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

选择区域:>>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望城实现撤县设区的第一年。望城人民在区委区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促进工业发展,强力推动项目建设,全力确保财税增收,区域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
  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274267万元(含托管的雷锋镇),比2010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6751万元,同比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419242万元,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578273万元,增长11.6%。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4、11.8、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81.1%、16.1%。
  工业支柱作用更加突出。三次产业结构为8.4:73.9:17.7,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上升2.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下降2.5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8%,拉动GDP上升10.3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9%,比上年上升4.9个百分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更加突出。
  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通过科学铺排部署,合理分解责任,加大财力投入,加强督促指导, 46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全面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促进就业、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等领域效果显著。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加大农业投入,全年发放粮食直接补贴金4029万元、农机具补贴金1024万元,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积极推广规模种植、养殖,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农业综合效益稳步提高。2011年,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8307万元,同比增长4.8%。其中,农业产值270062万元,增长6.5%;林业产值5811万元,增长9.4%;牧业产值165581万元,增长1.8%;渔业产值30460万元,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393万元,增长3.9%。
  农作物产量稳定提高。年末,全区实有耕地面积45.71万亩,比上年末增加0.26万亩,增长0.6%。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4.02万亩,比上年增加0.89万亩,粮食产量37.4万吨,增长2.6%。其中水稻播种面积76.91万亩,比上年增加0.62万亩,水稻总产量34.74万吨,增长2.5%。全年蔬菜播种面积40.1万亩,增长 4.3%,全年蔬菜产量80万吨,增长6.4%;茶叶产量611吨,增长6.1%;水果产量32632吨,增长12.9%。
  养殖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出栏生猪105.35万头,同比增长1.34%,其中出栏肉猪102.51万头,增长1.4%。当年肉类总产量77998吨,增长3.6%,其中猪肉产量72497吨,增长3.7%;牛肉产量411吨,增长4.6%;羊肉产量156吨,增长0.7%。水产品产量为22392吨,增长5%,其中鱼类(含鳝鱼、泥鳅)产量21226吨,增长7.1%;虾蟹类产量709吨,增长13.4%;贝类产量332吨,下降37.9%。
  2011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46家,完成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73.34亿元,增长20.2%;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0个,比上年增加75 个,参与专业合作社的农户51840户,流转土地19.1万亩,农业产业化、组织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达到546.2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0.0亿元,增长37.1%;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126.2亿元,增长23.4%。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109.5亿元,占26%,重工业产值310.5亿元,占74%;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经开区工业总产值316.8亿元(含挂靠企业),同比增长37.2%,占全部规模工业的75.4%,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5.6%。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食品及饮料制造业产值60.3亿元,占14.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152.4亿元,占36.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43.2亿元,占10.3%;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60.9亿元,占14.5 %;电力生产供应业产值27.8亿元,占6.6%。 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完成36亿元,占8.6%,比上年增长46.5%;集体企业完成10.2亿元,占2.4%,比上年下降9.3%;股份合作企业完成4.4亿元,占1.1%,比上年增长25.9%;股份制企业完成220.8亿元,占52.6%,比上年增长42.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114.4亿元,占27.2%,比上年增长29.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34.2亿元,占8.1%,比上年增长44.2%。
  产品产量较快增长。2011年,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部分较快增长,只有个别产品的产量有所下降。其中,发电量73731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4.3%;饲料148863吨,增长24.8%;乳制品52468吨,下降43.1%;啤酒302672千升,增长12.5%;精制茶500吨,增长0%;纸制品20927吨,下降12.1%;塑料制品3964吨,增长103.7%;锌加工2869吨,增长33.7%;铝材加工480851吨,增长70.5%;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826843平方米,增长 53.73%;饼干9878吨,下降0.4%;服装136.41万件,下降20.8%。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年末,全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204家,其中亏损企业 12家,比上年减少6家,亏损面5.9%。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261.1亿元,负债合计185.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02.0亿元,主营业务成本356.1亿元,利税总额30亿元,全部从业人员35463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6%。
  建筑业平稳发展。2011年,全区有四级以上建安企业24 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9.6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12.5亿元、安装工程产值2.0亿元、其他产值25.1亿元 。建筑房屋竣工面积 443.3万平方米;建筑工程竣工率为43.7 %。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额突破270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0.8亿元,同比增长20.4 %。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9.8亿元,增长23.3%;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下降6.4%。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投资151.5亿元,占60.7%,其中工业投资136.8亿元,增长33.7%;更新改造投资123.9亿元,增长30.8%;在投资总额中,房地产投资50.1亿元,增长44.6%。
