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雁江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雁江调查队
(2014年2月 24 日)
2013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四届二次党代会和区四届二次人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四个新雁江”总体目标,准确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工作基调,大力实施“依市兴区、项目带动、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发展战略,全区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四个新雁江”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综合
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5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总量和增幅连续5年保持全市第一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0.2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8.62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2.96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2%、75.2%、20.6%;分别拉动GDP增长0.5、8、2.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5:65.3:20.2调整为14.3:65:20.7,其中,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为10年来首次提升。
非公有制经济。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突破200亿元,达到205.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9亿元,比上年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56.1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第三产业增加值32.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1%。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8.5%,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7%,拉动GDP增长7.4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4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种植业产值38.3亿元,增长9.7%;林业产值3.1亿元,增长12.9%;畜牧业产值42.0亿元,增长0.9%;渔业产值3.1亿元,增长11.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亿元,增长8%。
主要农作物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86万吨,比上年增长7.6%。其中:小春粮食9万吨,增长5.4%;大春粮食41.9万吨,增长8.0%。蔬菜41.4万吨,增长1.1%;水果21.1万吨,下降1.1%。
表一:2013年全区主要农作物产量
主要农作物 | 计量单位 | 产量 | 增速(%) |
粮食 | 万吨 | 50.86 | 7.6 |
#小麦 | 万吨 | 6.68 | -4.8 |
水稻 | 万吨 | 13.81 | 11.9 |
玉米 | 万吨 | 17.76 | 7.9 |
红苕 | 万吨 | 5.60 | 4.3 |
土豆 | 万吨 | 1.44 | 55.7 |
大豆 | 万吨 | 3.24 | 2.8 |
花生 | 万吨 | 1.34 | 3.2 |
油菜 | 万吨 | 4.25 | 3.5 |
蔬菜 | 万吨 | 41.38 | 1.1 |
水果 | 万吨 | 21.10 | -1.1 |
畜牧业。全年出栏生猪109.4万头,比上年增长1.5%;出栏山羊30万只,比上年下降1.4%;出栏家禽602.5万只,比上年增长2.4%;肉类总产量9.2万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猪肉产量7.8万吨,增长1.5%。
渔业。全年水产养殖面积达到4.26万亩(不含稻田养殖面积),水产品总产量2万吨,其中淡水养殖产量1.9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94.4%。
林业。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400公顷,其中退耕造林面积267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600公顷,育种、育苗面积80公顷,零星植树340万株。年末森林面积达到49008公顷,森林覆盖率27.3%。
农业基础条件。全年新建、整治渠道117.1公里,新建、整治山平塘560口,整理石河堰90道,新建蓄水池750口。新增节水灌面3.3万亩,新增有效灌面2.8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63.17万亩。年末累计水利工程5884处,蓄水能力达到12793万立方米。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3.4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9%;全年农村用电量1. 2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新入围规模工业企业16户,年末规模工业企业152户。其中,产值上亿元的企业79,比上年增加4户,产值上十亿元的企业26户,比上年增加5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9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1.4%。
支柱产业。全区造车、食品加工、建工建材、医药化工、纺织制鞋和节能产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完成产值771.06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97.5%,比上年增长16.1%。其中,车产业加工业实现产值209.69亿元,增长7.5%;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213.35亿元,增长21.4%;建工建材业实现产值170.65亿元,增长12.1%;医药化工业实现产值123.3亿元,增长29.6%;纺织制鞋业实现产值26.71亿元,增长3%;节能产业实现产值27.37亿元,增长35.6%。
工业园区。资阳经济开发区、雁江工业集中发展区两大工业园区共集聚企业102户,比去年增加28户,实现工业产值650.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全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2.2%;实现利税 78.8亿元,比上年增长 21.4%。
工业效益。全区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产销率达98.3%;实现利税96.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利润63.01亿元,增长20.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35,比上年提高6.8点;总资产贡献率为34.1%;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9%,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建筑业。全区共有资质等级四级以上建筑企业46户,比上年增加1户。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完成5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四、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实施各类项目244个,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35个、亿元以上的项目81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1 %。其中,第一产业投资7.6 亿元,增长100.7 %;第二产业投资72.9 亿元,增长27.3 %;第三产业投资156.1 亿元,增长14.8 %。投资结构调整为3.2:30.8:66,
其中,一、二产业投资比重分别比上年上升1.3、1.7个百分点。
房地产。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1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23.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56.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0.1%;商品房销售面积126.4万平方米,增长33.4%。
招商引资。全年引进到位资金96.76亿元,其中,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86.45亿元。
五、商业贸易
国内贸易。年末全区共有限额以上商业企业87户,比上年增加10户;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5亿元,比上年增长14.6%。
分规模看,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43.4亿元,增长17.6%;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43.1亿元,增长12.6%。分地区看,城镇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72.6亿元,增长15.1%;农村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13.9亿元,增长12%。分消费形态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6.4亿元,增长15.4%;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0.1亿元,增长8.6%。
对外贸易。全区共有获权企业54家,其中年内新增获权企业7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58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6.7%,其中,进口额26449万美元,出口额9395万美元。
六、交通、邮电和通信
