上年增加0.74亿元,全年基金总支出3.62亿元,增加0.54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0.22亿元。

医疗保险。年末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31.82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1.01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8.15万人,其中女性17.61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370.81万人。

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41.20亿元,比上年增加5.20亿元;基金总支出31.52亿元,增加2.50亿元。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余54.64亿元。

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44.47亿元,比上年增加3.02亿元;基金总支出42.88亿元,增加1.45亿元。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3.28亿元。

职业培训。年末全市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5个、市级1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省级14个、市级45个。全市累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名,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16名,天府工匠获得者6名,天府卓越工程师获得者1名。职业培训机构59个,在校生3.63万人。技工院校4所,招生556人,在校生3163人,毕业生833人,教职工240人。专业技术人员14.4万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3235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6.94万人。全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3.3万人次,补贴资金2846.47万元。全市创业培训1439人,发放创业培训补贴439.75万元。

社会救助。年末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1.16万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2万人,其中残疾人0.54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10.91万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54万人,其中残疾人4.78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788元/人/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80元/人/月。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1025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810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754元/人/月。全年救助农村特困人员2.52万人,救助城市特困人员0.58万人。

应急管理。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1起,死亡91人,受伤8人。发生火灾事故2988起,受伤人数16人,死亡人数7人。全年受灾人口21.06万人,紧急安置人口0.02万人,因灾死亡0人,因灾发放救济11.3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9955.33公顷,绝收面积3871.81公顷,倒塌房屋0间,直接经济损失37.27亿元。

 注释:

[1] 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未作机械调整。

[2]行政区域面积来源于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发布时间2017年9月,普查标准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

[3]市辖区包含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对2019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数据进行了修订。

[4] 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及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5]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国家统计局关于民营经济类型统计划分的暂行规定,对民营经济增加值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6]居住类价格包括租赁房房租、住房保养维修及管理、水电燃料等价格。

[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等相关指标按本年在库规模以上企业可比口径进行统计。

[8]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服务业法人单位;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服务业法人单位;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服务业法人单位。

[9]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2024年按照国家统计局工作要求,省、市、县均不公布投资总量。

[10]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11]基础设施投资是指建造或购置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大众性服务的工程和设施的支出。公报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12]商品房销售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建商品房销售,不包括二手房交易。

[13]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单位)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单位)。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主要从事实物商品交易的网上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14]2019-2024年数据采用海关部门口径。

[15]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16]通讯发展2024年按照实际出账用户口径统计。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价格计算。

[17]证券相关指标按本年在营业企业、有效账户可比口径进行统计。

[18]幼儿园数量含公办和民办。

[19]普通高校包括本科院校、高职(专科)院校、成人高等学校。

[20]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包括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和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

[21]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

[22]基本养老保险,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23]参保人数含参保职工和离退休人数。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行政区划、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民政局;户籍人口、机动车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市场主体数据、商标注册等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就业形势、养老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业培训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物价水平和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泸州调查队;现代农业、渔业等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林竹业生产数据来自市林业竹业局;旅游、文化及广电传播数据来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电影票房数据来自市委宣传部;进出口贸易数据来自泸州海关;自贸区数据来自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管理委员会;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市经济合作外事局;公路建设和运输、港口业务、公交运营、航空运输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通讯发展数据来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证券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保险交易数据来自人行泸州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泸州监管分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市教育体育局;科学技术数据来自市科学和技术局;卫生健康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医疗保障、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城市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数据来自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气候数据来自市气象局;应急管理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