  重点工程建设顺利。全年铺排重点项目139个,实质性启动125个。高星物流园、黄金创业园等项目全面启动;中航起落架、航天磁电、中联工业园、农科园服务中心等项目加速实施;湘船重工、晟通科技铝型材生产线、亚华乳业(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湘江大道北延线(一期)、雷锋北大道拓改等项目进展顺利,望城汽车站主体完工,潇湘大道北延线(二期)、雷锋东路、银月路、金甲冲路、旺旺西路等项目进展顺利,区域交通体系进一步健全;区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主体完工,望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前期工作顺利开展,乌山110千伏和格塘35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新建移动基站61个,电信升级工程全面完成,区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房地产业持续发展。抓住撤县设区契机,围绕宜居第六区主题,成功举办第三届望城购房节,推出望城房地产专场推介会,进一步激励、规范房地产市场。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501323万元,比上年增长44.6%,商品房销售面积96.37万平方米,增长13.6%,商品房销售额421239万元,增长29.7%,销售均价4371元/平方米。红建•滨水名都、景城御苑等货币安置区限价商品房实现预售,新城国际花都、恒大名都等持续红火,联诚国际、世纪公园、中粮北纬等楼盘产销两旺,房地产业持续发展。
  五、商贸旅游业
  商贸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7079万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城镇零售额338396万元,增长15.2%;乡村零售额128683万元,增长 17%;在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127702万元,比上年增长37.7%,全部限额以下企业完成339378万元,增长9.1%;按行业划分,批发业完成 25304万元,增长 16.3%;零售业完成387398万元,增长15.5%;住宿业完成30943万元,增长18.9%;餐饮业完成23434万元,增长14.3%。联诚商业步行街、步步高超市、国美电器等建成营业,新一佳、通程电器、苏宁电器、重庆富侨等品牌连锁经营红火,48家“万村千乡”农家店验收营业,乔口、星城、铜官等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完成投入使用,有力的拉动了全区商贸业的发展。
  进出口稳中有升。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12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进口总额5052万美元,增长41.6%,出口总额5068万美元,下降3.2%。
  旅游业特色发展。充分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努力打造区域特色旅游品牌,顺利通过“湖南省旅游强县(区)”验收。成功承办第五届长沙生态文化旅游节,千龙湖、光明村等景区游客兴旺,靖港古镇获批国家4A旅游景区,长沙黑麋峰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工作扎实推进,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卓有成效,铜官陶都、乔口渔都建设进展顺利,引人关注。全年实现旅游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12%,全年接待游客502.9万人次,同比增长11.8%。其中景区(点)接待游客为225.2万人次,收入为4.3亿元;农庄(农家乐)接待游客为155.4人次,收入为5.8亿元;酒店、餐馆接待量为108.6万人次,收入5.8亿元;接待入境游客13.6万人次,收入为0.81 亿元;社会零售收入为6.1亿元。
  六、交通运输邮电
  交通运输持续发展。2011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55543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年底,县境内铁路总里程达45公里,设火车站5个;公路总里程2548.3公里,增长20.3%。其中高等级公路349.8公里,县、乡、村道2198.5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13232辆,增长20%。京珠西线、石长铁路复线、黄桥大道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综合客运枢纽站主体竣工,城乡公交候车亭建成使用,新(改)建村组公路450公里、中小桥梁15座,交通运输状况进一步改善。
  邮电事业发展平稳。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1776万元,增长7.8%。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913万元,增长5.3%;电信业务总量7123万元,下降21.7%;移动业务总量32100万元,增长14.6%;联通业务总量8640万元,增长2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83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7.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4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47256户,增长14.5%。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按新口径,全区全年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28803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22.6%,比上年增加101001万元,增长5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6944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27.8%,比上年增加62325万元,增长58.2%;上划所得税37202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22.5%,增长51.9%;上划中央“两税”62947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2.9%,增长49.1%;完成上划省“三税”1844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13.1%,增长39.7%;全区完成国土基金收入22029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881.2%,比上年增加186664万元,是上年的5.5倍。全区财政总支出297811万元,比上年增长30.9%。
  金融保险安全运转。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47411万元,比上年末增加224555万元,增长14.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67393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72562万元,增长19.3%;各项贷款余额1340410万元(区内金融机构贷款余额873510万元,省市直贷余额466900万元),比上年末增加217124万元,增长18.8%。全区金融机构实现盈利28711万元,商业性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比1.61%,比上年下降2.25个百分点。全区15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实现各类保费收入26222万元,增长24%,各项保费支出4323万元,增长12%。
  八、科教文卫事业
  科技引领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引领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坚持科技兴区,科技兴业,被列为湖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科普示范区”荣誉称号。2011年,全区有列入部级的科技项目7项、列入省级的科技项目8项、列入市级的科技项目64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918人;扎实推进 “12396” 科技助农信息平台建设,推广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项;全年专利申请215件,授权102件;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7.5亿元,占GDP的11.5%。
