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21年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21年,在丹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全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势头不断加固,经济运行质效持续提升,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经济总量

根据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2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221.1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462.1亿元,增长6.9%。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

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0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0万公顷,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例85.6:14.4。

全年粮食总产量115.5万吨,比上年增加1.3万吨,增长1.1%,再创历史最好水平,继2015年后,连续七年跨越100万吨的台阶。其中,玉米产量74.4万吨,增长4.6%;稻谷产量37.7万吨,增长0.5%。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3万吨,下降0.9%;烤烟产量0.4万吨,下降29.3%;水果(含瓜果类)产量50.6万吨,增长8.2%;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3.4万吨,下降1.1%;草莓产量23.3万吨,增长21.5%;板栗产量12.2万吨,增长3.7%。

2017-2021年丹东市粮食产量

单位:万吨

图片1.png

 

全年肉类总产量44.9万吨,比上年增长39.3%。其中,猪肉产量6.0万吨,增长36.8%;牛羊肉产量0.5万吨,增长14.8%;禽肉产量38.4万吨,增长40.1%。全年禽蛋产量16.1万吨,增长7.6%。其中,鸡蛋产量15.3万吨,增长7.6%。牛奶产量4.5万吨,增长18.6%。猪年末存栏57.0万头,增长13.2%;牛年末存栏7.7万头,增长18.0%;羊年末存栏24.5万只,增长2.5%;家禽存栏5289.4万只,增长16.1%。

全年水产品产量66.6万吨,增长7.1%。其中,淡水产品产量12.8万吨,增长2.8%;海水产品产量53.8万吨,增长8.2%。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54.9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4.7万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6%。工业用电量75.6亿千瓦时,增长12.2%。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0户。

2017-2021年丹东市工业用电量

单位:亿千瓦时

图片2.png

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倍;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18.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4.1%;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加值增长8.7%;其他类型企业增加值增长8.2%。其中,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量77.8%。

全市涉及的34个行业大类中,共有28个保持增长,增长面为82.4%。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8%,总量居全市首位,占全市的15.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4%,总量居全市第二位,占全市的11.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1%,总量居全市第三位,占全市的9.5%。在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4.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冷冻水产品产量14万吨,比上年增长0.4%;生产服装3722万件,下降35.3%;生产饲料128.6万吨,增长55.6%;石墨及碳素制品12.8万吨,增长8.4%;电子元件81628万只,增长60.4%;金属切削机床1170台,增长31.5%;汽车0.4万辆,下降44.7%;焦炭51万吨,增长2.6%。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757.2亿元,负债总计455.4亿元,资产负债率60.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利润总额24.1亿元,下降29.1%;亏损企业亏损额17.6亿元,增长72.6%;工业产品产销率为 96.5%;完成出口交货值 67.6亿元,增长9%。成本费用利润率4.3 %。

全市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9.5亿元,比上年下降2.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7.9亿元,下降8.8%;安装工程产值8.9亿元,增长97.8%。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148.7亿元,增长29.6%;房屋施工面积867.7万平方米,增长2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31.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0.3%。

2017-2021年丹东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单位:%

图片3.png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3.4%,占比26.4%,在工业投资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2.2% ;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6.9%。三次产业投资构成比为9.5:26.4:64.1。在全部投资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3.2%。

从投资规模看,全年共有建设项目650个。其中,亿元以上建设项目116个,占全部建设项目个数的17.8%,实现投资比上年增长30.6%,占全部建设项目投资额的47.6%。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1个,占全部新开工项目个数的9.3%。重大项目中,丹东华孚鸭绿江热电股份有限公司热源厂易地改扩建工程、东港市城市内河综合治理工程、中国凤城爱河生态公园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比上年增长38.4%;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12.8%。在非国有经济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长8.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4.1%。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4%。房屋施工面积1075万平方米,下降8.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833.9万平方米,下降6.8%。房屋竣工面积92.3万平方米,下降50.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80.6万平方米,下降47.5%。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66.1万平方米,下降9.9%。商品房销售额101.5亿元,下降6.5%。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228.4万平方米,下降7.5%。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分经营地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41.8亿元,增长10.5%;乡村实现零售额45.3亿元,增长7.4%。分规模看,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实现零售额86.2亿元,增长13.9%;限额以下贸易单位实现零售额200.9亿元,增长8.2%。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254.2亿元,增长10.5%;餐饮收入额32.9亿元,增长6.6%。

