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

选择区域:>>>

(二00九年二月二十八日)

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组织和动员全市人民,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精神,认真按照省委“两个加快”的要求,积极落实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重大发展战略,拼抢机遇,务实创新,努力克服低温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加快。实现GDP213.95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89.23亿元、51.19亿元和73.54亿元,分别增长4.5%、25.3%和12.5%,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2.2%、29.3%、28.5%。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6806元,同比增加1174元。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了财税增收、企业增效。完成国税税收收入3.68亿元,完成地税税收收入4.78亿元,分别增长25.3%和30.3%,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达到4.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47亿元,增长23.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69.1%。

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变化明显。在农业增产、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幅上涨因素作用下,第一产业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1.6:22.8:35.6变化为41.7:23.9:34.4。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支撑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半壁河山”。年末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6.22万人、注册资金达到20.50亿元,全年上缴税金5.39亿元,比上年增长29.3%。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1.84亿元,增长13.0%,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52.3%,提高0.2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2.9%;其中:一、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达到38.56亿元、35.37亿元、37.91亿元,分别增长7.1%、20.6%和11.9%,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中的民营经济份额分别为43.2%、69.1%、51.6%。

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249起,比上年下降39.0%;死亡163人,比上年增长23.5%;直接经济损失322.9万元,比上年增长34.9%。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76人,同比上升1.3%。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扎实开展惠民行动,努力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维护民安,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通过对我市城乡居民“社会治安环境安全感”的问卷调查,有78.5%的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很安全”,有21.5%的调查对象认为“安全或基本安全”;有87.3%的调查对象认为社会治安较上年“明显好转”。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经历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态势。1-5月一路上升,5月达到最大值,当月同比为9.3%、累比为9.6%;6月出现拐点,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为2.7%、累比为5.4%,其中:食品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农业生产价格指数分别为13.0%、6.2%、23.9%。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差,构建区域交通枢纽和水利设施建设任务繁重;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缺乏,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地方财力薄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贫困人口较多,扶贫开发任务艰巨。

二、农业

通过落实惠农政策,加快产业发展,农村经济保持了稳步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51.14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农业产值47.87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4.62亿元,增长4.4%,畜牧业产值90.23亿元,增长4.7%;渔业产值6.26亿元,增长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6亿元,增长5.4%。

种植业结构有效调整。粮食总播面中优质粮食所占比重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油菜总播面中优质油菜所占比重达到71.6%。粮油单产水平提高,粮油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粮食总产量达到168.88万吨,增产4.7%,其中:小麦31.89万吨,增产1.5%;稻谷50.17万吨,增产3.1%;玉米 50.23万吨,增产9.3%;豆类2.95万吨,增产2.6%;薯类33.15万吨,增产3.9%。油料产量达到11.42万吨,增产6.5%,其中:油菜籽10.03万吨,增产7.0%;花生1.29万吨,增产3.6%。

林业成片造林17.50万亩,累计退耕还林52.60万亩,全年兑现退耕还林资金10765万元。

畜牧产业全面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8.1%提高到59.7%,成为整个农村经济的骨干支柱。肉类总产量达到42.79万吨,增长5.5%。出栏生猪499.11万头,增长5.3% ;出栏肉用牛30.40万头,增长6.7 %;出栏羊103.68万只,增长5.4%;出栏家禽1456.07万只,增长8.4%;年末生猪存栏322.15万头、牛存栏50.81万头、羊存栏 73.60万只,分别增长2.9%、5.1%、2.1%。

水产品产量达到4.22万吨,增长7.9%。年末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5.89万亩,增长10.5%。

扶贫工作有力推进。全面实施了新村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扶贫、劳务扶贫、助残扶贫、科技扶贫等扶贫工程,投入财政性扶贫资金9540万元,对72个重点贫困村进行了扶持建设,搬迁农户708户,建培训基地13个、培训人员4865人、安置就业4639人。解决了9.20万贫困人口脱贫,年末贫困人口减少到38.34万人。

