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后来居上发展目标,务实拼搏、开拓进取,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
一、综 合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经上级初步核算并反馈,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83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3.46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8.34亿元,增长5.80%。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27:40.12:47.6。
年末共有常住人口72.15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8.72万人,农村常住人口 33.43万人。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 53.67%,比上年提高 0.83 个百分点。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总体平稳。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40.58亿元,可比增长2.5%;林业产值1.67亿元,可比增长2.4%;牧业产值22.32亿元,可比增长4.3%;渔业产值1.32亿元,可比增长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23亿元,可比增长17%。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5.46万亩,其中:夏粮面积95.68万亩,秋粮面积89.79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84.41万吨,粮食单产达到455.11公斤/亩。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2.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2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4.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运行持续向好。全部工业增加值可比增长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建筑业增速稳定。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61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6.85亿元,同比增长7%;全部建筑业增加值可比增长6.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全县在库在建项目147个,其中房地产项目 37个。全年累计投资同比增长8.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速13.9%;高技术投资增速11.2%。
房地产投资下行。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8%;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同比下降9.9%。
五、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回暖向好。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91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县限额以上消费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91%。
外贸外资增长势头向好。全县完成进出口总值36.88亿元,同比增长6.3%;实际利用外资额4099万美元,同比增长120.02%。
六、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支稳健。全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16亿元,增长3.7%。其中税收收入11.05亿元,占预算收入的比重60.8%。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0.8亿元,比上年减少10.56%,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农林水和教育等支出占比为64.13%。
金融市场运行有序。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570.38亿元,同比增长8.91%;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8.45亿元,同比增长11.81%。
保险服务水平提升。年末实现保费收入34315.45万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4272.92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0042.53万元。赔款支出5059.8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2629.51万元,人身险赔款支出2430.29万元。
七、人口、居民收入
全县户籍人口91.9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669人;全年出生6412人,死亡7700人;全县育龄妇女13.82万人,其中二孩育龄妇女8.28万人,占比59.91%。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6元,比上年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45元,比上年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65元,比上年增长7.2%。
八、教育、卫生、文化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有学校279所,在校生14.3997万人。其中:普通高级中学7所,在校生1.72万人;普通初级中学34所,在校生4.24万人;小学共90所,在校生6.67万人;幼儿园147所,在校学生1.77万人。专任老师0.94万人,全年毕业人数4.25万人。
医疗卫生保障能力增强。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92个,其中,县直医疗机构6个、乡镇卫生院15个、民营医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个、一体化卫生室208个、非一体化卫生室155个、诊所86个;卫生机构床位数4928个,职工人数5903人,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720人,其中执业医师1545人、执业助理医师662人、执业护士1767人。医疗条件和防病治病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全县拥有文物保护中心1个,文化馆1处,公共图书馆1处,剧院1处,电影院1处,孙膑书画院1个,鄄城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1个,乡镇文化站17处,鄄城县黄河滩区迁建博物馆1个,鄄城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1个;全部从业人员168人。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台,电视发射台及转播台3台,电视节目27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6.9%,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6.6%。
九、电业、邮政、电信
全县全社会用电量21.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2%;工业用电量9.98亿千瓦时,增长13.53%。
全县邮电局所总数19处,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7334.96万元,邮路总长度(不含单独机要)单程892公里,订阅报纸累计份数337.11万份,订阅杂志累计26.07万份。
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1089万元,其中,移动公司20100万元,联通公司10344万元,电信公司645万元。国际互联网用户共26.2万户,其中,移动公司12万户,联通公司9.6万户。
十、社会福利和保障
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全县抚恤和离退休费用共14393.03万元,其中,抚恤事业费13910.06万元;社会救济福利事业费2141.82万元,其中,农村社会救济费1513.35万元。
十一、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较快。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1%;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5.7%;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6%。
注:(1)本文所列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的地区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
(3)规模以上工业指标数据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统计口径为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不含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