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年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甘孜州统计局初步结果,2023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6384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070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6222万元,下降1.9%;第三产业增加值142555万元,增长5.7%。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93%、-17.62%、91.6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0.6、2.9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299元,比上年增长2.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7.56:30.40:52.04调整为17.08:28.89:54.0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下降0.4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1.5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1.99个百分点。

全年民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100134万元,增长3.0%,占GDP的比重为37.96%,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941万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1251万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51942万元,增长1.8%。

年末全县“四上”企业(个体)35个,新增2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个;资质建筑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5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个体)21个。工商登记期末总户数5070户,增长10.3%。其中:个体工商户4066户,增长14.0%,私营企业535户,增长16.3%。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71587万元,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44441万元,增长5.0%,林业产值2070万元,增长37.5%,牧业产值22883万元,增长1.6%,农林牧渔服务业2193万元,增长4.4%。粮食播种面积3008公顷,比上年增长1.6%。粮食总产量10853吨,比上年增加571吨,增长5.6%。其中,小春粮食产量2553吨,增长17.1%;大春粮食产量8300吨,增长2.5%。油料产量1106吨,增长0.2%,蔬菜及食用菌27100吨,增长8.9%。

畜牧业平稳增长。年末大牲畜存栏82517(头只匹),其中牛存栏50777(头只匹),增长1.8%;猪存栏25053头,下降8.3%;羊存栏6687只,下降36.7%。生猪、牛、羊出栏57390(头)只,其中:生猪出栏37097头,增长2.6%;牛出栏11093头,增长4.4%;羊出栏9200只,下降43.9%。家禽出栏15551只,增长1.24%。肉类总产4220吨,下降0.4%,其中:猪肉产量2624吨,增长1.2%,牛肉产量1417吨,增长2.9%,羊肉产量155吨,下降36.2%,禽肉产量24吨,下降7.7%;禽蛋产量45吨,增长9.8%。奶类产量2908吨,增长5.2%。

年末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76吨,下降0.7%,其中:氮肥171吨,磷肥67吨,钾肥6吨,复合肥32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70吨;地膜覆盖面积1386公顷;农用柴油使用量69吨;农药使用量17吨;设施农业用地23公顷。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69270万元,下降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9.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75290万元,比上年下降21.3%;产品销售率105.92%,提高7.92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5618万元,增长80.3%;利税总额-9187万元,下降87.3%;资产负债率88.99%,提高0.36个百分点。

丹巴县202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丹巴县
2023年 同比增减%
发电量 万度 224742 -2.4
黄金 KG 747 -46.4
148 25.3
自来水 万吨 283 2.9

全县统计入库的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个数为3家,建筑业总产值15942万元,增长103.8%,其中:私营企业建筑业产值15942万元,增长103.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79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700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1692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26875平方米。建筑业增加值6952万元,比上年增长2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5750万元,比上年增长2.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83.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8.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9%。分构成看,建安工程投资下降18.7%,设备工器具购置增长1213.7%,其他费用增长225.2%。一二三产投资结构由上年的12.3:4.9:82.8调整为2.43:11.36:86.22。本年施工项目84个,增长18.3%,其中:本年新开工46个,增长15.0%。

五、交通运输与邮电

年末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1685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1639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运输总周转量14451万吨公里,增长5.5%,其中:货物周转量14451万吨公里,增长5.5%,完成旅客周转量8904万人公里,增长76.1%。

邮电通讯业: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0.6万户,下降46.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4.7万户,增长6.8%。全年互联网用户数1.56万户,增长3.3%。

六、贸易与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768万元,比上年增长9.3%。按经营规模划分,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4656万元,下降0.6%,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17.29%,限额以下单位实现零售额70112万元,增长10.3%,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82.7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划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9799万元,增长4.3%,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969万元,增长23.4%。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6430万元,增长19.5%;零售业零售额54220万元,增长6.7%;住宿业零售额5811万元,增长10.1%;餐饮业零售额18307万元,增长14.0%。

年末全县有AAAA景区1个,AAA景区4个,全国旅游重点村2个。全年接待游客352.56万人次,较同期上升21.2%。旅游综合总收入38.8亿元,增长21.2%。

七、财政、金融与保险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850万元,增长4.9%;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5647万元,增长1.5%,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2.97%;非税收入9203万元,增长11.3%,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37.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0664万元,下降10.1%。其中:教育支出29348万元,增长1.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589万元,增长20.3%,医疗卫生支出11376元,下降3.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488万元,下降7.1%,农林水事务支出49553万元,增长6.4%,交通运输支出1872万元,下降64.5%,城乡社区支出1558万元,下降85.4%,科学技术支出167万元,下降39.1%,节能环保支出2430万元,增长92.9%,公共安全支出7279万元,下降1.9%。

全年税收收入完成34802万元,增长43%,其中:按产业分,第一产业33万元,增长175%,第二产业31088万元,增长6%,其中:工业29140万元,增长12%,第三产业3681万元,下降8%。按经营类型分,个体工商户139万元,下降56%,私营企业1547万元,增长495%。按行业分,租赁商贸服务业增值税384万元,下降2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值税75万元,增长5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值税87万元,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业增值税665万元,增长2%。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94亿元,比上年末下降5.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1.13亿元,增长8.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4.58亿元,下降5.6%。

八、教  育

教育事业更加均衡。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1所(其中高中1所、初级中学3所、乡中心校13所、教学点1个、单设幼儿园3所、乡镇幼儿园13所、6个学前教育点)。共有学生6455名(其中高中1042名、初中1549名、小学2761名、学前1103名)。共有232个教学班(其中高中21个、初中43个、小学106个、学前62个)。全县在职在编教师共833名(其中:幼儿园81名、小学404名、初中257名、高中91名)。“一村一幼”学前教育辅导员333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4.6%。

九、文化、卫生与体育

年末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个,广播覆盖率85%。有线电视用户420户,直播卫星用户3900户,电视覆盖率95%。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85%。州县节目覆盖率85%。

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171个,床位359张,卫生技术人员37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0人。

十、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3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为17221户,户籍人口56021人,其中城镇人口15084人,乡村人口40937人;男28194人,女27827人。年末常住人口5.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8万人,乡村人口3.3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3.14%,比上年末增长1.07个百分点。

2023年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6%。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3.9%;经营净收入增长4.0%;财产净收入增长7.7%;转移净收入增长7.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5.8%。其中:衣着消费支出增长4.9%、居住消费支出增长10.5%,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增长2.1%、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4.3%,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增长12.9%,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4.2%、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3.9%、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增长19.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2.4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1%。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1.3%;经营净收入下降2.1%;财产净收入增长15.9%;转移净收入增长13.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9.0%。其中:衣着消费支出增长11.1%、居住消费支出增长7.6%,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增长5.9%、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4.1%,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增长15.4%,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15.4%、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16.1%、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增长19.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6.21%。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9537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1773人,全年社会福利院床位数40个,敬老院床位数100个,特困(五保)供养人数427人,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2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253人。

十一、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100%。县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丹巴县统计年鉴—2023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执行国家统计局新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即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工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公报中物价、林业、国土、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招商引资、进出口、财政、保险、教育、人才、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环境、安全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未作机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