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选择区域:>>

2021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六稳”要求,扎实做好“六保”工作,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稳步提升的良好运行态势,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居滁州市第6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8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78.4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51.1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16.0∶28.7∶55.3。人均GDP 55805元,增长10.4%。

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构成及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绝对数(亿元) 比上年增长(%)
生产总值 273.4 9.2
 第一产业 43.8 6.4
 第二产业 78.4 6.5
 第三产业 151.2 11.6
 工业 54.6 6.0
 建筑业 24.0 7.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1.1 6.1
 批发和零售业 33.3 19.9
 住宿和餐饮业 5.1 29.6
 金融业 11.4 9.1
 房地产业 21.8 7.9
 其他服务业 65.7 9.2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1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增加值46.4亿元,增长6.8%。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32.16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1.05万亩,其中,粮食面积200.18万亩,比上年增加0.09万亩;油料面积18.9万亩,比上年减少0.39万亩;蔬菜面积5.2万亩,比上年增加0.21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68.57万吨,同比增长1.27%,其中,稻谷产量27.89万吨,下降0.14%;小麦产量31.92万吨,增长2.27%;油料产量4.38万吨,下降2.45%;蔬菜产量12.16万吨,增长4.2%;肉类总产量5.48万吨,增长2.2%;禽蛋产量2.24万吨,下降0.1%。水产品产量7.64万吨,增长1.5%。

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增幅%
粮食产量 万吨 68.57 1.27
油料产量 万吨 4.38 -2.45
蔬菜产量 万吨 12.16 4.2
肉类产量 万吨 5.48 2.2
禽蛋产量 万吨 2.24 -0.1
水产品产量 万吨 7.64 1.5

年末生猪、牛和家禽分别存栏14.4万头、0.87万头和395.6万只,全年生猪、牛和家禽分别出栏32.57万头、1.1万头和1353.79万只。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99.5 万千瓦,同比增长0.9%。农用拖拉机52777台,增长0.1%;全年化肥施用量(按折纯量计算)3.82万吨,下降0.26%;农村用电量26817万千瓦时,增长3.2%。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77.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71.7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1年末,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1家,同比增长14.2%;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其中,国有企业下降8.1%,股份制企业增长9.7%,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12.1%,其他类型企业下降12.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指标 绝对数 增幅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1.4
其中:国有企业 - -8.1
       股份制企业 - 9.7
       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 - -12.1
       其他类型企业 - -12.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5%,销售产值增长6%;实现营业收入增长6.1%;产销率为95.3%,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共有54家企业列入高新技术产业行业目录,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总数的3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2.8%,增加值增长12.6%;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36家,全年产值增长18.9%;年末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0家,全年完成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62.4%。

年末,全市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9家(当年新增入库1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5.8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44.2亿元,占总产值的79.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04.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

    四、商贸
202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05亿元,同比增长27%。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31.93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城区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08.09亿元,同比增长28.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9.12亿元,比上年增加23.5%。按限额标准分,限额以上零售额13.07亿元,增长38.3%;限额以下零售额157.98亿元,增长26.1%。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ƒ比上年同比增长12.0%,其中,城镇投资增长14.9%;房地产投资增长6.1%。分产业看:一产投资增长178.3%;二产投资增长22.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2.9%;三产投资增长3.9%。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2021年末,全市累计完成进出口15205.9万美元,同比增长0.46%,其中,出口14600.3万美元、下降0.35%,进口605.7万美元、增长25.01%。当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193万美元,增长11.7%。

2021年接待国内外旅游200万人次,同比增长21.1%。旅游业总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22.4%。年末共有旅行社6家,星级饭店2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1家;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4处,其中3A级及以上2处。

七、交通、通讯和电力

2021年,全市拥有各类营运客车685辆,其中,公交车264辆、出租车251辆。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0873万元,同比增长6.1%。

2021年末,全市共有移动电话用户42万户,同比增长4.7%;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4.5万户,增长8.5%。
2021年,全市用电量1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3.2亿千瓦时,增长5.7%。分产业看,一产用电量0.27亿千瓦时,增长13.4%;二产用电量4.8亿千瓦时,增长28.9%,其中,工业用电量4.56亿千瓦时,增长24.5%;三产用电量2.6亿千瓦时,增长13.6%。 

八、财政和金融
2021年,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上划中央收入6.1亿元,增长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4亿元,增长10%。
    2021年,全市财政支出完成48.1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5亿元,增长53.1%;教育支出7.8亿元,增长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8亿元,增长6.6%;卫生健康支出3.6亿元,增长3.9%。

202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2.8亿元,比年初增加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23.3亿元,比年初增加2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各项贷款余额275.3亿元,比年初增加49.1亿元,比上年增长21.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1年,全市共有学校(园)142所,其中公办学校123所,含教师进修学校1所,普通中专1所,普通教育学校121所(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初级中学24所、完全小学37所、村完小3所、教学点1所、幼儿园4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19所,含十二年一贯制1所、九年一贯制1所、民办幼儿园17所。公办学校教职工4566人,其中,专任教师4471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教师2人,副高级教师983人,一级教师1959人。拥有研究生学历61人,本科学历3406人,专科学历1004人。在校学生76467人,含中专6621人、普通高中9359人、初中17746人、小学31801人、幼儿园10812人、特殊教育128人。

2021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6家,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平台23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博士创新工作站17家。全年获授权发明专利65件、实用新型574件、外观设计179件。

十、医疗卫生

2021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数214个,其中,医院8个、基层卫生院13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500张,其中,医院2763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37张;卫生机构人员数0.39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数0.34万人。全市执业(助理)医师0.13万人,注册护士0.16万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4.0万人,其中,男性33.0万人,女性31.0万人。总人口中,城镇户籍人口24.0万人、乡村户籍户口40.0万人。当年出生人口0.44万人,其中,男性0.23万人,女性0.21万人。当年死亡人口0.40万人,其中,男性0.23万人,女性0.17万人。

                     2021年末全市人口及构成          单位:万人

指  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年末户籍人口 64.0 -
  其中:城镇 24.0 37.5
        乡村 40.0 62.5
  其中:0-17岁 11.6 18.1
        18-59岁 14.1 22.0
        60周岁及以上 12.3 19.2

2021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95元,增长9.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46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10元,增长10.4%。

2021年,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7.01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续)保缴费人数20.54万人,60周岁以上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9.6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23万人,企业职工参保5.63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55万人。全年专业技术人员数为6444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为135人。

年末,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职工医疗保险共58.4万人。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4.75万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517.87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21.02万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8842.03万元。年末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26个,床位3634张,收养各类人员971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160.21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有林地面积53427公顷(80.14万亩,不含四旁折合);林木绿化率37.16%;当年人工造林面积586公顷(成片352.7公顷,四旁233.3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35.3万立方米。

全年统计上报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5人,其中道路交通运输业事故3起、3人,商贸制造业事故2起、2人,较上年同期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持平。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建筑业及其他行业继续保持稳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全年能源消费总量41.1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5.39%,规上电力消费量增长4.1%,单位GDP能耗为0.1541吨标准煤,下降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