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神木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

选择区域:>>

神木县统计局   2007.2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宏观调控和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机遇,继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县经济呈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态势,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预期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的实现起到良好的开端。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9.7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65亿元,增长18.7%;第二产业实现增力口值91.1l亿元,增长23.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02亿元,增长15.7%。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3.8:76.1:20.1。人均生产总值31287元,比上年增长47.1%。农民人均纯收入3594元,比上年增加944元,增长3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25元,比上年净增1825元,增长了26.1%。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整体运行素质和效益不够高,经济增长点尚不稳定,主要是靠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不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工业经济技术含量和附力口值不高,城镇部分居民和职工生活困难,就业压力依然存在,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投资环境还需努力改善和优化。

二、农    业

2006年,我县推行“三型”政府的创建工作,切实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认真贯彻支农惠农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年完成现价,农业总产值80519万元,比上年增加15991万元,增长24.8%,实现农业增加值4.6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粮食产量11.7万吨,比上年减少0.7万吨,同比下降5.6%。

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数量 比上年增减(%)

一、粮食总产量 吨 117043 -5.6

其中:玉米 吨 51885 -27.2

谷子 吨 5740 16.1

薯类 吨 30600 -0.2

大豆 吨 8550 0.1

二、油料总产量 吨 8805 82.7

三、蔬菜类 吨 4624 -2.9

四、中药材 公斤 25000 25.0

林业生产稳步推进,造林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落实,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紧紧围绕“三北防护林和退耕还林”等工程林建设,因地制宜地加强经济林建设,取得了绿化和效益的双重功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千公顷,其中:当年育苗300公顷,退耕地造林面积保存率达l00%,荒山荒地造林面积保存率100%。

畜牧业增势依然强劲。2006年我县力口强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实施产业带动战略,大力扶持服务体系,继续实施封山禁牧和舍饲养羊政策,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努力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畜牧产业化水平,实现畜牧增效、农民增收。全年畜牧业产值45286万元,同比增长28.8%。畜牧业增加值24907万元,同比增长28.8%。羊子饲养量85万只,同比增长4.9%;生猪饲养量9.25万头,比上年增长0.1%;肉类总产量21547吨,增长29.6%。

2006年主要牲畜存出栏数和主要畜产品产量

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一、主要性畜年末存栏

三、肉类总产量 吨 21547 29.6

大  畜 头 63630 0.7

其中:猪肉 吨 12375 27.3

生  猪 头 92500 0.1

羊肉 吨 7125 39.8

羊  子 只 850000 4.9

四、羊毛产量 吨 1130 -6.6

家  禽 万只 40 8.4

五、羊绒产量 公斤 142800 16.1

二、主要性畜出栏

六、鸡蛋产量 公斤 4310 -0.2

大  畜 头 13700 61.0

七、水产品产量 吨 328 5.5

生  猪 头 99000 -8.4

八、奶类产量 吨 13260 -15.8

羊  子 只 475000 30.5

家  禽 万只 41 -32.3

农林机械化装备和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高。2006年,全县农林机械总动力21.44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8万公顷,与上年持平;化肥使用量(折纯量)6226吨,比上年下降8%。农药使用量18340公斤,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67660公斤,分别比上年增长5.7%和115.2%,年末沼气池个数800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极大提高。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8亿元,比上年增长44.8%。工业增加值90.0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4%,比上年增长6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3亿元,增长68.1%,增加值85.1 3亿元,比上年增长93.5%,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15亿元;增加值4.9亿元。

2006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产量 单位 数值 比上年增减%

原       煤 万吨 9789 13.7

#中      央 万吨 5824 9.6

地       方 万吨 3965 20.2

平 板 玻 璃 万重量箱 226.8 14.2

发   电   量 万千瓦时 604533 37.9

电        石 吨 572706 112.9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6.77亿比上年增长65.6%;实现利润13.7亿元,增长28%,产品销售率98.8%。

建筑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完成总产值53777万元,比上年增长78.1%,集体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99万元,股份合作企业完成施工产值8735万元,有限责任公司完成19363万元,股份有限公司11839万元,私营企业13541万元,本年施工房屋面积537739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56235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我县继续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视基础设施项目,狠抓产业项目,加大教育、交通运输、商务服务业的建设力度,使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好势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8436万元,比上年增长30.4%。其中:国有经济投资33156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394637万元,私营经济5466万元,股份有限公司26773万元。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中央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51757万元,比上年下降l0.5%;地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06679万元,比上年增长68.8%。

