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

选择区域:>>>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实施开放立市、工业强市、城乡统筹、科教兴市和全民创业"五大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就,提前一年实现了"十五"计划的主要奋斗目标。

一、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实现21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7.6亿元,增长11.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7亿元,增长26.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8.8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分别为26.7%、41.5%和31.8%。人均生产总值7204 元(约折合871美元),比上年增加1307元,增长16.8%。

二、农业

种植业发展呈现新变化,粮食生产获得好收成。2004年,全市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支持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减轻农民负担,加之粮食市场价格迅速回升,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提高,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37.8万公顷,粮食生产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粮食总产量达317万吨,比上年增加64.3万吨,增长25.5%。其中,水稻产量38.5万吨,增长65.7%;玉米产量255.9万吨,增长28.3%;大豆产量7.9万吨,下降12.5%。在非粮食作物中,油料产量11.5万吨,比上年增长10.6%,;蔬菜产量241万吨,比上年下降17.2%。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实际种植面积比例为79:21。

全市造林绿化工作创历史新高。全年植树6517万株,完成造林面积16900公顷,其中,用材林4123公顷,经济林1338公顷,防护林11439公顷。退耕还林3247万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91826公顷,其中当年新封山育林面积18967公顷。幼林抚育面积57388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2.8%。

畜牧业生产增势强劲。全年牛存栏66.1万头,羊存栏35.7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7.1%和10.5%, 猪存栏136.7万头,比上年增长13.3%。全年肉类总产量48.3万吨,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35.0万吨,增长14.8%;禽肉产量12.8万吨,增长3.2%。牛奶产量6.7万吨,增长55.8%。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1.4万吨,比上年增长7.7%。水产品养殖面积5214公顷,增长0.3%。

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24.26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7.2% ;全年农村用电量54011万千瓦时。机收面积达20267公顷,比上年增长4.8%。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5.96 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7%;节水灌溉面积2.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4%。化肥施用量(折纯)18.8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5954吨。

三、工业

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200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实现73.3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总量的33.9%。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5.9亿元,比上年增长35.5%,增幅列全省第五位;实现工业增加值61.8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2.7亿元,增长26.5%,非国有工业完成总产值93.2亿元,增长43.4%。轻工业完成产值46.4亿元,增长62.6%,重工业完成产值119.5亿元,增长27.3%。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96.7亿元,增长15.0%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59.9亿元,比上年增长36.2%;产品销售率为96.4%,比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在销售产值中,轻工业完成45.3亿元,增长66.7%;重工业完成114.6亿元,增长27.0%。

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全年共完成技改投资14.8亿元,开发新产品160项,实现新产品产值12亿元。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共有12个产品获省级名牌,20个产品获市级名牌。原煤、发电量、水泥等主要产品实现稳步增长。全年原煤产量2205万吨,比上年增长11.5%;发电量142.1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4.1%;配混合饲料22万吨,比上年增长24.9%;焦炭23.2万吨,比上年增长2.6%;水泥183万吨,比上年增长31.9%;啤酒65285千升,比上年增长22.2%。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59.5亿元,比上年增长41.5%;盈亏相抵实现利润4.7亿元,比上年下降3.7%;利税总额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9.9%,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

2004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6.4 亿元,比上年增长17.0%。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31.6亿元,施工面积186.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04.5万平方米,实现利税9973万元,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87382元/人。

房地产开发业平稳发展。全年开工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有50个。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10.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2.7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建筑面积36.9万平方米,其中,销售给个人33.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4.8亿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2.1亿元,增长18.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6亿元,增长43.1%。

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单位投资13.7亿元,比上年增长2.6%;非国有经济投资65.0亿元,增长28.2%。全年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1.7亿元,增长116.5%;技术改造投资18.9亿元,增长31.2%;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8.5亿元,下降19.2%;其它投资19.6亿元,下降19.2%。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6亿元,比上年增长35.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工业完成投资37.3亿元,比上年增长33.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6.5亿元,比上年增长25.0%。三次产业投资之比由上年的5.3:48.9:45.8调整为5.8:47.8:46.4 。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55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  80.9%;竣工各类房屋建筑面积250万平方米,竣工率为54.7%。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水泥35万吨/年,高等院校学生席位566个,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中等学校学生席位3780个,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小学校学生席位2640个,建筑面积0.8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2万册,阅览室坐席110个,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六、交通、邮政和电信

全年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0%。

全年全社会货物运输量完成2814万吨,货物周转量完成182760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2.2%和2.4倍;旅客运输量3190万人,比上年增长23.2%;客运周转量10900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8.5%。