2017-2021年丹东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单位:%

图片4.png

在140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零售类值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7.4亿元,比上年增长29.6%;汽车类零售额21.8亿元,增长2.9%;服装、鞋帽、针织品类零售额4.1亿元,增长1%;粮油、食品类零售额7.3亿元,增长14.1%;饮料类零售额0.6亿元,增长8.1%;烟酒类零售额0.9亿元,下降3.9%;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0.7亿元,增长2.5%;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2亿元,增长25.1%;中西药品类零售额3.5亿元,增长14.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0.4亿元,增长20.3%;化妆品类零售额0.7亿元,增长18.2%。

六、对外经济贸易

202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26.0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出口总额104.9亿元,占全省比重3.2%,增长5.5%;进口总额21.1亿元,占全省比重0.5%,增长15.4%。

全市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按商务部口径782万美元。截至2021年底,全年累计实有三资企业355家。

全年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302.2亿元。

七、交通运输、邮电

全年公路货运量4938万吨,比上年增长3.0%;水运货运量352万吨,增长6.0%;民航货运量0.055万吨,增长42.7%。全年公路客运量861万人,增长36.3%;铁路丹东站旅客发送量273.6万人,增长12.3%;水运客运量29万人,下降33.6%;民航客运量24.3万人,增长74.0%。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161万吨,下降5.8%。集装箱20.2万标箱,下降3.9%。

丹东机场2021年共执行国内航线10条,分别为丹东-北京航线、丹东-上海(浦东)-深圳航线、丹东-青岛-上海(虹桥)航线、丹东-烟台-上海(虹桥)航线、丹东-威海-上海(虹桥)航线、丹东-扬州-重庆航线、丹东-日照-上海(浦东)航线、丹东-烟台航线、丹东-青岛航线及丹东-烟台-成都(天府)航线。机场全年航班起降架次为2604架次,增长87.9%;机场旅客吞吐量24.3万人次,增长74%。丹东-烟台航线于2021年3月28日起停航;丹东-青岛-上海(虹桥)航线于2021年7月1日起停航;丹东-扬州-重庆航线于2021年10月8日起暂时停航,恢复时间待定。

2021年末全市普通公路通车里程9915.9公里(不含高速公路),高级及次高级公路总里程9141.3公里。

截至年末,机动车保有量54.7万辆,比上年增长5.5%。其中,载客汽车34.5万辆,载货汽车6.4万辆,摩托车13万辆,挂车0.6万辆。汽车总量中,非营运汽车保有量52.1万辆,增长5.6%。年末机动车驾驶员72.7万人,增长3.9%。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6.1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0亿元。函件54万件,订销报纸累计份数2010.7万份,订销杂志累计份数111.1万份。全年规模以上快递企业运送快递4115.2万件,其中同城266.3万件,异地3846.3万件,国际及港澳台2.7万件;实现业务收入5.6亿元。城乡固定电话用户39.5万户,下降0.1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46.0万户,增长8.8%。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2.5万户,增长9.5%。

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30处,其中,4A级景区9处,3A级景区20处,1A级景区1处。全市共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6处。全市拥有星级饭店25家,旅行社120家。

八、市场价格

202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7%。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四涨三降一持平”,其中食品烟酒、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类价格分别上涨0.2%、4.3%、2.2%和1.3%;衣着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2.9%、0.7%和0.9%;居住类与去年持平。

2021年丹东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图片5.png

九、财政、税收

2021年,全年全口径税收收入90.2亿元,比上年增长6.8%。

据快报数统计,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59.1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1.8亿元,增长5.4%。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2.7亿元,增长9.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4.4%。其中,增值税收入18.8亿元,下降3.9%;企业所得税6.0亿元,下降1.9%;个人所得税1.5亿元,增长30.8%;房产税3.2亿元,增长22.3%。非税性收入29.1亿元,下降1.9%。

2017-2021年丹东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单位:亿元   %

图片6.png

 

