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

选择区域:>>>

2006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红军精神”和“巴中精神”,坚持以扶贫开发为中心、和谐发展为主题、富民强市为目标,积极推进“开放、诚信、文明、和谐”巴中建设,聚智集力,克难攻坚,在遭受了历史少有的特大旱灾情况下,仍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发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实现GDP 14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60.65亿元、30.85亿元、54.58亿元,分别增长3.7%、22.9%和12.6%,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7.4%、39.3%、43.3%。

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财税收入大幅度增加。全年国税税收收入比上年增长21.8%、地税税收收入增长27.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99亿元,增长17.2%,其中:增值税、营业税分别增长15.3%、27.2%,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74.6%、29.1%,税收收入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4.0%。

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变化明显。在特大旱灾和结构调整双重因素的作用下,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4.7:18.7:36.6变化为41.5:21.1:37.4。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全市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的主力军。全年新发展个体经营户4323户、私营企业291户;年末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5.49万人、注册资金达到18.65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7.4%和12.5%;全年上缴税金3.7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52.7%;全年实现增加值73.6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50.4%,提高1.4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1.6%;其中:一、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达到24.50亿元、21.06亿元、28.06亿元,分别增长1.8%、25.6%和15.3%;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中的民营经济份额分别由上年的43.3%、60.1%、50.1%变化为40.4%、68.3%、51.4%。

物价看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2.8%,比上年高2.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0%,高2.9个百分点,是刺激物价涨幅攀高的主要因素;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5%,高1.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6%,高1.6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在上年高位涨幅上有所回落,本年涨幅为1.4%,比上年低3.4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然气候对经济的影响明显,受特大干旱影响,粮食减产4.4%、畜牧业产值增速同比降低5.9个百分点,导致第一产业拉动GDP少增长0.9个百分点、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少增加130元。产业结构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滞后,财源基础条件差、信贷资金投放不足,是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农 业

去年7月初到8月中旬,全市持续高温少雨,对水稻、红苕等粮食作物影响较大,使大春粮食减产6.8%。但由于我市晚秋生产措施得力,秋粮和秋菜播种面积分别比上年增加5.7倍和1.7倍、产量分别增产3.3倍和1.6倍,有力弥补了旱灾损失,促进了农村经济稳中有增。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1.98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36.36亿元,与上年持平;林业产值3.78亿元,增长3.8%;畜牧业产值55.78亿元,增长6.2%;渔业产值4.32亿元,增长11.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4亿元,增长5.9%。

粮食减产,油料增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00.17万亩,增长9.5%,粮食总产量155.55万吨,减产4.4%,其中:小麦30.81万吨,增产1.5%;稻谷43.85万吨,减产15.9%;玉米45.54万吨,增产1.1%;豆类2.86万吨,减产11.4%;红苕14.21万吨,减产14.0%;洋芋17.75万吨,增产19.8%。全年油料播种面积88.24万亩,增长1.3%,油料产量10.32万吨,增产0.4%,其中:油菜籽9.06万吨,增产3.5%;花生1.17万吨,减产15.3%。全年蔬菜播种面积63.18万亩,增长10.4%,蔬菜产量87.69万吨,增产3.2%。

全年成片造林4.80万亩,累计退耕还林52.60万亩,全年兑现退耕还林还草资金12131万元。

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4.7%,支撑了农村经济的半边天。全年出栏生猪518.84万头,增长5.0%;出栏肉用牛31.53万头,增长8.0%;出栏羊130.15万只,增长8.2%;出栏家禽2771.38万只,增长9.4%;肉类总产量48.06万吨,增长5.8%。年末生猪存栏325.28万头、牛存栏74.12万头、羊存栏97.33万只,分别增长0.9%、2.3%、0.4%。

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年末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7.48万亩,增长10.9%;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4.74万吨,增长14.0%。

“新村、产业、移民、劳务、助残、科技”等扶贫工程有序推进,全年无偿投入扶贫资金6269万元,对86个重点贫困村进行了扶持建设,搬迁农户439户,建培训基地18个、培训人员6788人、安置就业5990人。全年解决了1.50万绝对贫困人口和5.02万低收入人口脱贫,年末贫困人口减少到57.68万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17.72万人,低收入人口减少到39.96万人。