劳务开发成效显著。转移和输出劳动力111.50万人,增长4.7%;实现劳务收入51.80亿元,增长19.9%。

农业基础建设继续加强,生产条件和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89亿元,水利工程完成劳动工日1972万个,共动工各类水利工程12563处,完工12186处,新增蓄水能力520万立方米,解决了14.61万人的饮水困难,自来水通村率达到20.3%。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38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土10.20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3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48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1.91万千瓦,增长4.4%;农用排灌动力机械达到26.05万千瓦,增长4.8%。农村用电量达到1.86亿千瓦时,增长3.9%,用电通村率达到100.0%。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社会工业实现增加值28.22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工业占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为10.7%,对GDP的贡献率达1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4.92亿元,增长28.9%。

轻工业发展快于重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5.63亿元,增长29.9%;重工业实现增加值9.28亿元,增长27.0%。

各种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长28.0%、集体企业增长47.0%;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增加值15.98亿元,增长26.0%;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23.60亿元,增长42.9%。

中型企业带动增强。12户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00亿元,增长23.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0%。

骨干企业贡献突出。18户重点企业和32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0.80亿元、14.30亿元,分别增长24.6%、29.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0.8%、55.6%

重点行业支撑明显。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占绝对优势的重点行业增加值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56.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6.3%、食品制造业增长22.1%、饮料制造业增长24.9%、纺织业增长29.9%、医药制造业增长37.0%、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31.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铁矿石(原矿量)增长23.3%、原煤增长79.6%、发电量增长77.4%、水泥增长52.7%、鲜冷藏冻肉增长45.4%、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7.0%、白酒增长46.1%、瓶(罐)装饮用水增长16.2%、丝增长15.8%、丝织品增长91.5%。

工业经济效益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4.34亿元,增长70.5%。利润总额达到1.93亿元,增长39.8%;利税总额达到5.17亿元,增长57.5%。流动资产周转率提高2.31次、劳动生产率提高53.9%、产品销售率达到98.1%,新产品产值率提高0.8个百分点,综合效益指数上升到217.0%,提高62.0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增长。101户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56.85亿元,比上年增长37.4%。实现利润1.21亿元,缴纳税金8097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3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00万平方米,分别增长10.9%、9.5%,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68万平方米,下降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投入拉动作用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在建施工项目453个,比上年增加2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04个,减少5个;项目投资额完成79.78亿元,增长42.1%,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7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10.84亿元,增长35.5%。

项目投资完成额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施工个数达343个、投资额达78.09亿元,增长47.6%,推动了全社会投资强劲增长。基本建设投资59.97亿元,增长35.2%,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54.1%,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19.1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15.02亿元,增长43.4%。

全社会投资完成额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7.59亿元,上升28.1%;农户投资13.46亿元,增长12.9%。第一产业投资7.04亿元,增长2.3倍;第二产业投资26.03亿元,增长54.0%,第三产业投资46.71亿元,增长25.8%。

五、交通、邮政与信息传输

交通建设如火如荼。施工项目6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8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地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实施顺利,二级路网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62亿元,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13亿元。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452.52公里,其中:省道672.15公里、县道1558.70公里、乡道2314.00公里、专用公路55.36公里、村道4852.33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中,等级公路达到6036.10公里,比上年增加2117.67公里,占总里程的比重提高到63.9%,其中:二级公路465.91公里、三级公路344.66公里,四级公路5224.78公里。

运输行业稳步发展,邮政业务大幅增加。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达到12.56万辆,全年旅客和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20.81亿人公里和21.18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7.9%和27.5%。邮政业务总量(2000价)达到13839.35万元,增长33.3%。

通信条件大为改善。年末移动电话(含灵通呼)用户达到108.63万户,新增19.61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27.3部/百人。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0.83万户,新增1.27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35.5部/百户,其中:城镇40.0部/百户,乡村33.8部/百户,固定电话通村率达100.0%。全年实现电信主营业务收入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需求持续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9.96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分城乡看,城市和县城零售额增长24.2%,县以下零售额增长17.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21.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9.8%,其它行业零售额增长14.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经济零售额分别增9.3%、6.8%,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制和其它经济分别实现零售额73.80亿元、1.43亿元,分别增长24.7%、19.9%,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份额提高到94.2%。

