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全县上下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先立后破,沉着应对多重挑战,全力以赴抓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全年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甘孜州统计局初步结果,202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7454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60万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65310万元,增长1%;第三产业增加值174272万元,增长7.7%。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3.8%、89.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35、0.21、4.87个百分点。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938元,比上年增长4.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2.2:25.0:62.8调整为12.7:23.8:63.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1.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0.68个百分点。

全年民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增加115394万元,增长4.5%,占GDP的比重为42.04%,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29万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24619万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55846万元,增长7.6%。

年末全县“四上”企业(个体)40个,新增5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个;资质建筑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6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个体)24个。工商登记期末总户数5808户,增长14.6%。其中:个体工商户4224户,增长3.9%;私营企业570户,增长6.6%;公司1014户,增长116.2%。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66727万元,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28261万元,增长3.7%,林业产值6462万元,增长8.2%,牧业产值24165万元,增长0.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7839万元,增长3.8%。粮食播种面积3001公顷,比上年下降0.2%。粮食总产量10918吨,比上年增加65吨,增长0.6%。其中,小春粮食产量2681吨,增长5%;大春粮食产量8237吨,下降0.8%。蔬菜及食用菌28032吨,增长3.4%。

畜牧业略有下降。年末大牲畜存栏82358(头只匹),其中牛存栏52875头,增长4.1%;猪存栏23253头,下降7.2%;羊存栏6230只,下降6.8%。生猪、牛、羊出栏52690(头只匹),其中:生猪出栏34067头,下降8.2%;牛出栏11104头,增长0.1%;羊出栏7519只,下降18.3%;家禽出栏14312只,下降8.0%。肉类总产4156吨,下降1.5%,其中:猪肉产量2602吨,下降0.8%;牛肉产量1405吨,下降0.9%;羊肉产量128吨,下降17.4%;禽肉产量21吨,下降12.5%。禽蛋产量43吨,下降4.5%。奶类产量2586吨,下降11.1%。

年末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74吨,下降0.6%,其中:氮肥169吨,磷肥67吨,钾肥6吨,复合肥32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70吨;地膜覆盖面积1383公顷;农用柴油使用量69吨;设施农业用地24公顷。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60274万元,增长0.1%,占GDP的比重达到22.0%。其中,采矿业增加值24389万元,增长1.1%;制造业增加值5064万元,下降6.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30821万元,增长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不含园区),产销率达93.1%。按工业大类分,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累计产值36386万元,下降0.5%;采矿业累计产值42093万元,增长25.5%;制造业累计产值2648万元,下降25.1%。

全县统计入库的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个数为4家,建筑业总产值21936万元,增长37.6%,建筑业增加值5208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2%,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1.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5.7%;第三产业投资下降9.4%。分构成看,建安工程投资下降2.5%,设备工器具购置下降64.2%,其他费用增长302.4%。一二三产投资结构由上年的2.6:12.4:85.0调整为6.5:21.5:72.0。

 五、交通运输与邮电

全县年末公路通车里程为1465公里,其中:国道130公里,省道31公里,县道52公里,乡道659公里,村道592公里。等级公路里程为146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0公里,二级公路0公里,三级公路94公里,四级公路1370公里。

全县客运量1.53万人,同比增长0.04%,客运周转量16037万人公里,增长0.18%;货运周转量15054万吨公里,增长4.2%。

邮电通讯业: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0.379万户,下降36.8%;移动电话用户数4.01万户,下降14.7%;全年互联网用户数1.99万户,增长27.6%。

六、贸易与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059万元,比上年增长4.7%。按经营规模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5850万元,增长4.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209万元,增长5.4%。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完成6866万元,增长5.5%;零售业零售额完成57517万元,增长4.2%;住宿业餐费收入完成6355万元,增长7%;餐饮业餐费收入完成19321万元,增长5.1%。

年末全县有AAAA景区1个,AAA景区5个,全国旅游重点村2个。全年接待游客371.05万人次,较同期上升5.2%。旅游综合总收入409546万元,增长5.6%。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215万元,增长5.5%,其中:税收收入22723万元,增长45.2%,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6.7%;非税收入3492万元,下降62.1%,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13.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7211万元,增长17.6%。其中:教育支出29453万元,增长0.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337万元,下降1.9%,医疗卫生支出10471元,下降8.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989万元,增长3%,农林水事务支出56366万元,增长13.7%,交通运输支出2058万元,增长9.9%,城乡社区支出5129万元,增长229.2%,科学技术支出268万元,增长60.5%,节能环保支出4038万元,增长66.2%,公共安全支出6790万元,下降6.7%。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7.04亿元,增长9.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3.71亿元,增长8.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5.06亿元,增长1.4%。

八、教  育

教育事业更加均衡。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8所(其中:高中1所、初级中学3所、乡中心校13所、教学点1个、单设幼儿园3所、乡镇幼儿园12所、5个学前教育点)。共有学生6196名(其中:高中1003名、初中1560名、小学2657名、学前976名)。共有221个教学班(其中高中21个、初中43个、小学112个、学前45个)。全县在职在编教师共781名(其中:幼儿园99名、小学371名、初中216名、高中95名)。“一村一幼”学前教育辅导员132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0%。

 九、文化、卫生与体育

年末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个,广播覆盖率90%。有线电视用户420户,直播卫星用户4000户,电视覆盖率95%。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85%。县节目覆盖率85%。

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74个,编制床位456张,实有床位390张,卫生技术人员43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3人。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4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为17209户,户籍人口55807人,其中城镇人口15051人,乡村人口40756人;男28087人,女27720人。年末常住人口5.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5万人,乡村人口3.3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4.25%,比上年末增长1.11个百分点。

2024年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0元,增长5.9%。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12元,增长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2.3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57元,增长6.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6.12%。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974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1240人,全年社会福利院床位数40个,敬老院床位数100个,特困(五保)供养人数434人,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0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18人。

 十一、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100%。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丹巴县统计年鉴-2025》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或单位换算等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快报数据,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执行国家统计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即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公报中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4.2018年起,计划总投资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由形象进度法更改为按财务支出法进行统计。2019年上半年起,投资总量不对外公布。

5.公报中物价、林业、国土、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招商引资、进出口、财政、保险、教育、人才、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环境、安全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