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

选择区域:>>

2008年,望城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实施“融城强县”发展战略和“工业兴县、园区兴工”的发展方针,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全县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据测算,2008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40876万元(绩效考核老口径,包括已区划调整的乡镇),比2007年增长16.1%。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增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2193万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1225712万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432971万元,增长14%。剔除已调整至岳麓区的四个乡镇,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52544万元,增长1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325万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1059563万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388656万元,增长14%。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率为14.5:63.2:22.3。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全县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2008年全县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努力规避金融风险,确保经济发展快速高效,全年GDP增幅达16.1%,仅比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而财政收入突破14亿元,增幅达到35.6%,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支柱作用更加突出。2008年,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4%,拉动GDP上升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拉动GDP上升11.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7%,拉动GDP上升10.4个百分点,工业占全县经济的比重达到49.7%,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6%,拉动GDP上升3.6个百分点;三是居民收入同步快速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分别达到了20.9%、25.9%(未扣除物价),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十分明显;四是“两型社会”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编制了《望城县“两型社会”建设总体方案》和五年行动计划;建立了湖南望城经济开发区铜官循环工业基地,大力发展高效环保型工业;努力提升财政工作水平,实行全县国库集中支付、“乡财县管乡用”、政府采购、投资评审、县属国有股权等五项财政体制改革;制定全县节能减排目标考核办法,积极推进实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两型”村庄创建评比活动,以点带面,先试先行,积极探索“两型”农村建设有效途径。五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区划调整后,2008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63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农业产值25.94亿元,增长7.9%;林业产值0.42亿元,增长5.4%;牧业产值12.28亿元,增长4.9%;渔业产值2.6亿元,增长17.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580万元,增长6%。

2008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9.35万亩,粮食产量36.95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73.46万亩,产量34.67万吨。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稳定,质量提升,全年蔬菜播种面积33.9万亩,增长 10%,全年蔬菜产量68.7万吨,增长12.1%。水果产量2.39万吨,增长 4%。

养殖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县全年出栏生猪 104.61万头,比上年增长 2.1%。出笼家禽 260.53万羽。水产品产量23199吨,增长8.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到277.035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增幅比上年降低6.2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3.745万元,增长42.76%;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73.29亿元,增长19.27%。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76.61亿元,占37.6%;重工业产值127.14亿元,占62.4%,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随着长沙电厂、黑糜峰抽水蓄能电站、金龙铜业等大型重工业企业建成投产,重工业已成为县域工业的主导力量。按经济注册类型划分:国有企业完成491318万元,占23.1%,比上年增长165%;集体企业完成64937万元,占3.2%,比上年增长46%;股份合作企业完成52848万元,占2.6%,比上年增长37.9%;股份制企业完成773262万元,占38%,比上年增长2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503255万元,占24.7%,比上年增长15.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51829万元,占7.5%,比上年增长31%。

年末,全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6家,比上年增加8家,其中亏损企业 25家,亏损面11.57%。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食品制造业产值24.16亿元,占11.85%;建材工业产值20.49亿元,占10.05%;印刷业产值6.35亿元,占3.1%。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8年,全县有四级以上建安企业2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2.44亿元,同比增长 12 %。其中建筑工程产值56.44亿元、安装工程产值 2.38亿元、其他产值 13.62亿元 。建筑房屋竣工面积 315.35万平方米;建筑工程竣工率为48.5 %。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96915万元,同比增长35.1 %。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1392446万元,增长52.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7161万元,增长37.9%。雷锋大道拓改和银杉路、银星路、马桥河南路、普瑞大道、东西延线竣工通车,高乔大道南接线拓改基本完成,潇湘北大道建设前期工作有序进行。宝粮路、郭亮北路、高裕中北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取忠路、连江路、育才巷建设即将完成,县城路网日趋完善。马桥河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实施,斑马湖西湖建设扎实推进,县城污水处理厂及其管网建设竣工投运,城市电子监控等市政设施日益完善。按城市主干道标准建设的金城大道竣工通车,县域南部实现交通提质,桃园路东接线建设顺利完成,郭亮大道建设全面启动,河东经济区交通网络建设迈出新步伐;柳林江大桥建设加快推进,沩水桥改扩建抓紧实施,大众垸经济区交通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投入1.9亿元,全面完成团头湖堤身加固、格塘水库处险、靖港排区更新改造等4000多处水利实事工程,金沙110KV变电站建设、白若35KV变电站扩建顺利竣工,区域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加大投入力度,科学规划设计,加强质量监管,全面完成寺冲水库等17座病险水库治理任务;实施格塘集镇、乔口蓝塘寺、桥驿集镇、乌山茶园、黄金三益、丁字湾社区等饮水安全项目,解决了12169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全社会投资总额中,工业项目投资756968万元,同比增长29.1 %。更新改造项目投资 629926万元,同比增长 31.1 %。房地产项目投资 349686万元,增长36.9 %。

