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泸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

泸州市统计局

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坚持“四化同步推进、城乡深度融合、‘一体两翼’齐飞”,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扎实推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一、综  合

行政区域。全市下辖三区四县,乡镇(街道)126个。其中,8个乡、92个镇、26个街道办事处。8个乡均为少数民族乡,其中苗族乡6个、彝族乡2个。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2236.2平方公里【2】。基层政权组织。年末全市有34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357个居民小组,1143个行政村(村民委员会)、10435个村民小组。行政区人口【3】。在户籍人口统计年度内,全市公安户籍登记户数159.84万户,户籍总人口502.2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00.35万人,城镇人口201.86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0.2%。市辖区户籍人口152.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7.84万人,乡村人口34.93万人。迁入人口2.56万人,迁出人口3.35万人。

1   2023年末泸州市户籍人口及构成

                          单位:户、人、%

         
户籍总户数 1598395
户籍总人口 5022105
按性别:男性 2585181 51.5
女性 2436924 48.5
按年龄:0-17岁 916919 18.3
18-34岁 1085277 21.6
35-59岁 1921945 38.3
60岁及以上 1097964 21.8
按城乡:城镇人口 2018646 40.2
乡村人口 3003459 59.8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6.7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199.9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26.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16%,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市辖区常住人口16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6.7万人,乡村人口44.2万人。

17250c6ba413448992a3d7806eec5db0.jpg

 市场主体。年末全市工商注册登记实有各类企业81549户,其中国有、集体及国有控股企业10255户,私营企业70979户,外商投资企业315户,年末全市工商登记注册实有个体工商户30628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4916户。

经济总量。根据市(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725.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332.93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1111.57亿元,增长5.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2%、50.2%和41.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2.8、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7:49.4:39.9调整为10.3:48.9:40.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913元,比上年增长5.5%。

 

e9f098cd00c543df892fdc064edbfc3f.jpg

11642e001b3a4f42845b611c49e2e139.jpg

民营经济。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517.3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占GDP的比重为5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2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850.73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594.28亿元,增长3.0%。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9: 56.1: 39.0调整为4.8: 56.1: 39.1。

物价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下降0.1%,其中食品烟酒类与上年持平,衣着类下降0.5%,居住类【5】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3.0%,医疗保健类下降0.1%,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0%。

2  2023年泸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标名称 全市 指标名称 全市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0.1     衣着 -0.5
服务价格指数 1.2     居住 0.8
消费品价格指数 -0.8     生活用品及服务 -0.3
    #食品烟酒 0     交通和通信 -3.8
 其中:粮食 0     教育文化和娱乐 3.0
     猪肉 -8.4     医疗保健 -0.1
            烟酒 1.3     其他用品及服务 2.0

就业形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4416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43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1578人。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0.2亿元,比上年增长4.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8.4亿元,比上年增长4.0%。

8aa800f8937e46d9a5518fe567140aa7.jpg

农作物种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08.2万亩,比上年下降0.1%。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92.4万亩,比上年增长7.8%;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28.5万亩,增长5.1%;中草药材播种面积9.2万亩,增长13.5%;烟叶播种面积7.4万亩,增长5.1%。

农作物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235.3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稻谷产量109.9万吨,比上年增长1.4%;高粱产量11.5万吨,增长3.6%;玉米产量65.1万吨,增长5.2%。油料产量13.3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其中油菜籽产量11.9万吨,增长2.4%。烟叶产量0.9万吨,比上年增长27.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18.8万吨,比上年增长4.7%。茶叶产量2.3万吨,比上年增长7.2%。水果总产量35.0万吨,比上年增长7.8%。药材产量4.2万吨,比上年增长14.6%。甘蔗产量7.8万吨,比上年增长6.5%。

现代农业。全年改造提升现代经作标准化产业基地13万亩,全市累计建成68万亩现代经作标准化产业基地。新增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场62家,省级示范场15家。泸州市江阳区蔬菜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古蔺县高粱现代农业园区、泸县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叙永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泸州市龙马潭区水产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区。

林竹业生产。全年完成营造林落地上图11.9万亩,实施森林管护356.4万亩,巩固两轮退耕还林成果79.06万亩。完成四川省赤水河流域水源涵养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第一阶段退化林修复30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人工造林0.5万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800处。常态化管护已认定公布挂牌古树3054株,实施“一树一档”“一树一策”“一树一责”,叙永分水楠木成功获评全国100株最美古树。叙永竹产业园区获评省级五星级园区、合江林下中药材园区被评为省级现代林业园区,10个现代竹产业基地评为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合江龙挂山评为省级康养基地,8个竹林人家评为省级竹林人家,泸州竹芯食品有限公司评为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深入推动森林防灭火常态化治理,全市累计排查整治森林火灾隐患1529个、“两重”风险隐患13个、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437个;设置12个瞭望塔(哨)“山上”守域监测,试点在国有林场等重点区域建设自动化无人机机巢机库2座、前置无人机36台,与2470名护林员构建“天地立体”定时巡林模式。科学布局89个林火视频监控、190个智能卡口和268个语音播报杆等“技防”设施,实现“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

