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7

选择区域:>>>

1997年,是巩固“九五”计划开局成果、夯实基础、确保“九五”计划顺利进行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全力实施结构优化、外向牵动、科教兴市和“三抓三促”战略,国民经济实现了稳中求进的目标,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新的成就。据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04.0亿元,比去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0亿元,比去年下降5.1%;第二产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7.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56元,比去年增加223元。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还很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地方工业运行质量不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矛盾突出。

一、农业

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九五”时期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立足于抗灾夺丰收,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努力增加收入,农村经济在大灾之年有一定增长。

种植业除粮食减产外,其他农作物都获得较好收成。

林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实现林业产值1.3亿元,比去年增长42.9%;完成造林面积1.1万公倾;其中:经济林0.3万公倾,防护林0.1万公倾,用材林0.6万公倾;完成幼林抚育面积2.4万公倾。森林覆盖率达到30.1%。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畜牧业产值达20.4亿元,增长6.1%。

渔业生产发展迅速。全年渔业产值完成0.6亿元,增长24.9%;水产品产量0.99%万吨,比去年增长35.6%。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化进程加快。在农业内部结构中,林牧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去年的42.4%上升到47.1%,其中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去年的40.5%上升到44.6%;在种植业结构中,非粮食作物比重由上年的12.8%增加到13.4%。围绕产业化全市建成具有地方特色、达到一定经营规模、商品率较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其中肉牛基地乡镇60个,肉鸡饲养基地10个,蔬菜基地乡镇37个,同时建成集交易、储运、销售于一体的批发市场5个。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5.2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6%。全市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8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7.4万亩;完成大中型拖拉机更新211台,大型链式拖拉机修复再生170台。同时,交通、通讯、气象等农业配套基础设施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90.9亿元,比上年增长7.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64.4亿元,下降2.9%;集体企业完成产值17.7亿元,增长17.8%;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完成产值8.8亿元,增长34.2%。轻工业完成产值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重工业完成产值71.1亿元,增长6.0%。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61.9亿元,比上年增长8.0%。

产品结构有所调整。全年工业完成新产品的产值1.0亿元,比去年增产31.0%。开发新产品90种,墨尼啤酒、东首面粉等产品被评为国家和省优秀名质品牌产品。

产权制度改革有所突破,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迈出较大步伐。全市地方县以上工业有243户企业实施了产权制度或经营方式改革,并组建有限责任公司76户。组建了以拳头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依托的企业集团24个,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入了省组建的跨地区企业集团。

建筑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建筑业总产值为14.2亿元,比去年下降7.8%。其中,地方企业完成7.6亿元,比去年下降2.6%;国有企业完成8.7亿元,非国有企业完成5.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7.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2.1万平方米。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增加。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0.9亿元,增长6.1%;更新改造投资5.3亿元,比去年增长67.0%;房地产投资1.2亿元,比去年增长7.8%。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7.3亿元,增长16.9%,集体经济完成投资1.6亿元,下降8.6%,其他经济完成投资3.0亿元,增长25.0%。

基础产业和重点行业投资继续得到加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能源工业的投资10.8亿元,增长18.7%;用于运输邮电通信业的投资1.8亿元,增长5.9%。

投资效益有所提高。全社会新增固定资产16.3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4.8%;竣工房屋面积38.5万平方米,竣工率78%。商品房竣工面积15.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0.6万平方米。

全市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火腿肠30000吨,生猪加工21000吨,肉类加工生产线5400吨,啤酒技术改造30000万吨,白酒技术改造2000吨,机制纸浆1.2万吨,机制纸板1.6万吨。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公路运输货运量为2691万吨,客运量为4571万人,分别比去年增长1.8倍和43.8%。

邮电通信能力不断增强,通信技术手段进一步迅速。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亿元,比去年增长16.3%;完成邮电业务收入1.98亿元,增长21.5%。

交通通信设施质量和水平提高。新建和改造黑色公路121公里,新建桥梁30座;新增电话交换机3.1万线,城乡公网电话数总户16.4万户,电话普及率每百人5.8部,新增移动电话8068户,累积达到17043户。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1997年全市消费品商品丰富,物价稳定,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0亿元,比上年增长6.6%。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消费品市场商品供应充裕、价格稳定,绝大多数消费品处于供求基本平衡或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态势,居民消费心理相对稳定。二是个体、私营经济增长较快,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6%,私营经济实现零售额1.6亿元,比上年增长60%。三是居民消费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名优新产品比较畅销,如国产名牌长虹彩电、小鸭圣吉奥洗衣机、扬子冰箱、Vcd影碟机等都呈旺销趋势。四是集市贸易市场发展稳定,全年集贸市场实现成交额20.4亿元,比上年增长9.3%。