全年财政支出229.9亿元,比上年下降6.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8.4亿元,增长4.6%。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5亿元,增长5.6%;公共安全支出11.8亿元,增长3.0%;教育支出28.7亿元,下降14.1%;科学技术支出0.25亿元,下降8.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6亿元,增长24.3%;卫生健康支出15.1亿元,增长11.5%;农林水事务支出21.9亿元,增长1.9%;城乡社区支出22.5亿元,增长33.2%。

十、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2021年,全年金融业增加值8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占GDP的比重为10.1%,占服务业比重为18.7%。全市金融业纳税10.3亿元,增长22.9%,占全市比重11.4%。银行业完成8.0亿元,证券业完成893万元,保险业完成1.6亿元。

202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33.6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住户存款2460.6亿元,增长10.1%。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46.0亿元,增长0.8%。其中:中长期贷款696.2亿元,增长2.2%。

2017-2021年丹东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

单位:亿元

图片7.png

全市上市(挂牌)企业7户,主板1户,新三板1户,上股交3户、辽股交2户。2户企业推荐进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

全市金融(类金融)机构共有166家,其中:银行机构28家、保险公司47家(财险21家、寿险26家)、证券公司营业部16家、小贷公司26家、担保机构25家、典当公司23家、基金公司1家;分支网点近900个,其中银行机构网点642个、从业人员8959人,基本实现村镇(乡)全覆盖。

年末全社会保险承保额27531.3亿元,比上年增长86.7%。其中,财产险保额20720.8亿元,增长一倍;人身险保额6810.5亿元,增长51.7%。全年财产险和人身险共计实现保费收入52.0亿元,增长1.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4.3亿元,增长2.1%;人身险保费收入37.7亿元,增长0.5%。全地区保险理赔支出金额18.4亿元,增长20.3%。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9.0亿元,增长16.9%;人身险赔付支出9.4亿元,增长23.7%。

十一、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1年,全年授权发明专利89件,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21件,比上年增长8.8%。全市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71家。按可比口径,技术合同成交额4.04亿元,同比增长近一倍。

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07所,拥有教职工28560人,其中专任教师22520人。全年共有在校学生269800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39238人,高中在校生34501人,初中在校生43290人,小学在校生86929人,幼儿园在校生44627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4808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5478人,工读学校在校生75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85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升学率(普高)70.1%。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文化事业机构101个。其中,艺术事业机构2个,图书馆7个,群众文化事业机构92个。艺术事业机构中,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中群众艺术馆2个,公共文化馆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84个。

年末全市拥有中短波转播发射台5座,调频转播发射台6座,广播电台自办节目20套,全年播出时间12984小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全市有电视转播发射台6座,电视台自办节目30套,电视全年播出时间15809小时。有线广播电视转播干线网络总长7230公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

2021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37个。其中,医院63个,卫生院81个,妇幼保健院(所)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全市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以下均为实有床位数)18630张,比上年增长0.7%。其中,医院14678张,增长8.62%;卫生院3232张,下降18.2%。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6637人,增长9.5%。其中,执业医师5903人,增长8.9%;助理医师916人,增长10.2%;注册护士7240人,增长9.0%。全市共设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覆盖率10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市人口覆盖率10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9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3.34万人。

全年参加省以上竞赛24次,夺得省以上奖牌238枚。其中金牌130枚,银牌65枚,铜牌43枚。举办县级各项单项比赛16项次。承办国家级赛事1项,省级赛事4项,举办市级群众健身活动 23 项。安放健身路径160套。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住户调查,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04元,名义增长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8元,名义增长9.6%,实际增长8.9%。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72。

全年城镇实名登记失业人员2016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比上年下降1.06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784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04亿元,增长50.7%;支出失业保险基金1.3亿元,增长0.8%。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12.8万人,比上年增长0.07%。其中,在职参保人数56.4万人,下降1.5%;离退休参保人数56.4万人,增长1.7%。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52.5亿元,增长25.4%。全年发放养老金173.1亿元,增长8.1%。发放养老金离退休人数56.4万人,增长1.7%。

全年城镇职工征缴医疗保险基金22.6亿元,比上年增长8.1%;支出医疗保险基金20.3亿元,增长19.0%。全年城镇居民征缴医保基金12.0亿元,下降13.7%;支出医保基金11.4亿元,增长8.1%。

2021年,全市拥有各类福利院148个,共有床位9760张,收养各类福利人员5949人。全市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68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6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569万元。