对外经济再创佳绩。招商引资签约项目62个、履约项目97个(含上年部分签约项目),其中:国内省际间项目签约52个、履约80个,省内市州间项目签约10个、履约17个。协议金额27.91亿元,到位金额13.79亿元,其中:国内省际间项目到位金额12.40亿元,省内市州间项目到位金额1.39亿元。引进到位国外资金51.0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666万美元,增长1.4倍,其中:出口3562万美元,增长83.4%,进口净增1104万美元。外派劳务760人次,增长13.1%。

七、金融业

金融机构存款攀升,贷款投放增速加快。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7.77亿元,比年初净增64.27亿元,增长37.0%;贷款余额99.39亿元,比年初净增9.46亿元,增长10.5%。贷款总量中,中长期贷款32.80亿元,比年初增长20.6%;短期贷款66.14亿元,比年初增长5.5%,其中:农业贷款34.31亿元,增长18.8%;工业贷款12.50亿元,增长6.0%;建筑业贷款1.24亿元,增长91.6%;第三产业贷款36.38亿元,增长1.2%。金融机构现金收入459.67亿元,增长13.5%;现金支出470.46亿元,增长13.3%;货币净投放10.79亿元,同比多0.84亿元,增长8.4%。

保险事业发展加快。各类财产险保费收入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财产险承担的风险保额1087.83亿元,已决赔案4.32万件,赔款及给付金额8913.00万元。年末实有寿险参保人数204.31万人,比上年增长10.5%,保费收入4.59亿元,增长87.1%,已决赔案1.11万件,赔付金额4496.24万元。

八、教育与科技

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普九”成果得到巩固。年末有幼儿园185所,入园幼儿5.30万人,在园幼儿7.00万人,离园幼儿5.30万人,幼儿入园率达到70.1%。有特殊教育学校4所,招收新生15人,在校学生228人,毕业学生6人。

年末有普通小学253所,村校及教学点2019个,招收新生6.00万人,在校学生38.00万人,毕业学生7.10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99.7%,小学辍学率下降到0.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0%,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98.6%。

年末有普通初中学校163所,招收新生7.10万人,在校学生20.00万人,毕业学生5.90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99.2%,初中辍学率为1.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6.7%,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7.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1.9%。

年末有普通高中学校35所,招收新生2.40万人,在校学生6.40万人,毕业学生2.00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0.0%,高中辍学率为5.0%,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56.8%。

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年末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7所,招收新生2.40万人,在校学生4.40万人,毕业学生1.00万人。有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508个、教学班(点)750个,注册学生8.10万人,结业学生8.00万人。

民办教育有序发展。年末有各类民办学校265所,其中:幼儿园182所,入园幼儿2.00万人,在园幼儿2.90万人,离园幼儿2.00万人;普通小学45所,教学点10个,招收新生1823人,在校学生1.20万人,毕业学生2177人;普通初中15所,招收新生2815人,在校学生7977人,毕业学生2215人;普通高中2所,招收新生2292人,在校学生5454人,毕业学生128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1所,招收新生8815人,在校学生1.90万人,毕业学生5354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1个,教学班(点)14个,注册学生492人,结业学生460人。

科技事业深入推进。发展科技创新企业3家、乡村科技信息服务站23个,选派科技特派员55人,建科技专家大院8个。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08项,取得科技成果37项,科技成果转化38项。申请专利95件,授权专利37件,实施专利28件。

九、环境管理与资源保护

72户重点监测单位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5.3%、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6.2%、粉尘排放达标率为96.2%、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6.1%,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99.9%。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80.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2.5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5.6分贝,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类别为Ⅲ类。

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54.0%,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十、卫生、文化与体育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安全应急能力提高。年末有卫生机构756个,床位7957张,卫生技术人员718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926人、注册护士1458人、药剂人员378人、检验人员251人。全年门诊诊疗680.59万人次,住院诊疗入院20.76万人、出院20.59万人,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达到72.6%和24.8%。

