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超均速、进前列、上台阶”,顶压克难、聚力攻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果。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GDP)32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1.2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73.5亿元,增长5.1%[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14.5:31.5:54。
年末常住人口48.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65%。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9亿元,同比增长3.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5.85万公顷,比上年同期增加0.09万公顷,其中,粮食面积13.41万公顷,增加0.04万公顷;油料面积1.57万公顷,增加0.05万公顷;蔬菜面积0.37万公顷,比上年微增。
主要农产品产量 | |||
指标 | 单位 | 绝对数 | 增幅% |
粮食产量 | 万吨 | 70.33 | 1.47 |
其中:稻谷 | 万吨 | 28.60 | 2.01 |
小麦 | 万吨 | 33.39 | 2.07 |
油料产量 | 万吨 | 5.20 | 3.96 |
糖料产量
蔬菜产量 |
万吨
万吨 |
2.62
13.09 |
-1.50
1.62 |
肉类产量 | 万吨 | 5.32 | -7.47 |
其中:猪肉 | 万吨 | 2.40 | -16.29 |
禽蛋产量 | 万吨 | 2.92 | 14.59 |
园林水果产量
水产品产量 |
万吨
万吨 |
2.49
8.35 |
0.77
2.56 |
全年生猪、牛和家禽分别出栏33.8万头、1.0万头和1463.9万只。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02.5万千瓦,同比增长2.8%。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7%。农用拖拉机52982台,增长0.1%。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4]企业204家,较上年增加17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1%,其中,采矿业下降46.1%,制造业增长16.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5.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情况 | |||
指标 | 单位 | 绝对数 | 增幅% |
营养、保健食品 | 吨 | 3861 | 163.91 |
白酒 | 千升 | 7240.68 | 24.06 |
服装 | 万件 | 697 | 63.23 |
涂料 | 万吨 | 67.32 | 9.62 |
初级形态塑料 | 万吨 | 8.42 | 45.01 |
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 万平方米 | 3615.12 | 28.06 |
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 | 万平方米 | 6708.57 | 19.22 |
传感器 | 万只 | 3244 | 5.98 |
电子元件 | 万只 | 36591.58 | 18.38 |
20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2.3%;实现营业收入235.5亿元,利税总额15.5亿元;亿元以上工业企业40家,全年完成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71%。
年末,全市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94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8.3亿元,同比增长6.4%。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5]同比增长8.2%。分产业看,一产投资增长4.6%;二产投资增长7.3%;三产投资增长9.0%。分重点领域看,民间投资增长2.2%;技术改造投资增长88.1%,建安工程投资下降10.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4.0%。房屋施工面积下降20.0%,其中新开工面积增长71.1%,房屋竣工面积下降67.9%。
五、商贸
202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2亿元,同比增长4.2%。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55.6亿元,增长4.0%,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27.6亿元,增长4.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7.6亿元,增长5.0%。按限额分,限额以上零售额27.7亿元,增长9.7%;限额以下零售额175.5亿元,增长3.2%。
从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分类完成情况看,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3%,服装类商品零售额增长5.7%,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8.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5%,中西药品类增长5.1%,通讯器材类增长12.8%,家具类增长17.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10.6%,汽车类增长18.6%。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24年末,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15126万美元,同比下降12.9%,其中,出口14556万美元、下降13.4%,进口570万美元、增长2.8%。
2024年接待国内外旅游317.61万人次,同比增长9.99%。旅游业总收入26.80亿元,增长15.77%。年末共有旅行社7家,星级饭店2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1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4处,其中3A级及以上3处。
七、交通和电力
2024年,全市拥有各类营运客车60辆,公交车248辆、出租车351辆。
2024年,全市用电量17.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45%;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49亿千瓦时,增长17.46%。分产业看,一产用电量0.36亿千瓦时,增长8.24%;二产用电量8.55亿千瓦时,增长36.93%,其中,工业用电量8.31亿千瓦时,增长38.61%;三产用电量3.96亿千瓦时,增长14.92%。
八、财政和金融
2024年,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上划中央收入10.8亿元,增长2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6亿元,增长8.0%。
2024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59.8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7亿元,增长4.6%;教育支出9.1亿元,增长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1.4亿元,增长1.9%;卫生健康支出4.6亿元,下降1.5%。
202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2.7亿元,比年初增加3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47.0亿元,比年初增加39.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各项贷款余额356.4亿元,比年初增加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3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5.38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1.67%。全市共授权专利820件,其中发明专利128件,同比增长20.8%;实用新型590件;外观设计102件。
2024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0家,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46个,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市级博士创新工作站16家。
全市共有学校(园)158所,其中公办学校118所,含教师进修学校1所,普通中专1所,普通教育学校116所(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4所(潘村中学高中部不招生,仅初中部招生)、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初级中学24所、完全小学33所、村完小1所、教学点1所、幼儿园4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41所,含十二年一贯制1所、九年一贯制1所、民办幼儿园39所。公办学校教职工4687人,其中,专任教师4305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教师2人,副高级教师951人,一级教师2209人。拥有研究生学历68人,本科学历3926人,专科学历310人。在校学生73252人,含中专4533人(另外有1800非全日制生)、普通高中9396人、初中16732人、小学29556人、幼儿园11138人、特殊教育97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24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64.45万册。
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数247个,其中,医院7个、基层卫生院13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602张,其中,医院1712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670张;卫生机构人员数467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数4133人。全市执业(助理)医师1522人,注册护士1879人。
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942个,其中,足球场地90个,篮球场地412个,排球场地30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63.14万人,其中,男性32.64万人,女性30.50万人。总人口中,城镇户籍人口23.64万人、乡村户籍户口39.50万人。当年出生人口0.33万人,其中,男性0.18万人,女性0.15万人。当年死亡人口0.34万人,其中,男性0.20万人,女性0.14万人。
2024年末全市人口及构成 单位:万人
指 标 | 年末数(万人) | 比重(%) |
年末户籍人口 | 63.14 | - |
其中:城镇 | 23.64 | 37.43 |
乡村 | 39.50 | 62.57 |
其中:0-17岁 | 10.34 | 16.37 |
18-34岁 | 12.81 | 20.30 |
35-59岁 | 25.30 | 40.06 |
60周岁及以上 | 14.69 | 23.27 |
2024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29元,增长5.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22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83元,增长6.4%。
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4.79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7.35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6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5.83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11.3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3.39万人。工伤保险参保4.19万人。全年新增专业技术人员数为188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为29人。
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职工医疗保险共53.2万人。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3.85万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451.84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20.37万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9846.98万元。年末,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28个,床位3144张,收养各类人员1088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009.25万元。
十二、资源、能源和应急管理
2024年末,全市有林地面积48974.9公顷(73.46235万亩,不含四旁折合);林木绿化率37.04%;活立木蓄积量350.55458万立方米。当年人工造林面积333.33公顷(均为成片造林)。
2024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75.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7.4%,规上工业电力消费量增长79.4%,单位GDP能耗为0.2394吨标准煤,增长20.6%。
全年统计上报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其中道路交通运输业事故1起、1人,较上年同期事故起数下降83.3%,死亡人数下降88.9%。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建筑业及其他行业继续保持稳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国家统计局对三次产业和行业实行相对分离的划分标准,第一产业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以上企业,使用快报数据。
[5]固定资产投资口径为500万元以上项目和房地产投资。
[6]户籍人口统计时间节点为2024年11月30日。
[7]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部分指标总量和分项之和有微小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