畜牧业。全年生猪出栏422.2万头,比上年增长1.6%;年末生猪存栏233.4万头,比上年下降9.9%;牛出栏8.0万头,比上年增长0.4%;羊出栏54.7万只,比上年下降0.7%;家禽出栏3974.2万只,比上年下降2.3%。肉类总产量40.0万吨,比上年增长1.1%,其中猪肉产量30.9万吨,比上年增长1.7%;牛肉产量1.0万吨,增长1.9%;羊肉产量8577吨,下降0.9%。禽蛋产量5.3万吨,比上年增长1.7%。

渔业。全市水产养殖面积9337公顷,比上年增长0.03%;投放鱼种量1.35万吨,比上年增长3.1%;水产品总产量11.14万吨,比上年增长4.6%;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23.59亿元,比上年增长6.7%。

水利建设。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累计建成水利工程达35.15万处。其中,水库468座(水利水库430座、电站水库38座)、城乡集中式供水工程1545处、泵站853处、水闸20座、塘坝2.4万座、窖池1.98万座、机电井30.48万眼。全年水利工程供水能力总量13.45亿立方米,实际供水量11.97亿立方米。年末规模以上灌区121处,新增耕地灌溉面积1.98千公顷,耕地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64.67千公顷,实际耕地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24.33千公顷。堤防总长度达到244.91公里,其中达标堤防209.70公里。

三、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工业生产。全年工业增加值950.56亿元,比上年增长3.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6%,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01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

2e38df6aa3fd45178641d50d5373c858.jpg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重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1.4%,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2.9%,私有企业增加值下降7.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10.9%。

从主要行业看,电子信息产业(仅含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4.1%,装备制造产业下降2.7%,食品轻纺产业增长2.7%,能源化工产业增长1.8%,先进材料产业增长30.3%,医药健康产业(仅含医药制造产业)下降8.0%。

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主要监测的工业产品中,手机比上年增长29.6%,钢材增长39.2%,机制纸及纸板增长9.2%,电子元件增长7.0%,化纤长丝机织物增长59.7%,液晶显示屏增长28.5%,传感器增长27.4%,中空玻璃增长5.5%。

工业经济效益。2023年1-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盈利782户,产品销售率92.1%;实现营业收入2156.8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酒的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实现利润总额434.3亿元,增长22.9%;亏损面7.4%,扩大0.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0.6亿元,增长26.2%;资产负债率51.3%,同比上升1.9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20.1%,上升4.6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61.7元,同比减少7.6元。

3   20231-12月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总量

(亿元)

同比增减(±% 总量

(亿元)

同比增长

±%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合计 2156.8 -0.1 434.3 22.9
其中重点行业:酒的制造 802.5 7.0 281.6 29.2
能源 141.5 9.5 12.6 0.8
机械 177.7 -2.8 24.2 36.9
化工 170.4 -17.4 11.4 -47.3
医药 26.3 -9.0 5.4 1.8

 

4  2023年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灰石 万吨 423 21.3
饲料 万吨 23.1 -10.5
人造板 万立方米 24.2 -13.3
化纤长丝机织物 万米 139685 59.7
浓硝酸(折100%) 万吨 7.6 1.3
烧碱(折100%) 万吨 8.2 2.5
合成氨(无水氨) 万吨 89.8 0.4
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 万吨 54.9 -1.3
水泥 万吨 225.1 -4.4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1138.6 4.4
亿块 27 -16.1
瓷质砖 万平方米 140.1 -26.5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1508 -0.6
钢化玻璃 万平方米 199.2 -30.2
夹层玻璃 万平方米 40.2 6.1
中空玻璃 万平方米 146 5.5
卫生陶瓷制品 万件 8.5 4.9
粗钢 万吨 140.2 -2.4
钢材 万吨 270.5 39.2
挖掘机 98 -18.3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11.8 -1.7
罐头 万吨 0.7 0
白酒(折65度,商品量) 万千升 106.7 -2.6
啤酒 万千升 3.1 -8.8
饮料 万吨 0.9 -10
服装 万件 656.1 -26.5
家具 万件 40.8 -60.6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81.9 9.2
纸制品 万吨 71 -11.9
电子元件 亿只 53.7 7
聚碳酸酯 89518.9 169
硅橡胶 133679.8
金属包装容器 53266.4 -49
液压元件 万件 263.5 -17.8
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 万台 6116.3 29.6
传感器 万只 15536 27.4
液晶显示屏 万片 285 28.5
液晶显示模组 万套 825 239.5

 

建筑业。年末全市具有资质等级总承包和专业承包的入统建筑业企业614户,有工作量企业589户,建筑业企业期末从业人员32.86万人。全年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业总产值123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4%。