年末有村卫生室2373个,执业(助理)医师1980人、乡村医生4344人,全年诊疗580.73万人次,孕产妇检查2.65万人次、接生3.17万人,儿童疫苗接种24.94万人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实施顺利,农民参合率提高到90.1%。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4.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1%,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34.44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32.5%,光纤电视通村率达到73.3%。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42.5台、彩色电视机117.9台、摄像机1.7架、组合音响26.6套、照相机18.8部,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0.4台、彩色电视机90.9台、影碟机34.7台、照相机0.6部。

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样,竞技体育取得新的进步。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运动会50次,参赛运动员4.5万人次,获省以上各类奖牌12枚。

十一、人口与劳动就业

年末总人口达到398.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8.92万人,城镇人口108.81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27.3%。人口出生率为8.3%。、死亡率为4.6%。、自然增长率为3.7%……

劳动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从业渠道呈多元化格局。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3.47万人,比上年增长2.1%,其中:在岗职工13.50万人,增长2.3%;城镇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11.40万人,增长4.6%。全年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2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50万人。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10万人,比年初增8.0%;登记失业率为4.3%,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197.37万人,比上年增长1.5 %,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15.03万人,比上年减少0.6%;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8.11万人,增长8.7%;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4.23万人,增长2.6%。三次产业从业结构比例演变为58.3:14.2:27.5,与上年的59.5:13.3:27.2相比,第一产业从业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上升0.9个、0.3个百分点。

十二、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70元,比上年增长16.4%;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6900元,增长1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8元,增长18.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70.50亿元,比年初净增41.23亿元,增长31.9%;人均储蓄存款余额4358元,增加977元,增长28.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7298元,比上年增长20.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757元,增长25.1%。

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帮贫济困投入显著增加。年末实有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0.81万人,发放养老金69511万元;医疗保险参保12.10万人,发放基本医疗保险金14000万元;生育保险参保3.27万人,发放生育保险费72万元;工伤保险参保5.45万人,发放工伤保险费958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33万人,失业金发放4846人、1203万元。全年抚恤、补助优抚对象4.60万人,抚恤、补助金额10919万元。优待优抚对象0.90万户,优待总金额1354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23万人,保障支出11796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07万人,保障线救济费5625万元;五保户供养人数1.83万人,五保户救济费2085万元。城乡医疗救助8.20万人次,医疗救助支出3130万元。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47680万元。

十三、扩权试点县经济

平昌县是全省27个扩权试点县(市)之一,辖区面积2227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105.71万人。全县农业稳步发展,工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GDP达到48.6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12亿元,增长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4.9%,为县域经济实现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08亿元,增长22.2%,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贡献率达51.8%,居三次产业之首。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46亿元,增长12.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3%,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41.5:27.5:31.0调整为41.3:28.9:29.8,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4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18万元,增长2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15亿元,增长42.7%。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4.48亿元,增长14.8%,占GDP的比重为50.3%,提高0.1个百分点,对GDO的贡献率提高到50.7%。

农业稳步发展,畜牧业增长较快。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33.80亿元,增长4.5%。粮油生产稳定增产,粮食总产量38.02万吨,增产4.5%;油料总产达3.38万吨,增长9.1%。出栏生猪118.44万头,增长5.3%;出栏肉牛8.11万头,增长5.8%;出栏羊5.09万头,增长7.7%;出栏家禽351.99万只,增长7.2%;肉类总产9.92万吨,增长5.3%。

工业加快发展,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0.85亿元,增长26.5%,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22.3%,提高3.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02亿元,增长29.7%;实现利润3110万元,增长24.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24.6%,提高148.7个百分点。

投资大幅增长,交通、邮电通信发展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26.46亿元,比上年增长45.4%。年末各类营运机动车达4092辆,全年客运量达980万人、货运量达2010万吨,分别增长29.2%和22.5%。年末拥有固定电话12.56万部、移动电话20.11万户,分别增长26.5%、28.7%。

消费品零售市场快速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8亿元,增长22.7%。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51亿元,增长31.1%。全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800元,增长1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27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2973元,增加483元,增长19.4%。

注:1、公报中GDP 、三次产业增加值、各行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所有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