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疫情后经济恢复发展的关键一年,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的艰巨考验,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谱写鄄城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一、综 合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统一核算并反馈,202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1%,增速居全市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8.67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0.84亿元,同比增长7.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1.62亿元,同比增长7.4%。五年来,全县GDP以年均增速7.42%速度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13.01:32.29:54.7调整为12.4:32.4:55.2。初步核算,2023年全县人均GDP4.24万元,同比增长6.27%,五年年均增速8.58%。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保持稳定。2023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8.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0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4%。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5.12万亩,其中:夏粮面积95.53万亩,秋粮面积89.59万亩;全县粮食总产量83.62万吨,粮食单产达到451.71公斤/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有进。截至2023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达到26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24%。
2023年,全县全社会用电量19.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47%;工业用电量8.79亿千瓦时,增长30.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24.05万吨标准煤。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完成总产值同比增长21.34%,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4.42%,同比提高4.04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经营总体平稳。2023年,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58家,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28%;建筑业增加值可比增长9.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推进,投资结构有待优化。2023年,全县在库在建项目153个,其中房地产项目 43个,个数同比增长23.5%,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32个。经反馈,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7%;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速21.4%,高技术投资增速34.2%,民间投资增速6.66%。
房地产市场逐渐下行。2023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8.03%,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9.44%;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同比增长19.69%;竣工面积同比下降13.84%;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69%,实现销售额同比下降8.15%。
五、内外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复苏向好。2023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41亿元,同比增长11.2%;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3.2%。
全县完成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7.8%;其中,出口总值28.62亿元,进口总值6.4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额1863万美元。
六、财政、金融
全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52亿元,增长10.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63%。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农林水和教育等支出占比为62.62%。
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523.72亿元,同比增长9.0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40.09亿元,同比增长14.11%。
七、人口、居民收入
2023年末全县户籍人口92.32万人,其中,0-17岁人口占总人口的25.6%,18-59岁人口占54.89%,60岁及以上人口占19.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84%,同比提高1.06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质量持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7.9%。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八、教育、卫生、文化。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有学校318所,在校生16.485万人。其中:普通高级中学6所,在校生1.65万人;普通初级中学34所,在校生4.29万人;小学共120所,在校生7.37万人;幼儿园155所,在校学生1.94万人。专任老师0.95万人,全年毕业人数4.83万人。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496个,其中,县直医疗机构7个、乡镇卫生院15个、民营医院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个、一体化卫生室208个、非一体化卫生室153个、诊所8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5001个,职工人数6002人,拥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348人,其中执业医师1340人、执业助理医师522人、执业护士1741人。医疗条件和防病治病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文化艺术及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繁荣。年末全县拥有文化服务中心1 个,文化馆1处,公共图书馆1处,剧院1处,电影院一处,孙膑书画院1个,鄄城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1个,乡镇文化站17处。全县拥有广播电台1台,电视发射台及转播台3台,电视节目27套,广播人口覆盖率97.8%,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6.5%。
注:
(1)本文所列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指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的地区生产总值为初步核算数。
(3)规模以上工业指标数据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数据统计口径为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不含农户。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范围包括:从事商品零售活动或提供餐饮服务的法人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