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坪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

选择区域:>>

2008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团结一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项目推动”战略,全力建设“四大中心”,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创造了高坪发展史上势头迅猛、速度极快、变化巨大,备受上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关注与瞩目的喜人成绩,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08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49.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GDP和各产业增加值增速均为可比价增速,扣除价格指数),比上年增长15.2%,比全省快了5.7个百分点,比全市快了0.9个百分点,连续12年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8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6.76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11.68亿元,增长12.0%。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72%、72.02%、21.2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02、10.95、3.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23.9:51.5:24.6调整为22.5:53.9:23.6,一产业下降1.4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2.4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36元,比上年增加1261元。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规模超过国民经济的一半。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26.86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占GDP的比重54.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7.65%,拉动经济增长10.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1亿元,增长10.5%;第二产业增加值14.71亿元,增长25.7%;第三产业增加值6.64亿元,增长15.6%。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9.42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9.08亿元,增长1.8%;林业产值0.29亿元,增长2.9%;牧业产值9.46亿元,增长6.2%;渔业产值0.59亿元,增长0.1%。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0610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1649公顷;旱地面积8961公顷。

种植业稳步发展。我区粮食播种面积为34293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0.72万吨,比上年增长4.2%,其中小春产量5.35万吨,增长4.5%,大春产量15.37万吨,增长4.0%。油料作物产量达17840吨,比上年增加990吨,增长5.9%,实现蔬菜产量344528吨。水果产量82285吨,比上年增加3805吨,增长5.9%。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造林866公顷,年末实有森林面积28582.4公顷。

畜牧业全面发展。全区出栏生猪50.43万头,比上年增长7.7%。出栏牛4004只,比上年增长4.8%。出栏羊25.95万只,比上年增长8.0%。家禽出栏887.31万只,比上年增长8.0%。肉类产量达52611吨,比上年增长8.3%。

水产养殖业稳定发展。淡水水产品产量8800吨,增长5.3%。农业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达10.75万千瓦,增长9.5%。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95825千瓦,增长11.0%,汽油发动机动力436千瓦,电动机动力11287千瓦,下降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达到59家,比上年增加7家,净增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4.66亿元,增长51.8%;实现工业销售产值86.67亿元,增长54.4%;产销率达到102.4%,比上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3.84亿元,增长2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76亿元,增长25.6%。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80.15亿元,比上年增长49.2%;完成利润总额21057万元,增长50.1%;实现入库税金8473.8万元,同比增长11.7%。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8年全区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达12家,共完成建筑总产值10.69亿元,增长16.9%。其中建筑工程产值9.24亿元,安装工程产值1.08亿元,其他产值0.37亿元,竣工产值6.45亿元,从事建筑业平均人数1.25万人,利润总额0.2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今年是近10年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的一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9亿元,比上年增长49.3%,比全省快了19.8个百分点,比全市快了1.2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7.81亿元,增长72.9%;更新改造投资4.13亿元,增长20.4%;农户投资2.02亿元,增长26.7%。

房地产开发投资1.14亿元,下降23.5%,商住房施工面积25.52万平方米,下降14.8%;销售面积10.45万平方米,下降25.8%;销售额2.22亿元,增长9.4%。全区住宅均价2135元/平方米。

五、商业贸易和旅游业

2008年我区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攀升,达到24.84亿元,增长20.7%。其中城市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96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1%,比上年增长21.3%;县以下市场实现零售额14.8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9.9%,比上年增长20.2%。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经济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2.17亿元,增长13.2%;集体经济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3.91亿元,增长18.2%;私营个体经济13.03亿元,增长23.1%;股份制及其他经济完成5.73亿元,增长19.8%。从行业看,批发业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5.22亿元,增长24.3%;零售业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11.69亿元,增长25.2%;住宿餐饮业完成消费品零售总额6.25亿元,增长23.9%。

旅游业较快发展。2008年凌云山景区完成投资300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功能配套,实施绿化美化,提升文化内涵,继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后,又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年全区接待游客6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亿元,分别增长7.3%和68.0%.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由于各类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使运输距离相对变小,全区公路运输企业完成客运周转量57177万人/公里,同比下降22.7%。完成货运周转量19093.2万吨/公里,同比增长6.8%。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收入达到1800万元,增长28.6%。电信业务总量3688万元,比上年增长2.4%。市话用户数3.4万户,农话用户数3.9万户。年末全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9900户,增长32.0%。

七、财政

财政实力迈上新台阶。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812万元,增长3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88266万元,增长41.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2313万元,增长19.8%。

2008年全区税收收入大幅增加,尤其是地税收入成绩喜人。全区国地两税收入实现24386万元,增长27.4%。其中国税收入达10000万元,占税收总收入的41.01%,地税收入实现14386万元,占税收总收入的58.99%。

八、教育、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平稳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年末全区高中4所,在校学生14939人,专任教师619人;初中18所,在校学生数24170人,专任教师2235人;小学学校数48所,在校学生42304人,专任教师278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8.99%,高中升学率88.7%。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科技进步工作通过全国考核,全区全年申报专利22件。全年申报省、市科技重点项目8个,其中申报省科技攻关项目2个,申报市科技攻关项目6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全区文艺团体3个,群众文化艺术团队3个,全年共组织各类文艺活动14次;全区公共图书馆藏书7.8万卷(册),增长14.7%。全年文学作者创作发表作品2件、出版作品400余部。全年订阅报刊28种,杂志118种,收集地方文献16种,装订期刊1416册,报纸28种,图书借阅73800人次,报刊阅览26200人次,发放借书证235个,年接待读者9万余人,外借书刊10万册次,开展送书下乡活动4次,指导农家书屋建设100余人次。

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医院、卫生院34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615人,其中医生470人,卫生防疫人员98人,全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631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87%,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今年来,我区本着积极参与,锻炼队伍,交流提高的原则,积极组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取得较好成绩。组队参加国家级比赛1次,省级比赛2次,市级比赛8次。今年组队130人参加了嘉陵江国际冬泳邀请赛;省行业体协乒乓球邀请赛、省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组队500人参加了市元旦万人长跑比赛,组队300人参加了市第三届登山节,组团136人参加了市第三届运动会,并在市三运会上,获得8金、18银、12铜,位列全市第四名的好成绩。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5.6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为54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率达40.03%。

环保工作成效显着。2008年全区环保投资2743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843万元,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56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90万元,增长19.1%。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227.4吨,烟尘排放量121.34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88.43%,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为78.9%,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9.5%,三废物质综合利用率为86.7%,垃圾处理站2个。

十一、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合理控制。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58.83万人,其中男性30.67万人,女性28.16万人,总人口中农业人口45.1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086人,出生率为7.48‰;死亡人口3393人,死亡率0.5‰;自然增长率2.44‰。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区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33961人,参保人数比上年增加535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22914人,增加1558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856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2312人,增加1844人。全区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34个,比上年增加4个,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741张,比上年增加了205张。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2508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3000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据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045元,比上年增加1000元以上,增长14.7%。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333.95元;人均经营性收入2003元,人均财产性收入25.86元;人均转移性收入2242.42元。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71元,比上年增加了573元,比上年增长了19.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9.2%。其中工资性收入1638.56元,增长20.6%;家庭经营性收入3266.15元,增长15.4%;转移性收入169.64元,下降14.2%。总支出中家庭经营费用支出1365.23元,增长11.9%;生活消费支出2489.15元,增长9.8%;转移性支出165.32元,增长10.3%。全区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21217人,增长8.0%;在岗职工工资总额35906.9万元,增长27.5%,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930元,增长20.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09年统计年鉴为准。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