物价涨幅继续回落。199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为5.1%,商品零售价格涨幅为1.5%,分别比上年回落2.9和4.6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贸易

1997年,全年进一步加大了实施“外向牵动”战略的力度,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实现商品出口供货总值7.3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有新进展,利用外资规模扩大。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29个,合同金额3026万美元,其中,合同外资额233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12万美元,增长98.4%;新签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总金额220万美元,在外劳务人数466人,增长1.4倍,劳务合同金额484万美元,营业额422万美元。

国际旅游业有新的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及各项活动的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758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4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财税部门积极挖掘税收潜力,加大征管力度,使全市税收在生产发展的同时,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6.2亿元,比去年增长17.6%,其中:工商税收完成3.9亿元,增长18.7%;地方财政支出12.3亿元,比去年增长14.7%,其中:用于基本建设支出下降22.6%,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增长25.3%,科教文卫支出增长9.0%,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增长0.6%,尽管我市财力困难,但在财税部门的积及努力下,保证了财政的刚性支出,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做出了贡献。

全市各级金融部门认真贯彻落实“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运行保持平稳态势。金融机构存款增加。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4亿元,比年初增加10.5亿元,比上年末少增12.1亿元。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余额88.6亿元,比年初增加10.2亿元,同上年末少增5.1亿元。贷款投放适度。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0.4亿元,比年初增加19.5亿元,比上年末多增1.9亿元。货币继续多投,全年银行现金收入230.4亿元,现金支出26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8%和25.9%,收支相抵货币净投放32.6亿元,比上年多投5.4亿元。

保险机构逐步健全,保险种类不断增多。全年共完成承保额262.7亿元,实现保费收入1.4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其中,财产险收入0.7亿元,人身险收入0.7亿元,全年赔付金额4360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3415万元,人身险给付945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全市确定了科技计划项目179项,项目完成率达98%,其中:国家、省、市三级火炬计划7项,新产品开发项目30项,重大科研项目40项,培育农作物和畜禽新品种35个,被列为省重点开发的粮食产业化基地建设等4个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教育事业继续稳步发展。“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都达到99%以上,及格率达到95%以上;初中入学率和毕业生合格率分别达到97%和75%。合理调整了教育结构和教学内容,加强了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了初中招生制度,积极调整了师范教育布局,恢复建立了教师进修学院。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幼儿教育均有新发展。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建维修校舍10.1万平方米,新增了一批现代化教学设备。清理整顿了中小学乱收费、乱补课现象,实行一次性、两分开的收费制度。

文化、体育、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文化战线实施精品战略和“五个一”工程,全市有两个剧目获国家级社会文化艺术领域奖,组织文化扶贫、文化下乡活动,丰富了城乡文化生活。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事业发展较快,广播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有42个乡镇开通了有限电视。群众体育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竞技体育成果喜人,在全国八运会上,我市运动员获得2枚金牌,超一项世界纪录,被省政府授予参加全国八运会贡献奖,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巩固和完善了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新进展,深入开展卫生城市创建活动,进入了省级卫生城市行列。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维护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管理水平提高,整体面貌大有改观。全年完成了银州区柴河街中段,清河区清河路东出口等一批城市道路改扩建工程和柴河整治二期工程。重点整治了城市主要街道和住宅小区,完成了一批城市绿化改造工程,绿化覆盖率达到30.3%,人均公共绿地达到5.5平方米。城市管理得到加强,推行了住宅小区物业化管理,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得到加强。年末,全市环境保护系统单位已达到9个,其中各级环境监测站6个;有自然保护区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647公顷;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30.3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30.3平方公里。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取得新成绩。全年出生人口3.0万人,出生率为10.19‰;死亡人口1.5万人,死亡率为5.28‰;自然增长率为4.91‰。年末全市总人口为294.1万人,其中市镇人口193.6万人,占65.8%;乡村人口为100.5万人,占34.2%。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48元,比去年增长8.2%,其中,生活费收入3154元,比去年增长6.7%;人均消费支出2926元,比去年增长3.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205元,比去年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772元,比去年下降5.1%。

劳动就业和职工工资平稳发展,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202人。到年末,全市城镇从业人员54.7万人,其中职工总数47.0万人,比去年末增加657人;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万人。全年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帮助2.1万失业职工和企业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全市城镇失业人员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全年全市职工工资总额20.3亿元,比去年增长5.4%;职工年平均工资4328元,增长5.7%。

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新建住宅7.19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42.14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住宅小区面积22.3万平方米,10.6万平方米的首山花园省级示范小区竣工,改平解困和安居工程进展顺利。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院拥有床位290张,收养人员228人;农村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07个。社会救济工作有新进展。银州、清河两个城区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救济1711户5989人。向农村下拨救灾款356万元,妥善解决了灾民、贫困户和五保户的口粮、住房等生活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