服务业。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11.57亿元,比上年增长5.7%,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40.8%,拉动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2.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比上年增长5.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7.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6%,金融业增长8.1%,房地产业增长1.9%,其他服务业增长6.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7】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0.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8】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9%,其中民间投资【9】比上年增长20.3%。

从投资结构看,基础设施投资【10】比上年增长11.6%;产业投资增长43.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4.5%;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增长47.3%;其他投资增长14.9%。

从国民经济行业看,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11.7%,住宿和餐饮业投资下降22.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3.6%,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159.7%,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31.0%。

5  2023年泸州市分行业投资增长速度

行 业 名 称 比上年增长(±%) 行  业 名 称 比上年增长

(±%)

农、林、牧、渔业 29.7 房地产业(含房地产开发) -10.2
采矿业 542.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6
制造业 31.1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83.9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51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2.6
建筑业 -4.9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59.7
批发和零售业 119 教育 17.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1.7 卫生和社会工作 31.0
住宿和餐饮业 -22.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7.2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2.3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8.3

房地产开发。年末有经营活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160户,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23.43亿元,比上年下降14.5%,其中住宅投资174.54亿元,比上年下降10.6%。商品房施工面积1850.7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337.0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5%。商品房新开工面积381.0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3.5%,其中住宅269.7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8.0%。商品房竣工面积213.4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58.0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1%。

商品房销售【1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49.61万平方米,总量与上年持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16.3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6%。商品房销售额385.17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住宅销售额310.73亿元,比上年下降5.9%。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消费市场【12】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6.16亿元,比上年增长5.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63.51亿元,比上年增长5.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2.65亿元,增长5.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180.09亿元,比上年增长5.7%;餐饮收入136.07亿元,增长6.2%。

6f2f34622c314dea91800faf6daddc8e.jpg

年末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1610户,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232户,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378户。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4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623.07亿元,增长2.9%。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6.72亿元,比上年增长26.9%。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0%,金银珠宝类增长19.4%,日用品类增长15.7%,中西药品类增长7.8%,通讯器材类增长13.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5.1%,其他类增长17.6%。

6   2023年泸州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分类

     总量(亿元) 比上年增长(±%
 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 212.27 3.0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 46.12 -13.9
 化妆品类 7.06 -16.2
 金银珠宝类 12.00 19.4
 日用品类 21.56 15.7
 体育、娱乐用品类 1.00 16.1
 书报杂志类 0.13 -0.7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 32.31 -13.5
 中西药品类 25.24 7.8
 文化办公用品类 8.52 -4.2
 家具类 2.50 -3.5
 通讯器材类 2.36 13.6
 石油及制品类 150.39 15.1
 建筑及装潢材料类 3.15 -10.8
 汽车类 87.02 -0.4
 其他类 11.46 17.6

旅游发展。江阳区分水岭镇被评为天府旅游名镇。龙马潭区双加镇大冲头村等3个村入选第四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江阳区南城街道等5个单位评为第三批酒城文旅融合发展镇。年末有A级旅游景区32个,其中4A级1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年末有星级旅游饭店20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6家、二星级7家。旅行社47家,其中有出境资质的旅行社3家。国家乙级旅游民宿1家,天府旅游民宿2家,酒城旅游民宿5家,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25家。截止2023年底,全市有市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21个,8个省级中小学红色研学实践基地。

宣传营销。广泛借助高铁站、城区天桥等优势资源投放泸州文旅形象画面。开展与中新网、国际在线等10余家重要网络平台合作。举办合江荔枝节、张坝桂圆文化节等多个旅游节庆活动。印制《蜀韵文旅(泸州专刊)》,精心设计制作《引泸州》《警泸州》《纾泸州》《研泸州》《游泸州》《最泸州》《品泸州》《非泸州》等文旅泸州宣传系列丛书8册。借助龙湖书香桃花节、全省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活动、泸州家风馆开馆仪式等重要文旅活动,推荐春季旅游、非遗美食、家风家教研学等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10余条。牵头成立“云贵川渝毗邻地区十市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联盟”,推动携程集团发布区域旅游数据指南。积极协调央视大型文化类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来泸摄制,并在央视一套晚黄金档播出。借助四川国际旅博会、川南渝西旅行商大会等近10个重要节会活动推介泸州文旅资源线路,展示展销泸州特色旅游商品。组织开展文旅泸州进“清华大学+云贵川渝毗邻地区11所高校”主题宣传系列推广活动。组织特色旅游商品参加2023年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获得1金2银1铜。

