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

选择区域:>>>

2010年,铁岭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事业加快推进,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一、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突破700亿元。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72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2.2亿元,同比增长6.1%,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1.0亿元,同比增长20.1%,拉动GDP增长1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8.9亿元,同比增长14.4%,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分别为19.7%、52.8%和27.5%。人均GDP达到23629元,比上年增加3834元。

二、农林牧渔业

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317.2亿元,可比价增长6.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142.2亿元,可比价增长6.1%。

农业生产克服了春季低温寡照、夏季水灾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全年粮食总产量达354.9万吨,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比上年增加98.7万吨,增长38.5%。其中,水稻产量46.1万吨,同比下降12.7%;玉米产量294.7万吨,同比增长54.3%;大豆产量3.7万吨,同比下降1.1%。油料产量22.9万吨,同比增长148.6%;蔬菜产量346.6万吨,同比增长4.6%。“四个一百万亩工程”取得明显成效,优质水稻的种植面积为94.1万亩,保护地蔬菜、花生和榛子林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突破100万亩,分别达到107.0万亩、102.6万亩和105.0万亩(保护地蔬菜和榛子林面积是业务部门数据)。

全市林业生产取得新成绩。全年植树(含四旁植树)451.6万株,完成造林面积3814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4.3%。实现林业产值10.7亿元,可比价增长7.8%。

畜牧业倍增计划成效显着。全年牛出栏90.6万头,羊出栏67.6万只,猪出栏414.4万头,家禽出栏12598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18.4%、5.2%、25.8%和25.6%。全年肉类总产量84.1万吨,比上年增长26.5%。其中,猪牛羊肉产量50.1万吨,增长16.1%。禽蛋产量24.1万吨,增长54.7%;牛奶产量19.4万吨,增长10.8%。实现畜牧业产值179.5亿元,可比价增长7.2%。

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2.3万吨,比上年增长6.8%。水产品养殖面积(含清河水库、柴河水库)10050公顷。实现渔业产值2.9亿元,可比价增长11.5%。

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11.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3%;全市机耕面积499.1千公顷,机播面积437.6千公顷,机收面积达129.5千公顷。

三、工业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户数已达1729户,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4.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7.4%;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7.6%;轻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9.4%,重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2.5%;大中型企业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0.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34.4%。产品销售率为98%。在销售产值中,轻工业增长39.1%;重工业增长32.4%。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0%。

全市以沈铁工业走廊建设为标志的工业园区日新月异、发展势态强劲,园区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已逐步形成,壮大全市工业经济和强市效能日渐显现。18个重点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已达873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的50.5%;全年完成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0.7%;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8.3%。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攀升。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7.6亿元,比上年增长56.0%;盈亏相抵实现利润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2.4%;利税总额17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4.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全年原煤产量2183.9万吨,比上年下降0.2%;发电量134.9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8.7%;饲料128.8万吨,比上年增长108.1%;生铁21.1万吨,比上年下降7.9%;啤酒60614千升,比上年增长0.4%;钢材24.3万吨,比上年增长5.7%。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2010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39.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5.1%。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206.5亿元,比上年增长36.7%。

房地产开发业平稳发展。全年开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有96家。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626.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95.4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建筑面积473.2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11.0亿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年”成效显着,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2.1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82.5亿元,增长34.9%;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98.7亿元,增长13.9%;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20.8亿元,增长15.8%。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单位投资85.2亿元,比上年降低11.3%;非国有经济投资916.9亿元,比上年增长49.4%。

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9.0亿元,比上年增长20.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63.0亿元,比上年增长48.1%,其中,工业完成投资736亿元,比上年增长43.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0.0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174.8亿元,比上年增长59.5%。三次产业投资之比由上年的2.1:68.7:29.2调整为1.9:76.1:22。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774.6亿元。各类房屋竣工面积471.8万平方米,施工面积1021万平方米,竣工率为46.2%。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水泥438.4万吨/年,新建公路308.4公里,改建公路614公里,城市自来水供应能力54万吨/日。

六、交通、邮政和电信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完成8681万吨,货物周转量完成1339930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4.5%和25.3%;旅客运输量4970万人,比上年增长9.4%;客运周转量13910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2%。(以上数据为公路数据)

2010年底,全市拥有各级公路1810条计10117公里。在公路总里程中,国家级公路3条计229公里,占总里程的2.3%,省级公路7条计663公里,占总里程的6.6%,县级公路39条(含8条跨县级公路)计1133公里,占总里程的11.2%,乡级公路395条计3373公里,占总里程的33.3%,村级公路1361条计4663公里,占总里程的46.1%,专用公路5条计56公里,占总里程的0.6%。县级以上公路计2025公里,占总里程的20.0%,全市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79.9公里(含高速公路202.8公里)。在各级公路里程中,等级公路达9274公里,占总里程的91.7%;黑色路面里程5219公里,占总里程的51.6%;晴雨通车里程10117公里,占总里程100%;绿化里程4728公里,占宜林里程48.0%。全市1175个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达通畅。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5553万元,比上年下降14.9%。在邮政业务中,全年完成函件243.8万件,比上年增长4.5%;特快专递38.9万件,比上年增长0.8%;邮政储蓄平均余额完成40.9亿元,比上年下降22.7%;集邮邮票完成51.3万枚,比上年增长1.9倍。全年电信业务总收入130192万元,比上年增长3.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2.8万户,比上年减少1.9万户,下降2.9%;移动电话用户达220.1万户,比上年增加31.2万户,增长16.5%。年末宽带用户数达20.5万户,比上年增加3.5万户,增长20.6%。