2004年末,全市拥有各级公路317条,计4982公里,比上年增加16条,计150公里。在公路总里程中,国家级公路3条,计230公里,占总里程的6.0%;省级公路7条,计664公里,占总里程的13.3%;县级公路34条,计1072公里,占总里程的21.5%;乡级公路267条,计2958公里,占总里程的59.4%;专用公路6条,计58公里,占总里程的1.2%。全市公路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39.4公里(含高速公路134公里)。在各级公路里程中,等级公路达4982公里,占总里程的100%;有路面里程达到4982公里,占总里程的100%;黑色路面里程2570公里,占总里程的51.6%;晴雨通车里程4982公里,占总里程的100%;绿化里程3313公里,占宜林里程的81.3%。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0516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在邮政业务中,全年完成函件383万件,下降3.7%;特快专递26.2万件,增长66.9%;邮政储蓄平均余额完成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全年电信业务总收入68648万元,比上年增长9.2%,年末城乡电话交换机容量65.7万门,比上年增长10.0%;城乡电话用户49.5万户,比上年增加0.9万户,增长1.9%;其中,住宅电话43.9万户,比上年增加3.4万户,增长8.4%;电话普及率为16.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58.2万户,比上年增加12.5万户,增长27.4%。

七、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市场货源充足,购销两旺。2004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商品销售总额1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32.6亿元,增长32.5%;限额以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商品销售额80.8亿元,增长9.9%。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国有商业企业消费品零售额1.4亿元,下降21.3%;集体商业企业消费品零售额2.5亿元,下降3.1%;股份合作企业消费品零售额2.4亿元;有限责任公司消费品零售额2.8亿元,增长21.9%;股份有限公司消费品零售额4.4亿元,增长39.3%;私营经济消费品零售额10.5亿元,增长46.3%;个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61.4亿元,增长8.3%。从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4.4亿元,增长11.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1.0亿元,增长32.6%。

2004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149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25.2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销售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5个,成交额10.6亿元,占全部成交额的42.1%。

八、对外经济贸易及旅游

利用外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8家,比上年增长26.3%,合同外资额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109万美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6%。利用外资的突出特点是企业规模逐步扩大,由1998年的平均21万美元提高到453万美元。

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努力克服禽流感对禽产品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挖掘外贸公司、自营出口企业和"三资"企业三路大军的出口潜力,全年外贸出口实现812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0%。糠醛、选矿药剂和木制品的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95%、45%和50%。

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市委、市政府先后在温州、泉州、漳州、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了卓有成效的招商活动。在"走出去"招商的同时,"请进来"招商出现几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先后接待了台湾、深圳、温州等地的考察团。全年共引进域外投资项目496个,到位资金80.4亿元。其中,生产加工型项目占385个,到位资金67.8亿元,占到位资金的84%,一大批生产加工型项目为铁岭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发展后劲。

全年共派出境外劳务2200人,比上年增长25.7%。全年共组织实施市级以上专家项目28项,聘请外国专家来铁指导工作59人次;在法国南希、上海卢湾区等地建立了人才培训基地,组织实施培训项目27项,培训309人次,其中境外培训29人次;征集2005年专家项目66项,其中报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执行项目31项。

2004年,大力实施建设文化名城战略,充分发挥我市"四张名片"的优势,全市旅游业发展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抓住举办第二届国际民间艺术节的有利时机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4899人次,比上年增长2.4倍;旅游外汇收入2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倍;国内旅游收入7.7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旅游总收入达到7.9亿元,比上年增长27.4%。

九、市场价格

受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市场价格回升。全年城市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103.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6.9%,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0.6%,油脂价格上涨10.0%,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15.7%,蛋、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15.4%、10.6%;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7%;衣着类价格下降1.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与上年持平;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2.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6%;居住类价格上涨4.8%。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7%。其中,重工业产品价格上涨7.2%;轻工业产品价格上涨4.5%。

十、财政和税收

2004年全市税收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地区税收收入19.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国税收入10.3亿元,增长8.8%;地税收入9.3亿元,增长8.1%。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市本级完成4.6亿元,增长11.0%;县(市)区完成6.3亿元,增长2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7.0 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市本级支出10.7亿元,增长1.8%,县(市)区支出16.3 亿元,增长18.0%。

十一、金融和保险

金融平稳运行,各项存贷款稳步增长。200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款23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9.1亿元,增长13.9%,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6.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5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5.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6亿元,增长11.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6.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2亿元,增长10.3 %,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72.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9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9.8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9亿元。金融机构现金收入868.0亿元,比上年增长23.0%;金融机构现金支出88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0%。现金累计净投放14.4亿元,比上年少投11.4亿元。

全市保险业务得到较快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6.4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寿险收入4.6亿元,增长22.7%;财产险收入1.8亿元,增长74.7%。全年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总额1.8亿元,比上年增长55.7%。其中,寿险给付1.0亿元,增长60.8%;财产险赔款0.81亿元,增长49.8%。

十二、教育和科技

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教育布局更趋合理,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8.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4.5%;普通高中在校生36615人,比上年增长9.1%,其中民办高中在校生2551人,增长10.8%;有9830名高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校;普通中专在校生8595人;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在校生8933人;有716名中专职业学校毕业生考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普通高等院校(含五年制中专)招收学生数1901人,在校生达4057人;独立设置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1960人;普通高等学校成人教育学院在校生92人;年内有622人获得了高等教育自学本、专科毕业证书;成人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在校生24.5万人。农村中小学新扩建校舍9.9万平方米,改造危旧校舍7.2万平方米。

