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县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在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多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万众一心,努力拼搏,继续实施"兴果种草、强游上棚、果牧富民、旅游强县"的经济发展战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全县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了新成绩,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611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77万元,增长9.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2%;第二产业增加值3070万元,增长1.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8%;第三产业增加值14372万元,增长10.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322元,比上年增长8.6%。全县财政收入1873万元,增长14.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55万元,增长18.5%。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基础脆弱,农民增收缓慢;工业企业少,效益低;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部分城乡居民依然生活困难。
二、农业
2003年,我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努力发展果业、草畜业、棚栽业等特色产业,壮大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全县农业增加值867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2003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589万元,较上年增长9.2%,其中:农业产值9386万元,增长0.3%;林业产值1502万元,增长12.6%;牧业产值865万元,增长7.7%;渔业产值36万元。
(一)种植业
2003年,在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下,我县种植业加大了农业科学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与推广,种植业生产形势依然较好。
二00三年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
单位:公顷、吨
面积 较上年增长% 产量 较上年增长%
农作物播种面积 14322 -23.4
一、粮食作物 12289 -26.3 38074 -11.1
1、夏粮 5031 -22.7 13055 -12.2
其中:小麦 5031 -22.7 13055 -12.2
2、秋粮 12289 20.7 25019 -10.5
①谷物 8567 45.1 16505 -22.1
#玉米 1809 -36.0 11251 -22.1
②豆类 3191 -5.3 6117 53.6
③薯类 531 -41.4 2397 -14.1
二、经济作物
1、棉花 42 -56.3 25 -30.6
2、油料 710 -30.9 911 -8.5
#油菜籽 518 -19.3 641 -1.4
3、烟叶 235 -11.0 700 33.3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县果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关键技术和果实套袋等推广应用,果业生产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2003年,全县水果面积达15868公顷,其中挂果面积4979公顷,水果产量46012吨,产值4506万元。
二00三年水果面积与产量
单位:公顷、吨
面积 增长% 产量 增长%
水果 15868 23.3 46012 25.0
#苹果 11992 33.9 42730 23.4
梨 2033 -2.5 2649 68.7
桃 16 -5.9 54 -10.0
(二)林业
2003年,我县林业生产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县林业产值1502万元,增长12.6%。
二00三年林业生产情况
单位 2003年 增长(%)
全年造林 公顷 9522 44.0
零星植树 万株 90 持平
育苗面积 公顷 269 1倍
核桃产量 吨 49 28.9
花椒产量 吨 308 -35.2
(三)牧业
2003年,我县加快了草畜业发展,扩大种草面积,发展舍饲养畜,牧业生产呈现出恢复性增长。全县牧业产值865万元,增长7.7%。
二00三年牧业生产情况
单位 2003年 增长%
肉类总产量 吨 977 -20.2
羊绒 公斤 4135 86.1
蜂蜜 公斤 5238 35.6
禽蛋 吨 644 18.4
大牲畜年末存栏 头 8722 -24.1
猪年末存栏 头 7634 -13.1
猪出栏 头 6245 -22.1
羊年末存栏 只 19720 50.5
羊出栏 只 3933 -88.4
(四)渔业
2003年,全县渔业产值36万元,与上年持平。
(五)农业生产条件
2003年,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0182千瓦,大中型拖拉机30台,小型拖拉机769台,农用运输车3840辆,其中,三轮运输车3753辆。全县总有效灌溉面积200公顷。全年化肥施用量22970吨,折纯量8550吨。2003年狠抓了大棚建设。年底日光大棚共有2160座。
三、工业
2003年,我县加大了对县域内原油的开采,努力提高原油生产能力,工业生产持续下滑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285.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达到144.6万元,下降0.3%。
主要产品产量
单位 2003年 增长%
发电量 万千瓦时 217 75.0
自来水生产量 万吨 32 -11.1
原油 万吨 0.31 -12.2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85万元,较上年增长9.1%。其中,国有单位投资6787万元。在固定资产投资中,50万元以上基本建设单位15个,累计完成投资6429万元。本年新增固定资产2622万元,施工面积4.4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9万平方米。投资的快速增长,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五、交通、邮电
2003年,交通、邮电业保持了较快发展。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2336万元,较上年增长12.0%。2003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947公里,全年养护干线公路186.96公里,年末好路率89.3%,地方道路养护118公里,年末好路率65%。全年完成客运量13.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632万人公里;货运量15.49万吨,货运周转量2398.4万吨公里。
公路建设。完成宜阁路13公里路基改造;完成宜蟒路三级油路建设。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666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43万元,电信业务收入423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428户,其中住宅电话9608户。宽带用户增到351户。年初开通城区无线市话"小灵通"业务,发展用户1924户。
六、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65.6万元,较上年增长5%。其中,县的零售额5200.2万元,增长6.7%;县以下的零售额2465.4万元,增长1.7%。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经济1840万元,集体经济320万元,个体、私营及其他5505.6万元。
2003年末,全县批发贸易网点33个,从业人员280人;零售业网点1170个,从业人员1562人;餐饮业网点320个,从业人员523人。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全县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1.8%,上涨1.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3%,上涨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101.2%,上涨1.2个百分点。
七、财政、金融、保险
2003年,财政收入增加,支出减少。全县完成财政收入1873万元,增长14.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55万元,增长18.5%。财政支出9211万元,下降0.9%。其中,教育事业费2988万元,下降3.6%;卫生事业费1177万元,增长51.1%;行政管理费1419万元,下降20.5%。
金融市场运行良好。200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0558万元,比年初增加6128万元,增长17.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0689万元,增加4005万元,增长15.0%。各项贷款余额24087万元,比年初增加3363万元,增长16.2%。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保险费收入628万元。其中,财产保险129.2万元,寿险保费收入498.8万元。
八、科技、教育、广播电视、卫生、旅游
科技工作成效显著。2003年,我县加大了科技普及和宣传力度。全年放映科技影片20场次,科普图片300多幅,成果展板160块,发放资料6万余份,提供科技信息400余条,推广实用技术20多项,受益6万多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2003年,全县共有学校232所。其中,中学9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208所,幼儿园13所,儿童育智学校1所。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24927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9400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621人,小学在校学生13579人。全县教职工1542人,其中专职教师143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7%。加大了教育投资,全年投资1699万元,完成建筑面积33983平方米建设。全县高考上省线104人。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3年,全县有线电视入网7257户,电视覆盖率98%,广播覆盖率90%。全年共制作电视新闻588条,广播254条,专题报道28次,累计播出电视2192小时,广播播放1460小时。宜川电视台、广播台及时报道了宜川时事和专题新闻,宣传大政方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卫生事业发展加快。2003年,非典疫情袭击全国,我县在抗击非典的同时,医疗卫生机构得到加强,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工作水平得到提高。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7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单位5个,中心卫生院5个,乡镇卫生院7个,床位294张,专业技术人员296人,其中医生159人,护士77人。
旅游业受非典影响较大。2003年接待游客56402人次,门票收入203.04万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24万元。
九、人民生活
2003年,我县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2元,净增106元。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485元,较上年增长310元。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年末职工6262人,工资总额6176.4万元,人均9810元;集体经济单位年末职工302人,工资总额162.5万元,人均500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0689万元,比年初增加4005万元。
十、人口
2003年,全县共出生人口911人,出生率8.00‰,死亡人口568人,死亡率4.99‰,人口自增率3.01‰。年末全县总户数30991户,总人口11280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971人,农业人口94835人。
注:1、以上数据为统计部门及有关单位2003年年报数据
2、出生人口、死亡人口为计生年报数据,总户数、总人口、非农业人口和农业人口为公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