七、国内贸易

国内贸易持续增长,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10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36.5亿元,比上年增长9.1%。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实现464.1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95.9亿元,增长43.4%;限额以下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368.2亿元,增长26.9%。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27.3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8.8%,增幅列全省第一位。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09.2亿元,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8.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和30.6%;城镇零售额实现190.9亿元,乡村零售额实现3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7%和14.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实现40.3亿元,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实现18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和12.4%。

八、对外经济贸易及旅游

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全年新签项目29个,比上年增长45%;新签合同外资额2856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9%;实际利用外资2628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9%。

外贸进出口增长较快。全市进出口总额完成545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进口完成840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79.9%;出口完成46129万美元,比上年下降0.8%。

全年共接待入境旅游者4.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旅游外汇收入2698.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7%;国内旅游收入78.5亿元,比上年增长28.2%;旅游总收入达到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1%。

九、市场价格

市场物价持续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3%,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10.8%,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1.0%,油脂价格下降1.3%,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9%,蛋类价格上涨13.9%,水产品价格上涨6.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1.3%;衣着类价格下降1.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2.6%;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5.4%;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1%;居住类价格上涨2.8%。

十、财政、税收和金融

2010年全市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0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各项税收收入完成81.6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1亿元,比上年增长45.5%,增幅列全省第二位。其中:市本级完成5.4亿元,增长27.8%;县(市)区完成74.6亿元,增长47.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43.5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市本级支出36.0亿元,增长8.2%;县(市)区支出107.5亿元,增长40.6%。

银行业平稳运行,各项存贷款呈稳定增长态势。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款624.9亿元,比年初增加59.4亿元,增长10.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19.4亿元,比年初减少13.5亿元,下降10.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2.7亿元,比年初增加50.2亿元,增长13.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84.3亿元,比年初增加60.3亿元,增长14.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5.9亿元,比年初增加25.4亿元,增长11.0%;中长期贷款余额220.6亿元,比年初增加44.4亿元,增长25.2%。票据融资余额7.8亿元,比年初减少了9.6亿元。

全市保险业务得到较快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寿险收入11.9亿元,增长8.2%;财产险收入5.3亿元,增长29.3%。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总额4.2亿元,比上年下降28.8%。其中:寿险给付1.9亿元,下降26.9%;财产险赔款2.1亿元,下降32.3%。

十一、教育和科技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铁岭高中新校区、铁岭新城实验中小学交付使用,铁岭县莲花中学如期开学,开创了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办学新模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高分通过省验收,千人支教计划顺利实施,校园安全得到保障。全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9%;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0.0%;普通高中在校生42598人,比上年增长1.1%;普通中专在校生9223人;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在校生11011人;省农广校在校生2318人;普通高等院校(含五年制中专)招收学生数5924人,在校生达16491人;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2080人;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学院在校生13人;成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在校生约20万人(次);特殊教育在校生539人。

科技事业成绩显着,高新产业生机勃勃。2010年全市拥有市级科研机构8个,从事科研活动264人,科研经费支出2322万元;全年组织实施各类课题项目18项。全市已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8家,本年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到2010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产值实现24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实现7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50%。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6项,成交额2000万元;专利申请量393项,其中发明专利达97件。

十二、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2010年全市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9个,文化站89个,博物馆2个(含纪念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2个。全市有公共图书馆9个,公共图书馆面积23981平方米,藏书59.6万册;接待读者48.4万人次,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42次,参加人员达5万人次。

在省第八届艺术节上,我市创作编排的秧歌戏《杨柳情》再获金奖,实现了参赛省艺术节的“三连冠”,并使铁岭秧歌戏这一新戏种成为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新艺术品牌。成功举办了“情系东北城”2010中国?铁岭工笔画作品展,展示了我市工笔画家的精湛技艺和铁岭黑土地域特色文化的魅力。我市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党政军春节联欢会、正月十五广场迎春秧歌比赛、元宵焰火晚会、“六一”儿童节、“安全月”广场联欢等大型广场活动,举办了“红诗咏诵新铁岭”暨“铁岭之夏”广场文化活动大赛,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全市累计举办城乡文化活动143场,参与群众近百万人次,实现了文化活动群众参与、惠及百姓的良好社会效果。文物保护和申遗工作取得新进展,完成了银冈书院等7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项目申报工作,其中银冈书院、城子山、四面城、团山子成功通过了国家文物局专家初审。确定了铁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个,建立了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2010年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和设备得到很大改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市级电台自办节目3套,每日自办节目时间41小时,市级电视台自办节目3套,每日自办节目时间45小时。全市共有市县级广播电台7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4%;全市有市县级电视台5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58座(其中包括调频转播发射台),电视人口覆盖率97.4%。有线电视用户52.5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5万户。

