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劳务经济和民营经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一、综 合
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测算,2004年,全县GDP为273454万元,总量比去年增加了5470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3.6%,增幅比去年提高2.1个百分点,为近6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614万元,增长7%;第二产业增加值135288万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84552万元,增长10.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9349元,比上年增加1996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9.6∶49.5∶30.9,与上年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9个百分点。
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8.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8%,推动经济增长7.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36.59%,比上年高55.5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5076万元,增长89.9%,均创历史新高。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县龙头企业完成总产值10500万元,增长49.6%;上缴税金170.52万元,增长0.9%;龙头企业带动基地总产值达到9824万元,增长42.3%。城市化进程迈出新步伐,城市化水平为26.41%,比上年高2.23个百分点。
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据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年内新增城镇就业3772人,下岗职工再就业1184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08人,登记失业率为3.61%。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制造业发展还不够快;经济自主增长内在动力不强;外贸出口增长乏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仍待继续加强。
二、农 业
粮食生产恢复增长,特色农业来势较好。全县粮食总产量12.71万吨,增长8.26%,一举扭转了近两年来粮食产量下滑的局面。蔬菜、水果、临武鸭等特色农业大幅增长。蔬菜22.71万吨,增长12.09%;水果3.58万吨,增长12.93%;临武鸭出笼272.59万羽,增加6.59万羽。油料、烟叶产量下降。油料2582吨,减少0.81%;烟叶709吨,下降62.61%;大豆2509吨,与上年持平。养殖业稳步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31424吨,增长3.67%;出栏肉猪34.63万头,增长3.81%;出笼家禽341.11万羽,增长3.91%;出栏牛0.98万头,增长3.16%;出栏羊6.58万只,增长1.86%;禽蛋1899吨,增长7.65%;水产品3351吨,增长3.71%。
农业结构适时调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04千公顷,增长4.31%,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2.4%。稻谷播种面积13.42千公顷,增长8.14%。农、林、牧、渔比例为59.1:5.3:33.2:2.4。据县乡镇企业局统计,2004年,全县乡镇企业增加值为191162万元,增长40.16%。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328处,投入资金5950万元,完成土石方391.1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全县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81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23.8万千瓦,增长6.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0448吨,增长6.5%;农村用电量2140.16万千瓦小时,增长4.3%。完成造林面积2712公顷,增长36%;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27484公顷;森林覆盖率63.38 %。
扶贫开发取得新成绩。全年共投入扶贫资金200万元,有2058人解决温饱和越过低收入线。全县建设饮水解困工程165个,帮助6800人解决了饮水困难。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18776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119万元,增长30.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5036万元,增长129.1%;重工业增加值57083万元,增长60.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8513万元,增长24.8%;大中型企业增加值2929万元,增长45.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原煤105.64万吨,增长59.8%;锡锭5638吨,增长28.9%;锡精矿含锡量18418.6吨,增长48.6%;钨精矿3449.1吨,增长44.5%;铅精矿含铅量1409吨,下降38.6%;锌精矿含锌量1512吨,下降42.1%;发电量1380万千瓦小时,下降15.8%;自来水277吨,增长29.4%。
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8.05亿元,增长59.3%;产品销售率为100.66%,比上年高1.19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6512万元,增长22.8%。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3家,实现利润133万元,下降34.5%;税金6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441万元,比上年增长41.3%。其中国有经济投资40463万元,增长3%;非国有经济投资65978万元,增长75.4%。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35970万元,增长58.6%;更新改造投资33147万元,增长234%;房地产开发投资6100万元,增长43.9%。年内新开工项目238个,全部投产项目167个。
工业投入力度加大。在城镇以上投资中,全部工业完成投资47477万元,增长157.3%,其中工业技改投资32594万元,增长233%。以煤炭、黑色、有色金属为主的采掘业投资26789万元,增长86.1%;以食品加工业为龙头的制造业投资5295万元,增长29.2%。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的发展,有力推进了全县工业化进程。
重点工程投资项目进展顺利。全县16大重点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3216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1.5%。临嘉二级公路、有君婚纱厂扩建工程、武水河治理工程、临武鸭产业化扩建工程、县四家办公大楼建设工程分别按时或超额完成计划。
全年主要新增生产能力:原煤开采31.5万吨/年;铅锌采矿1.38万吨/年;铅锌选矿(处理原矿)0.29万吨/年;锡选矿(处理原矿)41.25万吨/年;铅含量1070吨/年;锌含量910吨/年;锡含量3500吨/年;学校席位790个;城市自来水管道铺设长度2.7公里;城市防洪堤铺设长度7.32公里;发电机组容量增加4.11万千瓦小时。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2004年,全社会货物周转量9667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1%。旅客周转量48917万人公里,增长15.8%。全年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101567万吨公里,增长21.8%。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896万元,增长16.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58万元,下降18.5%;电信业务总量6138万元,增长23.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36045户,比上年净增493户;移动电话用户46723户,比上年净增12954户。年末全县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82768户,比上年末增加13447户,电话普及率为26.4%,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4.9%,分别提高3.7和4个百分点。互联网用户数9873户,增长36.4%。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2004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692万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县以上32800万元,增长12.2%;县以下35892万元,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3879万元,增长10.1%;餐饮业14061万元,增长25.4%;其他行业752万元,下降18.2%。