五、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邮电业持续发展。年底,县境内公路总里程1704公里,其中国、省道245公里,县道217公里,乡道394公里,村道848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280公里;年内完成通村水泥路建设250公里。全年交通运输业总产出8.4亿元,增长13.5%。邮电事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2020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208万元,电信业务总量11000万元,移动业务总量22000万元,联通业务总量5812万元,增长0.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6.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6.5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8002户。

六、商贸流通

消费拉动逐步提升……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482万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县级零售额153011万元,增长17.9%;县以下零售额194470万元,增长 14.4%。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300442.8万元,增长 15.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6602万元,增长17.1%,其他行业零售额 10437万元,增长15.1%。

2008年,全县进出口总额162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进口总额4914万美元,增长82%,出口总额11286万美元,增长18.8%。

七、财政金融

全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40083万元,比上年增收36782万元,增长35.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2338万元,增长28.7%。在财政总收入中,上划中央两税完成25738万元,增长20.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4345万元,同比增收32483万元,增长39.7%。全年财政支出152455万元,同比增支 28950万元,增长 23.4%。

金融存贷规模不断攀升。2008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969886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09857万元,增长12.8%;各项贷款余额583489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25563万元,增长27.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39054万元,同比增长24.6%。

八、教科文卫事业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8年,全县有列入部级的科技项目2项、列入省级的科技项目10项、列入市级的科技项目35项,共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8项,当年申请专利63件,授权30件。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28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100所,。投入资金500万元,完成了36个项目学校的改水、改厨、改厕工作,教学环境大为改观。当年小学在校学生数24816人,中学在校学生数16925人;当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98%,高中升学率为89.9%。“两免一补”政策100%落实到位,全年免补资金达1761万元。

文体事业繁荣活跃。坚持送戏、送电影下乡,全年共送电影1808场;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建成投入使用,斑马湖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网吧整治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努力开展“五个一工程”文艺活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规范文化市场。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投入2000万元,对14个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完善硬件投入,有力的推进了卫生院的建设,投入200万元,作为村卫生室的补助经费;加强对卫生系统的专业人员培训,完成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有力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就医。完善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镇村医技人员培训。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补助标准,及时兑付补助资金,农民得到的完善进一步提高。全县参合农民总人数570638人,参合率达93.58%,较去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全年婴儿死亡率6.81‰,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99‰,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99.1%。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保持底水平增长。年末,全县总人口712314人,比上年减少4741人,年内出生7485人,年内死亡640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29人。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稳步提高。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440元,比上年增加1286元,增长2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867元,同比增长25.9%。

社保事业进一步发展。积极实施《就业促进法》,以县域内园区企业用工的集聚效应为依托,以免费送技能、送岗位选择为措施,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加强就业引导,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205人。认真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作千方百计统筹城乡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积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8批2820人,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输出工作,在东莞、中山等沿海大中城市建立劳务输出服务点,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329人。深入开展企业养老保险征收工作,征缴保费6409万元,拓宽工作领域,加强私营业、个体工商局的养老保险工作,全年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加参保人数7000人;规范城乡低保工作,认真确定城乡低保人员,努力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全年核定城镇低保对象4565户10630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955万元;核定农村低保对象10193户19386人,累计发放保障金22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