六、对外经济

自贸区。累计形成创新成果489项,全国推广(表扬)9项,全省推广(表扬)33项。2023年以来,新形成制度创新成果50项,其中“综合保税区一线进区货物‘即到即入’创新模式”入选为“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并纳入自贸试验区新一批“最佳实践案例”全国推广。“同址同业主体变更信用承诺制”入选全国信用承诺优秀案例。“一企一照,一照准营”、出口应征税货物智能快捷申报等9项经验获全省推广(表扬)。泸州综保区完成进出口额1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全国排名87位,占泸州外贸总值51.8%。泸州自贸区跨境电商产业园获评全省唯一省级成熟型跨境电商产业园,全年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10.16亿元、比上年增长77.6%。泸州港全年完成集装箱箱量21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0.6%,占全省70%以上。全年进口粮食131.56万吨、比上年增长25.7%。成功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列,中欧班列累计开行35列次,出口总货值突破6.96亿元。

进出口贸易【13】按人民币计算,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2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进口额70.29亿元,比上年下降8.8%;出口额150.59亿元,增长35.9%。

 

594b5b3e28dd432cb3c29227e7ccdb3e.jpg

招商引资。成功引入湖南旗滨电子(泸州)电子药用玻璃生产线、湖南旗滨集团(泸州)药用玻管生产线、河北丛台酒业(泸州)茅溪酱酒生产线、浙江中电新能源(泸州)光伏组件等项目。全市省外国内新增实际投资670.45亿元;新签约产业项目208个,投资总额1273.8亿元。其中,新签约工业项目125个,投资总额967.93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家,FDI(外商直接投资)605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4%。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机动车。年末实有出租汽车2151辆,新能源汽车20506辆。年末机动车登记数105.24万辆,其中大型汽车1.74万辆,小型汽车57.78万辆,摩托车44.77万辆。年末实有驾考中心16处,驾校56家(含摩托车驾校10 所),年末累计核发机动车驾驶证9.0万人。

公路建设。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21819.55公里。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里程602.66公里,一级公路204.66公里,二级公路910.55公里,三级公路301.53公里,四级公路19460.32公里,等级外公路339.83公里;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1153.01公里(其中普通国道656.17公里),省道931.78公里(其中普通省道825.96公里),农村公路(县道、乡道、村道)19734.76公里。

公路运输。年末全市公路运输营运车辆数19513辆(不含市内公交和出租车),其中客运车辆2698辆,货运车辆16815辆。客运线路672条(不含城镇公交线路),其中跨省线路60条,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全年完成旅客运输3682.08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16.2亿人公里。完成货物运输9579.51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36.94亿吨公里。

港口业务。泸州港集装箱码头已建成6个1000吨级直立框架式泊位和40万平米集装箱堆场,具备集装箱25.5万标箱吞吐能力。拥有经营性货运码头16座,生产性泊位44个,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27个,近洋航线3条,内河航线6条,铁水联运班列11条。全年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00.05万吨,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出港349.32万吨,比上年增长18.4%。集装箱吞吐量21.05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0.6%。

水路运输。内河航道里程926.54公里,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136公里。年末民用运输轮驳船167艘,全年完成货物运输2100.47万吨,比上年增长0.1%;货物周转量252.0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6%;旅客运输0.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旅客运输周转量3.46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7.1%。

铁路运输。全市铁路运营总里程346.05公里,其中客运铁路41公里、货运铁路266.05公里、客货共线铁路39公里。全年铁路货物运输量500.38万吨,比上年下降2.5%;货物运输周转量35368.79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4.3%;铁路客运量408.69万人,其中泸州站375.13万人,泸县站33.56万人。

航空运输。年末云龙机场通航城市达49个(通航点51个),共保障各类飞行起降27409架次(其中运输起降22648架次),全年旅客吞吐量(客运人次)230.3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37吨。正式迈入全国民航中型机场行列,全国机场排名提升至第67位。

公交运营。年末公交线汽车线路(包括县城、农村乡镇有固定停靠点)214条,其中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152条;公共交通汽车营运车辆(包括农村班线公交)1935辆,其中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181辆;城市公交汽车运营线路总长度2766.5公里,城市公交专用道152.2公里。全年公共交通汽车客运总量(包括农村公交)20392.3万人次,其中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8127.8万人次。

邮政业务【14】年末全市有邮政局(所)251个,快递企业43户(含异地法人在泸分支机构)、备案营业网点1230余个(含智能快件箱)。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6.3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完成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14771.09万件,比上年增长6.2%。全年完成快递业务收入7.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完成快递业务量8155.55万件,增长17.3%。

通讯发展【15】全年电信业务总量5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电信业务收入41.15亿元,比上年增长5.1%。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含公用电话)86.47万户,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43.3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28.36万户,年末移动互联网用户452.99万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444.23万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88.40万户,互联网宽带电视用户(IPTV)177.19万户。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2.3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27.17亿元,国内增值税43.95亿元,企业所得税28.5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2.71亿元,其中教育支出90.14亿元,科学技术支出1.61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5.4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2.28亿元,卫生健康支出63.4亿元,节能环保支出11.17亿元,城乡社区支出28.67亿元,农林水支出64.89亿元,交通运输支出18.34亿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8.64亿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2.91亿元,住房保障支出17.58亿元。

