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聚焦服务建设“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任务,锚定目标,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2299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1344万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60388万元,增长13.1%;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3.9%,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661262万元,增长1.4%。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2.8%、13.1%和54.1%,与2023年相比,分别提高0.8、0.6、-1.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8%、38.8%和17.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701元,比上年增长4.5%。
2024年末,全县公安户籍总户数162016户,总人口493586人,比上年减少1968人。其中城镇人口104112人,乡村人口389474人。按性别分,男性261910人,女性231676人。全县户籍人口出生率为7.42‰,比上年增长0.37千分点;户籍人口死亡率6.56‰,比上年下降0.72千分点;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0.86‰,比上年增长1.09千分点。
年末常住人口36.32万人,比上年增加0.06万人,增长0.17%。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42万人,城镇化率36.95%,比上年提高0.82个百分点。
二、农 业
产值:全年完成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577090万元,按上年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总产值380657万元,增长8.1%;林业总产值22581万元,增长11.3%;牧业总产值131282万元,下降2%;渔业总产值40390万元,增长4.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80万元,增长4.6%。占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66.0%,林业3.9%,牧业22.7%,渔业7.0%,农业服务业0.4%。
农作物种植面积: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3.74万亩,比上年增长2.4%;粮食播种面积52.38万亩,增长0.3%;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1.36万亩,增长6.1%,其中,甘蔗种植面积10.41万亩,增长22.8%;油料种植面积5.24万亩,增长9.2%;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3.12万亩,增长2.4%;木薯种植面积0.22万亩,增长15.8%;年末桑园面积3.16万亩,下降5.5%;年末果园面积7.93万亩,下降18.6%;年末茶园面积0.9万亩,下降6.0%。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37.4%,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为1.7:1。
农作物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170921吨,比上年增加695吨,增长0.4%。其中,夏粮产量 83888 吨,减少1137吨;早稻产量64738吨,减少331吨;秋粮产量86905吨,增加1863吨。全年谷物产量167875 吨,增加912吨,其中,稻谷产量129976吨,增加1285吨;玉米产量 37892吨,减少378吨。油料产量 8031吨,减少80吨;甘蔗产量558300吨,增产69960吨;蔬菜产量(含食用菌)368997 吨,增加23905 吨;园林水果产量347284吨,增产21047吨。(见表2)
养殖业产品产量: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0243吨,比上年下降3.6%,其中,猪肉产量 20413吨,下降 6.3%;牛肉产量1397吨,下降6.1%;全年生猪出栏25.78万头,下降6.1%;生猪年末存栏10.11万头,增长7.4%;家禽出栏 444.51万只,增长4.0%;家禽存栏162.04万只,下降3.5%;禽蛋产量3124 吨,下降26.8%;淡水养殖面积2488公顷,增长8.3%;水产品总产量23292吨,增长5.6%。(见表3)
林业生产:2024年造林面积2334公顷,未成林及中幼林抚育面积4333.33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八角 5171吨,天然松脂502吨,油茶籽994吨。全年木材采伐量33.4万立方米,增长8.8%。
农村基础设施:化肥使用量(实物量) 65353吨,下降3.7%;化肥使用量(按折纯法计算)26533吨,增长0.38%;地膜覆盖面积5370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202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5.4%。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3.9%(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8%。
在2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比上年增长28.3%,重工业增长21.0%,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7.3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产值比重分别为61.4%和38.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48.5%,制造业增长26.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7.2%。分行业看,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48.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55.7%;食品制造业下降20.9%;酒 、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32.2%;纺织业增长11.4%;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77.4%;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167.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9.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8.6%;金属制品业下降23.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7.2%。全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4):
建筑业: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6%,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2024年,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29个,实现总产值18.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四、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71亿元,比上年增长7.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63亿元,
增长0.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7亿元,增长3.5%;金融业增加值4.66亿元,增长4.1%;房地产业增加值11.25亿元,增长1.7%;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2.97亿元,下降0.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3%。
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1451.47公里,等级公路里程1423.62公里,比上年末新增3.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02.37公里。
全年公路货运量为212.25万吨,比上年下降10.5%,公路货运周转量3941.69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为42.55万人,比上年减少12.54万人,下降22.8%,公路客运周转量2646.63万人公里。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246.74万元,比上年增长5.9%。邮政函件业务6.17万件,包裹业务0.7万件,快递业务量188.76万件。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0354.08万元,比上年下降6.2%,其中,快递业务收入3329.63万元,比上年增长4.1%。
年末电话用户总数43.68万户。其中,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2.5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总数41.15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16.29万户。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194万元,比上年增长2.3%。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68058万元,增长1.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6136万元,增长3.1%。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474284万元,增长2.5%;餐饮收入99910万元,增长1.1%。分行业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增长速度(见表5)
