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佳木斯调查队
2025年3月
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工作部署,大力实施“千百十”产业量级提升工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6.7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6.4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4.6亿元,增长5.6%。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0.4:9.5:50.1。分季度看,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0%,一至二季度比上年增长4.5%,一至三季度比上年增长3.6%,一至四季度比上年增长4.8%。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市本级)37871.0元,比上年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市本级)24900.0元,比上年增长6.6%。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221.3万人,比上年减少2.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4.5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1.7%。全市人口中,出生人口7030人,比上年增加607人;死亡14786人,比上年减少2854人。
2024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 ||
指 标 | 年末数(万人) | 比重(%) |
全市户籍总人口 | 221.3 | 100.0 |
其中:城镇 | 114.5 | 51.7 |
乡村 | 106.8 | 48.3 |
其中:男性 | 110.9 | 50.1 |
女性 | 110.5 | 49.9 |
其中:0-17岁(含不满18周岁) | 23.1 | 10.4 |
18-34岁(含不满35周岁 | 36.5 | 16.5 |
35-59岁(含不满60周岁) | 98.0 | 44.3 |
60周岁以上 | 63.7 | 28.8 |
全年实现新增就业人员28153人,比上年增加554人,增长2.0%,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199人,比上年减少2063人,下降9.2%。全市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10507人。开展就业技能和创业培训人数1.6万人次。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0.6%。
2024年全市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
指 标 | 价格指数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0.6 |
食品烟酒 | -1.2 |
衣着 | 1.5 |
居住 | 0.1 |
生活用品和服务 | 1.7 |
交通和通信 | -0.2 |
教育文化和娱乐 | 2.5 |
医疗保健 | 2.5 |
其他用品和服务 | 3.8 |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97.0亿元,比上年增长3.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13.8亿元,比上年增长3.3%。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931.0万亩,比上年增加0.3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221.1万亩,减少14.7万亩;玉米种植面积918.6万亩,增加50.3万亩;大豆种植面积789.5万亩,减少34.7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233.6亿斤,比上年增产5.0亿斤。其中,水稻产量124.3亿斤,减产0.2亿斤;玉米产量87.3亿斤,增产5.7亿斤;大豆产量21.9亿斤,减产0.6亿斤。
2024年全市粮食生产情况 | |||
项 目 | 种植面积(万亩) | 产量(亿斤) | 产量增幅(%) |
粮食作物 | 2931.0 | 233.6 | 2.2 |
其中:水稻 | 1221.1 | 124.3 | -0.2 |
玉米 | 918.6 | 87.3 | 7.0 |
大豆 | 789.5 | 21.9 | -2.7 |
全市造林、森林抚育面积以及木材采伐量均较上一年度有所增长,全年林业产值14.1亿元,比上年增长6.2%。
全市畜牧业产值116.7亿元,比上年增长3.6%。主要畜禽中:猪出栏208.9万头,下降3.3%;牛出栏24.0万头,增长6.3%;羊出栏55.3万只,增长0.5%。
全市渔业产值24.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全年渔业产量8.1万吨,增长4.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为76.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66.1亿元,增长0.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六大主导行业增速呈现“四升二降”态势,医药、建材、食品、能源等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51.7%、27.6%、11.1%、5.2%,装备制造、石化等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下降7.9%、11.4%。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 | |
指 标 | 比上年增长(%) |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速度 | 0.2 |
其中:轻工业 | 1.3 |
重工业 | -0.9 |
国有企业 | -11.3 |
股份合作企业 | 0.5 |
股份制企业 | 2.7 |
外商及港台投资企业 | -15.1 |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 25.2 |
在总计中:国有控股企业 | -7.9 |
在总计中:大中型企业 | -4.5 |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 |||
指 标 | 单 位 | 数 量 | 比上年增长 |
大米 | 万吨 | 264.3 | 4.0% |
鲜、冷藏肉 | 万吨 | 2.9 | 52.7% |
发酵酒精 | 万千升 | 115.4 | 22.3% |
啤酒 | 万千升 | 6.8 | -3.3% |
水泥 | 万吨 | 245.7 | 16.8% |
平板玻璃 | 万重量箱 | 485.3 | 0.7% |
大型拖拉机 | 台 | 80 | 77.8% |
中型拖拉机 | 台 | 2243 | 15.0% |
收获机械 | 台 | 616 | -41.1% |
交流电动机 | 万千瓦 | 943.3 | -3.0% |
