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战胜了"非典疫情"和夏秋连旱给全县国民经济带来的困难和冲击,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健康、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继续提高。
据统计,2003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9362万元,比2002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219万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304719万元,增长18.3%;第三产业增加值230424万元,增长9.4%。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0.1: 45.5:34.4;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6055万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107674万元,增长4.3%;林业产值4946万元,增长2.8%;牧业产值88944万元,增长3.9%;渔业产值14492万元,增长19.7%,农、林、牧、渔业内部结构比例为49.8:2.3:41.2:6.7。
粮食播面连续第五年调减,全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99.39万亩,比上年减少2.85万亩,下降2.8%,其中稻谷播面81.01万亩,比上年减少5.21万亩,下降6%,但优质稻播面继续扩大,早稻优质稻比重已由去年的64.8%提高到今年的69.6%,提高4.8个百分点。全年粮食产量41.13万吨,比上年增产0.43万吨,增长1.1%。
蔬菜与经济作物种植进一步扩大。全年蔬菜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0.43万亩,比上年增加6.14万亩,增长17.9%。其中蔬菜播种面积34.28万亩,增长19.5%。经济作物中,药材1526亩,增长4%;瓜类8379亩,增长11.6%;当年新增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000亩,增长40%。
牲猪生产稳定回升,水产养殖快速发展。全年出栏肉猪116万头,比上年增长2.7%,其中出栏瘦肉型猪41.2万头,占35.5%,比上年增长3.5%。全年水产品产量达2.09万吨,比上年增长14.2%。其中闸蟹放养2.1万亩,产蟹479吨,增长35.7%,鳜鱼放养水面达4万亩,产量1241吨。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90元,比上年增加255元,增长7.6%。其中农户的工资性收入人均达到1486元,比上年增加322元,增长27.7%,是当年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全年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61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增幅比上年加快6.7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26.8亿元,同比增长23.5%;规模以下工业完成34.2亿元,同比增长5%。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完成5.1亿元,占19%;集体工业完成1.5亿元,占5.6%;股份制工业完成5.8亿元,占21.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完成10.5亿元,占39.2%,私营企业完成3.9亿元,占14.6%。
年末,全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5家,比上年增加24家,其中亏损企业24家,亏损面25.3%,较上年减少16.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33.5%,创利税2.6亿元,增长60%。
2003年,全县四级以上建安企业2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5亿元,同比增长36.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2.9亿元,增长32.4%;安装工程产值0.4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他产值3.2亿元,增长78%;房屋竣工面积212.7万平方米,增长58%;建筑工程竣工率56.1%,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建筑业从业人员4.4万人,完成增加值7.7亿元,创利税2.71亿元,同比增长32%。
三、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继续快速增长。全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9.2亿元,同比增长46.6%。其中国有投资完成20.6亿元,增长48%;集体投资完成9.3亿元,增长75.1%;农村投资完成7.5亿元,增长9.6%。国有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2.2亿元,增长39.2%;更新改造投资8.5亿元,增长105.3%;房地产投资0.4亿元,增长2%。
四、交通运输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业总产出6.7亿元,同比增长13.6%。受"非典"影响,交通运输业完成总产出3.5亿元,仅增长0.4%;而邮政电信业则快速增长。全县全年邮电业务收入达31771万元,同比增长34.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699万元,增长23.3%;电信业务收入10413万元,增长29.4%;移动业务收入16000万元,增长33.3%,联通业务收入2659万元,增长30%。
五、商贸流通
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2003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0936万元,同比增长12%。其中县级零售额为72142万元,同比增长10.2%;县以下零售额为88794万元,同比增长13.5%。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0625万元,同比增长11.1%;餐饮业零售额14038万元,同比增长18.1%;其他行业零售额6273万元,增长19.5%。
2003年,全县进出口总额为6077万美元,其中出口3764万美元,进口2313万美元,净出口为1451万美元。
六、财政和金融保险
财政工作实现了"一年一大步,三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全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1815万元(决算数),为年初预算的143.9%,比上年增收19234万元,增长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1917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48.4%,同比增长41.5%;上划中央两税完成9899万元,为预算的101.3%,同比增长17.5%。
2003年,全县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140.6亿元,累计现金支出144.2亿元,净投放现金3.6亿元,较上年减少2.8亿元。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355248万元,比上年末增加69814万元,增长24.5%;各项贷款余额198457万元,比上年末增加30211万元,增长17.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7104万元,同比增长19.7%。
2003年,保险业各类保费收入7969万元,同比增长41.2%,其中财产险1839万元,增长17.9%;人寿险6130万元,增长50.2%。各项赔付支出1420万元,增长14.4%,其中财产险赔付1010万元,增长26.9%;人寿险赔付410万元,比上年略有下降。
七、教科文卫事业
科技工作取得新的成绩。2003年,全县有列入部级的科技项目3项,列入省级的科技项目4项,列入市级的科技项目15项,共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8项。当年申请专利40项,是去年的2.5倍,批准专利18项,也比去年大大增加。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47所,职业中学2所,小学208所,共有教职工6277人,其中职业中学教职工311人,在校学生数分别为55805人、4461人、35600人。
文体事业欣欣向荣。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当年新发展秧歌队、腰鼓队、皮影队、合唱队、健身队及文学社团21个,推出了"艺沁小康路"艺术系列展,多次举办诗词、书画、剪纸作品展;以五城会为契机,精心举办了五城会男子篮球赛,开展了全民健身活动。
全力宣传和推介望城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农家乐"特色品牌,重点完善了雷锋馆、黑糜峰、铜官窑等精品旅游项目,全年入境游客达65万人,创旅游收入1970万元。
八、人口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县总人口704964人,比上年减少1500人,年内出生6006人,出生率8.5‰;年内死亡4600人,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18人。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稳步提高。2003年,全县农民人平纯收入达3700元,比上年增加309元,增长9.1%。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10400元,同比增长9.9%,
社保事业进一步发展。2003年,全县有11175人参加企业养老保险;12516人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14332人参加失业保险;14672人参加医疗保险;2304人享受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1765名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
年末,百户农户拥有电视机123台,洗衣机67台,摩托车35辆,电话机73部,移动电话39台,家用计算机4台,空调机9台,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