50b809b3471a442cb1c8b1ceb2b8845e.jpg

金融体系。年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310.03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928.58亿元,同比增长11.7%;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879.21亿元,同比增长16.8%;各项贷款余额3617.28亿元,同比增长17.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230.41亿元,同比增长8.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2383.44亿元,同比增长22.8%。

7 2023年末泸州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增速

指 标 名 称 年末数

(亿元)

比年初增减额(亿元) 同比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 4310.03 460.76 11.97
其中:境内住户存款 2928.58 307.06 11.71
境内非金融企业存款 879.21 126.58 16.82
各项贷款余额 3617.28 537.26 17.44
其中:境内住户贷款 1230.41 98.17 8.67
其中:短期贷款 276.71 41.07 17.43
中长期贷款 953.71 57.11 6.37

证券交易【16】年末在泸证券公司8家,所属营业部9个。股票有效账户数69.13万户,比上年增长5.1%。持有股票市值1548.21亿元,比上年下降16.6%。全年证券成交总额为4917.76亿元,比上年下降7.2%,其中股票基金成交2589.96亿元,比上年下降19.7%。证券公司营业收入1.44亿元,比上年下降16.9%;利润总额0.56亿元,下降23.1%。

保险业务。年末在泸市级保险分支公司42家。全年保费总收入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财险公司保费收入29.38亿元,比上年增长5.7%;寿险公司保费收入72.42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全年保险赔付38.21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全行业共提供保险保障8.08万亿元,交纳税收(不含个税)2.12亿元,个人所得税2277.85万元,代收代缴车船税1.88亿元。年末全市保险从业人员1.1万人。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学前教育。全市幼儿园【17】691所,在园幼儿11.05万人,专任教师6460人。其中城区幼儿园185所,在园幼儿3.37万人,专任教师2410人。公办幼儿园219所,在园幼儿5.99万人,专任教师3069人。其中城区公办幼儿园40所,在园幼儿1.67万人,专任教师887人。

义务教育。全市小学194所,教学点307个,在校学生29.38万人,招生4.92万人,毕业生5.13万人,专任教师1.75万人,教职工1.82万人。初级中学178所,在校学生17.2万人,招生5.21万人,毕业生6.86万人,专任教师1.35万人,教职工1.48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总人数46.5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专任教师177人,招生160人,在校生944人,毕业生226人。

高中和中职教育。全市普通高中30所,专任教师7134人,招生3.45万人,在校学生10.81万人,毕业生3.7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5所,招生2.35万人,在校学生6.8万人,毕业生2.12万人,专任教师2896人。

高等教育。全市有普通高校【18】7所,招生3.3万人,在校学生9.8万人,毕业生2.26万人,专任教师4217人。其中研究生教育招生1430人,在读学生3925人,毕业生1032人。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招生31562人,在校学生9.41万人,毕业生21560人;非全日制本(专)科招生14529人,在读学生3.04万人,毕业生4282人。全市成人高等学校1所,专任教师72人,招生1354人,毕业生2745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5300人。

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全市共有考生6.45万人,报考普通高等院校考生4.27万人(普通类应届高中毕业生3.79万人,普通类往届高中毕业生0.48万人),报考对口高职考生2.18万人。普通高等院校考生中文科考生1.94万人,理科考生2.33万人。本科上线2.15万人,其中一本上线0.81万人,一般本科1.34万人。共被普通高校录取5.63万人,录取率87.26%,其中本科录取2.34万人。

社会化考试。全市共有成人高考考生1.3万人,比上年减少24.0%。其中高起专、本考生0.62万人,专升本考生0.68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人数2.97万人,报考6.62万科次。非学历考试中,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1.45万人,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3.62万人,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1.15万人。

科学技术。2022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29.6亿元,增速居全省第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14%,增幅居全省第三。2023年,获省科技进步奖4项。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科普基地1家。获批1个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职新引进外国高端人才(A类)5人、专业人才(B类)9人。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101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210家,规上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421.9亿元。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594项,合同成交额37.2亿元、比上年增长42%。58家企业获批“天府科创贷”,获贷总金额3.15亿元,居全省第四。

商标注册。2023年末全市有效注册商标达48397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5件、地理标志产品14件、地理标志商标17件。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健康

文化产业【19】年末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172家,其中文化制造业61家,文化批发零售业26家,文化服务业85家。2023年营业收入126.7亿元,比上年下降7.3%;利润14亿元,增长32%。年末电影放映院25个,全年电影票房收入9650.3万元。

