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永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永昌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永昌调查队
2021年6月15日
2020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4%,同比上涨2.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7.3%,衣着类价格上涨1.1%,居住类价格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1.2%,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2%,教育文化及娱乐类价格下降0.8%,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7%。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上涨2.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6.1%。
加快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31万吨以上,菜草畜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奶绵羊、红辣椒等特色产业持续壮大,建成高标准农田33.65万亩、冷链贮藏设施59万立方米,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6家、示范性家庭农场24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14家,“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90个。
全县畜禽总饲养量达到200.55万头(只),同比下降1.5%,其中,羊饲养量113.06万只,增长2.4%;猪饲养量10.88万头,增长94.2%;牛饲养量4.81万头,增长5.2%;家禽饲养量68.77万只,下降13.7%。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0.18亿吨,比上年增长62.7%,周转量4.02亿吨公里,增长9.5%;旅客运输总量0.06亿人次,下降9.6%,周转量0.46亿人公里,下降9.6%。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2499.14公里。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6630万元,新建、改建通村油路140公里。
2020年末,全县注册机动车总量64812辆,其中,摩托车23528辆,汽车41284辆;在汽车中,公路客运车120辆,货运车4274辆,出租车540辆,小汽车36204辆。本年新增注册机动车1597辆。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0.2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0.24亿件,下降45.5%;包裹业务6.03万件,增长3.8%;快递业务量2.76万件,增长41.5%。全年订阅报纸67.04万份,杂志2.52万份。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73万户,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1.53万户,乡村固定电话用户0.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28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25部/百人,比上年增加29.5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97万户,普及率39部/百人;移动宽带用户21.52万户,普及率121部/百人。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32.96亿元,比上年增长21.8%。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7.57亿元,增长117.3%;第二产业投资12.75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投资12.64亿元,增长3.9%。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8.62亿元,增长107.7%。基础设施投资6.58亿元,增长48.9%。
全年实施投资项目167项,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2.4%。新开工项目101项,本年投产项目34项。其中,制造业投资11.06亿元,增长70.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2.65亿元,增长67.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3.93亿元,增长43.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09亿元,下降77.3%。
全年全县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3亿元,增长1.2%;其中,税收收入1.97亿元,增长3.7%,非税收收入0.76亿元,下降4.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13亿元,下降7%。
全年县财政列支科技三项费42万元,全县共申报实施省市级科技项目59项,向上争取到位项目资金552万元。持续推动高原夏菜和食用菌2项院地科技合作项目,年内新建科技示范点8个,引进蔬菜、食用菌新品种98个,推广实用技术11项,建立科技示范基地3个。加快“双创”步伐,年内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市级科技型企业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家,新培育市级农业科技示范村3个、农业科技示范户5户,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17名,举办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等培训班4期,受训人数达260多人(次)。
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增长15.1%,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0.3%,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县现有普通中小学23所、职业中学1所。在校中小学生21470人,其中:普通高中生4303人、职业高中学生1742人,初中生6101人,小学生9324人;中小学专任教师2039人。全县现有幼儿园28所,其中:公办14所、民办14所,在园幼儿4040人。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8.5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75%;普通高考专科以上上线率达到98.6%。
1、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所列其他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如有变动以2020年《永昌统计年鉴》为准。
3、2020年环境统计数据为生态环境局初步上报数据,最终统计数据以环保部门反馈数据为准。
4、资料来源:本公报涉及农牧、工商、交通、邮电、文化旅游、水利、财政、金融、保险、科技、教育、卫生、社保、民政、安全生产等数据均属于以上相关部门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