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统计局
2022年3月25日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抬高标杆,争先进位,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气象、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2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5亿元,增长9.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8%;第二产业增加值644.5亿元,增长8.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37%;第三产业增加值682.7亿元,增长10.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0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299元,按2021年平均汇率计算为13845美元。
人口总量略有下降。据2021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59.0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1万人。全年全市出生人口1.01万人,人口出生率6.35‰;死亡人口1.10万人,死亡率6.92‰。
表1 2021年人口数及其构成
就业形势积极向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240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74%。
物价水平总体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9%,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0.5%,衣着类价格下降0.4%,居住类价格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与上年持平,医疗保健类价格下降0.2%,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下降0.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4.9%。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4%。
表2 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新兴动能蓄势成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3.3%,其中,生物产业增长49.2%,高端装备制造业增长32.7%,新材料产业增长84.6%。全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0.7%,全年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新能源汽车等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331.03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74.7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8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4.8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7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0.2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0千公顷。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58.77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8千公顷。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全年粮食产量125.84万吨,比上年增加1.59万吨,增产1.28%,其中,秋粮125.84万吨,增产1.28%。
表3 2021年主要农林产品产量及增速
表4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表5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增速
四、服务业
工业效益不断提升。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55亿元,比上年增长62.7%,其中,煤炭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390.3亿元,增长78.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营业收入168.8亿元,增长18.8%。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3.5%。
表6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及增速
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9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共签订合同额120.47亿元,增长12.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8.96万平方米,增长119.3%,竣工面积24.29万平方米,下降49.8%。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共172家,其中一级企业1家。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市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8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3.4亿元,增长23.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3.3亿元,增长8.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17.9%;金融业增加值46.9亿元,增长6.6%;房地产业增加值81.3亿元,增长5.1%。
交通运输持续壮大。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257.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53公里,普通干线公路815公里,农村公路8989公里。
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33.1万辆(包括摩托车、农用运输车、挂车),比上年末增长7%,其中,汽车31.7万辆,增长6.6%。
邮政电信快速发展。全年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总量完成4.18亿元,比上年增长41.5%。电信业务总量13.9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69.11万户,比上年减少0.9万户。全市宽带接入用户49.66万户,比上年增加5.05万户。
五、能源
原煤产量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全社会原煤产量20524.7万吨,比上年增长10.3%。全市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14785.2万吨,增长11.2%;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10837.2万吨,增长0.3%。
发电量522.9亿千瓦小时,增长13.9%。
社会用电平稳运行。全年全市全社会用电总量141.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用电1.6亿千瓦时,增长16.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1%;第二产业用电114.9亿千瓦时,增长12.4%,占全社会用电量的81.4%,其中工业用电114.2亿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13.8亿千瓦时,增长10.6%,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6亿千瓦时,增长3.2%,占全社会用电量4.0%。
六、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全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新口径,下同)34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2.26亿元,增长34.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53.15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4.82亿元,增长16.1%。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12.4:45.0:42.6。全市工业投资(含第三产业中开采辅助活动和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158.8亿元,增长10.2%,其中,煤炭工业完成投资34.2亿元,增长74.7%;非煤工业完成投资124.6亿元,与上年持平。
表7 2021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省、农户)及增速
房产投资略有减少。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为37.88亿元,比上年下降3.7%,其中,住宅投资33.74亿元,下降1.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29亿元,下降19.9%。
七、贸易外经
消费市场持续回升。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46.4亿元,增长16.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1.1亿元,增长15.5%。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302.1亿元,增长16.4%;餐饮收入额45.4亿元,增长16.6%。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29.7%,饮料类增长42.0%,烟酒类增长40.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8.9%,化妆品类增长38.1%,金银珠宝类增长101.2%,汽车类下降2.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2.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2.1%。
表8 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
表9 2021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及增速
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9197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3.8万户。
对外经济基本稳定。全年全市海关进出口总额75474万元,比上年下降3.7%,其中,进口额33635万元,下降24.6%;出口额41840万元,增长24.1%。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29亿元,比上年增长29.89%,其中,税收收入99.31亿元,增长48.86%(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87.32亿元,增长59.53%)。
财政支出持续优化。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7.44亿元,比上年增长4.62%,其中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等13类民生支出166.33亿元,增长3.77%。
金融信贷规模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10.35亿元,比年初增加242.93亿元,增长13.01%。各项贷款余额1152.26亿元,比年初增加136.66亿元,增长13.46%。
农村金融快速增长。年末全市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余额530.56亿元,比年初增加62.18亿元,增长13.27%;人民币贷款余额381.77亿元,比年初增加49.17亿元,增长14.78%。
表10 202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及增速
表11 2021年全市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年全市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153份,成交金额82662万元。
全年全市专利授权量1537件,其中发明专利60件。
气象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有国家级气象观察站6个,区域气象指导站86个,全市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7个。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文化服务大力提升。年末全市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7个。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6座。有线电视用户7.76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7个,馆藏图书103.8万册。
旅游事业方兴未艾。全年全市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旅游者50.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31%。实现门票收入637.83万元,增长71.92%。
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乡村诊所)2165个,其中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全市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1285张,卫生技术人员11974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覆盖人口46.33万人。
体育事业加速发展。年末全市拥有群众健身辅导中心、站点1067个,体育指导员4905人,全年举办体育比赛活动72次。全年全市销售中国体育彩票10510万元。
十一、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支稳定增长。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70元,比上年增长8.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68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72元,增长9.9%。全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661元,比上年增长9.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137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663元,增长10.5%。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35.3万人,比上年增加2.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90.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0.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0.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16.9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1.3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土地供应满足需求。全年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921.5公顷,比上年下降21.8%,其中,工矿仓储用地425.2公顷,增长6.7%;住宅用地168.6公顷,增长64.5%;其他用地(包括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运输用地、特殊用地等)270.36公顷,下降56.6%。
水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总用水量50143.4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29%,其中,工业用水增长3.8%,农业用水增长4.2%,生活用水增长2.3%。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40.96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5.87立方米,比上年下降8.8%。
污染防控效果显著。年末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3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6.2%,环境空气二级以上天数301天,优良天数占比为82.47%,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12,比上年下降13.1%。
城市环境日趋改善。全年市区(中心城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集中供热面积3540.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94.29万平方米。地震应急不断加强。年末共有专业综合地震台站4个,全年小震活动45次,最大震级1.7级。
安全生产成效显著。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亡人事故31起,比上年减少2起,下降6.1%;死亡36人,比上年减少4人,下降10%,其中,交通运输业发生亡人事故29起,与上年持平;死亡34人,增加4人,上升13.3%。
公报注释 :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除注明外,所有增长或下降速度均为同上年相比较。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分项与合计不等的情况。
5.本公报部分数据来源于部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