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工作部署,全力以赴稳预期、壮产业、增活力、防风险、惠民生。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量质齐升态势,市场活力有序释放,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宜都篇章。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963.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2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487.00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393.76亿元,增长7.4%。三次产业结构由2023年的8.0:48.4:43.6调整为8.5:50.6:40.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68704元。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19亿元,同比增长3.6%(按可比价计算)。其中,农业89.47亿元,同比增长2.8%;林业7.56亿元,同比增长14.9%;牧业30.94亿元,同比增长1.1%;渔业3.40亿元,同比增长6.6%;农业专业及辅助性活动9.82亿元,同比增长11.7%。农、林、牧、渔及农业服务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3.4%、5.4%、21.9%、2.4%、6.9%。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7.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2.27万亩,粮食总产量9.83万吨,粮食总产量同比增长0.01%。主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油料13.97万亩,同比增长2.0%;蔬菜10.09万亩,同比增长1.38%;至年末,茶叶、水果种植面积分别为13.01万亩、30.67万亩。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粮食 万吨 9.83 0.01
油料 万吨 2.36 2.3
蔬菜 万吨 29.14 4.0
茶叶 25712 6.9
水果 万吨 70.60 4.0
柑桔 万吨 70.19 4.0

主要林产品为:油桐籽产量207吨,同比下降5.1%;棕片产量410吨,同比上升88.1%;板栗产量375吨,同比下降3.1%。

2024年主要畜禽当年出栏情况

单位 出栏 (笼) 比上年±%
生猪出栏 万头 78.96 1.0
羊出栏 万只 30.12 -10.5
牛出栏 万头 1.21 -8.6
家禽出笼 万只 543.56 -9.1
禽蛋产量 万吨 0.88 18.7

2024年主要畜禽年末存栏情况

单位 存栏 (笼) 比上年±%
牛存栏 万头 2.22 -9.9
生猪存栏 万头 48.10 -1.1
羊存栏 万只 17.52 -10.8
家禽存笼 万只 141.45 -18.8

全年水产品产量7483吨,淡水养殖面积为1.55万亩。化肥施用量(实物)4.00万吨,化肥折纯量1.43万吨。

全年地方财政用于农林水等支出8.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1-12月,全市在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9家,全年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016.47亿元,同比增长8.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

单位 产量 比上年±%
饲料 36.44 37.3
罐头 万吨 5.29 22.0
硫酸(折100%) 万吨 148.74 5.0
磷酸(含量85%) 万吨 119.54 59.9
磷酸一铵 (实物量) 万吨 281.54 -20.7
磷酸二铵(实物量) 万吨 67.47 3.3
聚氯乙烯树脂 万吨 8.94 24.6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311.58 30.1
电子元件 万只 13266 2.1
光学仪器 台(个) 117970 24.2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3004 9.6

 

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87.77亿元,同比增长21.8%;营业成本622.80亿元,同比增长25.3%;利润总额74.12亿元,同比增长9.19%;亏损企业亏损额为6.17亿元。(取用2024年12月月报数据 )

全社会用电量50.47亿千瓦时,增长8.6%,其中,工业用电量43.47亿千瓦时,增长6.9%。

全市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4家,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87.36亿元,同比增长12.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263.9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239.4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年末全市共有投资项目71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1个,十亿元以上项目18个。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5%。在全部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1.1%;第二产业占比为63.7%;第三产业占比为35.2%。按投资领域分,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8.7%,建安工程占比为76.8%,工业投资占比为63.7%。

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12.46亿元,同比下降21.4%;全年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含现房和期房)41.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0%,其中住宅41.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0%;商品房销售额12.73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住宅12.38亿元,同比增长11.8%。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年末全市公路里程到达数为3665.1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654.51公里。

年末电话用户数为40.03万户;互联网用户数18.93万户;累计完成邮电业务营业收入27905万元(邮政分公司数据不在县级统计)。

全年旅游服务企业共接待游客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性收入79亿元。

六、国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17亿元,同比增长5.6%。按规模分,限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76.35亿元,占比达38.3%,其中限上法人单位完成57.14亿元,同比增长22.3%。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0.15亿元,同比增长14.1%。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26.7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54.73亿元, 比上年增长9.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18亿元,增长10.5%。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6.60亿元,增长13.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1.72亿元,增长7.4%。

全市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01.75亿元,比年初增加2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01.28亿元,比年初增加27.66亿元。金融机构年末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518.3亿元,比年初增加72.91亿元,其中,金融机构住户贷款余额79.55亿元,比年初增加4.17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438.75亿元,比年初增加68.74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有各类学校32所,在校学生30860人,在编在岗教职工2337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16640人,初中在校学生7657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4389人。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94.1%,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100%;中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 99.7%。全市各类学校校舍面积有50.58万平方米,其中教室、图书阅览室、室内体育用房、心理辅导室、其他公共教学用房面积有20.54万平方米,占40.6%。

全市各类事业单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351人(在编口径)。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5.14亿元,同比增长13.3%(可比增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6.5%。全市有效专利4547件,其中,有效实用新型专利3987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有乡镇文化服务中心10个、群众业余文艺团体200个,有村(社区) 文化活动室155个,馆藏图书105.88万册(公共图书馆67.12万册,乡镇文化中心38.76万册)。

全市有卫生机构250个,床位数2295张,卫生技术人员282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32人。

全年举办体育比赛、全民健身活动29次,参加活动2万余人次。全年获得省以上运动奖牌20块,其中金牌15块。

十、人口与就业

全市户籍总人口为371857人,居民总户数为146147户。在户籍总人口中,城镇人口189368人,乡村人口182489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9%、49.1%;男性186495人,女性185362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2%、49.8%;18岁以下人口为44759人,占12.0%;18—34岁人口 52474人,占14.1%;35—59岁人口156753人,占42.2%;60岁及以上人口117871人,占31.7%。

全市常住人口为35.8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2.72%。

全年人口变动中,出生1580人,出生率为4‰;死亡3274人,死亡率为8.28‰;自然增长率为-4.28‰。全年人口机械变动情况为:迁入378人,迁出872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158人,农村劳动力跨地区转移就业65760人。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镇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3104元,同比增长4.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782元,同比增长5.0%。

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805元,同比增长6.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214元,同比增长2.0%。

全市有276609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其中137340名职工参加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企业职工123745人,机关事业单位13595人),139269人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53110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其中当年有1760名职工享受了失业保险待遇,享受保险待遇金额1904.8万元;70617名职工参加了工伤保险。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5.47万人。

全年有783户、1112人享受城镇居民低保,有2990户、5182人享受农村居民低保。农村社会救助总人数9071人。年末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1个,床位2431张,收养各类人员1227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全市耕地面积为21.14万亩,其中水田3.48万亩,旱地17.66万亩。(2023年国土变更调查数据)

非金属矿产资源储藏量74103.26万吨,煤炭蕴藏量604.18万吨。

全市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0.2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4%,规模工业产值单耗0.2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6.2%。

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为59μg/m³,同比下降4.8%;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为38.6μg/m³,同比下降8.1%。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为“优”的天数为104天,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的天数为207天。

全年工矿企业安全事故4起,其中死亡5人;工矿企业安全事故直接损失额949万元。(应急部门口径)

全年共发生交通事故7314起,死亡42人;交通事故直接损失额383.61万元。(公安部门口径)

注:

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季度初步核算数;

户籍人口按公安部门数据公布;人口自然变动按卫生健康部门统计数据公布;

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反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