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面对外部环境复杂多变、超预期因素叠加影响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在市委坚强领导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按照“七个加力突破”“五个加快提升”部署要求,迎难而上、砥砺前行,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更好潍坊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GDP)7606.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4.3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3088.2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3843.6亿元,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为8.9:40.6:50.5。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36.9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19.52万人,城镇化率66.12%。全年出生人口4.76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9.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2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27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5668人。为2.28万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19亿元,为1.57万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2663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3亿元。
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4%。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0.7%,衣着类价格上涨1.0%,居住类价格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8%,交通通信类价格下降2.1%,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2.6%,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1%,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3.0%。
产业生态呈现新格局。推动“千项技改、千企转型”,共实施工业企业重点技改项目708项,全年完成技改投资465亿元。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转智改覆盖率达45.2%,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超过72%。全市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6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06家。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6家。制定产业链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建立“省级-国家级-世界级”产业集群梯次培育机制,率先推动动力装备集群向世界级集群迈进,元宇宙集群入选首批省级10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省特色产业集群2个。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顶格成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建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项目库,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新增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争创3个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5家领军企业,累计分别达到17个、25家,数量均居全省第2位。加快推动装备工业向新能源化转型、化工行业向新材料新医药转型,我市被评为全国唯一的“铸造行业高质量发展试点市”。“氢进万家”二期项目获科技部立项,氢源实现本地化供给。全市新能源装机1063万千瓦、居全省第1位。
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8.2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5.5万户、个体工商户12.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308户。实有各类经营主体149.0万户,其中,实有企业41.2万户、个体工商户105.3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万户。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8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698.9亿元,增长4.3%;林业产值8.5亿元,增长10.0%;畜牧业产值343.8亿元,增长6.9%;渔业产值118.6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9.4亿元,增长8.8%。
粮食播种面积1030.5万亩,比上年增加1.3万亩,增长0.1%。其中,夏粮面积495.6万亩,增长0.1%;秋粮面积534.8万亩,增长0.2%。粮食总产446.7万吨,比上年增加9.7万吨,增长2.2%。其中,夏粮总产213.0万吨,增长1.0%;秋粮总产233.7万吨,增长3.4%。全年粮食单产433.5公斤/亩,增长2.1%。其中,夏粮单产429.7公斤/亩,增长0.8%;秋粮单产436.9公斤/亩,增长3.3%,粮食生产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
主要畜禽肉蛋奶产量189.71万吨,比上年增长7.8%。其中,猪牛羊禽肉产量127.45万吨,增长8.2%;牛奶产量22.31万吨,增长8.6%;禽蛋产量39.94万吨,增长6.4%。2023年末,生猪存栏271.26万头,下降12.6%;出栏488.71万头,下降2.1%。牛存栏18.91万头,增长0.5%;出栏17.27万头,下降2.8%。羊存栏62.9万只,下降6.5%;出栏111.52万只,下降4.3%。家禽存栏1.31亿只,增长9.0%;出栏5.89亿只,增长14.7%。
渔业产量51.9万吨,比上年增长4.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9.2万吨,增长3.8%;淡水产品产量2.7万吨,增长6.6%。
建设高标准农田30.1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6万亩。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示范社分别达134家、439家,均居全省第1位。26家企业、103家合作社分别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农民合作社500强,均居全国地市第1位。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无害化厕所实现应改尽改,完成14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创建和美乡村示范村省级117个、市级500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3.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3.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3.5%。
建筑业总产值1152.2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有工作量建筑业企业839家,比上年增加183家。
四、服务业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1.1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个行业营业收入总量占全市规上服务业的76.2%,增长7.1%。
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3897.5万吨,集装箱累计完成60万标箱。水路运输货运量3063.2万吨,货运周转量215.1亿吨公里。潍坊机场完成客运量67.3万人次,增长399.4%,航空货运量2.2万吨,增长98.6%。
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72034.1万件,比上年增长16.5%。其中,快递业务量(不包括邮政公司包裹业务)累计完成57728.9万件,增长18.6%。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61.5亿元,增长17.4%。其中,快递业务收入41.6亿元,增长19.1%。上网用户1198.4万户,增长1.4%。其中,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367.4万户,增长6.1%;移动互联网用户876.2万户,增长0.7%。
五、消费市场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6.1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餐饮收入额351.4亿元,增长18.4%;商品零售额2584.7亿元,增长6.2%。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56.5亿元,增长7.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79.6亿元,增长6.4%。
限额以上批零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46.8%,限额以上住餐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餐饮收入增长55.6%。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0.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4.6%。民间投资下降0.2%。
房地产开发投资606.1亿元,比上年下降17.2%。其中,住宅投资518.2亿元,下降13.6%;办公楼投资15.8亿元,下降26.1%;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3.9亿元,下降46.6%。房屋施工面积7613.9万平方米,下降7.4%。商品房销售面积1009.9万平方米,下降10.3%。
整改人行道路面问题1021处,中心城区完成直角出入口改造167处。新改建城市公园106处、城市绿道73.2公里,实施“疏绿透美”71处,整治绿化带“落土”432.5公里。完成184.62公里雨污合流管网改造,累计完成344.45公里,达到总任务的85%以上;中心城区实现整建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东风街白浪河桥重建通车,完成健康街(潍州路至文化路段)“两块板”改造,启动市域天然气环网工程建设。加大城区供热源网建设,新增供热能力400万平方米;建成眉村净水厂扩容项目,增加城区日供水能力10万立方米。
新开工棚户区6267套、保障性租赁住房1459套,改造老旧小区4.9万户。
