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潍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

选择区域:>>>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面对多重困难和风险压力,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锚定“一二三”目标,坚持“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民生保障扎实有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7306.4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6.98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3066.61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3592.86亿元,增长3.4%。三次产业结构为8.8:42.0:49.2。

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生产总值完成情况:潍城区370.8亿元,寒亭区(含经济开发区)282.0亿元,坊子区221.0亿元,奎文区377.7亿元,青州市703.2亿元,诸城市805.5亿元,寿光市1002.1亿元,安丘市423.6亿元,高密市646.8亿元,昌邑市554.5亿元,临朐县409.2亿元,昌乐县423.4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46.3亿元,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357.4亿元,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51.3亿元,综合保税区51.5亿元。

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0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7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6513人。全力援企稳岗促就业,顶格推进“降缓返补”助企纾困政策,为5.1万家企业减征社保费4.26亿元,为2.67万家企业发放稳岗补贴3.39亿元,为2.64万人发放技能提升补贴4709.8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02亿元。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6%,衣着价格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3%,交通和通信价格上涨5.3%,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8%,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1.3%,医疗保健价格持平,居住价格下降0.9%。

人口总量平稳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41.8万人,同比增长0.2%。其中,城镇人口618.4万人,乡村人口323.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5.7%,比上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5.4万人,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二、重点工作和改革

乡村振兴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累计纳入防返贫动态监测5617人。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3个,国家级农民合作社6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6家。全市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到1065个。建成全省最大的蔬菜种质资源库。培育高素质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15067人。入选全省农业农村领域重点改革典型案例15个、农业农村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典型村级案例2个、山东省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典型案例3个。

海洋产业跨越发展。海洋产业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26个海洋特色园区完成投资345.9亿元,完成海洋产业收入1731.6亿元。125个海洋经济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30.2亿元,43个项目建成投产。成功举办第四届潍坊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3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加,达成28项合作成果,总投资额157.5亿元。完成滨海湿地整治修复2164公顷、整治修复岸线新增14.8公里,沿海地区陆域面积拓展21万亩。

动能转换实现突破。我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建设试点城市。动力装备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12家企业成为省标志性产业链“链主”企业。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累计6家,居全省第一位。创新驱动释放新动能。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挂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达到80家,新获“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1项。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41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重点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8家,省级瞪羚企业46家。

绿色发展积极推进。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808.1万千瓦,居全省第2位。其中光伏550.7万千瓦,居全省第1位。“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顺利实施,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挂牌,全市投运氢燃料公交车250辆,开通氢燃料公交车营运专线18条。空气优良率连续两年达到78%以上;重污染天气首次控制到1天,同比减少5天,创历年最佳;PM2.5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改善,首次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7个国控河流断面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达到85.7%,首次全面优于全省及所在区域平均水平;20个省控以上河流断面全部达到四类水体以上,优良水体比例首次达到80%,为历年最优水平。

改革工作更加深入。推出培强壮大新经济新产业、金融助企纾困、城市能级提升等146项年度改革任务,提升完善改革述职评议、领导领衔、典型引领等制度机制,在全市创新开展争试点争资源争荣誉、创特色创典型创品牌、保持全省领先的“三争三创一保持”工作,深化拓展“解码潍坊”改革宣传品牌,扎实推进78项国家级试点,“潍坊改革”品牌在全国不断叫响。创新平战结合蔬菜保供体系做法被中央改革办刊发推广,乡村振兴、生态治理创新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光电芯片技术创新、海洋种业创新等11项经验被推荐上报中央改革办,创新版权保护运用机制等11项做法被省委改革办刊发推广,创新疫情溯源机制等79项经验做法被省级以上领导批示肯定。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对标最优水平和最佳实践,深入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在19个领域推出175项改革举措和325条任务清单。开展“揭榜挂帅”攻坚行动,推出100项改革创新任务,鼓励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推动形成了一批全国全省领先、市场主体和群众获得感强的创新成果。完成省级“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运行试点任务,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网上政府、掌上政府,1202项事项实现了“掌上办”,222个高频服务事项实现了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智慧就业服务模式获批全国就业服务提升示范项目,成为全省唯一、全国20个试点城市之一。