文化资源。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9个、美术馆2个,城市书房2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26个,村(社区)文化室1486个。全市图书馆总藏量237万册(件),其中图书藏量193万册。音视频资源总量37.4万小时,电子文本、图片文献资源年总量76TB,少儿文献40.5万册。图书馆总流通人次164.5万人次。全市建成22个城市书房实现免费向市民提供自助图书借阅服务。市图书馆通过“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验收。现有国家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个(泸县龙舞之乡、纳溪民歌之乡),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5个。组织开展“醉美泸州百姓舞台”“全民阅读”“万人赏月诵中秋”等文化惠民活动560余场次。积极策划举办内容积极向上、质量上乘的文化文艺演出、各类展览活动,“线上+线下”形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举办“红色石厢子·‘忆’起过春节——泸州市2023年红色村晚”、泸州市2023年“玉兔迎新春·祈愿幸福年”元宵放灯节活动、“德颂长风音乐会” “大江奔流·红色印记——中国国家画院重走长征路泸州采风写生行” “泸州40正当红”群众文艺晚会、文艺五进乐欢天系列活动、“剧惠泸州·周末有戏”、泸州市第十三届群众文化旅游艺术展示活动等,满足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服务。全年创作戏曲、歌曲、舞蹈、美术等艺术作品440余件。其中,戏曲小戏《盼红军》入围四川省第十九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决赛;舞蹈《花灯河》、音乐《呗乌阿给晒晒晒》、曲艺《绿水青山》、小戏《垃圾桶的故事》等入围第三届四川艺术节四川群星奖决赛,舞蹈《花灯河》、广场舞《美丽乡村花烂漫》获四川群星奖。泸州市首部原创大型奇幻儿童舞台剧《小笔架奇妙之旅》,完成线下演出3场,并申报2024年度四川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

文脉传承。泸州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5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以上74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2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8人。认定第七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7人,入选首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四川非遗品牌2个(“泸县·雨坛彩龙”“合江·先市酱油”),首批四川省优秀非遗工坊1个(先市酱油非遗工坊),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2个(四川省古蔺郎酒厂有限公司、合江县先市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全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

广电传播。持续推进“高清泸州•智慧广电”建设,不断完善8个市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开通6套市县高清频道,实施区县广播电视节目有线传输全域全覆盖运行维护工程,实现本地有线电视节目全供给。推进5G“智慧广电”建设,实施智慧广电社区(乡村)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广电5G手机700M信号基站建设,已基本实现广电手机信号泸州全覆盖。完成3个县应急广播体系升级改造工程、2个智慧广电示范区项目建设,建成“广电千兆5G智慧社区”省级示范点100个,改造156个村广电网络,全面提升我市广播电视15个营业厅和54个公共服务网点建设,提升泸州市应急广播直播间,持续完善7个区(县)级应急广播村村响平台,实现行政村广播“村村响”全覆盖,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光纤网络覆盖,实现城区覆盖100%、农村全域覆盖率88%,构建智慧广电传播体系。持续实施15664个自然村“户户通”和应急广播运行维护工程,构建市、区县、乡镇、村四级智慧广电传输运行维护服务体系。年末全市有线数字电视有效端口客户14.06万户,有效互动数字电视客户10万户,广播电视互联网有效客户5.96万户,广电手机客户(5G号卡)3.4万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52%,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68%。

体育发展。举办泸州市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7600余人参赛。高质量承办“星火杯”四川省青少年三人制篮球锦标赛、四川省第三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初中U-15组)总决赛等省级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8个。全市累计建成各类体育场地14981个,体育场地总面积1029.8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2平方米。体育馆8个,体育场6个,我市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10枚、银牌2枚、铜牌7枚;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得金牌10枚、银牌6枚、铜牌8枚;参加“星火杯”2023年四川省青少年锦标赛各项目比赛,共获得38枚金牌、43枚银牌、47枚铜牌。泸州市体育运动中心、江阳区业余体校获评为国家级、省级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体育彩票销售站点349个,体育彩票销售完成6.52亿,任务完成率199.2%。

医疗设施建设。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区域中医药院内制剂研究转化中心、川南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教综合楼、泸州市中医医院中医特色诊疗综合建设、川南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中心等项目稳步推进建设,山东省立医院泸州医院建设项目已完成挂网招标,西南医科大学附院肿瘤核医学中心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泸县人民医院、古蔺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全市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17家(其中三甲医院7家、三乙医院8家;三甲保健院1家;三甲疾控中心1家),二级甲等医疗机构11家。

医疗卫生资源。年末全市开业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4536个,其中医院146个、基层卫生机构435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8个、其它卫生机构10个。在医院中,综合医院87个,中医医院28个,专科医院3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健康教育所(站、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急救中心(站)1个,采供血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卫生监督机构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3个,卫生院104个,村卫生室2979个,门诊部2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78个。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36306人,比上年增加134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374人,比上年增加786人;注册护士17319人,比上年增加672人。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8766张,其中医院床位数27999张,基层卫生机构床位数9901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66张。

