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县统计局关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

选择区域:>>

200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升,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兴旺,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    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初步测算,全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82798万元,增长13.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844万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78574万元,增长21.8%;第三产业增加值57380万元,增长1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921元,比上年增加700元。2002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5.6∶43:31.4,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1个百分点。
推进“三化”取得成效。2002年,农业产业化除了进一步做大做强临武鸭、优质小水果、商品蔬菜三大传统支柱产业,还大力培育脐橙、桉树、桑蚕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总产值完成了3.85亿元,同比增长43.7%。招商引资兴办了金福薯业、天然蚕丝被加工厂等一批新兴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临武县舜华鸭业公司,连接基地、带动农户规模不断扩大,2002年年销售收入2075万元,增长67.6%;实现利税339万元,增长285.3%。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比重上升,效益有所改善,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20.45 %,比上年快5.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5%,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全县规模工业产销率为100.06%,比上年高0.28个百分点,独立核算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30.04%,比上年高17.92 个百分点,为历史最高水平。城市化水平为20.5%,比上年高1.7个百分点。
经济环境有所改善。2002年,减少县级行政审批事项278项。农村税费改革全面铺开,农民负担减轻。全县政法部门继续开展“严打”整治工作,加大对“黑恶”势力和职务犯罪打击力度,及时化解影响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年末全县国有企业下岗职工90人,与上年持平;年内新安置失业人员52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6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  %。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外贸出口增长乏力。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2002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2.79万吨,减少2.11%;油料0.27万吨,增长2.23%;烤烟0.18万吨,增长14.78%;水果3.82万吨,增长19.3%;出栏肉猪34.27万头,增长2.91%;出栏牛0.89万头,增长21.92 %;出栏羊6.01万只,增长20.44%;水产品产量0.32万吨,增长12.48%。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1.5千公顷,比上年调减0.43千公顷,其中早稻调减0.27千公顷;优质稻面积8.71千公顷,增加0.33  千公顷。蔬菜面积5.94千公顷,增长23.24%。牲猪生产稳步发展,草食牲畜、家禽和名特优水产快速增长。畜牧水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为39.5    %,比上年减1.8个百分点。据县乡镇企业局统计,全县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08032万元,增长8.2%。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成效。全县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635处,已完成项目3310处,投入资金3800万元,完成土石方278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0.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平方公里。农业机械总动力20.81万千瓦。全年人工造林1733公顷,年末有林地面积达9.37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为156.5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3.09%,比上年高0.34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68479万元,比上年增长20.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613     万元,增长35.18%。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152万元,增长59.4%;重工业增加值22461万元,增长40.94%。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3388万元,增长19.58%;集体工业增加值7627万元,增长59.24%;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2642万元,增长78.7%。在主要产品产量中,锡锭完成4233吨,增长0.7%;钨精矿1837吨,增长26.8%;锡精矿8889吨,增长48.3%;白酒913吨,增长21.4%;发电量3789万千瓦小时,增长11.6%;自来水221吨,增长7.3%,铅锌精矿分别完成2447吨、2912吨,同比下降19.1%、16.7%。
工业技改力度加大,工业企业效益明显提高。2002年全县工业企业完成技改投资6599万元,比上年增长95.2%。全县独立核算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98.3万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30万元,增长32.65%。企业亏损面为0。
建筑业发展加快,企业效益好转。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0095万元,增长137%。四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28万元,增长36%;税金总额304万元,增长15.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6万平方米,增长14.5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1万平方米,下降49.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0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829万元,增长43.6%。其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26728万元,增长61.1%;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27101万元,增长29.8%。在非国有经济中,外商、港澳台、联营、股份制经济投资4083万元,增长63%,集体及个体投资23018万元,增长25.7 %。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14894万元,增长52.5%;更新改造投资7149万元,增长94.2%;地方项目投资26826万元,增长67.3%;中央项目投资1060万元,增长53%。年内新开工项目83个 ,竣工项目62个,分别增长5.1%和23.2%。
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工业建设步伐加快。在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全部工业完成投资9586万元,   增长69.4%。以煤炭、黑色、有色金属为主的采掘业投资3886万元,增长141.3%;制造业投资3819万元,增长67.2%;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的发展,有力推进了全县工业化进程。
