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

选择区域:>>>

2010年,面对较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全面分析、准确研判、科学决策,领导全市人民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两型社会”建设,全市经济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4.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2%,增幅较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6.0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499.38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298.59亿元,增长11.5%。

经济结构不断改善。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1:52.4:35.5调整为10.7:55.9:33.4,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上年提升1.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64.96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2.0%。

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与上年相比,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3.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85.8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1.2%。COD、二氧化硫、砷、镉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

市场物价温和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上年上涨2.7%,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4.3%。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5.0%。

为民办实事全面完成。2010年省委省政府下达湘潭的为民办实事工作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改扩建乡镇敬老院等18项工作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湘潭市为民办实事目标也顺利实施到位,其中实施对城市困难职工大帮扶行动、提质改造城区农贸市场、继续实施“百村帮扶工程”等6件工作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调整难度较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农民持续增收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民生改善面临困难较多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30万亩,同比增长2.3%。油料种植面积29万亩,增长325.6%;蔬菜种植面积 77 万亩,增长3.4%。粮食总产量达到150.97万吨,增长0.7%,连续七年保持稳产高产。全年共出栏生猪574.78万头,增长3.0%;出栏牛1.07万头,增长46.6%;出栏羊10.33万头,增长4.6%;禽蛋产量2.98万吨,增长2.1%。水产品产量7.02万吨,增长4.0%。

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加快。全市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438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4家,较上年增加6家。全市龙头企业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7家;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3家,过5亿元的3家,过1亿元的38家。全市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7.44亿元,增长21.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年水利投入资金4.1亿元,增长9.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平方公里。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58.22万千瓦,增长3.1%;机械化耕作程度达到83.0%,较上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硬化通村公路168公里,通乡公路12公里;完成97座水库的除险保安任务,解决8.71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户用沼气池4289个,太阳能路灯230盏,太阳能热水器800台,新推广农村清洁工程5处,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治理,村容村貌变化喜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51.34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重工业增加值370.44亿元,增长24.3%;轻工业增加值80.9亿元,增长19.1%。优势产业不断壮大,四大战略性产业增加值280.42亿元,增长26.9%。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18.69亿元,增长27.7%;精品钢材及深加工业增加值127.63亿元,增长21.7%;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增加值24.26亿元,增长33.4%;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增加值9.84亿元,增长93.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粗钢719.61万吨,增长23.9%;钢材641.64万吨,增长13.0%;生铁686.23万吨,增长20.6%;发电量80.32亿千瓦小时,增长11.6%;水泥650.04万吨,增长18.0%;起重设备1.66万吨,增长11.6%;交流电动机573万千瓦,增长28.7%;汽车11.38万辆,增长51.5%。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05.74亿元,同比增长40.6%;其中利润45.91亿元,增长34.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52.2%,较上年提高29.1个百分点。

建筑业运行平稳。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04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29.31万平方米,增长21.5 %;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16.20万平方米,增长3.9%。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6.9亿元,增长14.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大规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3.26亿元,同比增长36.5%。其中城镇以上投资576.37亿元,增长34.8%。城镇以上投资中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345.08亿元,增长32.3%。

投资结构更趋优化。全市城镇投资中,工业投资308.84亿元,增长31.2%;民生工程投资23.85亿元,增长46.1%;基础设施投资114.21亿元,增长37.2%。

房地产投资适度增长。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59.91亿元,增长24.3%。商品房屋施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分别为907.62万平方米、145.21万平方米、201.64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5.6%、7.8%、14.3%。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66亿元,同比增长19.2%。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8.51亿元,增长19.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15亿元,增长16.5%。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4.77亿元,增长27.5%;零售业零售额195.34亿元,增长17%;住宿业零售额4.56亿元,增长38.1%;餐饮业零售额31.99亿元,增长24.7%。

  六、对外贸易和旅游

出口恢复较为强劲。全年共实现进出口总额21.59亿美元,同比增长51.1%。其中出口总额7.77亿美元,增长47.6%;进口总额13.82亿美元,增长53.1%。