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实现增加值20.6亿元,增长17.4%。全市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190户。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2%,按产业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84.0%、6.0%,第三产业投资下降25.2%,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24.7%、29.3%和46.0%。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4.4%,民间投资下降32.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增长11.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70.1%、24.7%和5.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49.9%,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6%,其中:住宅投资下降51.3%,办公楼投资增长27.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36.6%。商品房销售面积56.58万平方米,下降7.3%。
本年施工项目540个,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32个,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86.0%。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9个,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6.4%。计划总投资十亿元以上项目14个,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6.1%。
五、国内贸易和实际利用内资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0.8%。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下降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8%;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下降1.2%,餐饮收入额增长3.8%。
从限额以上商品零售情况看,民生类商品零售小幅增长,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比上年分别增长0.7%、5.9%、7.7%;能源类商品零售快速增长,煤炭及制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比上年分别增长24.2%、8.4%;汽车类商品零售高于全省平均增速,汽车类比上年增长9.1%,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176.4%。
全年实现实际利用内资总额414.4亿元,同比增长41.53%。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3个,在库亿元以上内资项目306个,占全市项目数60.7%,比重比同期减少17.4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项目利用内资金额402.6亿元,占全市利用内资总额97.2%,比重比同期增长0.3个百分点。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吸引内资金额占比分别达到54.7%、13.2%、8.4%,吸引内资金额力度最大的行业是制造行业。
六、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8.6亿元,比上年增长9.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0亿元,比上年增长3.4%;金融业增加值52.1亿元,比上年增长5.4%;房地产业增加值5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29.5亿元,比上年增长3.8%。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合计77.9亿元,比上年下降21.9%。
全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6506.6万吨,其中,铁路1404.4万吨,公路(含公交)4847.0万吨,水路255.0万吨,航空0.2万吨。全市拥有客车319台,营运货车14495台,挂车4714台。危险品运输车辆1607台,其中挂车543台。
2024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 |||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货物运输总量 | 万吨 | 6506.6 | 5.3% |
其中:铁路 | 万吨 | 1404.4 | 7.6% |
公路(含公交) | 万吨 | 4847.0 | 4.6% |
水路 | 万吨 | 255.0 | 3.0% |
航空 | 万吨 | 0.2 | 17.0% |
全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4759.2万人次,其中,铁路578.3万人次,公路(含公交)4054.5万人次,水路16.0万人次,航空110.4万人次。全年实现航空飞行8440架次。
2024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量及其增长速度 | |||
指 标 | 单 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旅客运输总量 | 万人次 | 4759.2 | 284.2% |
其中:铁路 | 万人次 | 578.3 | -22.1% |
公路(含公交) | 万人次 | 4054.5 | 1010.8% |
水路 | 万人次 | 16.0 | -56.0% |
航空 | 万人次 | 110.4 | 6.0% |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5.5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实现电信业务总量15.0亿元,其中中国电信2.5亿元、中国联通4.4亿元、中国移动8.1亿元;移动电话用户259.0万户,其中中国电信43.7万户、中国联通70.4万户、中国移动144.9万户。互联网用户87.8万户,其中中国电信19.1万户、中国联通31.4万户、中国移动37.3万户。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额97.0亿元,比上年下降23.1%。其中出口额为55.9亿元,增长60.7%;进口额为41.1亿元,下降55.0%。
八、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税收收入29.4亿元,下降1.9%。主体税种中,国内增值税收入8.7亿元,下降0.8%;企业所得税收入4.0亿元,增长0.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7.7亿元,增长8.9%。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6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住户存款2271.4亿元,增长10.4%。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90.0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住户贷款498.0亿元,增长12.4%;短期贷款233.1亿元,增长26.7%。