三、农业

农林牧渔业健康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36.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667.6亿元,增长3.3%;林业产值7.8亿元,下降3.9%;牧业产值338.0亿元,增长2.8%;渔业产值113.5亿元,增长4.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09.8亿元,增长8.6%。

农业生产基本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029.2万亩,粮食总产量436.9万吨,粮食单产424.6公斤/亩,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长”。棉花产量4625.9吨,增长6.6%;花生产量16.3万吨,下降9.2%;烤烟产量1.6万吨,下降4.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333.8万吨,增长2.1%;园林水果产量100.7万吨,下降0.1%。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完成造林8019亩,森林抚育100869亩,育苗面积34875亩。全面落实林长制,设立各级林长8545名。畜牧业生产持续恢复。生猪存栏310.36万头,出栏499.38万头,同比增长1.3%;牛存栏18.82万头,增长5.4%,出栏17.77万头,增长1.8%;羊存栏67.3万只,增长0.7%,出栏116.58万只,下降6.8%;家禽存栏1.2亿只,下降8.7%,出栏5.14亿只,增长3.1%。渔业生产平稳增长。水产品总产量49.9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7.4万吨,增长1.7%;淡水产品产量2.5万吨,增长4.6%。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0.5%,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7.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11.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7.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6.9%;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3.7%。分产品看,全市纳入统计的290个产品中,有102个产品实现正增长,增长面35.2%。其中,虚拟现实设备、金属集装箱、工业机器人等9种产品实现翻番及以上增长,光电子器件、化学纤维、锻件、集成电路等39种产品增速超过30%。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7%,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3.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351.4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利润总额376.9亿元,下降24.8%。

建筑业发展稳中有降。建筑业总产值1090.9亿元,比上年下降2.3%。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有工作量建筑业企业656家,比上年增加15家;签订建筑合同额1865.9亿元,比上年下降3.8%。

五、服务业

服务业支撑有力。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91.6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主体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占全市规上服务业的75.4%,增长4.5%,拉动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3.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26.8亿元,下降2.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21.9亿元,增长5.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22.7亿元,增长1.1%;金融业增加值423.3亿元,增长7.2%;房地产业增加值334.9亿元,下降4.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04.5亿元,增长8.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200.6亿元,增长7.8%。

旅游产业发展强劲。获评省特色小镇6个、新评定4A级旅游景区3家、入选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3家、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3个,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获评省景区化村庄18个、省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青州市获评省文旅康养强县,青州古城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邮政电信稳步向好。全年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6.18亿件,同比增长6.25%。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87亿件,增长7.09%。邮政行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52.41亿元,同比增长5.54%。其中,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34.88亿元,增长5.67%。电话用户总数1200.6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109.5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346.4万户,增长16.2%。移动互联网用户876.0万户,增长0.2%。

六、固定资产投资

重点领域投资增势较好。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8.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3%。第二产业中,工业投资增长27.7%,其中,采矿业投资增长183.7%,制造业投资增长24.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56.4%。第三产业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48.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3.9%,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15.1%。

房地产市场表现低迷。房地产开发投资778.1亿元,比上年下降11.1%。房屋施工面积8223.7万平方米,下降10%,其中住宅面积下降11.0%。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9.4%,其中现房销售面积下降11.1%。

七、消费市场

消费需求有所放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5.3亿元,同比下降1.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385.9亿元,下降1.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59.4亿元,下降1.6%。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2579.3亿元,下降1.1%;餐饮收入166.0亿元,下降3.9%。

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销售增长4.0%;绿色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呈高速增长态势,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137.6%。

八、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跨越发展。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419.9亿元,同比增长30.6%。其中,出口额2477.2亿元,增长36.4%;进口额942.7亿元,增长17.5%。进出口总额占全省10.3%,比2021年底提高1.1个百分点。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390亿元,对外贸增长贡献率超过20%。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61.2%、40.8%。机电产品出口1104.7亿元,增长45.5%,占同期出口总额的44.6%,对全市出口增长贡献率达52.2%。

利用外资量稳质升。全年新引进落地外资项目154个,合同外资34.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13亿美元。137个“书记县长外资项目”共到账外资12.5亿美元,占全市外资比重达到96%。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8.5亿美元,增长13.7%,占比65.4%。歌尔泰克等5个外资项目入选2022年全国重点外资项目,蓝帆健康科技项目获得山东省重大外资项目奖励资金2581万元。

