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

选择区域:>>>

榆林市统计局

2009年3月20日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三大目标”,全力推进“四大经济”,加快“两基地、一中心”建设,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切实加强节能减排,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综合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8.26亿元,同比增长23.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6.11亿元,增长8.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93.03亿元,增长25.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9.12亿元,增长18.9%。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增速连续七年居全省第一位。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5%、78.7%和14.8%。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30243元,比上年增加9966元。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200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10.24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增加值66.11亿元,增长8.3%。其中,农业产值52.27亿元,增长11.9%;林业产值2.09亿元,增长5.2%;畜牧业产值45.45亿元,增长4.5%;渔业产值0.27亿元,增长12.0%;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5.15亿元,增长2.7%。

2008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704万亩,同比下降9.2%,粮食总产量为132.70万吨,同比下降0.4%。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5.9万亩,下降17.1%;夏粮产量2.95万吨,下降6.4%。秋粮面积678.5万亩,下降9.0%,秋粮产量129.75万吨,下降0.2%。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畜牧业总产值达45.45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肉类总产量12.15万吨,增长21.1%;禽蛋产量3.20万吨,增长13.1%,奶类产量6.64万吨,增长11.8%;羊毛产量0.42万吨,增长15%;羊绒产量0.75万吨,增长20.0%。羊子存栏394.84万只,增长13.0%;猪存栏80.59万头,增长17.4%;牛存栏9.49万头,增长12.6%;家禽存栏337.79万只,增长8.6%。羊子出栏256.36万只,增长14.2%;猪出栏98.72万只,增长17.2%;牛出栏2.29万头,增长28.0%;家禽出栏283.64万只。

2008年末,全市完成造林6.13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4.72万公顷;飞播造林1.41万公顷。园林水果面积为15.18万公顷,当年挂果面积11.82万公顷,园林水果总产量为49.62万吨,其中红枣产量达32.42万吨,占总产量的65.3%。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末,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226.1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1%,当年机耕面积17.01万公顷,机播面积10.52万公顷,机收获面积3.01万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2008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1280.24亿元,同比增长60.1%,实现增加值777.51亿元,增长2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229.34亿元,增长35.1%,实现增加值762.74亿元,增长26.3%。

工业支柱行业仍然保持较快增长。2008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96亿元,超过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成为全市工业总产值最大的行业,同比增长55.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0.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是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全年实现产值388亿元,同比增长34.1%,比上年增速回落1.3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1.6%;石油加工、炼焦行业实现产值107亿元,同比增长43.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其中石油加工业完成产值73亿元,炼焦行业完成产值34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产值110亿元,增长41.2%,比上年增速回落17.4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平稳增长。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15533万吨,同比增长20.9%;原油749万吨,增长14.5%;原盐41万吨,增长26.0%,原油加工量193万吨,增长16.7%;焦炭786万吨,增长50.4%;电石106万吨,下降6.3%;水泥98万吨,增长14.6%;铁合金16万吨,增长35.6%;玻璃711万重量箱,下降4.1%;金属镁8万吨,增长23.3%;天然气87亿立方米,增长9.3%;精甲醇82万吨,增长14.6%;发电量238亿千瓦小时,增长40.3%。

工业企业利税大幅增长。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除长庆油田公司、长庆石油勘探局、延长钻采股份公司、榆炼和榆林供电局五户反馈企业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6.07亿元,增长78.6%;实现利税299.97亿元,增长99.1%,其中利润217.17亿元,增长1.2倍。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2008年末,全市共有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139户,比去年增加25户,建筑业完成总产值66.79亿元,同比增长34.7%,实现增加值15.53亿元,增长31.8%。其中,建筑工程产值65.78亿元,增长40.5%,安装工程产值0.86亿元,下降66.2%,其他产值0.15亿元,下降38.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0.52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城镇投资476.69亿元,增长46.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0.34亿元,增长16.6%,跨区固定资产投资103.49亿元,下降5.3%。

重点项目投资力度加大。2008年全市施工项目725个,增长18.3%,新开工项目533个,增长21.7%,投产项目403个,下降4.0%。全市跨省重点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3.49亿元,下降5.3%,其中,长庆石油公司在榆完成投资42.50亿元;神木神华神东煤炭分公司完成投资27.50亿元;太中银铁路在榆完成投资33.53亿元。

五、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需求稳中趋旺。2008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97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6.5亿元,增长38.1%;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02.5亿元,增长22.6%。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98.95亿元,占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3%,增长25.7%;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3.26亿元,占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增长21.3%;其他行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6亿元,占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0%,增长6.1%。全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39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6万美元。

物价涨幅稳步回落。2008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8.7%,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比三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8.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15.0%。

从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指数来看,呈现7升1降,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4%;居住类上涨12.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6.7%;烟酒及用品上涨5.6%;衣着类上涨5.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了3.7%;交通和通信下降了0.8%。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以上年为100)

项目 2008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8.7

食品 110.4

# 粮食 107.2

烟酒及用品 105.6

衣着 105.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6.7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2.9

交通和通讯 99.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3.7

居住 112.3

# 水电燃料 121.6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08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725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6公里,国道673公里,省道680公里,乡村公路25327公里。公路客运量达201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92812万人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297469万吨公里;民航旅客吞吐量238301人次,民航货物吞吐量136吨。