六、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9.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18.8%;第二产业下降33.7%,其中工业投资下降33.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78.9%。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450.8%,建安工程投资增长19.3%,民间投资下降30.3%,社会领域投资下降19.9%。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见表6)
全年房地产开发共22个项目,比上年减少2个。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2.99亿元,比上年下降50.3%。其中,住宅投资2.22亿元,下降49.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42亿元,增长40%。商品房屋施工面积148.6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3%。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0.8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6.3%;住宅施工面积116.88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8.9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1.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6.03万平方米,下降33.9%。商品房销售额3.67亿元,比上年下降34.6%。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077万元,比上年下降15.2%。其中,税收收入1547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42.9%,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95318万元,比上年下降13.5%。其中,教育支出72349万元,下降8.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796万元 , 下降7.0%;农林水支出71549万元,下降0.7%;卫生健康支出18198万元,下降31.9%;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095万元,下降27.0%。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9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7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7.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其中,住户贷款余额76.55亿元,比上年增长2.1%。
全年保费收入3.29亿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4亿元,下降2.3%;人身险保费收入1.65亿元,下降0.7%。
八、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29元,比上年增加1376元,名义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90元,比上年增加1556元,名义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63元,比上年增加1229元,名义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96,比上年缩小0.05。
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0.75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3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6.3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5.38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7%;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险)参保3.02万人,下降1.8%;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2.36万人,下降0.6%。参加失业保险1.91万人。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0.6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18万人,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4774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0.26万人。年末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9个。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年末全县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14个。获得授权专利数70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51项。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7项。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66所(包括幼儿园),其中普通高中3所,普通初中12所,普通小学57所,幼儿园92所(包含民办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年普通高中招生3114人,毕业生2858人。普通初中招生5906人,毕业生5064人。普通小学招生5065人,在校生33018人,毕业生5902人。全县教职员工(包括编外聘用人员)6957人,其中公办专任教师4620人。
十、文化旅游和卫生体育
年末,全县文化宫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5.64万册,当年新增藏书0.18万册。
全年共接待游客962.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花费)99.92亿元,增长7.7%。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242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共19个,妇幼保健院1个,村卫生室129个,采供血机构1个。全县共有病床床位3183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拥有3005张。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133人,其中执业医师731人,注册护士1392人。
年末全县体育场地数量2319个,其中田径场地18个,游泳场地8个,足球场地26个,篮球场地1051个,排球场地35个,乒乓球场地620个,羽毛球场地115个,全民健身路径428个,健身房3个,健身步道6个,其他体育场地9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7平方米。年内举办全民健身赛事53项。全年在全国比赛中共获得3枚奖牌,其中银牌3枚。
注释:
1.本公报所使用的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上林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总量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按现行价格计算。
3.常住人口指在上林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户口在上林、外出上林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口。
4.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修订。
5.基础设施投资包括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装卸搬运业、邮政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水利管理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
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具有集体、私营、个人性质的内资企事业单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单位建造或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
7.社会领域投资包括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户籍户数和总人口数据来自上林县公安局;财政数据来自上林县财政局;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上林调查队;教育数据来自上林县教育局;文化、图书馆和旅游数据来自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医疗卫生健康数据来自上林县卫生健康局;金融保险、公路里程、客货运输量和周转量、邮政电信业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和医疗救助、体育、科技、专利数据取自南宁市统计局收集市级部门分县区的数据;其他数据均来自上林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