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

选择区域:>>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实现GDP 109388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2%。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816万元,增长8.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32786万元,增长26.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282万元,增长8.7% 。县属GDP 77350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4%。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816万元,增长8.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3297万元,增长8.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237万元,增长7.7% 。县属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9.9∶29.5∶50.6调整为20.4∶30.2∶49.4。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5%、36.5%、48.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分别为1.71、2.84、3.85个百分点。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主导产业规模小,开发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工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缺乏后劲;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包袱十分沉重;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还不快,和谐延川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业

2006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的目标,不断提高产业开发水平,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初步形成“红枣主导,果菜畜补充”的产业格局。初步统计,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32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 。

农业生产喜获丰收。2006年实现农业产值19175万元,比上年增长12.21%。全年粮食产量48687吨,比上年增长20.7%;生产水果22819吨,比上年增长27.66%,其中苹果12352吨,增长35.14%;红枣8680吨,增长25.60%。

林业生产有序发展。2006年全县实现林业产值1237万元,比上年增长13.28%,当年造林面积1200公顷(含荒山)。

畜牧业产业水平提升。2006年,畜牧业继续以专业村、专业户建设为方向,按照“扶持大户建基地,组织基地连农户”模式,加强疫病防治,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养殖效益,逐步走上舍饲、优质、高效的发展轨道。但受畜禽产品价格低迷的影响,肉类总产量3009吨,下降6.47%;大家畜年末存栏24047头,下降6.55%;羊子年末存栏35994只,下降11.91%。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4808万元,比上年下降4.98% 。

渔业生产稳定。生产水产品63吨,实现产值57万元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较快增长。2006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15505万元,比上增长26.7%,占全县GDP的92.83%。

规模以上工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327033.6万元,比上年增长67.9%。其中县属企业完成30885.8万元,比上年增长27.2%。

规模以下工业较快发展。2006年共完成产值12290.5万元,增长1.73倍。

县属工业中,石油产业稳定发展,对全县工业支撑作用明显。石油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241.3万元,比上年增长29.46%,占全县属工业总产值的91.44%,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支柱作用更加明显。

产销衔接状况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100%。其中县属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9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出现亏损。全县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4.9万元,比上年增长20.43 %;青平川采油厂重组后,加大了费用和提留项目,对全县影响较大,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形成了亏损,利润总额为-7217.3万元。

主要工业产品原油稳步增长。2006年共生产原油810.2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10%,其中县属原油产量10.01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0.08%。

建筑业稳步发展。初步统计2006年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28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5%,占全县GDP的1.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加,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06年全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515423万元,比上年增长21.22%。其中县属固定资产投资48364万元,增长11.3%。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新实施重点项目36个,竣工22个;续建项目11个,竣工8个。通村通乡油路、延水关二级路改造、渭清线延川段、堂坡、南关街改造等一批重点工程实施,极大改善了我县城乡基础设施。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逐步回升,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

据交通部门统计,2006年全县全社会完成货物运输量80万吨,比上年下降3.61%;货物周转量15600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50%;完成客运量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4%;客运周转量590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36%。

2006年全县年末市内电话用户14138户,增长21.54% ;农村电话用户18535户,增长10.53%;互联网用户1827户。邮电通讯业得到快速发展。

六、国内商业

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200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24490.4万元,比上年增长5.22%。

分地区看,县的零售额12696.7万元,比上年下降1.80%,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51.84%;县以下的零售额11793.7万元,比上年增长14.00%,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8.16%。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的零售额21459.9万元,比上年增长4.32%,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87.63%;住宿餐饮业的零售额2591.3万元,比上年下降14.17%,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58%;其他行业的零售额439.2万元,比上年下降9.63%,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9%。

七、财政、金融

2006年,全县经济运行平稳,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3910万元,同口径相比,比上年增长21.42%。加上上划收入,全县财政总收入23277万元,比上年增长25.40%。地方财政支出33318万元,增长26.89%,其中:农林水利气象支出3407万元,增长8.78%;教育支出6853万元,增长20.06%;行政管理费6017万元,增长52.95%;抚恤和社会救济支出788万元,增长22.93%;医疗卫生支出1422万元,增长40.51%;公检法支出2220万元,增长19.23%;专项支出2295万元,下降10.53% 。

2006年金融机构存款迅速增加,营运势态良好。2006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48639万元,比上年增长28.8%,较年初增加5565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33228万元,比上年下降5.00%,较年初减少12702万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为768681万元,比上年增长28.60%,现金支出642853万元,比上年增长31.43%,收支相抵表现为货币净回笼125828万元,比上年多回笼17215万元。

八、教育、文化和卫生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6年末拥有各类学校191所(含民办学校20所),其中: 普通高中2所,职教中心1所,初级中学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小学163所,幼儿园13所。在校学生33467人,其中:高中在校生4666人,初中在校生10249人,小学在校生15683人。加强了教育教学管理和新课程改革,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达839人,上线率58%,位居全市第三。初中“三合一”考试位居全市第一。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含民间);文化馆站14个;影剧院1个,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座位815个;图书馆1个,藏书5000册。有线电视用户16213户,电视覆盖率达97.35%。成功举办了黄河乾坤湾笔会。组织农民及民间艺术工作者参加了延安市首届农民艺术节。启动了“2131”电影放映工程。组织了春节文艺汇演、转九曲、文化下乡演出等群众文化生活。

体育事业有新发展。2006年,群众体育蓬勃发展,被市上命名为群众性体育先进县。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0个,其中:医院18个(含民办医院1所),拥有床位400个,卫生技术人员456人,其中:执业医师196人,助理执业医师68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全面实施,参合人数10.7万人,参合率76.9%。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县常住人口18.37万人,人口出生率10.15‰,死亡率5.66 ‰,人口自然增长率4.49‰。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4925元,比上年增长43.13%。其中:机关单位平均工资为11438元,事业单位平均工资11940元,企业45561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15136万元,比上年增长17.98%。农民人均纯收入1731元,净增228元。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现行价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农业总产值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4、工业总产值指标及速度均按现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