交通运输。全年完成交通运输建设项目投资32.35亿元,比上年下降19%。建成通村通畅路240公里,完成公路安全保障工程11公里,国省干线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达86以上。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390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603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货运周转量28.2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1.3%;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11.0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1.1%。
邮电通信。全年邮政业务总量5427万元,比上年增长14.4%;电信业务总量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14.7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2.35万户;互联网注册用户36.73万户。全区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4.23万户,比上年增加1.81万户。
七、财政、金融
财政。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税收收入7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69.7%,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增长39.8%。地方公共财政支出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9亿元,增长26.1%。
金融。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1.15亿元,比年初增长19.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16.11亿元,比年初增长16.6%;各项贷款余额209.98亿元,比年初增长22.2%。
八、教育和科技
教育。全区共有小学123所,招生11521人,在校学生6072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通中学72所,招生12992人,在校学生38671人。教育条件不断改善,全年1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开工建设8所完工,70所学校食堂改造全面完成,22个学校少年宫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教学质量再上台阶,当年普通高考本科上线2256人,比去年增加249人,上线率达44.2%,其中上重点线394人,比去年增加86人。师资力量得到增强,全年引进研究生7人,招考各类教师69名,区外选聘教师11人;培养省、市、区级知名教师71名、骨干教师927名、学科带头人198人;完成省、市级干部教师培训797人次,“国培计划”培训890人次、区级培训1828人次。
科技。全年完成科学计划项目44个,获得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6项,取得市级科技成果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全年组织专利申请304项,专利申请授权量313项。全年开发新产品(技术)34个,完成重点科研项目16项,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户,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2户。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全区共有农家书屋479个,新建社区书屋34个,农家书屋藏书总量达到80万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各1个,文化站22个,其中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5.82万册。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举办了第十三届青少年艺术大赛、开展了“共享书香、快乐越阅读”新书展和“4.23世界读书日”活动。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共调查出文物4632件;半月山大佛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我区实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零的突破。
体育事业。深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参加市“庆元旦”健身长跑活动、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全国“全民健身日”群众体育健身展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比赛等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组队参加全省青少年锦标赛,共获得金牌9枚、银牌6枚、铜牌6枚;在亚洲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中,我区运动员获女子青年组63公斤级亚军,使雁江竞技体育实现新的突破。
卫生。全区共有医院19个、妇幼保健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乡镇卫生院41个。全区卫生机构拥有床位6251张,卫生技术人员3466人,注册护士1209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77.17万人,参合率99.8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十、人口和就业
人口。据公安部门数据,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110.38万人,比上年净增0.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29万人,比上年净增0.76万人;农业人口84.09万人,比上年减少0.27万人。据计生部门数据,全年出生人口11079人,出生率10.03‰;死亡人口7276人,死亡率6.58‰;净增人口380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4‰。
就业。全区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64804人,比上年增加1692人,其中在岗职工56298人,比上年增加49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965人,参加再就业培训4696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6%。全年外出务工人员达到34.0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0.33亿元,比上年增长26.3%。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收支。全区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42934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45010元,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74元,比上年增加2127元,增长10.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295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食品消费支出6474元,增长13.5%。
农村居民收支。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057元,比上年增加1077元,增长13.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009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食品消费支出3390元,增长5.1%。
社会救助。全年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525户,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9280人,城镇低保支出4819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35549户,最低生活保障人员47997人,发放低保资金4947万元。农村五保供养人员12005人,五保供养支出4263万元。全年城市医疗救助15976人次,农村医疗救助81074人次。
社会保险。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15.87万人,比上年增长12.3%,其中: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员13.97万人,比上年增长14.2%;参加机关养老保险人员1.9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22.14万人,比上年增长3.8%。参加失业保险人员1.98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员35.43万人,比上年增长3.3%。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全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预计削减化学需氧量791.13吨、氨氮300.3吨、氮氧化物64.79吨,二氧化硫129.39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宝台、松涛、碑记、老君等4个镇通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技术核查;老君镇常乐村等126个村通过了“市级生态村”验收,全区累计创建288个省、市生态村。
安全生产。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03起,比上年上升21.2%。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9人,比上年下降60.9%;受伤人数57人,比上年下降38.7%;造成经济损失475万元,比上年上升823.4%。
十三、城市建设
城东新区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共实施项目85个,完成投资100亿元。城市路网不断改善,实施滨江路、城南大道等31个、约40公里市政道路建设,其中竣工投用15公里。公共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区行政中心、苌弘演艺中心竣工投用,字库山公园二期、水体公园、高铁站前广场稳步推进。商业开发梯次推进,新区实施商业开发项目达到11个,总投资160亿元以上,豪生国际大酒店、中铁滨江国际、鼎晟泓府等5个商业开发项目加快建设。
注:
1、公报中的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雁江区统计局编印的《雁江统计年鉴—2013》公布数据为准。
2、公报中涉及的地方生产总值、民营经济增加值、农业产值、建筑业及服务业增加值等指标,其绝对数均为现价,增速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