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坪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

选择区域:>>

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宏观调控措施,坚持“一手抓产业培育促发展、一手抓解决群众疾苦促和谐”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的发展规划和把高坪建成产业聚集、城乡一体、财富充裕、区域秀美、形象开放、社会和谐的“绿色经济强区”的目标,坚持“工业富区、产业富民”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产业填充”工程,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实现了高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5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11.48亿元,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8.46亿元,增长12.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4841元,比上年增长11.4%。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5%,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48.7%,拉动GDP增长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0.8%,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8:40.6:30.6调整为27.7:41.6:30.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仍显突出,就业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社会保障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后劲尚需加强,解决“三农”的问题任重道远。

二、农业

农业生产发展平稳。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33015万元,同比增长6.2%。其中,农业产值60569万元,增长5.7%;畜牧业产值65142万元,增长7.0%;林业产值2195万元,增长9.2%;渔业产值4498万元,增长4.6%。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7198公顷,比上年增加737公顷,增长1.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0380公顷,比上年增长2.0%;蔬菜播种面积18334公顷,比上年增长0.3%;油料播种面积6000公顷,比上年增长0.5%。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87280吨,比上年增加12273吨,增产7.0%。其中,小春粮食产量43530吨,比上年增加4958吨,增产12.9%;大春粮食产量143750吨,比上年增加7315吨,增产5.4%。油料总产15730吨,比上年增加989吨,增产6.7%;蔬菜产量为458650吨,比上年增加13047吨,增产2.9%。

畜牧业发展良好。肉类总产量达到54829吨,比上年增加4107吨,增长8.1%,其中,猪肉35286吨,比上年增加2126吨,增长6.4%;山羊3663吨,比上年增加353吨,增长10.7%;家禽14703吨,比上年增加1426吨,增长10.7%。全年生猪出栏461300头,比上年增加26700头,增长6.1%;山羊出栏241900只,比上年增加22700只,增长10.4%;家禽出栏12047100只,比上年增加1108400只,增长10.1%。

渔业生产稳中有升。水产品养殖规模扩大,全年养殖面积达到1091公顷,增长1.3%;水产品产量7600吨,增长3.3%。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1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6%;农用排灌机械动力2.47万千瓦,下降5%;农用拖拉机65台;农用汽车36辆,农用运输车713辆,增长4.1%;农村用电量11805千瓦时,增长1.3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340公顷,增长1.3%。水资源量达到4322万立方米,增长2.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工业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区规模以上区属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4430万元,增长62.3%;实现利税11362万元,增长71.6%;实现利润3133万元,增长62.9%;产品销售收入达152592万元,增长61.8%;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为99.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入库税金在2004年突破千万元大关的基础上净增一千余万元,达到2138万元,同比增长90.3%。

建筑业企业稳步发展。全区建筑业实现利税2900万元,增长1.4%;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130万元,增长0.4%;上缴税金1823万元,增长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4811万元,比上年下降21.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85381万元,下降27.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8.4%,比上年下降5.5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11243万元,下降0.9%;城镇私人投资7305万元,增长34.9%;农户投资11000万元,增长18.9%;房地产开发投资8776万元,下降8.0%。商品房销售面积15.35万平方米,增长12.0%;其中,住宅14.3万平方米,增长15.1%。商品房空置面积3.85万平方米,增长90.1%。商品房销售额13225万元,增长20%。全区房屋施工面积30.0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6%。其中,住宅26.24万平方米,增长15.7%。房屋竣工面积17.1万平方米,增长43.4%;其中,住宅14.79万平方米,增长45.7%。

五、商业贸易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2592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城市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0738万元,增长12.7%;县以下市场实现零售额91854万元,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97836万元,增长14.8%;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6551万元,增长21.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6917万元,下降1.2%;集体经济实现零售额24955万元,增长16.8%;个体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76984万元,增长18.3%;股份制经济及其他经济实现零售额33736万元,增长13.6%。