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显着提高。年末全市卫生机构1091个,其中:县以上医院25个,个体诊所813个。共有医疗床位8193张。卫生技术人员12131人,其中:执业医师4515人,执业助理医师1046人,注册护士3735人,其他技术人员2825人。年末全市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3个,专业技术人员678人;妇幼卫生机构7个,专业技术人员213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3个,乡镇卫生院91个。

体育事业欣欣向荣,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全民健身活动月期间,全市共开展万人以上大型活动2次,千人以上大型活动20余次,百人以上健身活动三百余次,参与健身活动的人数达到200万人次。我市组队参加了辽宁省十一届运动会,共取得了19枚金牌(列金牌榜第11名)、75枚奖牌,一人破辽宁省少年男子铁饼纪录、一人达到田径运动健将。我市获得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女子排球青年组、女子足球C组比赛承办权。全年共销售体育彩票6900万元。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达305.1万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44.6万人,占14.6%;县(市)人口260.6万人,占85.4%;农业人口204.9万人,占67.2%;非农业人口98.1万人,占32.8%。2010年全市出生率为9.76‰,死亡率为11.4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1‰。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3730元,比上年增加1575元,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323元,比上年增加357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7739元,比上年增加1154元,增长17.5%。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982元,比上年增加551元,增长12.4%。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市为34.6%,农村为40.2%。

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年末全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6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0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我市实现实名制就业7.2万人,为全市新产生的45户零就业家庭安置47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扶持创业带头人793人,小额担保贷款完成940万元。普惠制就业培训4万人,其中培训农民工2.2万人,召开各类现场洽谈会96场,提供空缺岗位10.9万个。有组织劳务输出15.4万人,“铁妹子”、“铁汉子”品牌规模逐步扩大,推向全国各地。全市参加养老保险46.0万人,失业保险29.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93.3万人,工伤保险27.1万人,生育保险23.4万人,全部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任务。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高,退休职工月养老金平均达到1068元。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年招用农民工用人单位监察覆盖面达到98%以上,补发农民工工资7977万元,涉及农民工1.1万人。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偿还率达到98%以上。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分别提高了28元和15元,全年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7.5万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1.4亿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9.4万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8147万元。救助服务内容不断拓展,全市共救助城乡低保边缘户8.6万户,发放救助金4600万元。实施城乡医疗救助13.0万人,发放医疗救助资金991.6万元。组织开展了“健康迎新春慈善义诊”、“关爱贫困母亲、儿童温暖行动”等十余项慈善活动,共发放善款30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4万人。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有效,全市共转移安置灾民8.4万人,发放救灾物资折款980余万元,筹集救灾资金5554万元用于灾民恢复重建工作,确保了灾民的基本生活。共投入资金3200万元,改造农村低保户危房2000户,现已全部入住。全年共销售福利彩票2.03亿元,增长13.0%,投入30万元福彩公益金,资助150名贫困学子圆大学梦。双拥工作再掀高潮,投入650万元为驻铁部队改善了办公条件,对未就业的随军家属每月补助220元,为驻铁官兵集中解决住房127套等,为我市蝉联国家级双拥模范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总体环境有了明显改善。2010年全市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投入1.7亿元,修建道路15.2万平方米(开发区专用车基地建设路面)。新建排水设施4.2万延长米。新增路灯858盏(包括凡河新区290盏)。铁岭中心城区投资13800万元,维修、扩建了24条主次干道,新建黑色路面7.3万平方米。植树0.2万株(老区),绿化覆盖面积1726公顷,新增绿地8公顷,公园绿地5公顷。城市用水普及率97.5%,供水管道长度837公里(包括凡河新区99.4公里),年供水总量3767万立方米;城市供气总量3723万立方米;新增煤气用户6904户,燃气普及率97.39%;城市供热能力1546兆瓦,供热总量896万吉焦,供热面积1489万平方米。

城市面貌展现全新形象,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铁岭新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医院、学校、市场等重点公用服务工程交付使用,恒基地产、新弘国际城等一批商住工程开工建设,桂林公园、莲花湖西扩等生态建设工程相继竣工,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铁岭新城成为唯一入选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的中国城市,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在联合国人居署、国家住建部、上海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世界人居日大会上,又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月星国际、居然之家等一批品牌企业开业,粤海国际五星级酒店交付使用。数字城市建设成效明显,铁岭一卡通荣获全国智能卡行业最高奖。沈铁二号公路铁岭段竣工通车,新台子、腰堡新市镇开工建设,沈铁共享024区号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

全年工业用水总量148492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1682万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531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1.0%,比上年上升9.5个百分点;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烟尘排放量分别比上年上升18.8%和52.2%;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01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473万吨。全市建设环境治理项目20个,其中废水治理项目13个,废气治理项目7个,本年竣工项目新增治理废水处理能力23210吨/日。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

2、公报中的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局户籍统计数。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