  教育环境改善。投入2.2亿元,建成合格学校25所、公办幼儿园5所;实施校安工程3.4万平方米,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新招聘专业教师80名,培训骨干教师1200余人次;规范校车运营机制,196台专用校车全面投入运营,学生上下学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年末,全区有普通中学26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84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193人,小学专任教师1666人;小学在校学生数26069人,中学在校学生数22424人;当年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升学率为98.54%,高中升学率为82.8%。
  文体事业繁荣。努力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坚持送戏、送电影下乡,全年送戏下乡152场,送电影下乡1824场;完成东城、茶亭、乌山等3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建设,完成48家农家书屋建设并配送到位,建设全民健身工程14处,完善基层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50个;完成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12000户,有线光缆干线建设130公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29600户;精心组织开展了红色电影免费展映、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纪念郭亮诞辰110周年等主题活动;主办了全区首届全民健身节、象棋大赛、广场舞比赛、龙舟赛等一系列活动;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大网吧整治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活动,稳步开展文物调勘工作,努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
  卫生事业加强。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区所有乡镇卫生院的药品一律通过省级平台采购,实行零差率销售,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大力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防疫能力;加大投入,顺利完成县人民医院综合楼、乌山中心卫生院门诊楼和部分村卫生室的配套建设;加强对卫生系统的专业人员培训,巩固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院20所,床位1345张,医技人员1299人(其中执业医师488人);加强疫情监测,加大各类传染病防控措施,传染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全年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
  九、环境、节能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投入加大。全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7.2亿元,增长30%。7家企业清洁能源改烧, 3家粘土砖厂关闭,海利、康普等企业大部搬迁,马桥河、八曲河流域污染治理取得成效,297户规模养殖场开展污染综合治理;靖港、铜官、乔口、桥驿等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行,望城污水处理厂(二期)实施;全面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大力整治“脏乱差”现象,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乌山、乔口、东城等乡镇获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光明村获批国家级生态村。2011年,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区域内湘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0606吨,比上年削减13%;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达100%,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达100%,全年未发生一般、较大及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
  节能降耗取得成效。加大节能投入,狠抓节能技改,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扎实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全年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达19.9%(不含长沙电厂);全年全社会供电量10.62亿千瓦时,用电量9.89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7.23亿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量2.66亿千瓦时。
  安全生产常抓不懈。2011年,全区未发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生产安全事故零死亡;全区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59起 ,死亡33人,但未发生一起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全年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4.125,亿元GDP死亡率为0.136,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率为0。    

  食品安全建设加强。认真落实《建设食品安全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努力从源头抓好食品安全。全年有12个农产品基地被列为长沙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单位,8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食品生产企业三证持有率100%,餐饮服务单位卫生许可率98%;全年完成蔬菜抽检5019批次,合格率99.8%,完成畜禽水产品抽检6123批次(含快检),合格率100%,食品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723元,比上年增长19.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326元,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55元,比上年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861元,增长 31.9 %。    
  社会保障日趋完善。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就业培训,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913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412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55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各项社会保险累计参保90万人次,归集社保资金5.9亿元,发放4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率达91%,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大力推进救灾救济和社会救助,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673万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达2085元,8042名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20820名农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城乡低保月人均补差比省市下达的实事指标分别提高74元和11元,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注: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未作特别说明的数据均指区划调整后14个乡镇的统计数。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