劳务开发成效显著,劳务收入对农民增收贡献突出。全年转移和输出劳动力102.30万人,增长7.0%;劳务输出收入38.60亿元,增长14.2%。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4%,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72.5%。

农业基础建设继续加强,生产条件和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5502万元,水利工程完成劳动工日1985万个,当年共动工各类水利工程7672处,完工6954处,新增蓄水能力320万立方米,解决了13.50万人的饮水问题,自来水通村率达到28.5%。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1.90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土7.00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1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7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98.27万千瓦,增长11.2%;农用排灌动力机械达到23.48万千瓦,增长7.8%。全年农村用电量达到1.70亿千瓦时,增长2.1%,电通村率提高到99.8%。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年全社会工业实现增加值17.95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由上年的11.0%上升到12.3%,对GDP的贡献率由16.4%提高到22.1%。其中:6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30亿元,增长26.0%。

轻工业发展快于重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6.52亿元,增长29.0%,所占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77亿元,增长20.9%,所占比重下降为36.6%。

各种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下降44.6%、集体工业增长1.2倍;股份制工业实现增加值9.02亿元,增长30.8%;其它经济类型工业实现增加值0.53亿元,增长2.2倍。非公有制工业增长37.5%,增加值达到9.6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93.8%。

中型企业带动增强。11户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10亿元,增长45.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9.2%。

重点、骨干企业贡献突出。22户重点企业和29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别实现增加值7.50亿元、5.22亿元,分别增长28.9%、7.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5.2%、58.9%。

重点行业支撑明显。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占绝对优势的重点行业增加值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43.4%、食品制造业增长34.1%、饮料制造业增长36.0%、纺织业增长26.3%、医药制造业增长1.1倍、煤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0.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6.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天然气增长42.8%、铁矿石(原矿量)增长27.4%、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24.9%、鲜冷藏冻肉增长57.1%、罐头增长84.2%、白酒增长18.5%、啤酒增长93.9%、纱增长21.7%、布增长9.8%、丝增长19.6%、中成药增长45.1%。

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3.84亿元,增长27.0%。利润总额突破亿元大关,创历史最好水平,达到1.14亿元,增长28.6%;利税总额达到3.23亿元,增长9.7%。资产负债率下降1.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提高20.6%、劳动生产率提高34.7%、产品销售率达到98.2%,综合效益指数上升到143.1%,提高12.1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2.90亿元,比上年增长25.2%。101户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实现利润6921万元,缴纳税金6527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04.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10.0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8.0%、20.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31.0万平方米,增长2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拉动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施工项目293个,比上年增加70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69个,增加 14个;项目投资额完成40.26亿元,增长47.6%,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6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59.25亿元,增长29.7%。

项目投资完成额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施工个数达213个、投资额达38.88亿元,增长49.5%,助推着全社会投资强劲增长。基本建设投资29.38亿元,增长53.2%,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49.6%,以高额投资和高速增长的绝对优势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22.5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7.97亿元,增长38.4%;其它投资2.91亿元,增长24.4%。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8%,第三产业是投资的主战场,投资额达25.99亿元,增长67.0%。

全社会投资完成额中,房地产开发受国家房产政策影响投资额减少,全年完成投资8.63亿元,下降9.3%;农户投资10.37 亿元,增长16.7%。

五、交通、邮政与信息传输

交通建设如火如荼,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地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实施顺利,二级路网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7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8.4%;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7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5.4%,25条县通乡油路建设投资计划全面完成。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316.33公里,其中:省道682.07公里、县道1568.63公里、乡道1640.75公里、专用公路56.31公里、村道2368.56公里,公路通村率为67.5%。公路通车里程中,等级公路达到2442.38公里,比上年增加28.50公里,占总里程的比重提高到38.7%,其中:二级公路521.60公里、三级公路327.22公里,四级公路1593.57公里。

运输行业稳步发展,邮政业务大幅度增加。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达到9.31万辆,全年旅客和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21.23亿人公里和11.15亿吨公里,分别增长6.0%和10.3%。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000价)达到7235.35万元,增长40.8%。

