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

选择区域:>>

2012年江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干区统计局  江干区社会经济调查队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国内外经济形势,江干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化中心区”,建设“城市新门户、都市新中心、浙商新高地、金融新蓝海”的奋斗目标,大力弘扬“奋发有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拼搏精神,积极应对挑战,经济社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势头。

 

一、综合经济

(一)经济总量: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38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7亿元,下降22.7%,第二产业增加值125.9亿元,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261.2亿元,增长13.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2 : 33.2 : 66.6调整为0.2 : 32.4 : 67.4。

 

 

(二)财政收支: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6.0亿元,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52.9亿元,增长2.4%。财政总支出33.5亿元,增长17.7%,剔除省市补助支出4.5亿元后净支出为29.0亿元,增长15.9%。

 

(三)固定资产投资: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8.7亿元,增长29.8%(工业投资4.8亿元,增长12.9%),其中:省市在我区实施的重大项目投资额87.8亿元,增长33.3%,区本级实施项目投资额59.5亿元,增长20.1%,房地产开发投资301.4亿元,增长30.9%。

 

(四)对外经济:全年引进区外实际到位资金244.4亿元,增长18.2%,其中:市外实际到位资金167.9亿元,增长13.7%。合同利用外资45632万美元,下降12.0%,实际利用外资34936万美元,增长48.4%。完成进出口总额175539万美元,增长2.4%,其中:出口额156090万美元,增长3.8%。

二、行业发展

(一)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2亿元,下降11.9%,实现增加值0.7亿元,下降22.7%。

(二)工业: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5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5%,实现总产值236.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88.3亿元,销售产值186.3亿元,分别增长1.4%和0.2%,实现新产品产值50.0亿元,下降16.8%,新产品产值率为26.6%。实现利税32.4亿元,增长1.9%;实现利润23.3亿元,下降3.1%。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8.1%。

(三)建筑业:全部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3%。截止年底全区共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企业136家,完成施工产值221.6亿元,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94.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04.2万平方米。

(四)房地产业: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1.4亿元,增长30.9%。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房屋施工面积1190.3万平方米,增长8.1%,完成竣工面积262.8万平方米,增长87.7%。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60.4万平方米,增长102.5%。

(五):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3亿元,增长15.2%,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36.1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21.2亿元 ,分别增长15%和17.5%。截止年底拥有50家专业市场,当年整合提升改造专业市场8家,实现专业市场成交额412.1亿元,增长13.8%,其中:亿元市场实现成交额397.9亿元,增长14.6%。

 

(六)十大产业全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十大产业实现增加值127.0亿元,增长11.6%,占全区生产总值的32.8%,比2011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三、城市建设和管理

(一)征地拆迁:全年拆迁住户1632户,拆迁企业138家,拆迁总面积173.4万平方米,完成交地3683亩。

(二)基础设施:自主建设主(次)干道10条、支路31条,基本建成地铁配套主(次)干道2条、支小路7条,主次干道道路密度达1.64公里/平方公里。新建公共停车场(库)12个,新增公共停车泊位1520个。完成省级文明示范农贸市场创建4家,改善北街小巷、道路33条,改造提升公厕20座,实施屋顶水箱整治304个。清淤河道19条,累计清淤11.7万立方米,完成截污纳管项目60个,日截污量1万吨,新增绿化面积41.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城区绿地率37%。

(三)安居工程:全年累计开工建设安置房67.5万平方米、竣工81.1万平方米,累计回迁安置4878户,共计12764套,总面积达200余万平方米。

(四)城市管理:新接管道路15条、河道水域44.9万平方米。设置停车泊位6246个。实施生活小区垃圾分类143个,覆盖率83%,垃圾处置率、无害化率均达100%。拆除各类违法建筑407处,共计24.5万平方米。

(五)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133起,下降7.5%,死亡20人,下降5.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97万元,下降5.4%。工矿企业共发生死亡事故4起,死亡4人,直接经济损失210万元;发生火灾事故49起,直接经济损失67.8万元;发生道路交通事故80起,死亡15人,直接经济损失19.1万元。

(六)平安创建:全年调处矛盾纠纷3912件,调处成功率达99.8%。区本级共办理群众信访15818件(人次)。刑事案件、“两抢”案件分别同比下降3.3%、8.2%,刑事案件破案率达48.7%,重大恶性案件破案率达100%。

 

四、社会事业

(一)科技:区本级科学技术经费支出12262万元,增长19.3%,占本级财政支出5.8%,其中:科技三项经费10999万元,占本级财政支出5.2%。实现高新技术销售产值114.2亿元,增长3.7%。新认定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3家,新建企业研发(技术)中心8家。企事业单位申报科技项目立项158项,其中国家级15项,市级68项,区本级科技项目立项75项。全区专利申请量1817件,专利授权量1400件,分别增长24.5%和26.4%。

(二)教育:2012年末全区共有中小学39所,其中小学19所,初中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区在校中小学生42212人,其中高中2434人,初中11655人,小学28123人。实施25个教育布局调整项目,竣工交付9所学校(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81.3%。每万人受大专及以上教育人口2209人,公共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含省市补助)17.6%。

(三)文体:2012年末,全区拥有各类群众性艺术表演团体680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95487种,共计21.3万册。建成基层文体设施示范(达标)工程81处,每千人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1840平方米。全年向基层配送文化演出57场,下基层巡演12场,举办各类文体活动2456场,放映电影1487场。全年共出动文化市场检查946人次,检查文化、新闻出版、广电、体育经营场所1636家次,查处法经营点7个,查缴游戏机18台、非法音像制品5.4万张;办理行政处罚案件41件,查处率、结案均达100%。

(四)卫生年末全区拥有综合医院7个(专科医院5个),区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各1个,妇幼保健院1个,门诊部29个,诊所40个,卫生所6个,卫生站21个,医务室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4个,其中本年新增1家。有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94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14人,注册护士1932人,分别增长9.3%、6.6%、5%,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5.5人,增长6.6%。

 

五、人民生活

(一)人口年末户籍人口 36.3万人,增长3.4%,其中:非农业人口35.5万人。按性别分:男18.0万人,女18.3万人,性别比为98.2:100(男/女);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年出生4857人,出生率13.6‰。按户籍人口计算我区人口密度为3485人/平方公里。计划生育率为98.6%。

村、社区及户籍人口分布情况

街道 社区、村个数(个) 人口数(人)
凯旋街道 14 48760
采荷街道 15 72228
闸弄口街道 17 58151
四季青街道 12 30333
彭埠镇 18 46615
笕桥镇 20 42152
丁桥镇 17 25087
九堡镇 19 39490
合计 132 362816
年龄段 人数(人) 占总量比例%
18岁以下 58527 16.1
18-35岁 84110 23.2
35-60岁 148387 40.9
60岁以上 71792 19.8

 

(二)居民收入:据杭州市统计局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2年市区居民人均总收入41842元,剔除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后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7511元,增长10.1%,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1529元,同比增长11.2%。

(三)就业和再就业: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1.01%,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8705个,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6873人,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664人,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再就业4006人。残疾人就业率99.3%。发放失业救济金2478万元,救济20714人次。

(四)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覆盖率达95.97%,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70960人,净增31600人,增长22.7%。当年办理退休人员4018人,纳入社会化管理服务企业退休人员23335人。全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118人,其中: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员45人。全年累计发放各类救助款4153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3、本公报中的“增长(减少、下降)”均指与2011年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