九、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降幅持续收窄。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8.0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0%,同比下降7.4%,扣除减税降费因素后下降1.7%,7月份开始降幅持续收窄。其中税收收入374.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2.5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6%,同比下降4.2%。其中,农林水、卫生健康、社保就业、教育支出分别增长2.0%、3.3%、7.1%和4.0%。精准拨付中央直达资金113.2亿元,受益群众1230.8万人次、企业1808家,支持项目3612个。全年新增减税退税缓税降费217亿元,新增政策性担保190.8亿元,提供应急转贷320亿元。

金融市场运行稳健。2022年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007.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34.1亿元,同比少增164.8亿元,增长12.8%。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352.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34.4亿元,同比少增6.9亿元,增长10.1%。贷款利率保持低位运行,融资成本呈下降趋势。全年银行机构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88%,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其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5%,下降0.3个百分点。随着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调整落地,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呈下降趋势,全年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75%,同比下降0.56个百分点。

十、民生保障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65元,同比增长6.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989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39元,增长6.8%。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1,比上年同期缩小0.03。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支出22916元,同比下降0.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支出27835元,下降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支出15901元,增长2.5%。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精准实施扩面攻坚行动,全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731.05万、127.86万和201.01万人。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惠及62.8万退休人员。提高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由每人每月152元提高到162元,惠及全市166万城乡老年居民。连续第17年调整提高工伤保险三项定期待遇,惠及工伤职工7000余人。为3.13万人发放失业金3.93亿元,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7938万元,为2.01万人发放失业补助金1261万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九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提标10%以上。发放资金14.5亿元,救助保障困难群体31.3万人。大力推行智慧养老新模式,全市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一网建设,“线上+线下”精准服务老年人24.6万余人次,为全市养老机构免费安装智慧消防系统,建成助老食堂193处。

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98.35万人,参保覆盖率达到96%。医疗保险基金当期收入187.92亿元,比上年增长7.59%;当期支出187.02亿元,比上年增长27.12%。建立起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潍坊惠民保”有效衔接的“3+1”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跨省就医取消转诊,自助备案,联网结算。医保卡实现全省“一卡通行”,5种门诊慢特病实现全国联网,15种中医常见病种纳入日间病房,284种谈判药品纳入“双通道”。落实药品耗材集采,累计节约16亿元,群众获得感有效提升。

城市更新全面提速。城市更新、海绵城市、清洁取暖三大国家级试点全面推进,70个城市更新项目陆续展开,中心城区新增海绵城市30平方公里,155万平方米城市建筑和10.1万户农村家庭实现清洁取暖。宝通街高架快速路和10条道路畅通工程顺利通车,亚定点医院及储备方舱医院建成投用,高铁新片区、火车站南广场片区开发建设不断提速,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日益增强。中心城区增建遮阳棚45处、公厕107座,建成全省首座5G智慧公厕。为全市11.9万个窨井盖加装防坠网,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比例达到90%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达到93.7%。新建口袋公园133处,累计开园1012处,成功建成“千园城市”,荣获全省公园城市试点。

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全年改造棚户区3581套、老旧小区7.2万户,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144户,筹建人才住房5245套,惠及群众约27万人。深化物业管理改革,完成物业管理条例立法,开发“鸢都智慧物业”平台,打造物业管理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和全市第一批改革典型案例,有关做法被《人民日报》推介。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交通建设投资235.1亿元,其中,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92.2亿元,水运建设完成投资2.9亿元,铁路建设完成投资18亿元,城市公交完成投资1.3亿元,场站物流园区完成投资20.7亿元。全市共有高速公路8条,普通国道6条,省道14条。公路通车里程29513.2公里,其中国道1172.7公里,省道1271.6公里,县道3737.1公里,乡道5525.9公里,村道17805.9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82.9公里/百平方公里。潍坊港泊位4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0个。潍坊机场开通客运航线10条、货运航线2条,每周客货运航班89个,通达城市13个。港口货物吞吐量4354.6万吨,下降3.5%;集装箱累计完成58.4万标箱,增长0.5%。水路运输货运量3429.6万吨,下降19.3%,货运周转量251.3亿吨公里,下降10.7%。潍坊机场完成客运量13.5万人次,下降80.2%。