重点工程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县在建重点建设项目58个,完成38个,完成投资12271万元,为年计划的61.4%。
全年主要新增生产能力:发电机组1340万千瓦,    万伏及以上变电设备能力万50千伏安,输电线路长度3 公里;改建公路28.27公里;城市污水处理量6.3万吨;城市道路扩建长度1.5公里。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有新突破。2002年,全社会货物周转量6382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12.4%。旅客周转量32963万人公里,增长14.1%。全年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67120    万吨公里,增长12.8%。
邮电事业迅速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332万元,增长16.7%;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31586户,增长8.3    %;固定电话入户率35.5%,比上年高7.4个百分点。移动电话、互联网快速发展,移动电话用户22093户,增长52.2%;国际互联网络用户615户,增长60%。
六、商业和市场物价
商品市场销售活跃。200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9万元,增长10.5%。其中县以上17758万元,增长10.8%;县以下18831万元,增长10.1%。分行业为,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3592万元,增长7.5%;餐饮业3812万元,增长18.4 %;其他行业9585万元,增长15.7%。分经济类型为,公有经济实现零售额14390万元,增长5%;非公有经济22199万元,增长14.4%。
市场物价稳定。2002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69%,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0.2%。
2002年,全县外贸出口总额为67万美元,比上年减少6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20万美元,减少394万美元。
七、金融、证券和保险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8303万元,同比增加23705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3892 万元,同比增加18283万元,储蓄增长率为19.1%。贷款投向重点突出。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3849万元,同比增加5265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11945万元,同比增加3574万元。个人消费贷款余额540万元,同比增加248万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356万元,比上年增长32.8%,其中财产险收入480万元,增长8.8 %;寿险收入2876万元,增长48.5%。全年保险赔付额为1041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5项,新品种58个,引进高新技术人才12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为3家,全县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15205万元,增长25.9%。全年专利申请数15项,专利实施5项。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52%。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普通中学招生9263人,在校学生21400人;职业中学招生50人,在校生124人;小学招生2944人,在校生27647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23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56%;小学生辍学率为1.88%;初中生辍学率为3.2%。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2660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84.7;高中专任教师合格率56%。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2002年,我县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在全省获奖三项,在全市组织的各种获奖73项。其中,县文化局获第三届艺术节书画、摄影工作品展览组织奖,县文化馆获第二届少儿“蒲公英”组织奖。为丰富全县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年组织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文艺活动。广场文化方兴未艾,现全县有8家老年腰鼓队、军乐队等表演团体活跃在全县各地,文化市场进一步净化,全年扫黄打非活动取得成效,收缴非法盗版音像制品1834张,盗版书刊10973册。整治网吧59家,处罚14家。
广播影视业稳定发展。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广播人口覆盖率为100%,全县有线电视入户2万户。
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21个,卫生技术人员649人。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618张。全县乡镇卫生院床位数343张,增长0.9 %。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 2002年,在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中,我县获3金、5银、7铜,2人达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较好成绩。在韩国釜山举行的第八届远东及南太平洋地区残运动会中,我县运动员伍发启同志为中国代表队获得4×400米接力赛金牌,400米银牌;在省第九届运动会中,谭魁获摔跤第二名。指导和举办部门、系统、学校的田径、篮球、门球、象棋、围棋、长跑、拔河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14次,参加人数达5000余人。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2002年,全县环保监测站1 个,环境监测人员14人,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0个,环保投资额385万元。继续加强对河、湖、空气、重点污染源的监测,工业废水处理率达91%,工业废气处理率达9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全县工业污染源实现了达标排放。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308800人,比上年增加297 人,其中市镇人口64400人,乡村人口244400 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3.1‰,死亡率为4.4‰;自然增长率为8.69‰。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70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98元,增加211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9元,增加235元,增长9%。其中工资性收入905.37元,增加58.93元;家庭经营的第一产业净收入1229.84元,增加117.08元;家庭经营的第二、三产业净收入705.95元,增加92.07元;转移性和财产性净收入182.41元,增加10.09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2102.75元,增加27.87元,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9.3平方米,增加0.3平方米,其中砖木和钢筋混凝土住房占65 %,比上年高2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2002年,全县城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7751人;企业职工参加养老保险人数4988人;参加养老保险的退休人数3202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600人,增长57.3%;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0656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为3707人。
注:1、本公报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