 

dd1bb4d70f8c4195a0d7de8d517174a4.jpg

医疗卫生服务。全年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2352.37万人次,其中门、急诊2248.48万人次,年入院人数130.58万人,组建家庭医生团队880个,常住人口签约257.88万人,全年健康体检123.26万人,老年人体检人数52.29万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5.06%,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40.04万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13.39万例。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达98.4%,建立艾滋病抗体检测确证实验室4个、筛查实验室34个、快速检测点224家。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9.23/10万、2.77‰、4.61‰,宫颈癌筛查21.33万人、乳腺癌筛查15.76万人。

人口生育。2023年自然年度人口监测共出生22144人,出生率5.19‰。其中,一孩出生14159人,二孩出生6114人。死亡28080人,死亡率为6.59‰。人口自然增长率负1.4‰,出生人口性别比【20】109.46。育龄妇女(15-49岁)86.82万人,已婚育龄妇女50.14万人。

十一、城市建设、生态环境

城市建设。茜草长江大桥、邻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主城区城市跨江桥梁增至10座,长江五桥及连接线开工建设,龙透关大桥及连接线前期工作有序推进,过江交通瓶颈逐步缓解;二环路高新区段、千凤路段实现通车,二环路全线贯通,快速串联各城市组团,推动三区融为一体发展;茜草片区市政道路(西区)、沱江新城城西片区道路、医教园区市政道路、高铁站西北片区道路、长湿新城北部核心区支路等项目有序推进,片区路网不断完善;滨江路挡土墙二期工程、安宁人行天桥等工程竣工投用,二道溪截污干管复线、丹艳路与瑞景西路交叉口人行天桥等工程开工建设,持续补齐功能短板;高铁站前广场、茜草滨江绿地生态修复提升工程、柏木溪公园(一期)等工程开工建设,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住房保障。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积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2023年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706套,发放租赁补贴1877户。

居住品质。年末累计建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5座,处理能力38万立方米/天,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7.01%;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5座,处理能力12.4万立方米/天,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94.37%。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厂99座,处理能力6.16万立方米/天,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率75.9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力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开展柏木溪公园一期、高铁站前广场、机场大道酒城文化景观融入项目等,2023全年新增绿地137.22公顷,绿地率达到40.13%,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5.96平方米。全市已成功创建四川省首批百强中心镇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1个,全市中国传统村落增至32个、省级传统村落增至75个。

生态环境。截至2023年底,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以上优良天数288天,空气质量达标率78.9%。主城区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44微克/立方米。降水酸雨频率7%,降水pH值范围为5.12~7.19,总均值为6.09;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长江泸州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总平均值52.7分贝(昼间)、45.9分贝(夜间)。

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9.2℃,其中市辖区19.4℃。最高气温41.3℃,其中市辖区40.7℃。最低气温-1.6℃,其中市辖区-1.6℃。年平均相对湿度82.5%,其中市辖区78.7%。全年日照时数1336.8小时,其中市辖区1239.2小时。全年降水量1144.9毫米,其中市辖区734.4毫米。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支。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5.3%,人均消费支出增长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3.7%,人均消费支出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6.3%,人均消费支出增长5.9%。

养老保险。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21】参保人数【22】302.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7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3.73万人(参保职工71.09万人,离退休人数42.6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3万人,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27886元,比上年增加842元,增长3.1%;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99万人(参保职工8.72万人,离退休4.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5.73万人(非待遇领取人数104.51万人,待遇领取人数71.22万人)。

全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2417871万元,比上年增加196587万元,全年基金总支出2412721万元,比上年增加207476万元,其中发放养老金1460292万元,比上年增加95321万元。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02140万元。

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基金总收入200475万元,比上年增加47039万元,其中个人缴费收入64559万元,比上年增加9049万元;中央财政补助收入77078万元,比上年增加2535万元;地方各级财政补助收入26425万元,比上年增加5812万元。基金总支出116356万元,比上年增加16365万元,其中支付养老金114504万元,比上年增加16025万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351005万元。

失业保险。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36.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2万人,其中女性17.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万人。全市有4424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纳入失业保险参保范围,为10414名城镇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提供失业保障。失业保险金月标准达到1773元。

全市城镇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26494.99万元,其中征缴失业保险费24636.63万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9597.28万元,比上年减少11888.75万元,其中支付失业保险金10273.64万元,支付稳岗补贴4713.82万元,惠及3984家次参保单位,支付一次性扩岗补助273万元,惠及332家次企业,支付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1009.9万元,惠及1249家参保单位。2023年4月起开始实施省级统筹,新增失业保险费收入已划归省级失业保险基金专户,年末我市失业保险基金账户结余5079.46万元。

工伤保险。年末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6.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7万人,其中农民工23.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4万人。全年有3649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比上年末增加223人。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27868万元,比上年增加13979万元,全年基金总支出30859万元,比上年增加12910万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3102万元。

医疗保险。年末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39.24万人,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0.07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7.94万人,其中女性17.52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379.17万人。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359988万元,比上年增加5512万元。全年基金总支出290214万元,比上年增加28308万元。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余448591万元。