科技事业成绩显著,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意识进一步增强。2004年全市拥有市级科研机构8个,从事科研活动232人;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5项。全市已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家,本年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民营科技企业已达到235家,本年度新增60家。到2004年末全市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产品74项,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值2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0%。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0项,成交额1600万元;受理专利申请424项,比上年增加114项,增长36.8%。

十三、文化、广播、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2004年,全市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9 个,文化站93 个,博物馆及文物保护单位6个。

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铁岭国际民间艺术节暨第二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赛,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走进铁岭,积累了按市场规律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进一步提高了铁岭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举办了"龙首寻秋"等八项大型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年内完成各种演出503场。我市选送的秧歌剧《年年岁岁关东谣》获得辽宁省艺术节剧目金奖。

市图书馆、少儿图书馆综合楼已经开工建设。目前,全市有公共图书馆9 个,公共图书馆面积6267平方米,藏书50.6万册,比上年增加1.1万册,增长2.2%;接待读者35.6万人次,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55次,参加人次达14.3万人次。

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和设备得到改善,节目更加丰富多彩。市级电台自办节目2套,每日自办节目时间29小时,市级电视台自办节目3 套,每日自办节目时间42小时36分。全市共有市县级广播电台7 座,广播人口覆盖率96.3%;全市有市县级电视台5 座,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7 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6.3%。

卫生事业迈出新步伐,农村卫生院、所建设得到加强 ,卫生技术人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年末全市有卫生机构1073个,个体诊所861个,县以上医院20个。医疗床位7409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9594人,其中,执业医师3300人,执业助理医师1064人,注册护士2825人,其他技术人员2405人。年末全市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8个,专业技术人员814人;妇幼卫生机构7个,专业技术人员294人;乡镇卫生院84个。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2004年全市参加群众体育活动人口达102余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比重的34%。学校学生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8.8%,优秀率为30.0%。全年共举办千人以上全民健身活动8次,参加活动的人员达到180万人次。

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在参加省级的各项比赛中,获得金牌17枚、银牌20枚、铜牌22枚。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市输送的李卓勇夺女子48公斤级举重银牌,孙福明夺得女子柔道78公斤以上级铜牌,为祖国和家乡人民争得了新的荣誉。

十四、人口和就业

2004年末,全市总人口达300.4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在总人口中,市区人口43.5万人,占14.5%;县(市)人口256.9万人,占85.5%。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05.4 万人,占68.4%;非农业人口95.0万人,占31.6%。2004年全市出生率为9.28 ‰,上升1.86 个千分点;死亡率 5.58‰,下降0.15 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0‰,上升2.01个千分点。

年末纳入统计制度的全市从业人员124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6.8万人,乡村从业人员77.2万人。

十五、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24元,比上年增长2.1%;人均消费支出5499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3482元,比上年增加345元,增长1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20元,增长5.0%。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市为34.96%,农村为47.7%。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6512元,增长11.1%。

据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年末全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6.34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2.3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各类保险总参保人数已达117.4万人,其中新增22.4万人,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基本做实。千方百计筹集资金4亿多元,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发放。失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为近7万名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员发放失业金1.5亿元。为全市414户无力参保的集体企业1.2万名退休职工按低保标准发放了生活费。市直困难企业、并轨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5.7万人已纳入医疗保险。偿还并轨人员债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偿债率达95%。认真落实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共发放小额贷款756万元,实现实名制就业5.7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共有各类福利机构90个(含区域性敬老院22个),收养人员3800 人,比上年增长11.8%。全市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64074人,发放保障金5341万元。筹集扶贫帮困款物价值3782万元,发放各类救济补助款物3782万元。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036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03.6万元。

十六、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城市总体环境有了较大变化。实施了较大规模的城市绿化、亮化工程,银州区南马路亮化工程成为市区又一景观。2004年全市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投入3.6亿元,修建道路38条,共71.8万平方米,修建排水设施17.4万延长米,新增路灯6493盏,修建较大型广场、游园3个。铁岭中心城区投资7044万元,维修、扩建了8条主次干道和5条街巷路,新建黑色路面15万平方米,排水设施8258延长米,维修黑色路面及方砖2.0万平方米,植树31.3万株,新增绿地20.9公顷,新增公共绿地10.1公顷。城市供水综合能力19.4万立方米/日,用水普及率79.1%,供水管道长度增加13公里,年供水总量3489万立方米;城市供气总量1526万立方米;新增煤气用户5274户,燃气普及率81.9%;城市供热能力1025兆瓦,供热总量630万百万千焦,供热面积774万平方米。

环境管理、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年末全市环境保护单位39个,其中环境监测站7个;工业废水排放量2514.6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2182.5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86.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全市建设环境治理项目12个,其中废水治理项目5个,废气治理项目6个,本年竣工项目新增治理废水处理能力310吨/日,治理废气处理能力20.9万标立方米/时。

注:

1. 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

2.公报中的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局户籍统计数。

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