全年出口总额(包括转口贸易)58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3%;当年合同外资金额达10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5%;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1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8%。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区年末公路通车里程3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8公里。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42777万人公里,增长57.2%;公路货运周转量32194万吨/公里,增长7.0%。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189万元,比上年增长5.6%;电信业务总量4586万元,比上年增长21.1%。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4983户,年末达到84797户。年末住宅电话为36471户,其中城市住宅电话用户10661户,农村住宅电话用户25810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1313户,年末达到39407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新增1617户,年末达到4390户。

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3%;旅游总收入14144万元,比上年增长35.0%。

八、财政、金融

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含基金收入)3894万元,比上年下降24.8%。实现一般财政预算收入3536万元,比上年下降23.9%。其中,各项税收1953万元,比上年下降38.1%。地方财政支出(一般预算)34977万元,增长28.3%。

全区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达到357103万元,比年初增加40634万元,增长12.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5987万元,同比增加47722万元,增长16.0%。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113965万元,比年初增加9667万元,增长9.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基础、中职教育学校在校学生达到88153人,比上年增长2.6%。中等职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2088人,专任教师98人;普通中学36所,在校学生32456人,专任教师2413人;小学35所,在校学生46482人,专任教师266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98人,专任教师15人;幼儿园7所,在校幼儿7029人,专任教师11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初中升学率100%,高中升学率89.8%。高等学校毛入学率为20.96%,高等学校在校学生9120人,平均受教育年限11.5年。

全区全年申请专利21件,实施科技兴农重点项目14项,引进新产品、新技术45项,实现产值1.2亿元,利税2000多万元。全区民营科技企业17家,年创产值5000万元,利税400万元。通过科技信息网点,发布工农业科技成果50多项,介绍农业新品种、新技术100多项,推荐名、特、优、新产品20个,发布供求信息100多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区有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7.2万册。全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20%和85%,分别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5个百分点。全年共组织大中型文化活动20多场次,体育活动15场次,区内文学作者发表作品800余件,其中搬上舞台的小品2个,送戏下乡5次,送书下乡1100册,培训文艺骨干200多人。

年末全区共有医院、卫生院38个,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689张。全区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达到649人,其中医生273人,卫生防疫人员70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65‰;婴儿死亡率为4.5‰;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62%。

全年参加省柔道比赛获团体女子乙组第五名,男子乙组第六名,男子甲组第七名;参加省中学生、业余体校田径比赛获1个第一名、2个第二名、1个第四名、4个第五名、2个第六名、1个第七名、1个第八名;参加市第二届运动会获8个第一名、18个第二名、35个第三名。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582693人,比上年末增加9433人,比2000年末增加2552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27545人,占总人口的21.9%;农业人口为455148人,占总人口的78.1%。全区人口出生率为6.8‰,死亡率4.1‰,自然增长率2.7‰。

年末全区全部在岗职工人数为20200人,下降1.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2173万元,增长6.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1009元,增长9.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8%,比上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全年共有14.15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764元,比上年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163元,比上年增长8.1%;人均食品支出2684元,比上年增长4.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6%,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892元,比上年增长11.6%。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825元,比上年增长10%;全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95元,增长5.2%,食品消费支出1123元,增长9.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3.6%,比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

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11805人,比上年末净增337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5732人,比上年末净增411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2666人,比上年末净增56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为21715人,比上年末净增7人。全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21994人,比上年增加3206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9049人,与上年持平。农村传统救济人数18984人,比上年减少4120人。全区共有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9家,床位72张。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为10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为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率达30%。

全年投资600万元治理环境污染,比上年净增500万元。全区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达50%,比上年增20个百分点;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达50%,比上年增20个百分点;三废物质回收利用率为40%;在建污水处理厂1座。

全区年末森林面积达28478公顷,全年造林面积为453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20公顷。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是指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企业和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零售企业。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