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414509万元,比上年增加22281万元。全年基金总支出414328万元,比上年增加49744万元。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416811万元。

住房公积金保障。全年全市住房公积金新开户单位473家,实缴单位4648家;新开户职工3.14万人,实缴职工29.04万人;新增缴存51.01亿元,比上年增长7.2%。年末缴存余额156.26亿元,缴存总额434.2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0%、13.3%。全市住房公积金业务收入4.74亿元,业务支出2.40亿元(其中支付职工利息2.24亿元),实现增值收益2.34亿元,年度增值收益率1.6%。全年提取住房公积金11.09万人39.42亿元,其中住房消费提取占比68.3%。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4821笔19.09亿元,支持职工购建房52.76万平方米。贷款职工中,首套住房贷款占85.7%,中低收入家庭占98.9%。

职业培训。年末全市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5个、市级10个,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省级15个、市级40个。全市累计共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名,全国技术能手获得者16名,天府工匠获得者6名,天府卓越工程师获得者1名。职业培训机构71个,在校生1.92万人。技工院校4所,招生1087人,在校生3445人,毕业生1469人,教职工215人。专业技术人员14.02万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2770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7.08万人。全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3.34万人次,补贴资金2592.01万元。全市创业培训4847人,发放创业培训补贴326.88万元。

社会救助。年末全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1.2万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4万人,其中残疾人0.55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10.82万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9.09万人,其中残疾人4.42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750元/人/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543元/人/月。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975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810元/人/月,农村特困人员分散供养标准706元/人/月。全年救助农村特困人员2.51万人,救助城市特困人员0.6万人。

应急管理。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98起,死亡100人,受伤22人。发生火灾事故2612起,受伤人数11人,死亡人数9人。全年受灾人口27.23万人,紧急安置人口0.3万人,因灾死亡0人,因灾发放救济12.1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9175.18公顷,绝收面积560.26公顷,倒塌房屋203间,直接经济损失21.37亿元。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泸州统计年鉴—2024》为准。公报中增加值总量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余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按现价计算。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分项相加与合计略有误差。本公报中未特别注明基期增减幅度的计算均以2022年同口径数据为基期,个别指标基期数据有修订,增减幅度以此公报为准。

[2]行政区域面积来源于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公报。(发布时间2017年9月,普查标准时点为2015年6月30日)

[3]市辖区包含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对2018-2019年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数据进行了修订。

[4]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制度,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民营经济增加值的绝对数、增长速度及三次产业结构为初步核算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民营经济增加值的绝对数、增长速度及三次产业结构为最终核实数。

[5]居住类价格包括租赁房房租、住房保养维修及管理、水电燃料等价格。

[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等相关指标按本年在库规模以上企业可比口径进行统计。

[7]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范围包括辖区内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服务业法人单位;辖区内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服务业法人单位;辖区内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服务业法人单位。

[8]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2023年按照国家统计局工作要求,省、市、县均不公布投资总量。

[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10]基础设施投资是指建造或购置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基础性、大众性服务的工程和设施的支出。公报中的基础设施投资包括交通运输、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11]商品房销售指房地产开发企业新建商品房销售,不包括二手房交易。

[12]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单位)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单位)。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网上零售额是指通过公共网络交易平台(主要从事实物商品交易的网上平台,包括自建网站和第三方平台)实现的商品和服务零售额。

[13]2018-2023年数据采用海关部门口径。

[14]邮政行业业务总量按2020年价格计算。

[15]通讯发展2023年按照实际出账用户口径统计。电信业务总量按上年不变价格计算。

 

[16]证券相关指标按本年在营业企业、有效账户可比口径进行统计。

[17]幼儿园数量含公办和民办。

[18]普通高校包括本科院校、高职(专科)院校、成人高等学校。

[19]文化及相关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包括以文化为核心内容,为直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而进行的创作、制造、传播、展示等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的生产活动和为实现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所需的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和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包括制造和销售)等活动。具体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活动。

[20]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

[21]基本养老保险,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22]参保人数含参保职工和离退休人数。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行政区划、基层政权组织、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户籍人口、机动车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市场主体数据、商标注册等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管局;就业形势、养老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业培训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物价水平和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泸州调查队;现代农业、渔业等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林竹业生产数据来自市林业竹业局;水利建设数据来自市水务局;旅游、文化及广电传播数据来自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电影票房数据来自市委宣传部;进出口贸易数据来自泸州海关;自贸区数据来自中国(四川)自由贸易区川南临港片区管理委员会;招商引资数据来自市经济合作外事局;公路建设和运输、港口业务、公交运营、航空运输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数据来自市邮政管理局;通讯发展数据来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证券、保险交易数据来自人行泸州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泸州监管分局;教育体育数据来自市教育体育局;科学技术数据来自市科技和人才局;卫生健康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医疗保障、生育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住房公积金保障数据来自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城市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数据来自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气候数据来自市气象局;应急管理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