从投资方向来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投资309844万元,比上年增长4.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310459万元,增长66.1%;制造业完成投资98506万元,房地产业完成投资5466万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完成投资9600万元;卫生、社会保障业完成投资3595万元;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完成投资1789万元,下降80.9%;交通运输业完成19177万元。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6年,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迅业迅猛增长,实现增加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工0.9%。全县全年完成货运量3903百吨,完成货运周转量6124.9百吨公里,同比增长11.5%和14.6%;全县完成客运量5599百人次,完成客运周转量8737.7百人公里,同比增长8.2%和10.1%。截止2006年底,县境内拥有铁路150余公里,省、国道二级以上公路284.6公里,三级公路47.7公里,实观了村村通公路,乡乡通油路。全县通车里程4777.5余公里。公路基础大为改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电信事业飞速发展,全年完成业务收入4358万元,比上年增长22.7%,市话总容量高达96692门,全年固定电话放号5073户,总用户数达76557户(含小灵通、小康通、宽带),小灵通用户累计达19390,比上年增长67.1%,宽带ADSL多达8890户,比上年增长92.7%。2006年全县每百人拥有电话由2005年的16.1部提高到19.9部。

移动电话通讯业讯猛发展,全县完成业务收入2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69.2%,其中,移动公司完成业务收入16000万元,联通公司完成业务收入6000万元。2006年,全县移动电话用户(不含小灵通)净增62000户,累计总用户数达275000户。其中,中国移动用户净增42000户,累计总用户数达185000户;中国联通用户净增20000户,累计总用户数900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71.8部/百人;比上年净增20部/百人。

邮政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业务收入1112万元,比上年增长25%;业务总量1224.4万元,比上年下降16.8%。

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全年接待游客90万人次,旅游收入约为1.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为71%,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营业收入3082万元,新增旅行社3家,总数达到8家,旅行社营业收入1162万元,组团5156人次,接团656人次。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

2006年,全县一般预算收入6765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68839万元,比上年增长0.9%;财政总收入316596万元,增长58.6%。全县财政总支出114315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12623万元,比上年增长43.1%。各项税收52224万元。

金融业稳步运行,存贷持续走高。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90278万元,较年初增加267048万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8721 3万元,较年初下降7413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6.l%;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06726万元,比年初增加246650万元,增长53.6%。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55352万元,较年初增加365429万元,比上年增长93.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16242万元,较年初增力230607万元,比上年增长124.7%;中长期贷款余额328144万元,比年初增加132149万元,增长2.3倍。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收入水平迅猛增长。全县全年保险费业务收入7773万元,比上年增加939万元,增长13.7%。其中人寿保险费收入4796万元;人民财产保险费收入2977万元。全年共支付赔款1639万元,比上年增加172万元,增长11.7%。其中:人寿保险支付赔款340万元,下降13.5%;人民财产保险支付赔款1299万元,比上年增加225万元,增长20.9%。

七、商业和市场物价

2006年,全县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产品销售快速增长。尽管销售网点和大型超市日益增多,但消费品市场均呈现出购销两旺的良好态势,特别是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革,市场购买力迅猛增长,市场投放增势强劲。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573万元,其中:县级91605万元,县级以下33968万元,按行业登记注册类型来看,批发和零售业108217万元,餐饮业17102万元,其它行业254万元。在消费品市场中,批发零售依然占主导位,餐饮业经营看好,增势领先,大型超市、商场销售增势强劲,成为多数居民购物的首选场所。

市场物价持续走高,但总体运行比较平稳。全县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上升5.4个百分点,产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升4.8个百分点,农资上升2.9个百分点。

2006年部分物价指标价格指数(以上年价格为100)

指标名称 2005年 2006年

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3.5 104.8

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3.2 105.4

#食品类 104.6 107.5

衣着类 97.9 108.2

居住类 111.9 104.6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9.5 102.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5.6 97.6