外经外贸取得新进展。2004年,全县外贸出口总额为102万美元,比上年增加81万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23万美元,增加623万美元。劳务输出90人。实际利用内资65318万元,增长65.5%。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税收入大幅增长,质量明显提高。2004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2766万元,与上年同期同口径相比增长47.8%,其中上划中央“两税”完成4804万元,同比增长73.4%;上划中省“两个所得税”完成992万元,同比增长11.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970万,同比增长44.5%。地方税收收入完成7894万元,同比增长51.1%,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6.52%,提高5.02个百分点,实现了财政收入总量与质量同步提高。全县完成一般预算支出28780万元,同比增长21.9%。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84896万元,比年初增加31218万元,增长20.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5219万元,比年初增加23301万元;企业存款余额20758万元,比年初增加2302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4930万元,比年初增加2659万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8823万元,比年初减少1702万元。截止十二月末,全年累计发放各项贷款44398万元,比去年同期累计发放33062万元多11336万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409万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55.52万元,增长119.7%;寿险收入3453万元,增长5.6%。各项赔付支出761万元,增长46.3%,其中人身意外伤害险赔款80万元;财产险赔款531万元,增长1倍。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有新突破。全年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5项、新品种12个,引进高级技术人才12名,引进开发高新技术项目4项,新农药、新品种试验3项,申请专利11项,实施专利21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18亿元,增长78.8%。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普通中学29所,普通中学招生7900人,下降19%;在校学生25819人,增长8.8%。普通初中入学率96.4%;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1.41%,下降8个百分点。普通小学160所,招生3768人,在校学生1828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9%,比上年高0.1个百分点;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0.75 %,下降2个百分点。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2601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4%,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3.6%,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0%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04年,县文化局对18个艺术团体和205个民间艺术人员进行了登记造册,并对县图书馆进行改建,添置了图书2500册,达到国家三级馆标准。同时加大村级文化园地建设,现全县共有村级广播站59个,图书室24个,文化活动娱乐室33个,宣传栏118个,读报栏84个。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生活。成功举办了郴州市第六届中小学生(幼儿)“英东杯”“舜华杯”、第十六个老年节“金色夕阳”歌咏比赛等活动,并有一批原创文艺节目荣获各类大奖。开展“扫黄打非”,净化文化市场,全年共收缴并销毁非法盗版书刊2584册,收缴销毁非法盗版光碟110张,收缴非法地下“六合彩”读物(书刊)11380册。
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全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4%。全县有线电视用户22600户,增加600户。
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66家,卫生机构床位数556张,卫生技术人员697人,其中执业医师163人,执业(助理)医师88人,注册护士190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95%。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群众性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全年全县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30余次,参加健身活动单位40多个,参加健身(活动)人数达15万余人次。竞技体育也屡创佳绩。第十二届雅典残奥会中,我县运动员伍发启在田径男子400米T46级决赛中获得一枚铜牌。在2004年全省青少年比赛中,获2金、1铜。在郴州市第十届中小学生运动会中,获3金、4银,3铜,2人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的较好成绩。
十、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04年,全县有环保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18人;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3.6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3.6平方公里。河、湖、空气、重点污染源的监测继续加强。工业废水处理率达92%,工业废气处理率达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6.5%。全县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列入省、市考核33家重点企业全部达标。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总人口为313605人,比上年末增加2637人,其中市镇人口8.28万人,乡村人口23.08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1.69‰,与上年持平;死亡率为3.91‰,下降0.3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7.78‰,上升0.35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4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7.91元,比上年增加873元,增长12.5%;其中人均工薪收入5043.05元,经营净收入1265.25元,财产性收入991.53元,转移性收入850.1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92元,增加441元,增长14%,其中工资性收入1222.11元,增长22.96%;家庭经营收入1999.5元,增长7.63%;转移性收入158.62元,增长33.72%;财产性收入211.87元,增长17.0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8元,增加370元,增长12.1%。 城乡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渠道和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926.18元,其中人均交通与通讯支出1031.86元,占消费支出14.9%;人均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1273.43元,占18.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1%;人均居住面积37.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87.8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1.48%;人均住房面积26.76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2004年,全县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15558人,增长20.8%;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3714人,增长8.5%;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2953人,增长9.2%;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5万人,增长23.3%;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5859人次。全年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022万元,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50万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426万元。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临武县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