全年保险保费收入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保险保费支出34.0亿元,比上年增长9.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4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招生17124人(不含成人教育及国际学生),其中:博士生40人,硕士研究生1099人,本科生8804人,大专生7181人;在校生53705人,其中:博士生180人,硕士研究生3170人,本科生30500人,大专生19855人;毕业生17870人,其中:博士生18人,硕士研究生884人,本科生7364人,大专生9604人。成人高等学校招生3028人,在校生8997人,毕业生6972人;成人专科招生269人,在校生382人,毕业生377人。中等职业学校(市管)14所,招生4128人,在校生11824人,毕业生4913人。特殊教育学校5所,招生91人,在校生751人,毕业生94人。普通中学127所,招生29380人,在校生88648人,毕业生32365人。小学92所,招生10694人,在校生75975人,毕业生15577人。幼儿园315所,招收幼儿6564人,在园幼儿22696人,离园幼儿10690人。
首次引进国家最高规格科技创新平台——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签订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佳木斯农高区粮油作物试验基地共建协议。成功推动郊区数字产业园申报省级孵化器,目前全市孵化载体已达到20家。全市新增省级科普示范基地3家、市级科普示范基地8家,总数分别达到6家和35家。推进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颅颌面骨缺损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申建省级平台,成为我市首家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年推进91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90家顺利通过省审,通过率高达98.9%,创历史新高。举办成果路演活动28场,发布科技成果113项,其中26项成果达成合作意向,登记技术合同399项,技术合同成交额5.8亿元。全年共转化科技成果117项,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达到42项。新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此外,另外有2家企业获批筹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格)、科学家工作室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6家,全市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84家。
十、文化旅游和广播
全市有图书馆7个,总流通1333131人次。博物馆11个,群众艺术馆11个,乡镇文化站74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0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5项。有线电视实际用户9.3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9.3万户。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100.0%。
全年游客人数3133.5万人次,旅游收入118.1亿元。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37家,其中,4A级10家、3A级27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家、省级旅游重点村7家,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SSS级雪场1家。旅行社89家,星级饭店5家。
十一、卫生健康和体育
截至2024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05个,其中:市区711个,各县(市)1394个。医院103个,其中:三级医院11个,二级医院25个,一级医院39个,其他2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65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7个、乡镇卫生院92个、门诊部及诊所788个、村卫生室103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1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妇幼保健机构11个(三级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3个(其中三级防治院1个),急救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4个。其他卫生机构6个。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9213张,在岗职工2491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808人(其中执业医师7355人,注册护士8722人)医护比1:1.19 , 药师(士)791人,技师(士)1175人。
截至2024年末,在全市安装全民健身器材48套,价值342.5万元,民生实事完成率100%。全年全市运动员参加国内外大赛取得102金、87银、121铜的优异成绩。其中,国际级1银3铜,国家级19金、9银、19铜,省级83金、77银、99铜。向国省输送运动员12名(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1名,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3名、田径队4名、摔跤队2名、跆拳道队1名、省体校1名)。11月底前完成后备人才储备800人(夏季项目580人,冬季项目220人)。完成首次注册和重新注册运动员800人,其中首次注册600人,重新注册200人。注重专项运动成绩提升,新授予国家一级运动员30人,二级运动员63人。市县两级累计举办体育赛事活动180余项次,通过赛事叠加旅游、展会、美食等要素,拉动消费8000余万元。全年销售体育彩票4.67亿元,同比增长7.41%,创历史新高。
十二、社会保障
截至2024年末,全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60.8万人,享受养老保险金待遇人数26.8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收入为29649.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档期收缴额为117252万元,拨付额为312714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城镇)为432273人,离退休人数为32608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222042人,享受失业待遇人数为1913人。
十三、环境与保护
2024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3.4%,全市PM2.5均值浓度28μg/m3,全省综合类城市排名第2,全市PM10均值浓度39μg/m3,全省综合类城市排名第1。全市10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无Ⅴ类或劣Ⅴ类水体。9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不计铁、锰背景值影响)。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完成55个行政村治理,超额完成5个行政村治理任务,累计完成40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到42.10%。
注释:本公报中2024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项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