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江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

选择区域:>>

资阳市雁江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雁江调查队

20132 28日)

 

2012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区四届一次党代会和区四届一次人代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幸福资阳”和“西部县域经济强区”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依市兴区、项目带动、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发展战略,全区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四个新雁江”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市统计局审定,2012年,全区实现地方生产总值(GDP)31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总量和增速继续保持全市第一位。其中,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6.19亿元,增长4.5%;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7.41亿元,增长17.5%;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4.05亿元,增长11.4%。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3%、79.3%、16.4%,分别拉动GDP增长0.6、11.4、2.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6:64.7:20.7调整为14.5:65.3:20.2。

民营经济。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4%,超GDP增速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7.7%,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为64.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业增加值15.51亿元,增长3.4%;二产业增加值139.91亿元,增长18.5%;三产业增加值27.98亿元,增长13.9%。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1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34.9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2.7亿元,增长6.0%;畜牧业产值39.0亿元,增长4.1%;渔业产值2.7亿元,增长18.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8亿元,增长7.1%。

主要农作物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3.12万吨,比上年增长1.5%。其中:小春粮食10.88万吨,增长1.1%;大春粮食42.24万吨,增长1.6%。蔬菜40.92万吨,增长1.2%;水果15.55万吨,增长13.3%。

表一:2012年全区主要农作物产量

主要农作物 计量单位 产量 增速(%)
粮食 万吨 53.12 1.5
#小麦 万吨 8.93 0.7
水稻 万吨 12.82 -0.2
玉米 万吨 17.58 0.4
红苕 万吨 8.89 6.5
 土豆 万吨 2.51 1.4
大豆 万吨 1.55 3.9
花生 万吨 1.3 2.2
油菜 万吨 4.1 2.9
蔬菜 万吨 40.92 1.2
水果 万吨 15.55 13.3

畜牧业。全年出栏生猪170.8万头,比上年增长2.5%;出栏山羊46.43万只,比上年增长1.4%;出栏家禽1015.1万只,比上年增长3.1%;肉类总产量15.68万吨,比上年增长3.3%,其中猪肉产量13.15万吨,增长2.5%。

渔业。全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5.2万亩,比上年增加0.4万亩;水产品总产量19055吨,其中名特优水产品产量7840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到41.1%,比上年增长33.6%。

林业。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00公顷,新增森林面积50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266公顷,育种、育苗面积67公顷,荒山造林9000亩;全年义务植树230万株,育林造林1500亩。年末森林面积达到48595公顷,森林覆盖率35%。

农业基础条件。全年完成渠系建设491公里,整治山平塘710口,新建、改造石河堰21处,新建蓄水池1244口,完成集雨节灌工程170处。新增节水灌面2万亩,新增有效灌面1.3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65万亩,累计有效灌溉面积55.36万亩。全区共有水利工程5180处,蓄水能力达到8744万立方米;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9%;全年农村用电量1. 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新入围规模工业企业16户,年末规模工业企业达138户。其中,产值上亿元的企业75户,比上年增加4户,产值上十亿元的企业21户,比上年增加1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7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7.9%。

支柱产业。全区造车、食品加工、建工建材、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和纺织制鞋等六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639.23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4.3%,比上年增长17.9%。其中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76.36亿元,增长40.8%;机械制造业实现产值48.48亿元,增长33.2%;医药化工业实现产值84.48亿元,增长28.6%。

工业园区。南骏产业园、机车产业园、资阳经济开发区和雁江工业集中发展区等四大工业园区共集聚企业74户,比去年增加5户,实现工业产值51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6%;实现利税5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4%。

工业经济效益。全区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8%;产销率达99%;实现利税81.3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利润52.13亿元,增长34.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21.9,比上年提高27.9点;总资产贡献率为61.9%,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建筑业。全区共有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企业45户,比上年增加11户。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完成4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实施各类项目221个,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23个、亿元以上的项目68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01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一产业完成投资3.66亿元,增长106.4%;二产业完成投资57.75亿元,增长19.3%;三产业完成投资135.6亿元,增长29.2%。投资结构调整为1.9:29.3:68.8,其中,一、三产业投资比重分别比上年上升1.2、1.2个百分点。

房地产。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01.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56.35万平方米,增长21%。商品房销售面积94.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1%。

招商引资。全年共签约项目48个,其中省外项目33个;履约项目100个,其中省外项目73个,新签合同投资总额240.61亿元。引进到位国内资金126.30亿元,比上年增长17.7%,其中省外资金108.3亿元,增长26.3%。

五、商业贸易

国内贸易。年末全区共有限额以上商业企业77户,比上年增加14户;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5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增速继续保持全市第一位。

分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4.53亿元,比上年增长20.6%;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40.96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分地区看,城镇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6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乡村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1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分消费形态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对外贸易。全区共有获权企业47家,其中年内新增获权企业5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588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出口额13700万美元,增长127%;进口额2189万美元,增长165%。

六、交通、邮电和通信

交通运输。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建设项目投资39.9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建成通村通畅路220公里、联网断头路69.6公里,完成公路安全保障工程2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达86。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386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401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22.2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1%;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9.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9%。

邮电通信。全年邮政业务总量5253万元,比上年增长19.8%;电信业务总量5.4亿元,比上年增长28.9%。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13.7万户,比上年减少0.7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7.64万户,比上年增加7.3万户,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62部。互联网注册用户7.64万户,比上年增加1.14万户。全区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2.42万户,比上年增加0.94万户。