邮电业稳步发展。2008年末,全市邮电业务总收入19.25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28亿元,电信业务收入17.97亿元。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275.92万户,其中固定电话41.07万部,移动电话234.85万部。

七、旅游

2008年末,全市共有旅行社40个,星级以上饭店33家,对外售票的景点15个。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国际旅游者3500人。

全年旅游收入达15.6亿元,增长10.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2.96万美元。

八、财政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213.70亿元,同比增长36.7%;地方财政收入达70.01亿元,增长39.7%。全市财政支出123.18亿元,增长27.3%。其中,市本级支出23.87亿元,下降20.6%;县区级支出99.32亿元,增长48.9%。在财政支出中,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51.75亿元,增长40.9%。

九、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86.93亿元,比年初增加292.27亿元,增长49.0%,增幅同比提高26.8个百分点。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4.49亿元,比年初增加194.87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467.93亿元,比年初增加75.57亿元,下降33.0%。现金回笼大幅增长,全年全市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724.41亿元,增长29.0%,现金支出3582.84亿元,增长27.0%,收支相抵,累计净回笼现金141.57亿元,增长71.0%。

2008年末,我市证券开户数为2833户,证券市场各类证券交易量77.76亿元。其中股票交易量77.45亿元,基金交易量0.28亿元,国债现货回购交易量0.04亿元。

2008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20家,全年保险业务收入为12.54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财产险收入7.39亿元,增长20.7%;寿险收入5.15亿元,增长45.48%。全市各类保险公司2008年赔付额为4.80亿元,增长32.3%。其中,财产赔付4.10亿元,增长44.5%;寿险赔付0.70亿元,下降12.7%。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8年,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702所,其中,高等学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8所;普通中学252所;职业中学23所;小学1163所;幼儿园247所。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累计招生163257人,毕业186130人,在校学生数达688809人,其中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校学生分别为282314人、211658人和94656人。各级各类学校拥有专任教师40166人,代理教师1619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99.75%和99.57%。高考全市录取人数为25348人,其中,本科录取11692人,专科录取13656人,达到省二本分数线以上的有7976人,达到一本分数线以上的有3310人。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2008年全市地方财政用于科技支出达1.4亿元,同比增长27%。“61211”科技创新工程有力推进,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4个、科技产业化项目8个,其中“山地红枣微灌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重大科技专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市申请专利109件,其中发明专利30件,实用新型专利38件,外观设计专利41件;授权专利50件,其中发明6件,实用新型专利23件,外观设计21件。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2008年,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影剧院12个,文化艺术馆13个,艺术学校1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站235个,博物馆3处,娱乐场所243个,网吧79个。全年新排上演节目6个,图书馆接待读者13万人次,文化馆组织活动470次,电影放映67782场。新建、维修乡镇综合文化站4个,新建4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255个。新建、维修乡镇综合文化站6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28个。成功举办《榆林旅游文化艺术节暨第三届榆林·中国陕北民歌艺术节》、《走向辉煌--榆林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能源化工基地建设1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文化活动。陕北道情等7个项目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易马城等44处遗址入选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站11个,广播调频台17座,卫星地面接收站39257座,电视转播台16个。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209580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9.7%;数字电视用户94212户,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0.3%。

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2008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717个,其中,医院73个、卫生院2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拥有病床数10756张;卫生技术人员达13238人。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256.8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8.1万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8年,我市体育运动成绩继续保持在全省先进行列。参加省级以上各类体育比赛,共获得团体奖杯6座,金牌54枚。在省七届农运会上,我市喜获35枚金牌、36枚银牌、26枚铜牌。

全年建成健身广场2个,健身辅导站、点1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70处,游泳池1个,网球馆1个。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33.98万人,人口出生率10.81‰,死亡率5.74‰,自然增长率5.07‰。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2008年末,全市在岗职工20.48万人,比上年增加0.59万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62.89亿元,增长34.4%;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0786元,增长30.7%。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402元,同比增加781元,增长29.8%,其中,工资性收入1303元,增长29.3%;经营性收入为1583元,增长21.3%;财产性收入188元,增长34.6%;转移性收入329元,增长9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197元,同比增加3347元,增长37.8%。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为12392元,增长35.9%。其中,工资性收入为8359元,增长41.0%;经营性收入为1194元,增长39.2%;财产性收入为734元,增长4.2%;转移性收入为2104元,增长28.0%。

城镇与农村住户抽样调查主要消费品年末百户拥有量

2008年末,全市城镇已参加社会保障人数为73.60万人,其中参加医疗保险21.87万人;参加养老保险14.1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4.31万;参加生育保险12.3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11万人。农村已参加低保人数为33.15万人。

2008年末,全市拥有福利企业24家,福利院8家,其中,儿童福利机构2家,社会福利机构6家。全年销售福利彩票总额达1.41亿元,体育彩票销售总额达1.30亿元。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2008年末,全市有自然保护区5个,总面积为2.59万公顷。全市污染物排放量为48.43万吨,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18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32万吨。

城区禁烧烟煤成效显著,空气质量良好天数大幅增加,2008年,全市城区空气质量好于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天数达到312天,比上年多出34天。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2008年,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28起,比上年下降19%;死亡300人,下降5%,未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亿元GDP死亡率0.3人/亿元,地方煤矿每百万吨死亡人数降至0.22人,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16起,造成253人死亡,受伤360人,交通事故损失额277万元。

注:

1、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2、常住人口根据2008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