通信条件大为改善。移动基站密度增大,乡镇网络覆盖率提高到96.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6.13万户,新增29.4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0.0部/百人。年末无线市话用户达到5.39万户,新增0.38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4.00万户,新增4.52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33.0部/百户,其中:城镇普及率达到63.3部/百户,乡村普及率达到21.9部/百户。程控电话通村率提高到96.0%,提高3.9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电信主营业务收入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需求持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5.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分城乡看,城市和县城零售额增长16.0%,县以下零售额增长12.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3.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9.0%、其他行业零售额增长10.0%。分经济类型看,公有制经济市场进一步萎缩,国有、集体经济零售额分别下降3.9%和3.0%,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制和其它经济分别实现零售额43.83亿元、7.22亿元,分别增长14.7%、26.2%,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份额提高到92.2%。

对外经济再创佳绩。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24个,引进省内外资金12.24亿元,其中:实施国内省外企业(客商)投资项目85个,到位资金9.55亿元;实施省内市外企业(客商)投资项目34个,到位资金2.32亿元。引资项目实现总产值2.05亿元、利润426万元,上缴税金1005.7万元,解决当地就业人数7873人。全年合同引进国外资金633万美元,到位47万美元。外贸出口创历史最好水平,突破千万美元大关,达到1074万美元,增长30.2%。向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外派劳务526人次,增长27.4%。

七、金融业

金融机构存款攀升,贷款投放增速较缓。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6.29亿元,比年初净增26.79亿元,增长24.5%;贷款余额83.74亿元,净增5.35亿元,增长6.8%。贷款总量中,中长期贷款21.97亿元,增长2.6%;短期贷款61.72亿元,增长8.3%,其中:农业贷款26.97亿元,增长17.8%;工业贷款2.22亿元,下降6.4%;建筑业贷款0.19亿元,下降7.7%;商业贷款22.50亿元,下降2.4%;乡镇企业贷款1.48亿元,增长4.7%,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0.44亿元,下降44.5%。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339.43亿元、增长10.6%,现金支出341.77亿元,增长9.7%,货币净投放2.33亿元,同比少投放2.21亿元,下降48.7%。

保险意识增强,险种类别增多,保险事业发展加快。全年各类财产险保险金额达422.08亿元,保费收入8094.55万元,已决赔案2.09万件,赔款及给付金额4959.46万元。全年新增寿险参保人数73.79万人,寿险保险金额达1011.00亿元,保费收入1.47亿元,已决赔案1.45万件,赔付金额1403.55万元。

八、教育与科技

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普九”教育成果得到巩固。年末有幼儿园116所,入园幼儿5.75万人,在园幼儿8.67万人,离园幼儿6.86万人,幼儿入园率达到74.6%。有特殊教育学校4所,招收新生124人,在校学生598人,毕业学生63人。

年末有普通小学284所、村校及教学点2074个,招收新生7.06万人,在校学生42.71万人,毕业学生6.57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99.5%,小学辍学率下降到1.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91.6%。有成人小学60所、教学班(点)121个,注册学生1610人,结业学生1560人。

年末有普通初中学校156所,招收新生6.87万人,在校学生18.74万人,毕业学生5.00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99.1%,初中辍学率下降到5.5%,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3.5%,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89.2%,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提高到81.8%。

年末有普通高中学校34所,招收新生2.23万人,在校学生6.01万人,毕业学生1.60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8.0%,高中辍学率下降到4.4%,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49.9%。

职业教育全面推进。年末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1所,招收新生1.50万人,在校学生3.33万人,毕业学生1.02万人。有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501个、教学班(点)736个,注册学生6.88万人,结业学生6.90万人。

办学形式多样化,民营教育成份不断增加。年末有各类民办学校219所,其中:幼儿园111所,入园幼儿1.25万人,在园幼儿1.86万人,离园幼儿9245人;普通小学66所、教学点16个,招收新生2625人,在校学生1.58万人,毕业学生2251人;普通初中19所,招收新生3321人,在校学生8196人,毕业学生2343人;普通高中3所,招收新生2914人,在校学生6617人,毕业学生149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9所,招收新生6867人,在校学生1.40万人,毕业学生4877人。年末有民办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个、教学班(点)14个,注册学生468人,结业学生468人。年末有民办成人小学60所、教学班(点)121个,注册学生1610人,结业学生1560人。