招商引资形势喜人。通过组织参加 “粤洽周”、“沪洽周”和湘台经贸活动、中博会、湘商大会等重大招商活动,全年

共计签约项目40个,投资总额538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03亿美元,增长15.1%;引进省外境内资金99.88亿元,增长23.5%。

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634.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4.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4%、50.7%。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货物周转量62.67亿吨公里,增长33.7%;旅客周转量22.13亿人公里,增长33.5% 。年末私人汽车保有量8.48万辆,增长31.1%。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5.11万辆,增长37.5%。

邮电业继续增长。全市邮电业务总量55.19亿元,较上年增长15.1%。年末电话用户总数229.17万户,增长14.4%。其中移动电话用户177.45万户,增长28.3%,固定电话用户51.72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14.9万户。

  八、金融、财政和保险

财政收入再上新水平。全市财政总收入75.67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7.4亿元,增长25.8 %。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780.98 亿元,较年初增加89.7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02.1 亿元,增加54.3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545.9亿元,较年初增加107.37亿元。全市境内上市公司数量4家,股票市价总值达210.75亿元,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9.4亿元。

保险业加快发展。全市共有保险公司35家,实现保费总收入25.45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8.08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1.62 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5.75亿元。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4.98亿元,同比下降1.4 %。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和初中在校学生人数分别为5.08万人、8.0万人,分别下降5.0 %和0.7%;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人数4.79万人,下降7.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为100% 。全年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建设5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除率达到100%。高考成绩创新高。全市18074人参加高考,一、二批本科上线5178人,上线率28.7%,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620亿元,同比增长30.8%;研发(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8%,居全省第一。列入国、省科技计划项目52项。全年完成科技成果登记43项,14项科技成果获得湖南省科技奖励,其中“风力发电机组和关键部件研制及产业化”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引进13项国际国内先进适用技术,完成技术合同贸易额4.2亿元。全年共申请专利1895件,增长25.4%;专利授权1113件,增长52. 7%,其中工矿企业专利授权650件,增长 62.5%。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建设力度加大。年内新建 270家“农家书屋”、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年完成惠民工程送戏下乡演出181场,参加各种重大演出活动26场,进企业社区演出70余场。全市各级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和文化工作者获省级各类重大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金奖10项,银奖17项,铜奖及优秀奖40项。

医疗卫生水平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487 个。其中,医院49家。共开放床位11149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床位3.84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340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188.36万人,参合率为96.3%,全年共补助参合农民96.76万人次。新农合门诊统筹制度实现全覆盖。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成功承办湖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湘潭体育代表团共夺得金牌80枚,居市州代表团金牌榜第二名,成年组金牌数及总分第一名。发展各类社会体育组织50多个,晨晚锻炼健身辅导站点120多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49平方米。全市体育彩票发行总量7036万元,增长59.0%。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59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工资性收入11641元,增长1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17元,增长15.3%。其中工资性收入3600元,增长25.0%;家庭经营收入3465元,增长3.9%。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211元,同比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73元,增长8.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5.3%。城镇居民人均建筑住房面积33.2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9.8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显著。年末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1.34万人,较上年增加1.3万人。城镇居民医保住院医疗费补偿率55.0%。全市企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分别为6.6万人、3.3万人、2万人、3.3万人、1.8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登记参保人数69.8万人,17万名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领取了基本养老金。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2万人,比上年增加0.53万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耕地保护与用地保障持续平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强力推进,实施省以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3个,建设规模2478.77公顷,新增耕地75.38公顷。批准建设用地1038.20公顷,建设占用耕地495.85公顷。年末耕地保有量229.48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71.55万亩,连续十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2.88%。湘江湘潭段及涟水、涓水全年80%以上达到Ⅲ类标准。马家河、五星、易家湾、涟水桥断面的水质状况均有明显改善,易家湾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城市功能区水域水质达标。出境断面水质优于马家河断面。全年完成造林8.15万亩,退耕还林1.3万亩,森林蓄积量年增长率5.67%,森林覆盖率46.13%。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67起,下降0.7%;死亡178人,上升17.9%。亿元GDP事故死亡人数0.199人,下降4.8%;工矿商贸发生事故死亡69人,上升130%;道路交通发生事故死亡105人,下降10.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3.08人,上升1.3%。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