2021年,全市城乡共有低保户4.4万户,比上年减少2.2%。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的有1.2万户,农村享受低保待遇的有3.1万户。全年城乡享受低保待遇人数6.1万人,减少4.4%。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人数1.7万人,农村享受低保待遇人数4.4万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9亿元,减少7.0%。其中,城镇发放保障金1.3亿元,减少14.4%;农村发放保障金1.7亿元,减少0.6%。

十四、能源、环境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2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6.9%,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83.4万吨标准煤,下降9.4%。

年末丹东市区城市道路总长度645.0公里,道路总面积1173.6万平方米。市区内城市公共汽车运营车辆687辆,运营线路84条(含支线),运营线路总长度1831.1公里。

全市城市自来水管长度1075公里,全年供水总量5220万吨,比上年下降11.5%;用水普及率100%。人工煤气供气管道长度552.7公里,煤气供气总量4270.3万立方米,下降0.4%;天然气管道长度317.5公里,天然气供气总量1964.3万立方米,下降3.5%;城市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5507吨,下降3.5%。煤气用户26.4万户,天然气用户9.5万户,液化石油气用户2.1万户。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5天,比上年减少5天,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比例为94.5%。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28微克/立方米,下降3.4%;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48微克/立方米。

十五、地区人口

根据户籍人口统计,年末总人口229.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5.4万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14.0万人,女性人口115.2万人;男女人口比例99:100。全年迁入人口0.8万人,迁出人口1.3万人,人口出生率4.3‰,死亡率8.8‰,人口自然增长率-4.5‰。

 

注释:

[1]本公报中2021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指标数据在年报时可能还有调整。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各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2021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禽蛋产量、牛奶产量由国家统计局丹东调查队提供,2020年公报公布的数据由市农业农村局提供,两年数据不可比。

[5]农业机械总动力:指全部农业机械动力的额定功率之和。按使用能源不同分为以下四部分:柴油发动机动力指全部柴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之和;汽油发动机动力指全部汽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之和;电动机动力指全部电动机(含潜水电泵的电动机)额定功率之和;其他机械动力指采用柴油、汽油、电力之外的其他能源,如水力、风力、煤炭、太阳能等动力机械功率之和。

[6]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7]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法人单位以及个体经营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不包括军工和国防项目。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9]规模以上服务业分三个统计范围:

一是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

二是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类,教育三个门类,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

三是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10]货物运输周转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实际完成的货物运量与相应的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11]旅客运输周转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与相应的运送距离的乘积之和。

[12]机动车保有量:指报告期末,按照《机动车注册登记工作规范》,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已注册登记领有机动车车辆牌照的全部汽车数量。机动车保有量统计的主要分类:根据汽车类型分为汽车、摩托车、挂车、轮式专用机械车、电车、拖拉机。

[13]邮电业务总量由于计算口径发生变化,与上年不可比。

[14]移动电话用户:指报告期末通过移动电话交换机进入移动电话网的全部电话用户。

[15]年末互联网用户不包括有线电视公司用户。

[16]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由于政策调整,自2019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部并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17]财政支出同期数已剔除权责发生制列支数和企业养老上划省级核算数。

[18]在职参保人数指社会从业人员。

[19]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包括参保职工和参保退休人员。

[20]支出失业保险基金中含还贷付息。

[21]城市建设相关数据为城市建成区数据。

[22]可吸入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23]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24]关于社区服务中心指标在2020年民政统计指标新规定中重新定义为:乡镇街道层面建立的具有一定服务管理功能的社区服务机构。

[25]资料来源:本公报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猪牛羊禽肉产量、禽蛋产量、牛奶产量、物价、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丹东调查队;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来自辽宁省统计局丹东市调查队;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和草原局;水产品数据、农业机械总动力等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三资企业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数据来自市经济合作发展服务中心;公路运输、港口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民航数据来自丹东机场;铁路发送旅客数据来自铁路丹东站;机动车保有量数据来自市交警支队;进出口、交通货运量、水运货运量、邮政业务数据、电信业务数据来自省反馈;税收收入来自市税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市金融发展局、中国人民银行丹东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市保险协会;专利数据、科技成果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文化馆、艺术馆、公共图书馆、体育、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社会福利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辆、营运线路等数据来自市公交公司;城市供水情况来自市水务集团;供气及绿化状况等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

 

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