烟酒及用品 111.7 105.3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01.2 117.6

交通通讯 100.9 97.1

鲜菜 116.4 114.0

3、农资商品价格指数 104.6 102.9

八、科技、教育、文化及卫生

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06年,全县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30项,加强科技队伍培训工作,累计受训人数为11600人次,新发展民营企业2户,科技队伍不断壮大,2006年共组织评审初级职称840人,审核上报各类中、高级职称371人。审报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试165人,其中技师40名,中高级125人。

2006年,全县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创建教育强县,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出发点,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和基础教育,使全县中小学教学条件大为改观,师资队伍建设明显加强,教育管理日益强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县中小学在校学生数83673人,比上年下降4.8%。全县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46230人,比上年下降2.5%。其中:高中15593人,初中30637人。年内普通中学招生13899人,比上年减少2135人。其中:高中招生4617人,初中9282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4.7%和12.6%人。年末小学生在校人数37443人,比上年减少3030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8%。全县在园幼儿4706人。中小学有专任教师4240人,比上年增加225人,增长5.6%。

文化教育日趋繁荣。晋剧团全年完成演出240场,营业收入达50余万元。农村电影放映4600场次。剧团演出和电影下乡极大地奉富了城乡文化生活。县图书馆现存书约6.5万余册,外借12000册,图书流通量5000册(次)、全年累计接待读者13000人次,图书馆的开放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图书爱好者。广播电视蓬勃发展,全县共有电视发射机362台,发射总功率达l.46千瓦,信号人口覆盖率达90.9%。全县有线电视入户累计3.6万户,其中本年新安装1000余户,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5%。目前城区有线电视节目已增加到100套数字节目:同时还设有互动点播节目。已有15镇4乡政府收10套图像逼真、伴音清晰的四级广播电视节目,广播人覆盖率达95%。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为全县精神文明创建做出了巨大贡献。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医疗技术和条件不断改善。2006年,全县拥有各类医疗机构37个,县乡两级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36人,其中执业医师440人,执业助理医师106人,注册护士313人,药剂人员74人,检验人员39人,其它人员8工人。全县共有村级卫生室及个体诊所393户,全县卫生业务支出8269.2万元,业务收10671.4万元,总诊疗422887人次。

预防保健工作也有新突破。全年共体检从业人员8330人,合格数7843人。卡介苗接种3120人,接种率98%,麻疹接种3320人,接种率97%;乙肝疫苗接种3489人,接种率98%;乙脑疫苗3669人,接种率85%;流脑接种2870人,接种率86%;脊灰糖丸接种3465人,接种率99%;百日破接种3072人,接种率96%。

全县医疗单位拥有业务用房96190平方米,万元以上设备325台,开放病床1257张,每万人拥有医院病床32.8张。

九、人口、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人口增长得到控制,优生优育成效明显。2006年末全县出生人口3501人,比上年多出生600人,人口出生率为9.53%,死亡率为4.15%o,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8%,比上年增长0.87个千分点。年末全县总人382837人,比上年增加5987人。其中:农业人281725人,非农业人口101112人。男女性别比为100:111。

2006年全县职工人数28190人,其中:国有单位13888人,集体单位869人,其它单位13433人,年内择优聘用大学生1224人,其中:本科21人,大专257人,新增再就业人数达1951人,劳务输出38500人,劳务输出率为26.2%,劳动仲裁受理案件10起,调解3起,裁决4起,不予受理3起。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8844万元,比上年增长54.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233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

工资为21191元/人;集体单位13692元/人;其它单位37854元/人。农村彩电普及率为91%。

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进展,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到目前为止,县福利院拥有床位160余张,共收养孤寡老人和遗弃儿童71人,全县有“五保户”1405人。老年公寓已竣工,即将投入使用。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低保工作有序进行。全县参加社会保障人数90458人,社会保障覆盖率为38.4%。有37293人享受低保待遇,其中农村26928人,城市10365人。2006年全县发放低保金1926万元,比上年增长93.6%。参加城镇养老保险人数为13879人,农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7890人。全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5905人。城镇已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17856人。

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环保事业健康发展,执力度不断深化,环境监测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环评执行率达100%,总投资9000万元,“三废”处理效果明显,但需继续加大监管力度。污染物排放量为156063吨,比年下降1.6%,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为0.13吨/万元,综合利用率为40%。

注:l、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它价值量指标增长速度均按现价计算。

3、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由计生局提供。

4、人口情况为公安局年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