七、对外经济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403.1亿元。其中,出口额2302.3亿元;进口额1100.8亿元。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2874.5亿元,增长1.3%;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进出口442.2亿元,下降9.8%;国有企业实现进出口86.5亿元,增长32.0%。对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776.0亿元,增长9.1%;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1411.9亿元,增长17.1%。
新设立外资企业150家,实际使用外资88764万美元。从来源地看,香港投资居第1位,占全市实际使用外资总量的79.8%;日本和英属维尔京群岛投资分别占8.4%、6.4%,居第2、3位。从投资行业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9537万美元,占比44.5%;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24414万美元,占比27.5%。
八、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3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税收收入394.1亿元,税收占比65.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89.4亿元,增长5.6%。民生支出占比连续8年保持在80%以上。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552.8亿元,比年初增加1200.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936.0亿元,比年初增加928.9亿元。存贷比80.7%,不良贷款率1.1%。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长11.6%。76家地方金融组织注册资本总额121亿元,为市场主体提供融资支持464.9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5倍。
新增上市公司1家,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8家,实现资本市场融资442.5亿元。其中,上市企业股权融资11.7亿元,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430.8亿元。
保险业共提供社会风险保障249175.0亿元,比上年下降21.8%。保费收入321.2亿元,增长7.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9.5亿元,增长5.2%;人身险保费收入231.8亿元,增长8.8%。赔款与给付102.6亿元,增长5.2%。
九、居民收入消费和民生保障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51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155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60元,增长7.1%。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86:1,比值比上年缩小0.05。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55元,增长6.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396元,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332元,增长9.0%。
年末职工、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89.4万人、455.3万人,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33.48万人、210.3万人。为3.96万人发放失业金5.03亿元,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1.11亿元。连续提高退休职工养老金,惠及全市66.03万退休人员;稳步提高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70元,惠及全市177万城乡老年居民,新增领待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较2022年增长33.0%;连续第19年调整提高工伤保险三项定期待遇,惠及工伤职工3000余人。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40.0万人和646.6万人。医保电子凭证100%激活。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发明专利授权4991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570件,比上年分别增长27.3%、30.0%。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1.88件。新增注册商标21720件,年末有效注册商标214059件,比上年末增长9.7%。1家企业获中国专利金奖,1家企业获省长质量奖,1家企业和1名个人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全市累计获得中国质量奖及提名奖4个、省长质量奖及提名奖19个。新增“好品山东”品牌11个,总量达到33个;新增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37家。新增质量强县1个,累计达到3个。制修订国家标准85项、行业标准26项、省地方标准31项。
研发投入总量达到1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3%。潍柴“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属支撑商业化SOFC产品”和天瑞重工“高效节能磁悬浮透平真空泵”两项成果入选2023年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2家。县域科技创新高地加速隆起。诸城、坊子2家高新区创建为省级高新区,全市省级以上高新区达到4家。寿光市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奎文区入选2023年山东省科技创新强县。
科技企业队伍培强壮大,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232家,较去年增加692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92家,总量达到2196家。成果转化体系更加完善。完成科技成果登记420项,登记技术合同7402项、成交额315亿元。17项优秀科技成果入选省科技奖励,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参与3项)。潍柴动力、豪迈机床2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山东好成果专报》发布。
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17所,在校生33.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3所,在校生8.9万人;普通中学学校374所,在校生46.2万人;小学学校617所,在校生72.3万人。2023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55所、公办幼儿园120所,提升乡村中小学110所、幼儿园252所。全市优质幼儿园占比76.19%,全省前列。新引进教师4270人,优质师资占比32%。“双减”做法入选全国优秀案例,义务教育学生课业负担全省最优。潍坊医学院更名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潍坊学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顺利推进,潍坊食品科技职业学院建成招生。
十一、文化旅游和体育
城乡书房、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列入市政府民生工程,新建城乡书房38家。承办上海国际艺术节分会场,三项国际水准演出广受关注。举办新青年音乐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1万余场,组织“一村一年一场戏”2万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7.1万余场。全市博物馆总量达82家,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1个。成功举办“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2个项目获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前冢子头遗址列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37.3亿元,比上年增长67.0%;接待国内游客8406.6万人次,增长61.3%。举办文旅惠民消费季,开展2023春夏旅游季等促消费主题活动2200余场,发放消费券2410万元。组织2023春夏旅游季等促消费活动,涉潍文旅视频播放量193.8亿次。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成功创评省五星级民宿3家、四星级3家。青州云门引获评国家甲级民宿,填补我市空白。富华大酒店获评全国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版权登记量超12万件,居全省第1位。
参加全国比赛共取得金牌89枚、银牌44枚、铜牌68枚;参加全省比赛共取得金牌281枚、银牌163枚、铜牌212枚。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市运会,全市15个代表团、近8520名运动员参加了27个大项、855个小项的比赛。参加成都世界大运会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杭州亚运会取得2金1银1铜和1个第四名。成功举办2023年全国“篮校杯”篮球比赛、山东省帆船帆板锦标赛、2023歌尔·首届潍坊马拉松等高端品牌赛事50余项。创新打造“全民动起来·潍坊更精彩”品牌活动8500场。建成体育口袋公园706处;新建智慧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等16处。市体育运动学校、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成功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市体操学校成功创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十二、环境和应急管理
生态环境9大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空气优良天数居全省第5位。国控河流、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为85.7%、75.6%,分别高于省定目标28.6个和21.9个百分点。受污染耕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保持100%。
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上年分别下降12.9%、13.6%。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潍坊统计年鉴-2024》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全市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研发投入为2022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