科技事业有效推进。全年发展科技民营企业29户、乡村科技信息服务站29个,选派科技特派员125人,建科技专家大院5个。全年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13项,取得省、市、县科技成果44项,申请专利65项,实施专利76项,科技成果转化26项。

九、环境管理与资源保护

全年18户重点监测单位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3.0%、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2.0%、粉尘排放达标率为94.0%、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2.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99.0%。全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5.0%,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10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5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5.5分贝,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类别为Ⅲ类。

资源节约与保护得到加强,万元GDP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4.0%,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6.3%。年末森林覆盖率上升到53.0%,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十、卫生、文化与体育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安全应急能力提高。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316个、床位5181张、卫生技术人员5781人,其中:执业医师2221人、执业助理医师1210人、注册护士1032人、药剂人员377人、检验人员230人。全年门诊诊疗518.44万人次,住院诊疗入院9.71万人、出院9.50万人,治愈率达到66.0%、好转率达到30.3%。

年末有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17个、总人员数700人,其中:执业医师265人、执业助理医师167人、注册护士68人、药剂人员158人、检验人员9人,全年诊疗197.87万人次。

年末有村卫生室2356个、执业(助理)医师1123人、乡村医生3773人、卫生员134人,全年诊疗549.94万人次,孕产妇检查2.70万人次、接生4332人,儿童疫苗接种38.96万人次。

民办卫生事业有序发展。年末各类民办卫生医疗机构达到481个,床位160张,从业人员792人,其中:专科医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1个、诊所467个、卫生所和医务室12个,床位160张,执业(助理)医师467人、注册护士89人、药剂人员162人、检验人员12人。年末有民办村卫生室100个,执业(助理)医师103人、医生165人、卫生员6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实现了对农村的全覆盖,农民参合率达到79.9%。

文化事业繁荣有序。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88.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6.6%,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40.70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2.8%,光纤电视通村率提高到78.0%。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20台、彩色电视机132台、影碟机94台、录像机16台、组合音响38套、照相机40部。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73台、影碟机28台、组合音响13套、照相机10部。

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样,竞技体育取得新的进步。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运动会35次,参赛运动员4.0万人次,获各类奖牌4枚。

十一、人口与劳动就业

年末全市总人口达到380.8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83万人、城镇人口88.7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23.3%。人口出生率为7.7‰、死亡率为3.8‰、自然增长率为3.9‰。

劳动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从业渠道呈多元化格局。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2.98万人,比上年增长0.6%,其中:在岗职工12.85万人增长2.6%;城镇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4.71万人,增长2.2%。全年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30万人。年末实有下岗职工3344人,比年初减少57.6%;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02万人,登记失业率与上年的4.2%持平。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225.1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0%,三次产业从业结构比例演变为51.2:11.9:36.9,与上年的53.0:11.3:35.7相比,第一产业从业比重下降1.8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上升0.6个、1.2个百分点。

十二、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显著提高,个人财富迅速增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10元,比上年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39元,增长10.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百亿元大关,年末余额达到106.04亿元,比年初净增18.30亿元,增长20.9%;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824元,增加424元,增长17.7%。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6406元,比上年增长9.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961元,增长7.7%;全社会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0.8%,其中:城镇和农村分别下降到42.8%和53.9%。

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年末实有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0.18万人,发放养老金4.27亿元;医疗保险参保10.74万人,发放基本医疗保险金9781.0万元;生育保险参保2.79万人,发放生育保险费79.0万元;工伤保险参保3.48万人,发放工伤保险费411.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16万人,失业金发放6715人、378.99万元。全年抚恤、补助优抚对象3.59万人,抚恤金额8977.7万元、补助金额6277.4万元。全年优待优抚对象1.11万户,优待总金额382.2万元。全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68万人,保障支出5400.8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79万人,保障线救济费524.5万元;农村特困户救济人数4.73万人、五保户供养人数1.25万人,农村定期定量救济费880.4万元、五保户救济费1506.1万元。全年城乡医疗救助8.98万人,医疗救助支出969.4万元。

注:1、公报中GDP、三次产业增加值、各行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所有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