七、财政、金融

财政。全年财政总收入41.31亿元,比上年增长269.6%,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71亿元,增长25.9%。收入中,税收性收入5亿元,增长45.8%,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4.9%。全年财政总支出57.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8.5亿元,增长18.9%。

金融。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各项贷款余额171.9亿元,比上年增长32.7%。各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1.3亿元,比上年下降15.1%;证券经营机构证券交易量197.62亿元,比上年下降17.6%。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全区共有小学123所,招生11999人,在校学生58601人,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99.9%;普通中学71所,招生13730人,在校学生41790人。教育条件不断改善,全年投入3600万元资金对城区学校改扩建工程,拟建校舍2930平方米;改造农村薄弱学校4所,农村初中学校5所,投入77万元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30间“数字教室”。教学质量再上台阶,当年普通高考本科上线2024人,上线率达39.2%,分别高于全省、市平均水平13.5个百分点、6.9个百分点,其中上重点线308名,上线人数、比例均居全市第一名。师资力量得到加强,全年引进人才153人,其中研究生11人,重点大学免费师范生6人;完成省级校长培训35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856人,市区级班主任培训238人,区级新教师培训148人。

科技。全年完成科学计划项目33项,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12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10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全年组织专利申请320件,其中授权192件。全年开发新产品(技术)172个,完成重点新产品项目22项,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户,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0户。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全年共新建农家书屋156个,配送图书近25万册、书架812个,全区农家书屋藏书总量达到45万册, 8家农家书屋被评为全省第一批“示范农家书屋”。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了“庆元旦迎新春美术书法”展览、第十二届青少年艺术大赛、开展了“庆新春游园活动”、送文化下乡和群众健身舞表演等系列文化活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000余人次,检查网吧360余家,取缔“黑网吧”6家;收缴盗版音像制品、图书2200余册(盘),淫秽光碟400余张;取缔无证游艺娱乐场所14家,收缴游戏主板70张,下达整改通知书26份。

体育事业。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稳步推进,全区共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0个,农民体育活动中心1处。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参加市“庆元旦”健身长跑活动、资阳市“重阳杯”门球赛、全国“全民健身日”群众体育健身展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比赛等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年举办各种运动会10次,参加运动会运动员达9000人次,向省专业队输送运动员23名。组队参加全省体育锦标赛,共获得金牌6枚、银牌11枚、铜牌12枚。

卫生。全区共有医院16个、妇幼保健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41个、个体诊所160个、村卫生室945个。全区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868张,执业医师1397人,注册护士1480人、卫生防疫人员222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78.37万人,参合率99.2%;共筹集资金2.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全年报销37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75.5万人次,累计报销金额2.46亿元,比上年增长51.9%。

十、人口和就业

人口。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09.88万人,比上年净增0.3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5.53万人,比上年净增0.5万人;农业人口84.35万人,比上年减少0.14万人。据计生部门数据,全年出生人口11684人,出生率10.6‰;死亡人口7875人,死亡率7.14‰;净增人口3809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5‰。

就业。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63112人,比上年增加4778人,其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55804人,比上年增加359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233人,参加再就业培训3359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继续控制在4%以内。全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32.9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1.9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支。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0291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2116元,增长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7元,比上年增加2922元,增长16.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820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食品消费支出5706元,增长1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5%。

农村居民收支。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980元,比上年增加1020元,增长14.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839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225元,增长19.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2%。

社会救助。全年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员22128人,城镇低保支出5744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48747人,发放低保资金5188万元。农村五保供养人员8601人,五保供养支出2129万元。全年城镇医疗救助4684人次,发放救助金471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8070人次,发放救助金1502万元。

社会保险。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14.13万人,比上年增长8.7%,其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员12.23万人,比上年增长9.8%;参加机关养老保险人员1.9万人,比上年增长1.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14.77万人,比上年增长12.5%。参加失业保险人员1.98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员34.31万人,比上年增长8.6%。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全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预计减排化学需氧量(COD)1113吨、氨氮71.5吨、二氧化硫303吨、氮氧化物82吨。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沱江雁江段出境断面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Ⅲ类水质以上标准;城区环境噪声全年平均为51.7分贝,优于省下达55分贝的控制指标值;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达标率为99.7%。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86起,比上年下降19.6%。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24人,比上年下降7.7%;受伤人数93人,比上年下降10.6%;造成经济损失51.44万元,比上年下降52.1%。全年亿元地方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8人,比上年下降0.02人。

十三、城镇建设

年末主城区建成面积达到41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3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突破40万人,达到40.15万人,比上年增加1.18万人,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44%,比上年提高1.64个百分点。新区建设加快推进,累计实施重大项目93个,完成投资61亿元,“三年成框架”目标基本实现。雷音大街、迎宾大桥等21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宝台大道北延线、汇兴路等4个项目竣工投用;区行政中心、字库山公园一期、区中医院等10个配套设施项目即将竣工;中交锦湾一期、豪生国际酒店等商业商住开发项目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序实施,全年投入资金5亿元,实施小城镇建设项目135个,新建街道13公里、农贸市场4个,完成房地产开发9.8万平方米。

备注:

1、公报中的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雁江区统计局编印的《雁江统计年鉴—2012》公布数据为准。

2、公报中涉及的地方生产总值、民营经济增加值、农业产值、建筑业及服务业增加值等指标,其绝对数均为现价,增速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