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按照“一轴一带、四纵七湖、百河千库”的框架蓝图,谋划实施了供水保障、防洪提升、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数字水利等四大类54个项目建设,完成投资47.58亿元。全市水利史上投资最大、线路最长、受益人口最多的峡山水库战略水源地水质提升保护工程正式通水,完成投资28.66亿元。累计调泄水量超22亿立方米,成功防御了台风“梅花”等多场次强降雨过程,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储备了充足水源。实施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和村级工程提升改造,受益人口150万人,超额完成政府工作报告中400个村的改造任务。

安全底线不断筑牢。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8%、25.0%,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十一、科技和人才

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潍柴研发的柴油机本体热效率突破52.28%,连续三次刷新世界纪录;天然气发动机本体热效率首次突破54.16%,成为全球热效率最高的热力机械。市农科院选育的“潍麦12”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全市多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计划支持,获批资金6.5亿元。实施“揭榜挂帅”攻关新模式,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发布全市第二批“揭榜挂帅”榜单项目52个,资金2.98亿元。

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挂牌。潍柴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重组。SDL科学实验平台正式列入国家级实验室建设规划。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建成六大公共平台和30个课题组,在杂交育种技术研发等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潍坊先进光电芯片研究院研发的大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实现国产化替代。全市共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889家,其中国家级37家、省级338家、市级1514家。

人才引育取得明显成效。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创新实施产业人才集聚、高端平台支撑、人才生态优化“三大行动”。启动领军人才“筑峰”行动、40万大学生集聚计划,举办高端人才对接交流会、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才聚鸢都等活动800余场,引进高端人才1273人、大学生8.02万人、高技能人才2.1万人,均创历史新高。82人新入选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数量全省第一,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深入实施校地合作“双百行动”,选派第二批科技人才专员37名、科技人才副总100名,帮助企业引进高端人才510名,落地转化科技成果794项,推动建设校地校企合作平台109个。发布第二批重大科技创新“揭榜挂帅”项目52个,发榜总金额2.98亿元。出台潍坊人才金政30条、青年人才集聚18条,建成全省首个市级人才之家,建立服务潍柴集团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1人获2022年度省科学技术最高奖、2人获省科学技术青年奖。人才竞争力综合指数居全省第3位。

十二、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中等职业学校35所,在校学生9.17万人;普通高中68所,在校学生19万人;初中303所,在校学生27.8万人;小学659所,在校学生63.8万人;幼儿园2045所,在园幼儿37.4万人。中心城区新增公办优质普通高中学位7000余个;全市城区新建成幼儿园192所、中小学43所,乡村完成提升幼儿园292所、中小学140所。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由17.21%下降到4.18%;大力发展公办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公办率由55%提升到61%。

公共文化供给愈加丰富。创作《大爱妈妈》等80余部文艺精品,完成送戏下乡演出8950场、公益电影放映7.3万余场。新建成城乡书房26个,获评全省最美城乡书房2个、全国“年度最美书店”“乡村振兴十大阅读推广人”各1个,荣获“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全国四连冠。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1个。文化遗产保护厚重前行。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3个、数量全省第一。临朐县入选“非遗在社区”全省试点。新增省备案博物馆11家、博物馆总量达74家。获评首届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1个,入选首批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1个,获评山东省第五届文化创新奖项目2个。

医疗事业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国家和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试区”建设,全国首创单病种群体管理模式,年度综合评估位列全国第二。深入实施医疗能力“攀登计划”和医疗技术“登峰计划”,省字号引领的“1+8+30”雁阵形区域医疗中心集群、国字号打头的“7+55+260”重点专科集群布局完成。市人民医院晋升A+序列,全国排名创新高。5家县级医院入围全国百强,总数保持全省第一。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医养结合示范省先行区建设走在前列。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参加第25届省运动会获得145金85银105铜,取得历史最好成绩,金牌增幅居全省第2位。在全省率先开展“体育+”产业融合知名品牌创建活动,全市体育市场主体达2000家,体育产业总规模240亿元。举办山东省男子篮球联赛等省级以上高端赛事50项,进一步彰显城市活力。

注:

1.全市及分县市区、开发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所列数字为年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字,正式数字以《潍坊统计年鉴-2023》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